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袁中道 / 聽雨堂記
拼 译 译

《聽雨堂記》

袁中道 〔明代〕

乙未,中郎令吳,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隱,散於四方,乃取子瞻懷子由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聽雨」。

十月,予往吳省之,見而嘆曰:「吾觀子瞻居宦途四十餘年,即顛沛流離之際,室家妻子瀟然不在念,而獨不能一刻忘情於子由,夜床風雨之感無日無之,乃竟不得與子由相聚也。

」   嗟乎!宋自仁宗以後,皆非治朝也。

子瞻之骯髒好盡,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

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則可以隱。

夫孰有子瞻與子由兩相知者?以兩相知之兄弟,而偕隱於山林,講究性命之理,彈琴樂道,而著書瑞草、何村之間,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違性乖質,以戰於功名之途,卒為世所忌,幾至於死。

彼黃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歸陽羨,當此時,富貴功名之味,亦既嘗之矣;世路風波之苦,亦既歷之矣;己之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見矣,肱已九折矣。

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許,或相攜而歸,使不得遂其樂於中年者,庶幾得遂於晚歲,亦奚不可。

胡為乎招即來,麾即去,八年榮華,所得幾何?而飄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島之中,瀕海相逢,遂不得與子由再見,此吾之所不曉於子瞻者也。

夫人責自照。

陶潛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剛耳。

子瞻渡海以後,乃欲學陶,夫不學之於少,而學之於老,是賊去而彎弓也。

   今吾兄弟三人,相愛不啻子瞻之於子由。

子瞻無兄,子由無弟,其樂尚減於吾輩。

然吾命薄,或可以免於功名。

獨吾觀兩兄道根深,世緣淺,終亦非功名之品。

而中郎內寬而外激,心和而跡孤,尤與山林相宜。

今來令吳中,令簡政清,了不見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

豈有鑑於子瞻之覆轍,彼所欲老而學之者,中郎欲少而學之乎?如是則聽雨之樂,不待老而可遂也,請歸以俟。

聽雨堂記 - 譯文及註釋

譯文乙未年(萬曆二十二年),袁宏道做吳縣縣令,念及我們兄弟三人有的出仕、有的隱居,分散在四方(不能相見),就取蘇軾思念蘇轍之意,為自己的休息閒坐之所題寫匾額「聽雨」。這一年的十月,我去吳縣探望他,見到聽雨堂後(不由)感嘆道:「我看蘇軾為官四十多年,在顛沛流離之時,家室妻子全然不顧念,卻唯獨沒有一刻能忘記蘇轍,對兒時兩人風雨對床的人生樂趣的感念,沒有一天沒有的,可是最終他也沒能和蘇轍相聚。」

唉!宋朝自仁宗以後,都不是安定的時代。蘇軾高亢耿直,無所保留地進諫忠言,蘇轍潔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他倆都有隱居山林的風骨氣度,(本質上)不是迎合世俗謀取功名之人。古代的君子,有一個人了解他,就可以隱居了。何況蘇軾、蘇轍兩人互為知己?兩個互為知己的兄弟,一起隱居山林,講究性命之理,彈琴論道,在瑞草橋、何村中著書,恐怕也不會太寂寞吧。可是他竟然違背本性,在功名仕途上努力,最終被世人嫉妒,幾乎處於死地。那黃州之行也就罷了,元祐初年得以回到陽羨,在那時,富貴功名的滋味已經嘗過了;世路坎坷的苦楚,也經歷過了;自己的為人,足以招致怨恨和忌妒,也大約可見了,可謂歷經磨練而富有經驗了。或者招蘇轍到常州,或者搬家到許昌,或者兄弟二人一起回到故鄉,讓不能在中年實現的樂趣,在晚年實現,也不是不可能的。為什麼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八年之間,榮華富貴得到了多少呢?結果是被貶謫惠州、儋州,飄零寂寞,最終不能與蘇轍相見。這是我不理解子瞻的地方。人貴在自我了解。陶潛可以做到出仕卻不為外物所役(而辭官),是因為他性情剛毅啊。子瞻被貶到海南以後才想學陶淵明,他不在年輕的時候學,卻在老年的時候學,這和賊逃走了以後才想要彎弓射箭是一樣的。

現在我們兄弟三人,相親相愛的程度不亞於子瞻和子由。子瞻沒有哥哥,子由沒有弟弟,他們的快樂要比我們兄弟三人少。然而我福薄,或許可以免於功名。只是我看兩個哥哥修道的根基深,俗世的緣分淺,終究不是功名之人。而且中郎心胸寬廣而外顯激切,心態平和而行跡孤傲,尤其適宜隱居。現在在吳縣擔任縣令,政令清簡,全然不見繁忙,但是他的心中常常好像不快樂。莫非從子瞻的覆轍中有所鑑戒,子瞻想在年老的時候學陶淵明,而中郎想要在年輕的時候學陶淵明嗎?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兄弟對床聽雨的快樂,不用等到老年就可以實現了,請讓我回去等待這一天。

注釋中郎:即袁宏道,為本文作者袁中道之兄。子瞻懷子由:蘇轍在《並引》中寫道:「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既壯,將遊宦四方,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閒居之樂。故子瞻始為鳳翔幕府,留詩為別曰『夜雨何時聽蕭瑟』。其後子瞻通守餘杭,復移守膠西,而轍滯留於淮陽、濟南,不見者七年。」骯髒:亦作「抗髒」,高亢剛直。嗟乎:感嘆詞,相當於「唉」。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偕:一同。不啻:不止;不只。▲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袁中道

作者:袁中道

(1570—1623)明荊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隨兄宦遊京師,交四方名士。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與兄袁宗道、袁宏道並稱三袁,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齋集》。 

