第一百一十二回 戰潼關兩將軍喪命 破長安唐天子開國

第一百一十二回 戰潼關兩將軍喪命 破長安唐天子開國

書接上回。魚俱羅、李元霸、李世民三人三騎往戰場西南跑了下去。魚老將軍在前邊拖着刀,頭也不回,留心聽後頭的鑾鈴聲音。李元霸緊催千里趕雲煙,馬踏如飛,眼看馬頭就要頂上前邊玉面紫驊騮的馬尾了,李元霸往前一探身,說:「老頭兒,你看錘!」兩隻雷鼓錘搖歡了,呼!掛着風砸將下來。他心說這對錘砸不到你的腦海上,也得砸到你那馬後胯上。啊,怎麼錘下來了,頭裡人和馬沒影兒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魚俱羅聽後頭鑒鈴聲切近了,估摸差不多了,啪!一掰外手鐙,這馬頭朝東北了,打閃認針,不容工夫。趁李元霸發愣的當兒,魚俱羅把馬轉回來了。他推左手的刀纂,獻出金背烏龍刀的刀頭,一翻背,這刀刃正砍在李元霸後脖梗子上,喀嚓!登時人頭就飛了。李元霸屍橫馬下。魚俱羅使的這手刀叫轉馬刀,不愧是春秋刀法,無人能敵。這時候,黑松林里師徒倆都瞧愣了,司徒戩不禁狂喊一聲:「好!這手刀漂亮!」魏文昇剛要喊好,忽聽噗通一聲,說:「你別叫好了,快瞧,老頭兒也掉下馬去了?」這又是麼怎回事?原來魚俱羅用轉馬刀斬了李元霸,心中高興:這麼一搖晃腦襲。他面朝着東北,給了李世民一個好機會。李世民彎弓搭箭,嗖噗!這一箭正射在魚俱羅的哽嗓咽喉上。老頭兒登時翻身墜馬,倒地身亡。李世民心說四弟陣亡,大事不好,剛要催馬上前。這時候,黑松林里有人喊叫:「李世民你哪裡走!」李世民一聽,心想怪不得魚俱羅往這兒誘找四弟,敢情這兒真埋伏着人哪,他不敢停留,撥轉馬頭往回跑下去了。方才喊話的不是別人,正是魏文昇和司徒戩。他倆見李世民走了,司徒戩說:「老師,這兩匹馬咱們騎着,這對雷鼓錘咱們帶着,這口金背烏龍刀聽說是開皇天子所賜,是突厥啟民可汗的貢物,咱們也拿着。」魏文昇說:「對。」這師徒倆自己的馬和兵刃都不要了。魏文昇拾起這口金背烏龍刀,跨上玉面紫驊騮,司徒俄戩拾起這對雷鼓瓮金錘,跨上千里趕雲煙,一前一後,遘奔江東羅漢山去了。

返回頭來再說潼關東山口外,方才魚俱羅和李氏兄弟撒馬往西南下去,戰場空了一陣兒。宋老生說:「諸位將軍們,魚老將軍誘走了季元霸,這小畜牲是有死無活。此時正是立功機會,你們哪位告奮勇與唐將一戰?」話剛落音,他左右四名偏將馬都活動了。左邊兩名偏將跑到他的馬前,右邊兩名偏將轉到他的馬後.頭裡這位說:「宋老生,今天對你實說了吧,我們早就有心投唐了,你還哪裡跑?」說完,四名偏將四把大刀一齊劈將下來。前頭兩刀劈馬頭,後頭兩刀劈馬後胯,宋老生這馬那還能不臥槽,噗!呱唧!死馬趴下,把宋老生摔在就地,這兒有兵丁上前,摩肩頭,攏二臂,就把宋老生給捆了。書中暗表,這四名偏將早就跟營官營長、哨官哨長、隊官隊長串通好了,官兵上下都準備獻關投唐。大家一看捆了宋老生,齊聲吶喊:「大唐國,我們獻出潼關了!全體歸降了!宋老生已經被拿住了!……

