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袁枚 / 黃生借書說
拼 译 译

《黃生借書說》

袁枚 〔清代〕

黃生允修借書。

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書非借不能讀也。

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

」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

有張氏藏書甚富。

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

其切如是。

故有所覽輒省記。

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捲軸。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為一說,使與書俱。

黃生借書說 - 譯文及註釋

譯文讀書人黃允修來(向我)借書。我把書交授給他並且告訴他說:

書不是借來的就不能(認認真真地)去讀。你沒聽說過那些藏書的人(是怎樣讀書)嗎?《七略》(我國最早的圖書目錄分類著作,分為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七部)、《四庫》(唐朝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的藏書,有《經》、《史》、《子》、《集》四庫。這裡《七略》、《四庫》都指內府藏書),是天子的藏書,然而天子中讀書的人有幾個呢?那些搬運起來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裡塞滿了屋子的,是富貴人家的書,然而富貴人中讀書的有幾個呢?其餘那些祖輩和父輩收藏(的書籍),子輩孫輩隨便丟棄的就不用說了。不只讀書是這樣,天下的事物(也)都是這樣。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卻勉強向別人借來,(他)一定擔心別人催着要還,因而就顯出憂懼的樣子,撫摸玩賞那東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這裡),明天(就要給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這東西)已經被我所擁有,(我)一定會(把它)綑紮好放在高處,保存起來,說一聲「姑且等到另外的日子再看吧。」

我小時候愛好讀書,但是家裡貧窮,很難得到書讀。有個姓張的人藏書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給我,回來以後我在夢中還出現向他借書的情形。我那種迫切(求書的心情就)像這樣。所以(只要)有看過的書就記在心裡。(我)做了官以後,薪俸花出去了,書籍買來了,屋裡到處都堆放滿了,蠹蟲絲跡時常覆蓋書冊。這樣以後我(才)感慨借書讀的人是(那麼)用心專一,而自己少年時候的時光是(多麼)值得珍惜的啊!

如今姓黃的年輕人像我(從前一樣)貧窮,他借書(苦讀)也像我(從前一樣);只不過我把書公開,慷慨出借和姓張的吝惜書籍,(不肯出借,)似乎並不相同。這樣看來,那麼是我本來不幸遇到了姓張的,而姓黃的年輕人本來幸運遇到我吧?(黃生)懂得了(借到書的)幸運和(借不到書的)不幸運,那麼他讀書一定會專心,而且他還書也一定會很快。

(我)寫下這篇說,讓(它)和書一起(交給黃生)。

注釋選自《小倉山房文集》。生:古時對讀書人的通稱。授:交給,交付。子:對人的尊稱,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您」。七略四庫,天子之書:七略四庫是天子的書。西漢末學者劉向整理校訂內府藏書。劉向的兒子劉歆(xīn)繼續做這個工作,寫成《七略》。唐朝,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的藏書,有經、史、子、集四庫。這裡七略四庫都指內府藏書。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那汗牛塞屋的是富貴人家的藏書。這裡說富貴人家藏書很多,搬運起來就累得牛馬流汗,放置在家裡就塞滿屋子。汗,動詞,使……流汗。祖父:祖父和父親。「祖父」相對「子孫」說。棄者:丟棄的情況。無論:不用說,不必說。然:這樣。夫(fú)人:那人。指向別人借書的人。強(qiǎng):勉強。惴惴(zhuì):憂懼的樣子。摩玩:摩挲(suō)玩弄,撫弄。業:業已、已經。高束:綑紮起來放在高處。束,捆,扎。庋(guǐ):放置、保存。姑:姑且,且。俟(sì):等待。異日:另外的。爾:語氣詞,罷了。難致:難以得到。與:給。形諸夢:形之於夢。在夢中現出那種情形。形,動詞,現出。諸,等於「之於」。切:迫切。如是:這樣。故有所覽輒省(xǐng)記:(因為迫切地要讀書,又得不到書。)所以看過的就記在心裡。省,記。通籍:出仕,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屬於「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說「通籍」。這是封建士大夫的常用語。籍,民籍。通,動詞,表示從民籍到仕宦的提升。俸:俸祿,官吏的薪水。落落:堆積的樣子。素蟫(yín):指書里蠹蟲。灰絲:指蟲絲。卷(juàn)軸:書冊。古代還沒有線裝書的時期,書的形式是橫幅長卷,有軸以便捲起來。後世沿用「捲軸」稱書冊。少時:年輕時。歲月:指時間。類:似、像。公:動詞,同別人共用。吝:吝嗇。歸:還。為一說,使與書俱:作一篇說,讓(它)同書一起(交給黃生)。▲

