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劉大櫆 / 補溪草堂歌
拼 译 译

《補溪草堂歌》

劉大櫆 〔清代〕

補溪有草堂,乃在虞山之東四十里。宋室遺民顧隱君,讀書求志居於此。

裔孫奕葉起甲第,手植芙蓉遍溪水。古檜陰森墓上枝,流霞照耀相思子。

數百年稱顧氏廬,後來卻歸錢尚書。尚書聲名動台斗,善黨崢嶸作魁首。

車馬門前問字來,美人歌舞陳尊酒。不知滄海幾揚塵,此地還依舊主人。

依然紅豆長萌櫱,當日樵夫摧作薪。顧家經求代不替,國子先生勇絕倫。

遂將詩體盡發覆,高源一一尋崑崙。乃知世業在德守,文章小技未為尊。

曾將草露比富貴,惟有處士名長存。不見長安苑囿地,頹垣敗甓烏鳥喧。

草堂突兀溪水濱,歷宋元明傳其真。

复制
劉大櫆

作者:劉大櫆

劉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峰,今樅陽縣湯溝鎮陳家洲人。劉大櫆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縱聲讀古詩文,韻調鏗鏘,喜飲酒,好吟詩。受教於同鄉吳直,才華出眾。雍正七年(1729年)和雍正十年(1732年),兩次參加考試都登副榜。劉大櫆60歲後為黟縣教諭。幾年後告歸,居樅陽江濱不再出遊,以文學教授生徒。大櫆著作有《文集》10卷《詩集》6卷《古文約選》48卷、《歷朝詩約選》93卷、《論文偶記》1卷,纂修《歙縣誌》20卷。逝世後,安葬在今金社鄉向榮村劉家苕箕地,墓為省級文物。 

劉大櫆其它诗文

《送姚姬傳南歸序》

劉大櫆 〔清代〕

古之賢人,其所以得之於天者獨全,故生而向學,不待壯而其道已成。

既老而後從事,則雖其極日夜之勤劬,亦將徒勞而鮮獲。

姚君姬傳,甫弱冠而學已無所不窺,余甚畏之。

姬傳,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則南青也。

億少時與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傳之尊府方垂髫未娶。

太夫人仁恭有禮,余至其家,則太夫人必命酒,飲至夜分乃罷。

其後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歸與姬傳相見,則姬傳之齒已過其尊府與余游之歲矣。

明年,余以經學應舉,復至京師。

無何,則聞姬傳已舉於鄉而來,猶未娶也。

讀其所為詩賦古文,殆欲壓余輩而上之,姬傳之顯名當世,固可前知。

獨余之窮如曩時,而學殖將落,對姬傳不能不慨然而嘆也。

昔王文成公童子時,其父攜至京師,諸貴人見之,謂宜以第一流自待。

文成問何為第一流,諸貴人皆曰:「射策甲科,為顯官。

」文成莞爾而笑,「恐第一流當為聖賢。

」諸貴人乃皆大慚。

今天既賦姬傳以不世之才,而姬傳又深有志於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為顯官,不足為姬傳道;即其區區以文章名於後世,亦非余之所望於姬傳。

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以堯舜為不足為,謂之悖天,有能為堯舜之資而自謂不能,謂之漫天。

若夫擁旄仗鉞,立功青海萬里之外,此英雄豪傑之所為,而余以為抑其次也。

姬傳試於禮部,不售而歸,遂書之以為姬傳贈。

《息爭》

劉大櫆 〔清代〕

  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語、文學,其鄙有樊遲,其狂有曾點。孔子之師,有老聃,有郯子,有萇弘、師襄,其故人有原壤,而相知有子桑伯子。仲弓問子桑伯子,而孔子許其為簡,及仲弓疑其太簡,然後以雍言為然。是故南郭惠子問於子貢曰:「夫子之門,何其雜也?」嗚呼!此其所以為孔子歟?

