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顧炎武 / 酬朱監紀四輔
拼 译 译

《酬朱監紀四輔》

顧炎武 〔清代〕

十載江南事已非,與君辛苦各生歸。

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十日圍。

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

東京朱祜年猶少,莫向尊前嘆式微。

酬朱監紀四輔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故國已經遠去十年了,處處物是人非,我和你辛苦起逢,艱難生存在現今。我想起京口三軍潰敗就愁悶,想起揚州血洗十日便內心萬分悲苦。死國難的烈士們血灑疆場,那段歷史不可遽消,而此刻不得不面對白頭早衰了。你要候漢時朱祜,不要消沉與哀嘆。

注釋朱監紀四輔:朱四輔,明末秀才,在明時曾任監紀推官、監紀提刑,為詩人友人。十載:指明亡已去十年。揚州十日:指明亡後順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攻破揚州,在揚州城裡大肆屠殺淫掠的時候,有一個市民王秀楚躲在空屋中,活了下來。他把他在清兵破城前後十餘日中目睹之事,一一寫出,為《揚州十日記》。碧血:碧是一種青綠色的美石,玉類。後常用以稱頌為國死難的人。朱祜(hù):東漢名將,曾舉兵平定延岑殘黨,防備匈奴。後拜建武大將軍,封鬲侯。式微:先秦時代民歌。▲

韋明鏵.揚州文化談片.江蘇:廣陵書社,2004:218

傅德岷.湖北.中國華詩詞鑑賞辭典:湖北辭書出版社,2005:208

酬朱監紀四輔 - 賞析

詩的首聯是大難之後的感喟之詞。「十載江南事已非,與君辛苦各生歸。」古人感嘆世事變遷,常以物是人非相稱。而在這清初的十年中,經歷了生死交關的艱難歷程不僅人非、物非,事事皆非,詩人和朱四輔都是經過了曲折艱辛的「辛苦」歸程,九死一生,才得以「生歸」活着過來。回首往事,自心中升起一種沉痛悲涼的滄桑感。更尤有盛者,明清易代之際的歷史,尤其在江南一帶,是比任何改朝換代都更加慘絕人寰的。

頷聯是對歷史的沉痛回顧。「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十日圍。」明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北京城破。五月,福王朱由崧稱帝,命史可法督師於揚州。由於南明朝廷昏庸,內訌不斷,致使清兵長驅南下。順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製造了「揚州十日」歷史事件。五月,南明弘光帝被俘,次年死。顧炎武這裡只是指出了當時歷史最沉痛的一刻。「愁」是愁南明舊朝的昏聵,「痛」是痛滿清新朝的暴酷,一「愁」一「痛」之間,蘊含了歷史的悲感。

頸聯寫時光如水逝,歷史猶在目。「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據史料記載,明末清初,各地反清武裝鬥爭連綿起伏,一直延續了四十年, 「碧血末消」既表現了反清鬥爭的激烈、烈士們的血灑疆場,又表現了仁人志士堅強不屈的意志。詩人寫詩時是四十歲,不當以老人自稱的,這裡的「白頭相見」顯然流露出了一種人生短暫功業未就恢復大計遙遙無期的惆悵與感慨,然而顧炎武雖然是艱難困苦,他還是念念不忘那為之奮鬥的理想,於是與友人相見,自然而然地敘起了從前的戰爭生涯。這一聯看似平淡,然而平淡之處自有心胸的流露,與友人相對,他想到的不僅是舊日的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他為之奮鬥的是未來他那復明的理想境界。

尾聯詩人與友人互勉,寄希望於來者。詩人為了理想的未來,他告誡友人不要嘆息,要像古代的英雄那樣去奮鬥:「東京朱祜年猶少,莫向尊前嘆式微」。這兩句,詩人是以朱祜比朱四輔。「式微」這裡代指哀嘆,是鼓勵朱四輔不要意志消沉,不要只是哀怨悲嘆,而要像東漢的朱祜那樣建功立業,為恢復故國而努力。這裡不僅是鼓勵友人,實際上也是在表現自己那不屈服的堅強意志。

這首詩悲嘆往事淒楚動人,但格調並不僅僅流於低沉淒婉,在哀傷悲涼之中同樣也洋溢着慷慨激昂積極向上的熱情,這熱情是顧炎武其詩的熱情,也是其人的熱情。▲

傅德岷.湖北.中國華詩詞鑑賞辭典:湖北辭書出版社,2005:208

田軍、王洪等.金元明清詩詞曲鑑賞辭典.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681

酬朱監紀四輔 - 創作背影

顧炎武作此詩是在順治十年(1653),那吋明亡已十年了。顧炎武與朱四輔相酬,在滿懷的悲悼亡國之痛中,仍有一種「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精衛》)的堅定信念,詩人詠嘆故國的淪亡時事的變遷,並以強烈的愛國激情與民族氣概與友人同勉。

傅德岷.湖北.中國華詩詞鑑賞辭典:湖北辭書出版社,2005:208

顧炎武

作者:顧炎武

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南都敗後,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 

