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 / 袁中道 / 听雨堂记
拼 译 译

《听雨堂记》

袁中道 〔明代〕

乙未,中郎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

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   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

子瞻之肮脏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

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

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

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

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

胡为乎招即来,麾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

夫人责自照。

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

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

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

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

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

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

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

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听雨堂记 - 译文及注释

译文乙未年(万历二十二年),袁宏道做吴县县令,念及我们兄弟三人有的出仕、有的隐居,分散在四方(不能相见),就取苏轼思念苏辙之意,为自己的休息闲坐之所题写匾额“听雨”。这一年的十月,我去吴县探望他,见到听雨堂后(不由)感叹道:“我看苏轼为官四十多年,在颠沛流离之时,家室妻子全然不顾念,却唯独没有一刻能忘记苏辙,对儿时两人风雨对床的人生乐趣的感念,没有一天没有的,可是最终他也没能和苏辙相聚。”

唉!宋朝自仁宗以后,都不是安定的时代。苏轼高亢耿直,无所保留地进谏忠言,苏辙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他俩都有隐居山林的风骨气度,(本质上)不是迎合世俗谋取功名之人。古代的君子,有一个人了解他,就可以隐居了。何况苏轼、苏辙两人互为知己?两个互为知己的兄弟,一起隐居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论道,在瑞草桥、何村中著书,恐怕也不会太寂寞吧。可是他竟然违背本性,在功名仕途上努力,最终被世人嫉妒,几乎处于死地。那黄州之行也就罢了,元祐初年得以回到阳羡,在那时,富贵功名的滋味已经尝过了;世路坎坷的苦楚,也经历过了;自己的为人,足以招致怨恨和忌妒,也大约可见了,可谓历经磨练而富有经验了。或者招苏辙到常州,或者搬家到许昌,或者兄弟二人一起回到故乡,让不能在中年实现的乐趣,在晚年实现,也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八年之间,荣华富贵得到了多少呢?结果是被贬谪惠州、儋州,飘零寂寞,最终不能与苏辙相见。这是我不理解子瞻的地方。人贵在自我了解。陶潜可以做到出仕却不为外物所役(而辞官),是因为他性情刚毅啊。子瞻被贬到海南以后才想学陶渊明,他不在年轻的时候学,却在老年的时候学,这和贼逃走了以后才想要弯弓射箭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兄弟三人,相亲相爱的程度不亚于子瞻和子由。子瞻没有哥哥,子由没有弟弟,他们的快乐要比我们兄弟三人少。然而我福薄,或许可以免于功名。只是我看两个哥哥修道的根基深,俗世的缘分浅,终究不是功名之人。而且中郎心胸宽广而外显激切,心态平和而行迹孤傲,尤其适宜隐居。现在在吴县担任县令,政令清简,全然不见繁忙,但是他的心中常常好像不快乐。莫非从子瞻的覆辙中有所鉴戒,子瞻想在年老的时候学陶渊明,而中郎想要在年轻的时候学陶渊明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兄弟对床听雨的快乐,不用等到老年就可以实现了,请让我回去等待这一天。

注释中郎:即袁宏道,为本文作者袁中道之兄。子瞻怀子由:苏辙在《并引》中写道:“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嗟乎:感叹词,相当于“唉”。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偕:一同。不啻:不止;不只。▲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袁中道

作者:袁中道

(1570—1623)明荆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 

袁中道其它诗文

《得胜门净业寺看水同黄慎轩兄弟》

袁中道 〔明代〕

南人得水便忘忧,两日三番水际游。

花露沾衣浓似雨,潭风著面冷如秋。

拖莎带荇流何急,掷雁抛凫浪未休。

天外画桥桥上柳,祇疑身在望湖楼。

复制

《感怀诗五首 其一》

袁中道 〔明代〕

步出居庸关,水石响笙竽。

北风震土木,吹石走路衢。

蹀躞上谷马,调笑云中姝。

囊中何所有,亲笔注《阴符》。

马上何所有,腰带五石弧。

雁门太守贤,琵琶为客娱。

大醉斫案起,一笑捋其须。

振衣恒山顶,拭眼望匈奴。

惟见沙浩浩,群山向海趋。

夜过虎风口,马踏万松株。

我有安边策,谭笑靖封狐。

上书金商门,傍人笑我迂。

复制

《郢中游春曲二首 其一》

袁中道 〔明代〕

总以堂堂去,何容缓缓归。

隔溪莺对语,掠水燕双飞。

野草香沾屐,修篁翠湿衣。

山花一树好,游女采来稀。

复制

《夜泉》

袁中道 〔明代〕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咏怀四首》

袁中道 〔明代〕

大堤有垂杨,郁郁垂新绿。

北风一以至,苍然换故木。

四时递推迁,时光亦何速。

人生贵适意,胡乃自局促。

欢娱极欢娱,声色穷情欲。

寂寞寄寂寞,被发入空谷。

胡为逐红尘,泛泛复碌碌。¤

复制

《由芜湖入新安道上四首 其一》

袁中道 〔明代〕

春水平田鹭一群,黄花陌上野香薰。若为雨霁犹屯雾,总以松多易染云。

洞拂古莎来鹿女,原留新迹过山君。马蹄闲踏萧森影,夜月朝曦两不分。

复制

《三湖泛舟》

袁中道 〔明代〕

晚风自送小船行,行过菰蒲乍有声。

共指远林猎火起,不知月向此中生。

复制

《海淀李戚畹园四首》

袁中道 〔明代〕

追随鹭羽到山阿,梓泽兰亭未许过。

移得好花通柰苑,引来飞瀑似银河。

微风啸彻捎云竹,轻雨香添带露荷。

野逸繁华都不碍,才闻灌木又听歌。¤

复制

《闲步》

袁中道 〔明代〕

舟居翻爱步,三里傍江斜。

山雨犹藏树,溪风忽聚花。

穿云闲拣石,折柳坐书沙。

望望夭桃色,层城一片霞。

复制

《入村》

袁中道 〔明代〕

出郭方知雾,登舟始辨风。

水生虾眼赤,霞过雁翎红。

浣渚喧游女,芦洲息钓翁。

人家苍翠里,鲜艳一枝枫。

复制

《咏怀四首 其二》

袁中道 〔明代〕

陇山有佳木,采之以为船。隆隆若浮屋,轩窗开两偏。

粉壁团扇洁,绣柱水龙蟠。中设棐木几,书史列其间。

茶铛与酒臼,一一皆精妍。歌童四五人,鼓吹一部全。

囊中何所有,丝串十万钱。已饶清美酒,更办四时鲜。

携我同心友,发自沙市边。遇山蹑芳屐,逢花开绮筵。

广陵玩琼花,中泠吸清泉。洞庭七十二,处处尽追攀。

兴尽方移去,否则复留连。无日不欢宴,如此卒余年。

复制

《西山十记·记一》

袁中道 〔明代〕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走带牵。小鱼尾游,翕忽跳达。亘流背林,禅刹相接。绿叶秾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也。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香风芬馥,士女骈阗,临流泛觞,最为胜处矣。憩青龙桥,桥侧数武,有寺依山傍岩,古柏阴森,石路千级。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丛翠之中,隐见村落。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寺僧多业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有老僧持杖散步塍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