  至於孟子乃為之言曰:「今天下不之楊則之墨,楊墨之言不息,孔子之道不著,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當時因以孟子為好辯。雖非其實,而好辯之端,由是啟矣。唐之韓愈,攘斥佛老,學者稱之。下逮有宋,有洛、蜀之黨,有朱、陸之同異。為洛之徒者,以排擊蘇氏為事;為朱之學者,以詆諆陸子為能。吾以為天地之氣化,萬變不窮,則天下之理,亦不可以一端盡。昔者曾子之一以貫之,自力行而入;子貢之一以貫之,自多學而得。以後世觀之,子貢是,則曾子非矣。然而孔子未嘗區別於其間,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夫所惡於楊墨者,為其無父無君也;斥佛老者,亦日棄君臣,絕父子,不為昆弟夫婦,以求其清淨寂滅。如其不至於是,而吾獨何為訾謷之?大盜至,肢篋探囊,則荷戈戟以隨之,服吾之服,而誦吾之言,吾將畏敬親愛之不暇。今也操室中之戈而為門內之斗,是亦不可以已乎?

  夫未嘗深究其言之是非,見有稍異於己者,則眾起而排之,此不足以論人也。人貌之不齊,稍有巨細長短之異,遂斥之以為非人,豈不過戰?北宮黝、孟施捨,其去聖人之勇蓋遠甚,而孟子以為似曾子、似子夏,然則諸子之跡雖不同, 以為似曾子、似子夏可也。居高以臨下,不至於爭,為其不足與我角也。至於才力之均敵,而惟恐其不能相勝,於是紛壇之辯以生。是故知道者,視天下之歧趨異說,皆未嘗出於吾道之外,故其心恢然有餘;夫恢然有餘,而於物無所不包,此孔子之所以大而無外也。

复制

《論文偶記》

劉大櫆 〔清代〕

  行文之道,神為主,氣輔之。曹子桓、蘇子由論文,以氣為主,是矣。然氣隨神轉,神渾則氣灝,神遠則氣逸,神偉則氣高,神變則氣奇,神深則氣靜,故神為氣之主。至專以理為主,則未盡其妙。蓋人不窮理讀書,則出詞鄙倍空疏,人無經濟,則言雖累牘,不適於用。故義理、書卷、經濟者,行文之實,若行文自另是—事。譬如大匠操斤,無土木材料,縱有成風盡堊手段,何處設施?然有土木材料,而不善設施者甚多,終不可為大匠。故文人者,大匠也。神氣音節者,匠人之能事也,義理、書卷、經濟者,匠人之材料也。

  神者,文家之寶。文章最要氣盛,然無神以主之,則氣無所附,盪乎不知其所歸也。神者氣之主,氣者神之用。神只是氣之精處。古人文章可告人者惟法耳,然不得其神而徒守其法,則死法而已。要在自家於讀時微會之。李翰云:「文章如千軍萬馬;風恬雨霽,寂無人聲。」此語最形容得氣好。論氣不論勢,文法總不備。

  文章最要節奏;管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聲竊渺處。

  神氣者,文之最精處也;音節者,文之稍粗處也;字句者,文之最粗處也。然余謂論文而至於字句,則文之能事盡矣。蓋音節者,神氣之跡也;字句者,音節之矩也。神氣不可見,於音節見之;音節無可准,以字句准之。

  音節高則神氣必高,音節下則神氣必下,故音節為神氣之跡。一句之中,或多一字,或少一字;一字之中,或用平聲,或用仄聲;同一平字仄字,或用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則音節迥異,故字句為音節之矩。積字成句,積句成章,積章成篇,合而讀之,音節見矣,歌而詠之,神氣出矣。