唐主李洲一看,對面亂了一陣,不知發生了什麼事,聽到人聲吶喊,才曉得潼關兵變,捉了統帥,要獻出潼關,歸降大唐。這時候,那四名偏將扔掉手中兵刃,飛馬來到唐軍陣前,翻身下馬。有人領他們到李淵面前。四人各自跪倒即頭,口稱:「我主萬歲,萬萬歲,我等接駕來遲,望乞恕罪!」李洲說:「四位將軍,你們捉住宋老生,獻出潼關,其功非小,快快報上你們的名來!」四人站起身來,各自報名:「我叫馬三保。」「我叫段志賢。」「我叫殷開山。」「我叫劉弘基。」李淵一聽,這四個名字挺熟,想一想,原來是當初鎮守金堤關的馬、段、殷、劉四將。這四位將軍是怎麼到潼關來的呢?前文書「瓦崗寨」表過,英雄會奪金堤關,程咬金斧劈了花公義,秦叔寶槍挑了花公吉.這四位將軍一看主帥已死,往西逃走了。他們跟潼關大帥魏文昇早有交情,就投到他的麾下忍起來了。如今四將獻了潼關,李淵說道:「原來是當年金堤關的馬、段、殷、劉四位將軍,快快平身,你們獻關有功,待孤奪得長安,一定重重封賞?」「謝萬歲!」四人叩頭謝恩,站起身來。馬三保說:「潼關官兵上下都在恭候聖駕,請萬歲進關吧!」李淵傳下旨意,三聲號炮響,全軍大隊開進潼關,隋朝官兵脫下號坎,扔掉兵刃,列隊迎接。柴紹調遣一切,城關臉要之地都派重兵把守,各處都換上大唐旗號,張貼安民告示,收降隋朝散兵游勇。

再說李世民折馬回來,唐軍已經進潼關了。他打馬進了潼關,聽說父王駕臨帥府,就直奔帥府。到帥府門前下馬,步入大廳。李淵正在大廳居中端坐,文官武將剛剛見禮完畢。他見李世民迸來,忙問:「兒呀,你四弟怎麼樣了?」李世民沒有說話,往兩旁看了看。李淵說:「兩廂退下。」眾文武退出大廳,廳內只剩下李淵、李世民、柴紹三人。李世民這才說:「爹爹,我說出來,您可別着急。」李淵一聽,登時就急了:「啊!怎麼?」李世民就把潼關雙喪命的事情跟他爹說了。李淵不禁痛哭失聲,柴紹也嗚咽落淚。李世民說:「爹爹,別哭,千萬別哭!現在各處反王還沒歸附,他們所怕的是我四弟李元霸。如今李元霸已然沒有了,這件事決不能讓外人知道,也不能讓本國人知道。萬一傳揚出去,往後事情就不好辦了。」李淵、柴紹聽世民說得有理,也只好眼淚往肚裡落。跟着李世民、柴紹帶了十幾個親信隨從來到東山口外黑松林邊。李世民一瞧,李元霸的馬和錘沒了,魚俱羅的馬和刀也沒了。柴紹問:「兄弟,怎麼就剩兩個屍首啦?」李世民說:「方才黑松林內有人埋伏,馬和兵刃準是都讓他們弄走了。得了,人死不結冤,這魚老將軍的屍首給就地掩埋了吧!」隨從們挖了個坑,掩埋了魚俱羅的屍首。又把李元霸的人頭和屍身縫在一起,放在馬上,覆蓋起來,送進潼關。李淵見到四兒屍首,又偷偷哭了一場。讓人找了一副上好棺槨給他盛殮起來,不聲不響地埋在了撞關郊外。

前文書說過,《興唐傳》里唐朝開國以前一共有十六傑,李元霸是頭一傑。這十六傑是依們麼來論的呢?不是依文韜武略和馬上步下功夫,而是依猛勇和膂力而論。這樣論起來,十六傑的次序是:李元霸、裴元慶、宇文成都、雄闊海、伍天錫、程咬金、翟讓、羅成、秦瓊、單雄信、王君可、魏文通、伍雲召、王伯當、尚師徒、左天成。若論謀略和武藝,秦瓊、羅成當然應該排在前邊。書說到這裡,十六傑中已經死了十位,只剩下程咬金、羅成、秦瓊、單雄信、王君可、王伯當六位了。除了十六傑,還有四猛,就是羅士信、新文理、秦用、來護兒,現在也只剩下秦用一人了。

