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李攀龍 / 和聶儀部明妃曲
拼 译 译

《和聶儀部明妃曲》

李攀龍 〔明代〕

天山雪後北風寒,抱得琵琶馬上彈。

曲罷不知青海月,徘徊猶作漢宮看。

和聶儀部明妃曲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天山下雪之後北風凜冽,王昭君在馬背上撥彈琵琶以抒哀怨。一曲結束仍是痴痴仰視青海明月,還以為是漢宮月明。

注釋聶儀部:名字待考。儀部:禮部的屬官,掌管禮儀、祭祀、宴享等事務。明妃曲:樂府曲調名,寫王昭君辭別漢富赴匈奴和親事。明妃,即王昭君。天山:指祁連山。抱得琵琶馬上彈:指王昭君彈琵琶以抒哀怨。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內,代指匈奴之地。漢宮:漢朝時候的宮殿。看(kàn):看見,望見。

(清)朱梓.宋元明詩三百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02月第1版:第316頁

張展.各領風騷數百年:遼金元明清詩歌卷: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版:第85頁

和聶儀部明妃曲 - 賞析

這是一首典型的詠史懷古詩。詩人借用了王昭君出塞的典故,卻與以往借用此典的詩詞大不相同,不以議論為主,卻通過樸實的語言真實地再現昭君當時心中所想,深刻地詮釋了「千古琵琶」的含義,發人深省。

詩的開始,粗線條地展示了邊地的風光。鋪天蓋地的雪淹沒了塞外綿亘不盡的群山,繼雪而起的北風呼嘯着,將大地可能有的一切吹伏在地……。「天山雪後」一句,用筆簡潔,喚出的圖景卻是無限的。

就在這漫無邊際的背景深處,一個坐在馬背上撥彈琵琶的女子形象出現了。琵琶作為一種樂器,可以彈奏出緩急高低不同,如珠玉落盤、流水幽咽般的曲調,為此,它曾使唐代那位謫居江州的司馬為之淚濕青衫。那麼,在這首詩中,通過這個「抱得琵琶馬上彈」的形象,將其中蘊含的真意展現出來。杜甫曾有「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的猜測,王安石則以「含情歌說獨元處,傳於琵琶心自知」作為交代。這些詩句,都是極高妙、極為人稱頌的,自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不過,它們畢竟還有一個說不上是弱點、但總覺有些遺憾的特徵——作了議論,下了判斷。「怨語」也罷,「含情」也罷,都明明白白地點出了昭君彈曲時的心事。

而在這首詩,詩人卻不提昭君彈琵琶時作何想,重點落在「曲罷」——曲傳達心志的琵琶彈畢,停弦駐馬,昭君舉目遙看,此際,青海頭上的一輪明月,在她眼中變得朦朧了,變得與她在漢宮時所望見的月相似了,她徘徊在這樣的月光下,流連難去……詩人看似在着力寫這「月」,但「曲罷」二字一一昭君的錯覺,不是時時皆有的,而是在彈罷琵琶後這一特定的短暫時間內所有的;換言之,她的錯覺,乃是由彈曲而生。然而她彈曲時是何心事,詩人卻不點出,意味深長。但詩人雖留下了意味,卻不忙於下結論,這是他的含蓄處;而詩人雖不下結論,但他說昭君曲罷乃誤以胡月為漢月,又暗示了他的結論,這是他的高妙處。這樣的運筆,比之「怨語」、「含情」之說,雖缺乏下斷語的膽力,知增長了「千古琵琶」的蘊含。

王昭君在詠史詩中是一個寫濫了的題材,但這首既不寫昭君之怨,也不寫元帝無情,只寫昭君身在異域不忘故國,也頗有新意。手法上一反詠史詩以議為主的寫法,只描寫昭君出塞後的彈曲與望月,通過將青海月當作漢宮月的誤覺,突出昭君對故國的眷戀,全詩無一句議論而議論盡蘊含其中。▲

代漢林.律詩絕句精品鑑賞: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03:第446頁

朱惠國.中國古典文學精品選注匯評文庫: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28頁

和聶儀部明妃曲 - 創作背影

李攀龍在刑部任職時,廣交朝廷文友,此詩便是在與聶儀部聚會的時候,聽到明妃曲之後,有感而作。此詩亦是文學復古運動的實踐之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杜貴晨.明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03月第1版:第401頁

李攀龍

作者:李攀龍

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後,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後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餘年,其影響及於清初。 