  文貴奇,所謂「珍愛者必非常物」。然有奇在字句者,有奇在意思者,有奇在筆者,有奇在丘壑者,有奇在氣者,有奇在神者。字句之奇,不足為奇;氣奇則真奇矣;神奇則古來亦不多見。次第雖如此,然字句亦不可不奇、自是文家能事。揚子《太玄》、《法言》,昌黎甚好之,故昌黎文奇。奇氣最難識,大約忽起忽落,其來無端,其去無跡。讀古人文,於起滅轉接之間,覺有不可測識處,便是奇氣。奇,正與平相對。氣雖盛大,一片行去,不可謂奇。奇者,於一氣行走之中,時時提起。太史公《伯夷傳》可謂神奇。

  文貴簡。凡文,筆老則簡,意真則簡,辭切則簡,理當則簡,味淡則簡,氣蘊則簡,品貴則簡,神遠而含藏不盡則簡。故簡為文章盡境。程子云:「立言貴含蓄意思,勿使無德者眩,知德者厭。」此語最有味。

  文貴變。《易》曰:「虎變文炳,豹變文蔚。」又曰:「物相雜,故曰文。」故文者,變之謂也。一集之中篇篇變,一篇之中段段變,一段之之句句變,神變、氣變、境變、音節變、字句變,惟昌黎能之。

  文法有平有奇,須是兼備,乃盡文人之能事。上古文字初開,實字多,虛字少。典漠訓誥,何等簡奧,然文法自是未備。至孔於之時,虛字詳備,作者神態畢出。《左氏》情韻並美,文采照耀。至先秦戰國,更加疏縱。漢人斂之,稍歸勁質,惟子長集其大成。唐人宗漢,多峭硬。宋人宗秦,得其疏縱,而失其厚茂,氣味亦少薄矣。文必虛字備而後神態出,何可節損?然校蔓軟弱,少古人厚重之氣,自是後人文漸薄處。史遷句法似贅拙,而實古厚可愛。

  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顯言也,故即事以寓情。即物以明理,《莊子》之文也;即事以寓情,《史記》之文也。

  凡行文多寡短長,抑揚高下,無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學者求神氣而得之於音節,求音節而得之於字句,則思過半矣。其要只在讀古人文字時,便設以此身代古人說話,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爛熟後,我之神氣即古人之神氣,古人之音節都在我喉吻間,合我喉吻者,便是與古人神氣音節相似處,久之自然鏗鏘發金石聲。