閒言少敘,再說唐主李淵把潼關之事處置完了,留下五萬將士守關,傳下旨意,全軍大隊向長安進發。三聲號炮響,這支人馬象長龍一般開往京師。老年間交通不便,七十里設一個驛站,從潼關到長安是三站地,三七二百一十里。大軍所過各州郡縣,地方官吏沿途擺設香案,顯遞降書;還有不少黎民百姓簞食壺漿,慰問義師。非止一日,大軍來到長安城東門外,紮下大營。

長安城八門八關,唯有東門是五個城門,叫做五龍門。五龍門外,唐軍紮下主營,人馬散開,從四面八方將長安城圍了個水泄不通。代王楊侑聞報,直嚇得魂飛雲外。潼關失守之後,楊侑就曾找侍讀姚思廉、護衛大將軍陰世師、京營節度使骨儀和六部眾卿一起商議禦敵之策。六部大臣都說唐軍勢如破竹,即刻兵臨城下,不是孤注一擲,以死相拼,就是開城降唐,保全皇族,究競怎麼辦才好,誰也不拿主意,只是請代王千歲自主。楊侑正在兩難之際,陰世師說道:「諸位,依我之見,你們六部大臣率領兵將在外層守住八門八關,我和骨儀將軍死守皇城,好在城裡糧草充足,灰瓶、炮子、滾木、雷石甚多,弓箭兒郎早有準備。就是咱們守城不戰,唐軍半年也未必打得進來。即便打進來,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咱們跟他拼,也不一定就拼不過他。不知代王千歲和各位大人意下如何?」姚思廉老先生說:「陰將軍所言者善,千歲,您就照准吧!」楊侑聽了他們的話,就決心死守長安了。如今唐軍已經圍城,外邊兒郎們高聲吶喊:「快快開城見仗啊!要不開城,打進長安,是雞犬不留啊!」……喊着喊着,吱扭一聲,五龍門的正門開了。五龍門的正門甭說戰時不開,平常也老鎖着。只有有功將帥奏凱還朝,天子親迎,才開這個門。這會兒正門開了,就瞧從裡邊湧出一支隊伍,人們手裡打着各色的旗子,一時鑼鼓喧天,八音齊奏。隊伍左右一分,兒郎們喊道:「我的獻城啊!歡迎開唐英主啊!」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自打楊侑邀集文武重臣內宮議事之後,兵部侍郎李道宗和戶部侍郎長孫無忌就咬上耳朵了。李道宗是李淵的本家,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這二人早就有棄隋歸唐之意。唐軍魷要到了,他們跟看守外城的六部官員串通一氣,準備獻城降唐,唐軍在外邊一喊,他們就命人把五龍門正門打開,親自帶着六部官員迎了出來。