李攀龍其它诗文

《捉搦歌 其二》

李攀龍 〔明代〕

東家女兒大狡獪,屋裡燒香出牆外。

供養世尊作佛會,願得百媚無菑害。

复制

《擊鹿行》

李攀龍 〔明代〕

徐卿意氣殊不偶,買鹿百金求其牡。

華堂燕客忽自放,醉把邯鄲鐵匕首。

須擬麟從帝藪游,未聞鹿觸匈奴走。

高材吾黨復誰過,文章矯矯驅群醜。

失日難將四海求,逐來定死諸公手。

毛灑旋疑霜雪寒,角摧更見珊瑚朽。

王郎大叫捧銅盤,接飲其血㰱以酒。

顧我前呼歷下生,與君相愛為君壽。

舊時疾足今能否,安得新詩滿人口。

須臾碧眼胡兒至,落砧脯臘無不有。

下箸已畏翠釜空,纖羹更出青閨婦。

眾看杌上肉如陵,覆蕉尚在隍中守。

嗟乎曲士夢何久,徐卿獨醒可與友。

复制

《送新喻李明府伯承》

李攀龍 〔明代〕

爾昔紅顏客薊門,獻書不報哀王孫。

一朝致身青雲里,座上還開北海樽。

余亦題詩郭隗台,燕山秋色對銜杯。

論交共惜黃金盡,此處空悲駿馬來。

可憐郢曲今亡久,下里之歌吾何有。

文章稍近五千言,雅頌以還十九首。

才子新傳白雪篇,江城忽借使君賢。

那堪西署為郎者,多病離居臥日邊。

复制

《鐃歌 其六 戰城南》

李攀龍 〔明代〕

戰城南,走城北,轉斗不利號路側。

謂我梟騎,且行出攻。

寧為野烏食,不逐駑馬徘徊蒲葦中。

水深黝黝,蒲葦驁驁。

烏亦自不去,客亦自不豪。

梁以集,烏子五,烏母六。

禾黍不食攫腐肉,願為忠臣何可覆。

傷子良臣,良臣誠可傷。

遠道之人,枯骨何葬。

复制

《代建安從軍公燕詩並引 其五 代陳孔璋》

李攀龍 〔明代〕

浮雲肅四野,流飆殷悲音。

邊地一何苦,慷慨難為心。

飲馬長城下,水寒窟且深。

白骨撐路出,殺氣駕重陰。

將建大舉功,干戈日相尋。

騁哉書檄馳,縱橫正如林。

身在記室中,慊慊匪自今。

男兒念鐘鼎,誰能常滯淫。

《代建安從軍公燕詩並引 其三 代曹子建》

李攀龍 〔明代〕

丈夫志萬里,慷慨事四方。

我後振威靈,六軍乃激揚。

分旗建東嶽,耀武臨江湘。

鳴鏑控流飆,利劍捷秋霜。

長驅下淮泗,人馬自生光。

戈矛何參差,方舟正縱橫。

何言為國讎,一舉披舊疆。

解徒旆言入,歌舞旋許昌。

離宮大饗士,勞賜以次行。

君子念在御,賦詩垂華芳。

《得徐使君所貽王敬美見贈答寄 其一》

李攀龍 〔明代〕

山中伏枕白雲天,江上新詩錦字傳。

轉向故人三致意,君家兄弟有誰憐。

《霹靂引》

李攀龍 〔明代〕

平成天地剖九州,羅列五嶽江河流。

明堂受計朝諸侯。

人馬辟易氣縱橫,悲歌慷慨志不平。

复制

《越人歌》

李攀龍 〔明代〕

山有隈兮江有汜,歌擁枻兮見王子。

揄修袂兮披長雲,舉繡被兮風紛紛。

蒙詬恥兮心靡它,君不知兮可奈何。

复制

《地驅樂歌》

李攀龍 〔明代〕

蕭蕭條條,風雨漂搖。

餓殺鷦鷯,撐殺䲭鴞。

倦鳥不飛,非無羽翼。

貧女不嫁,非無顏色。

枕郎右臂,郎側向左。

看郎顏色,似不在我。

宛轉郎懷,坐郎左膝。

郎有它人,不自今日。

复制

《答張秀才問疾》

李攀龍 〔明代〕

青陽盪積晦,素雪亦云熙。

仲月陶嘉樹,閒庭曖流滋。

微風中夜興,清光動遙帷。

殘燈出四壁,鐘鼓一何痴。

閉關抵百役,內熱耿於罹。

養痾終年歲,人生能幾時。

服散代晨餐,匕箸厭相持。

哲夫秉大觀,一往不復疑。

所愧乏明德,盈縮無常期。

复制

《真定道中遇伯承戶曹》

李攀龍 〔明代〕

滹沱冰合大風鳴,馬上寒雲護北征。

我自朝天稱四岳,君還謁帝入承明。

黃金結客樽前盡,白髮先春雪裡生。

握手不須悲物役,梅花搖落故園情。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