袁中道其它诗文

《夜泉》

袁中道 〔明代〕

山白鳥忽鳴,石冷霜欲結。

流泉得月光,化為一溪雪。

《游岳陽樓記》

袁中道 〔明代〕

  洞庭為沅湘等九水之委,當其涸時,如匹練耳;及春夏間,九水發而後有湖。然九水發,巴江之水亦發,九水方奔騰皓淼,以趨潯陽;而巴江之水,卷雪轟雷,自天上來。竭此水方張之勢,不足以當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斂衽,而不敢與之爭。九水愈退,巴江愈進,向來之坎竇,隘不能受,始漫衍為青草,為赤沙,為雲夢,澄鮮宇宙,搖盪乾坤者八九百里。而岳陽樓峙於江湖交會之間,朝朝暮暮,以窮其吞吐之變態,此其所以奇也。樓之前,為君山,如一雀尾壚,排當水面,林木可數。蓋從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為奇。此樓得水稍詘,前見北岸,政須君山妖蒨,以文其陋。況江湖於此會,而無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復何致。故樓之觀,得水而壯,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風日清和,湖平於熨,時有小舫往來,如蠅頭細字,着鵝溪練上。取酒共酌,意致閒淡,亭午風漸勁,湖水汩汩有聲。千帆結陣而來,亦甚雄快。日暮,炮車雲生,猛風大起,湖浪奔騰,雪山洶湧,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慘澹,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以慶帥左遷此地,鬱郁不得志,增城樓為岳陽樓。既成,賓僚請大合樂落之,子京曰:「直須憑欄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憂後樂」之語,蓋亦有為而發。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邊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國議其後。朝廷用人如此,誠不能無慨於心。第以束髮登朝,入為名諫議,出為名將帥,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為知已,不久報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為毛錐子所窘,一往四十餘年,不得備國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鬢已皤,壯心日灰。近來又遭知己骨肉之變,寒雁一影,飄零天末,是則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复制

《詠懷四首 其三》

袁中道 〔明代〕

大運無終盡,細柳不常灼。金樽盛美酒,鬱郁胡不樂。

以手摸頭顱,隆隆一具骨。暫時屬我身,誰知非我物。

轉盼忽如電,微軀戢一木。烏鴉鳴其上,青蛙叫其足。

白蟻如白粲,行行相蝕駁。

复制

《武昌坐李龍潭邸中》

袁中道 〔明代〕

比來三食武昌魚,今日重留靜者居。

我有弟兄皆慕道,君多任俠獨憐予。

尊前鸚鵡人如在,樓上元龍傲不除。

芳草封天波似雪,捲簾對雨讀新書。

复制

《七夕同彭長卿中郎》

袁中道 〔明代〕

清談閒送可憐宵,竹戶斜通宛轉橋。

白水青林秋澹澹,好風涼月夜蕭蕭。

貧來冶客傷時序,老去詩人怨寂寥。

驚鳥不鳴更漏靜,如聞銀浦弄輕潮。

复制

《閒步》

袁中道 〔明代〕

舟居翻愛步,三里傍江斜。

山雨猶藏樹,溪風忽聚花。

穿雲閒揀石,折柳坐書沙。

望望夭桃色,層城一片霞。

复制

《入村》

袁中道 〔明代〕

出郭方知霧,登舟始辨風。

水生蝦眼赤,霞過雁翎紅。

浣渚喧游女,蘆洲息釣翁。

人家蒼翠里,鮮艷一枝楓。

复制

《初秋三首 其一》

袁中道 〔明代〕

微涼宿陰林,頓覺煩暑退。登台對清池,過螢停鶴背。

靜夜發嘯歌,鄰犬數聲吠。

复制

《西山十記·記五》

袁中道 〔明代〕

  香山跨石踞岩,以山勝者也;碧雲以泉勝者也。折而北,為臥佛,峰轉凹,不聞泉聲,然門有老柏百許森立,寒威逼人。至殿前,有老樹二株,大可百圍。鐵干鏐枝,碧葉糾結;紆羲回月,屯風宿霧;霜皮突兀,千癭萬螺;怒根出土,磊塊詰曲。叩之,丁丁作石聲。殿墀周遭數百丈,數百年以來,不見日月。石墀整潔,不容唾。寺較古,游者不至,長日靜寂。若盛夏宴坐其下,凜然想衣裘矣。詢樹名,或雲娑羅樹,其葉若蔌。予乃折一枝袖之,俟入城以問黃平倩,必可識也。臥佛蓋以樹勝者也。夫山,當以老樹古怪為勝,得其一者皆可居,不在整麗。三剎之中,野人寧居臥佛焉。

复制

《西陵別慎軒居士還蜀》

袁中道 〔明代〕

霜楓如雨灑征衣,勝侶而今會漸稀。

帝子已安仙客去,鶴群無主道人歸。

灣灣水學蠶頭法,片片雲呈麈尾機。

不是倚門親在舍,西陵那忍遽分飛。

复制

《海淀李戚畹園四首 其二》

袁中道 〔明代〕

沉綠殷紅醉曉暉,入林花雨潤羅衣。盤雲只覺山無蒂,噴雪還疑水有機。

遂與江湖爭浩淼,可憐原隰總芳菲。何妨攜襆同棲宿,煙月留人詎忍歸。

复制

《送丘長孺南還二首 其一》

袁中道 〔明代〕

文人情性武人裝,鬧帶花衫大羽囊。鬻宅典田重出塞,臂鷹牽犬復還鄉。

身穿通邑千人看,馬度秋原百鳥藏。莫向前途久留滯,吳姬釀酒待君嘗。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