李淵看見五龍門正門開了,有人獻城歸降,心中十分喜悅,就對世民說:「兒呀,該着咱們不損兵折將,他們獻城了,這真是一喜呵!」不多時,李道宗、長孫無忌帶領眾臣宰來到唐軍陣前,個個甩鐙離鞍下馬。有人把他們領到唐主李淵面前,眾人紛紛跪倒,各報姓名:「臣李道宗、長孫無忌見過我主萬歲萬萬歲,臣等接駕來遲,罪該萬死!」李淵一看敢清是李道宗、長孫無忌為首,心裡就明白了,當即說道:「好,眾位卿家平身,爾等知達時務,殊堪嘉許,快決頭前引路,護送我大軍入城。」李道宗等人引唐軍進了五龍門。李世民派將士接管了各門各關,讓兵丁們連聲吶喊:「所有長安城內百姓聽真,大唐國是救你們出水火來了,都不要驚謊啊!」老百姓早就盼着唐軍來呢,誰心裡不高興啊!李道宗等人一直把唐國兵將引到皇城的玄武門之前。這玄武門就是皇城的大門,坐北朝南,也是五個城門:中間的叫龍門,只供聖駕出入;東邊是文門,文官行走;西邊是武門,武將穿行;盡東邊是生門;盡西邊是死門,又叫鬼門。有人犯了死罪,推出死門問斬。皇上赦免間來,要由生門回來。這時唐軍來到玄武門前,忽聽吱扭扭扭,五門大開。裡邊兵分五隊,貫出城外,人馬左右列開,為首的是護衛大將軍陰世師,胯下馬,掌中一條大槍。他抖丹口一聲喝喊:「呔!對面人等聽真,我單要李道宗出來見我!」跟在他後面的是京營節度吏骨儀,也在馬上高聲喊道:「我要長孫無忌出來講話!你和李道宗吃裡扒外,暗地降唐。我是大隋忠巨,今天跟你們勢不兩立!」對面李淵看看李道宗和長孫無忌,說道:「二卿勿慌。哪位將軍與我擒他?」旁邊殷開山搭碴兒了:「萬歲,我來?」他大刀一擺,就撒馬了。馬到當場,間道:「對面什麼人?報上名來!」陰世師說:「我乃大附朝護衛大將軍陰世師,你叫什麼名字?」「我在開唐英主帳下為將,名叫殷開山。休走,看槍!」陰世師大槍一擺,就奔殷開山扎來了。殷開山心說,今天城都破了,你還從中作梗,我給你來個乾脆利落的。他右手握住刀杆,刀頭朝下,往左邊一閃身,叭!一甩左手腕子,就給槍杆攥住了。跟着把刀頭擱到槍杆中間,說了聲:「撤手」,刀刃順槍杆一划,把陰世師的左手大拇指削去了。噹啷一聲,大槍落地。殷開山跟着搖刀。陰世師啊呀一聲,趕緊大低頭,躲了過去。剛剛抬頭一照面,這刀又回來了。啪!刀片打在他的右肩頭上,呱唧噗!頓時滾鞍落馬。這邊唐兵上去,摩肩頭,攏二臂,就給捆了。又聽那邊,嗖!呱唧噗!又從馬上掉下來一個。原來頭裡二將打着,李世民抽弓搭箭,對準骨儀,一箭射去,正到在他的腮幫子上。骨儀跌下馬來,也被唐兵擒住。隋兵一看主將被擒,四散奔逃。殷開山、劉弘基、馬三保、段志賢四將頭前開路,唐國兵將奮勇殺進了玄武門。進了皇城,又衝進二道城門、三道城門,一直來列大興殿前。皇城內的羽林軍、護衛軍、虎賁軍不敢抵抗,全部投降了。店主李淵暫時移駕東配殿朝房之內,命手下人等搜查宮苑,對所有妃殯、宮娥、近臣、內侍一律赦免,只把代王楊侑和侍讀姚思廉看管起來,聽候發落。又命人把宋老生、陰世師、骨儀押到近前。陰世師、骨儀立而不跪。朱老生磕頭如搗蒜,哀告求饒。李淵敞腹大笑:「哈哈哈!你們兩個至死忠於隋朝,也算死而無怨。你宋老生想活,活得了嗎?現在已經查清,敢情是你把魚俱羅請到潼關,要了趙主的性命。速速將這三人押到鼓樓前面,張布罪狀,梟首示眾,以儆效尤。」馬三保帶領兵丁們上前把這三人押了下去,推出死門,在鼓樓前張貼榜文,將他們斬首。緊跟着頒布安民告示,開倉賑濟饑民,釋放監獄囚犯,收納散兵游勇。一切事情安排差不多了,李洲把李世民、柴紹、長孫無忌、李道宗等找來議事。李世民問道:「父王,您打算拿代王楊侑怎麼辦哪?,李淵說:「小小孩童競敢抗拒義師,殺之可也!」李世民說:「哎呀父王,這萬萬使不得,難道您就忘了太原起兵之前五名堂袁天綱先生所說的話嗎?」「啊!兒呀,不是你提醒,倒把這事忘懷了!」前文書表過,當時袁天綱曾經為李淵出謀劃策,要他攻下長安,先立一個楊姓之人為帝,等過一段時間再以唐代隋,改朝換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雖說天下大亂,可各地官吏還有不少忠於隋朝的;大唐初興,各路反王也都不會折服,先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便於擴充實力,收拾殘局。這的確是高見,李淵當初很讚賞,可是打下了長安,他頭腦發熱,淨惦着白己做皇上了,就把這碴兒給忘了。現在經李世民一提醒,他說道:「兒呀,我打算先擁立楊侑為帝,你看怎徉?」「父王,您這樣做就算對了。」李淵馬上讓長孫無忌把這事說與代王楊侑知道,並且替他寫了一份即帝位的詔書。楊侑當然懂得,這傀儡皇帝是不好當的,現在連自己小命兒都在人家手裡攥着,也只好俯首聽命吧!