复制

《西山》

劉大櫆 〔清代〕

西山過雨染朝嵐,千尺平岡百頃潭。啼鳥數聲深樹里,屏風十幅寫江南。

复制

《仇英戰馬圖》

劉大櫆 〔清代〕

韓干畫馬古無匹,仇英復入曹霸室。

弄筆偶成《出塞圖》,英姿粉墨何蕭瑟。

鞍馬甲士無一同,百十壘峞裝束雄。

蔽虧掩映難悉數,馬露頂踵入尻鬃。

邊關日落千山紅,半天颯颯旌旆風。

飛鳥不敢近鳴噪,黃雲慘澹橫低空。

羽箭雕弧擁牙纛,誓將萬里煙塵掃。

壯士遨遊今白頭,可憐日月空中老。

願借霜蹄驟且馳,追奔直過流沙道。

复制

《送張繡楓》

劉大櫆 〔清代〕

君家住近姑蘇台,門前綠水群鷗來。

坐對晴窗誦六甲,桃花灼灼當窗開。

幾年入洛曳珠履,筆端所向皆披靡。

為惜風光不待人,夢魂飛渡吳江水。

與君一見論心事,傾筐倒筐無所忌。

燕市酒徒今幾人,酒酣更灑楊朱淚。

遙指秋波江上船,孤帆颯颯凌蒼煙。

吳中春草碧於染,聊寄相思到日邊。

复制

《題孫孟然品酒圖》

劉大櫆 〔清代〕

天上酒星地酒泉,清者為聖濁者賢。古來聖賢皆愛酒,何獨於今孫孟然。

吾聞酒者天之祿,持以養人生百福。樂長宮中觴九行,步兵廚下釀千斛。

左手持螯右把杯,拍浮其中一生足。青田之核衡陽酃,關中白薄高公清。

松葉鳧花八風涑,竹碧鵝黃千日醒。西蜀東吳各異造,妙香殊色難知名。

此間高下有倫次,誰謂醇醨無定評。高堂廣座羅賓友,並坐鼓琴還擊缶。

小蠻鑿落紛縱橫,自卯同傾將及酉。䅩䅓那用作經程,笑殺河東惟一斗。

君不見阮遙集,百錢掛杖常自隨。又不見山季倫,乘驄倒著白接。

金貂只作換酒具,酩酊憑教無所知。孫郎昂藏天下士,捧罌承槽非本志。

胸中壘塊故須澆,一月二十九日醉。車輪括頸庸何傷,失一老兵那復計。

披圖故態恍如昨,糟漿之風猶逆鼻。從使人呼老渴羌,我知酒中有真味。

复制

《補溪草堂歌》

劉大櫆 〔清代〕

補溪有草堂,乃在虞山之東四十里。宋室遺民顧隱君,讀書求志居於此。

裔孫奕葉起甲第,手植芙蓉遍溪水。古檜陰森墓上枝,流霞照耀相思子。

數百年稱顧氏廬,後來卻歸錢尚書。尚書聲名動台斗,善黨崢嶸作魁首。

車馬門前問字來,美人歌舞陳尊酒。不知滄海幾揚塵,此地還依舊主人。

依然紅豆長萌櫱,當日樵夫摧作薪。顧家經求代不替,國子先生勇絕倫。

遂將詩體盡發覆,高源一一尋崑崙。乃知世業在德守,文章小技未為尊。

曾將草露比富貴,惟有處士名長存。不見長安苑囿地,頹垣敗甓烏鳥喧。

草堂突兀溪水濱,歷宋元明傳其真。

复制

《梧樹行》

劉大櫆 〔清代〕

金谷洞口梧十尋,巑岏直上干太陰。石根銅干自終古,白蘚蒼鱗留至今。

念爾長材世所鮮,待入宮懸逐匏管。託身虛牝無人收,零落秋風歲華晚。

复制

《題孫懷三詠佛手指詩後》

劉大櫆 〔清代〕

昨日觀君《佛手詩》,如從指上見明月。芳果驚看優缽曇,頓令我亦離言說。

擾擾浮生夢寐間,一彈指頃千漚滅。王侯將相只須臾,何況我輩孤且拙。

我從朔漠厭風塵,君亦南荒窮跋涉。夢中相對兩羈人,回首舊遊成歷劫。

拈花自知色不染,捧缽誰言食堪闕。從前被螫指可斷,若使歸空手當撤。

心清那用挈軍持,跡秘聊須書貝葉。華岳三峰掌已開,請君更問維摩詰。

复制

《樓上曉望》

劉大櫆 〔清代〕

澹然九秋時,復此層樓上。遙虛聳碧峰,嵯峨非一狀。

宿雲澗中收,輕煙林外颺。天高見鵠飛,風遠聞漁唱。

欣茲景物佳,撫心默惆悵。

复制

《題羅生畫石扇面為張碇山》

劉大櫆 〔清代〕

羅生十日畫一石,嶙峋不異千仞山。似從昨夜姑臧至,二十八宿森斕斑。

此時七月苦炙熱,漫膚多汗行路難。張君持此動搖微風發,石氣隨風生薄寒。

使我凜烈自顧,忽覺衣裳單。我聞昔日女媧鍊石補青天,余此一握蒼且堅。

一朝大風從北來,吹汝墮入塵埃間。溪旁久臥胡不起,視彼後者加之鞭。

直使駕橋渡海去,東看日出榑桑邊。石乎胡不含滋吐潤惠四海,空存大骨堯堯學學然。

我今齋戒發取視,應得金簡玉書,九疑東南宛委篇。

不然緹巾十襲空見憐,無殊瓦甓何足觀。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