顧炎武其它诗文

《古北口 其二》

顧炎武 〔清代〕

歲歲飛鴻出口回,年年采木下川來。川中鹿角都除卻,便似函關日夜開。

复制

《萊州》

顧炎武 〔清代〕

海右稱名郡,齊東亦大都。山形當斗入,人質並魁梧。

月主秦祠廢,沙壇漢跡孤。已無巡狩蹕,尚有戍軍郛。

漉海鹽千斛,栽岡棗萬株。鼉梁通日際,蜃市接神區。

轉漕新河格,分營絕島迂。三方從廟算,二撫各兵符。

炮甲初傳造,戈鋋已擊屠。中丞愁餌賊,太守痛捐軀。

郊壘青燐出,城陴白骨枯。危情隨事往,深慮逐年徂。

計士悲疵國,遺民想霸圖。登臨多感槩,莫笑一窮儒。

复制

《楚僧元瑛談湖南三十年來事作四絕句 其四》

顧炎武 〔清代〕

夢到江頭橘柚林,衲衣桑下愜同心。不知今日滄浪叟,鼓枻江潭何處深。

复制

《濟南 其一》

顧炎武 〔清代〕

落日天邊見二峰,平臨湖上出芙蓉。西來水竇緣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積氣蒼茫含斗宿,餘波瀺灂吐魚龍。還思北海亭中客,勝會良時不可逢。

复制

《天津》

顧炎武 〔清代〕

文皇都北平,始建天津衛。內以輔神京,外徹溟海際。

南北瀉兩河,吐納百川細。挽漕日夜來,貢賦無留滯。

重臣鎮其間,鼎足分宣薊。豈惟念輸將,隱然存大計。

孽盜踵巢芝,共主非幽厲。曾無一矢遺,歘啟都城閉。

馬嵬止元宗,曹陽宿獻帝。雖雲兩日程,乘輿豈能詣。

先帝一出宮,洞然知國勢。與其蹈危塗,不若宮中縊。

嗚呼事一乖,宇宙遂顛蹶。開府固庸才,奉頭竟南逝。

侈言曲突謀,縱有亦奚濟。何人為史官,直筆掃蕪翳。

登陴望九門,臨風灑哀涕。

复制

《春半》

顧炎武 〔清代〕

春半雨不絕,北風吹荒山。江南花不開,白日愁生寒。

登高望千里,苦霧何漫漫。洪州七月圍,糧盡力亦殫。

營頭墮軍中,旗纛沈江干。漢道昔中微,白水應圖記。

晚世得先主,亦作三分事。干戈方日尋,天時自當至。

一身客荊州,毫不以措意。流離志不挫,終然正神器。

一朝得孔明,可以托後嗣。撫掌長太息,且作南山歌。

開篋出兵書,日夜窮揣摩。中原有大勢,攻戰不在多。

願為諸將言,不省其奈何。

复制

《登岱》

顧炎武 〔清代〕

尼父道不行,喟然念泰山。空垂六經文,不睹西周年。

七十二君代,乃有封禪壇。書傳多荒忽,誰能信其然。

既嘗小天下,復觀邃古前。羲黃與堯舜,盪滅同雲煙。

社首卑附地,徂徠高摩天。下視大海旁,神州自相連。

天地有變虧,何人得升仙。遺弓名烏號,橋山葬衣冠。

末世久澆訛,孰探幽明原。三萬六千年,山崩黃河乾。

立石既巳刓,封松既已殘。太陽不東升,長夜何漫漫。

哀哉一顏淵,獨立瞻吳門。疲精不肯休,計畫無崖垠。

復有孟子輿,眷眷明堂言。庶幾大道還,民質如初元。

上采黃金成,下塞宣房湍。何時一見之,太息徒潺湲。

复制

《三月十九日行次嵩山會善寺》

顧炎武 〔清代〕

獨抱遺弓望玉京,白頭荒野淚沾纓。霜姿尚似嵩山柏,舊日聞呼萬歲聲。

复制

《赴東六首 其四》

顧炎武 〔清代〕

荏苒四五日,乃至攀髯時。夙興正衣冠,稽首向園墀。

詩人岸獄中,不忘恭敬辭。所秉獨周禮,顛沛猶在斯。

北斗臨軒台,三辰照九疑。可憐訪重華,未得從湘纍。

复制

《江上 其二》

顧炎武 〔清代〕

江上傳夕烽,直徹燕南垂。皆言陽師來,行人又奔馳。

一鼓下南徐,遂拔都門籬。黃旗既隼張,戈船亦魚麗。

幾令白鷺洲,化作昆明池。於湖擔壺漿,九江候旌麾。

宋義但高會,不知兵用奇。頓甲堅城下,覆亡固其宜。

何當整六師,勢如常山蛇。一舉定中原,焉用尺寸為。

天運何時開,干戈良可哀。願言隨飛龍,一上先於台。

复制

《路光祿書來敘江東同好諸友一時徂謝感嘆成篇》

顧炎武 〔清代〕

削跡行吟久不歸,修門舊館露先晞。中年早巳傷哀樂,死日方能定是非。

彩筆夏枯湘水竹,清風春盡首山薇。斯文萬古將誰屬,共爾衰遲老布衣。

复制

《應州 其二》

顧炎武 〔清代〕

尚憶沙陀事,明宗此郡生。艱難當亂世,太息軫遺氓。

鳳彩留荒井,龍文照古城。焚香祝天願,果得見昇平。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