簡短截說,第二天正是黃道吉日,龍鳳鼓響,景陽鍾撞,楊侑走上大興寶殿,到龍書案居中落坐,當上了傀儡皇帝。文武百官揚塵舞蹈,山呼新主萬歲。朝拜已畢,楊侑把長孫無忌為他寫好的詔書念了一遍,宣布改元義寧,大赦天下,加諡大業天子楊廣為隋揚帝。他封李淵為唐王、大丞相、大都督,把所有軍政大權都交給他掌管。皇宮的武德殿改作丞相府,讓李淵在那裡總攬萬飢,處置一切。義寧天子登極之後,李淵父子打着「匡復王室」的旗號,一步步奪了各地隋朝官吏的兵權,擴充了大唐的實力和地盤。時間不長還真打了幾場勝仗。西北上的一路反王、金城王薛舉帶領十萬大軍向長安殺來,李世民帶兵出城迎擊,把他打得大敗而逃。隋朝老將屈突通帶領大軍攻打撞關,也被唐軍打敗。也就過了幾個月的時間,李淵的勢力牢固了,不再需要那個傀偏皇帝了。在李淵父子授意之下,義寧天子楊侑頒布詔書,宣告效法古代唐堯、虞舜,遜位讓國,改事唐朝。

這一日又逢吉期,唐天子李淵頭戴沖天冠,身穿赭黃袍,腰橫攢珠帶,足蹬無憂履;咚咚!噹噹!聽見龍鳳鼓、景陽鍾在金鑒寶殿前面敲響,他登上龍台,在正居中寶座落坐。大興殿已經改為太極殿,滿朝文武上前拜殿,三拜九即,山呼萬歲,然後文東武西排班站立。跟着李淵宣讀了大唐開國的詔書,說了說隋帝楊廣怎樣荒婬無道,自己怎麼承天命,順人心,起兵大原,扶危拯弱。現在京師初定,創業維艱,隋幼主執意禪讓,愛卿裴寂等上表勸進,自己這才當了皇帝。自即日起改國號為唐,年號為武德,自己就是大唐武德天子了。他傳下頭道旨意:所有原隋朝文武官員完全留用,不但留用,而且進爵一級。跟着又傳下二道旨意:天下各處凡是打着我唐朝旗號的,種地三年不要糧,作買賣三年不交稅,無地無業、沒有生計的人可以到官府報名,由官府幫助謀求生路。這道旨意是李世民幫他爹想出來的,因為他跟着楊廣下揚州,親眼看到老百姓被昏君楊廣和貪官污吏逼得餓死、凍死、累死、冤死不計其數,實在是太慘了。所以他主張政令要大大放寬,讓百姓先休養生息,把民心攏住。李淵降下這徉一道旨意,天下百姓怎能不擁護唐朝呢?接着李淵又傳下旨意:「宣遜帝楊侑上殿。」楊侑上得殿來,跪拿掉叩頭,參見新主。李淵說:「楊侑平身,朕念你年紀幼小,頗識大體,加封你為鄢國公,賞你山東青州一州之地,你就赴任去吧!」「謝主龍恩!」楊侑下去,李世民命人護送他到青州赴任。書中暗表,明着是送他上青州,暗含着剛走到臨潼山楂樹崗,護送的人就按照李淵的密旨把他殺死,就地掩埋。這是李淵怕隋朝復辟,再由楊侑生出禍患。楊侑死後,後來諡為隋恭帝,這是後話。再表金殿之上,李淵打發走了楊侑,又下旨宣姚思廉上殿。姚思廉上殿跪倒見禮,說自己不過是教代王楊侑讀書的,乞求新主開恩恕罪。李淵讓人賞給他五百兩銀子,打發他回鄉養老去了。接下去,李淵大封開唐功巨,重封他的三個兒子:立長子建成為皇太子,次子世民為秦王,三子元吉為齊王。又封李道宗為成親王,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射。馬三保、段志賢、殷開山、劉宏基都賜爵開國公,裴寂封為魏國公,其他各有功之臣也都論功封賞。李淵又讓長孫無忌寫一份詔書,招降天下各路反王,要他們等候朝廷接管,如有抗旨不遵者,定然派兵征討。諸般開國大事都處置完了,李淵就要散朝了。這時魏國公裴寂上前跪倒啟奏:「我主萬歲萬萬歲,臣奉旨搜查隋宮,所有妃嬪、宮娥、太監人等俱已造具清冊,暫行安置。不想在妃嬪中查獲兩個南陳亡國之婦,請萬歲降旨發落。」「噢,在宮苑之中竟還有南陳亡國之婦,她們叫什麼名字?」「啟奏萬歲,一個叫張艷雪,一個叫尹琴瑟。」李淵一聽這兩個女子姓名,不由得心裡一激靈。原來南陳亡國之前,陳國宮廷美女如雲,最出名的當然得屬陳後主的貴妃張麗華和孔貴嬪,這兩個女子在開皇天子三伐南陳的時候,被隋軍俘獲,當下就處斬了。此外,還有四名出名的美女,那就是陳美娘、蔡玉珠、張艷雪、尹琴瑟,三伐南陳那年,她們剛剛十四、五歲。後來都被納入隋宮,開皇天子晚年把陳美娘封為宣華夫人,蔡玉珠封為容華夫人,非常寵愛。楊廣弒父,當了皇帝,就把這四個女子都據為己有。不久,宣華、容華兩位夫人憂鬱而死。張艷雪、尹琴瑟生性狂盪,曲意逢迎,想討皇帝喜歡,可是楊廣是個喜新厭舊、朝秦妻楚之人,加上肖後妒忌,她倆始終就沒能得寵。楊廠遷東都、下揚州,都沒有帶她們,竟把她們甩在長安後宮裡了。當初李淵跟着楊廣伐南陳,就曾聽說張、尹二女妖艷絕倫,嬌小可愛,只恨不能一見。今日聽說在隋宮裡搜出這兩個女子,他這心眼可就活動了。當下降旨:「速宣張、尹二女進見,朕有話講。」旨怠傳下去,有人把張艷雪、尹琴瑟帶上殿來。這兩個女子脆倒叩頭:「亡隋罪婦見過我主萬歲萬萬歲!」李洲說:「你們抬起頭來!」「有罪不敢抬頭。」「朕恕你們無罪。」兩個美女叭一正面,李淵注目觀着,見她們雖然年過四旬,未加裝飾,但是風韻未減,麗質猶存,眉間微顰,美目傳情,到底是天姿國色,不同凡品。尤其是嚇得戰戰兢兢那副樣子,更加惹人憐愛.這兩個女子都是姻粉陣里的行家裡手,一瞧李淵瞧愣了,便施展出勾魂伎倆,如雞啄碎米般連連磕頭:「罪婦人得睹天嚴,雖死無怨。如蒙萬歲不棄,願奉箕帚。」李淵說:「好,既是你們有心侍奉孤家,朕就收你們做為偏妃,留住翠華宮內。」「臣妾謝主龍恩,願我主萬壽無疆!」這時候,李世民在一旁實在看不下去了,上前跪倒:「父王且慢!兒臣有本啟奏!」李淵說道:「啊,我兒有何本奏?」「萬歲初登大寶,就收納兩個亡國之婦,只恐傳揚出去,於社稷不利啊!」「哎,皇兒呀,朕頭天登基,初次降旨,一言既出,怎能挽回呀!快快起來,這事情你就不要多管了。」李世民往下就沒敢再言語,起來歸班了。張艷雪、尹琴瑟心裡暗暗咒駕李世民,這事差點讓你給鬧黃了,咱們心裡分吧,往後我們姐兒倆要是掌了權,有你好受的。李淵讓她倆平身,由內侍帶往翠華宮,就算收納了。這件事也辦完了,李淵擺袖散朝。當天擺下瓊林御筵,大宴百官,長安城裡懸燈結采,萬民同慶,這些事情不必細表。

單說唐朝詔書頒行天下,許多反王向長安呈遞降書,獻地歸附。唐朝派人到各地去接管,人馬增多了,地盤擴大了。過了兩個多月,這一天早朝,忽然外邊有人上殿啟奏:「萬歲,現有兩道告急的析本,呈請御覽?」李淵說:「快快呈上來!」黃門官接過這兩道折本,遞到龍書案上。李淵拿起折本,展開一看,不禁大驚失色。旁邊文武百官見武德天子如此驚慌,心裡都很納悶。要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下回交代。

興唐傳
興唐傳
《興唐傳》小說又名《大隋唐》、《興唐全傳》,相關古典小說有清乾隆年間英雄傳奇小說《說唐演義全傳》、明代《大唐秦王詞話》等。 北京流傳的評書《隋唐》以清末「評書大王」雙厚坪所說內容最為豐富、完整,惜其底本未能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