羅華榮.九年制義務教育 語文 八年級第一學期.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袁枚

作者: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袁枚其它诗文

《題畫》

袁枚 〔清代〕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鮮。

牧童何處去,牛背一鷗眠。

《春日雜詩》

袁枚 〔清代〕

千枝紅雨萬重煙,畫出詩人得意天。

山上春雲如我懶,日高猶宿翠微巔。

复制

《箴作詩者》

袁枚 〔清代〕

倚馬休夸速藻佳,相如終竟壓鄒枚。

物須見少方為貴,詩到能遲轉是才。

清角聲高非易奏,優曇花好不輕開。

須知極樂神仙境,修煉多從苦處來。

复制

《到石樑觀瀑布》

袁枚 〔清代〕

天風肅肅衣裳飄,人聲漸小灘聲驕。

知是天台古石橋。

一龍獨跨山之凹,高聳脊背橫伸腰,

其下嵌空走怒濤。

濤水來從華頂遙,分為左右瀑兩條,

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疊六疊勢益高,一落千丈聲怒號。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電非笙匏。

銀河飛落青松梢,素車白馬雲中跑。

勢急欲下石阻撓,回瀾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門敲,水犀軍向皋蘭鏖,

三千組練揮銀刀,四川崖壁齊動搖。

偉哉銅殿造前朝,五百羅漢如相招。

我本錢塘兒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

心花怒開神理超。

高枕龍背持其尻,上視下視行周遭;

其奈冷泠雨濺袍,天風吹人立不牢。

北宮雖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齊聞韶。

不圖為樂如斯妙,得坐一刻勝千朝。

安得將身化巨鰲,看他萬古長滔滔!

复制

《書魯亮儕》

袁枚 〔清代〕

  己未冬,余謁孫文定公於保定製府。坐甫定,閽啟:「清河道魯之裕白事。」余避東廂,窺偉丈夫年七十許,高眶,大顙,白須彪彪然;口析水利數萬言。心異之,不能忘。後二十年,魯公卒已久,予奠於白下沈氏,縱論至於魯,坐客葛聞橋先生曰:

  魯裕字亮儕,奇男子也。田文鏡督河南嚴,提、鎮、司、道以下,受署惟謹,無游目視者。魯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攝中牟。魯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騎驢入境。父老數百扶而道苦之,再拜問訊,曰:「聞有魯公來代吾令,客在開封知否?」魯謾曰:「若問云何?」曰:「吾令賢,不忍其去故也。」又數里,見儒衣冠者簇簇然謀曰:「好官去可惜,伺魯公來,盍訴之?」或搖手曰:「咄!田督有令,雖十魯公奚能為?且魯方取其官而代之,寧肯捨己從人耶?」魯心敬之而無言。至縣,見李貌溫溫奇雅。揖魯入,曰:「印待公久矣!」魯拱手曰:「觀公狀貌、被服,非豪縱者,且賢稱噪於士民,甫下車而庫虧何耶?」李曰:「某,滇南萬里外人也。別母,游京師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畢,泣。魯曰:「吾暍甚,具湯浴我!」徑詣別室,且浴且思,意不能無動。良久,擊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辭李,李大驚曰:「公何之?」曰:「之省。」與之印,不受;強之曰:「毋累公!」魯擲印鏗然,厲聲曰:「君非知魯亮儕者!」竟怒馬馳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謁兩司告之故。皆曰:「汝病喪心耶?以若所為,他督撫猶不可,況田公耶?」明早詣轅,則兩司先在。名紙未投,合轅傳呼魯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鐵色,盛氣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餘人,睨魯曰:「汝不理縣事而來,何也?」曰:「有所啟。」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幹笑,左右顧曰:「天下摘印者寧有是耶?」皆曰:「無之。」兩司起立謝曰:「某等教敕亡素,至有狂悖之員。請公並劾魯,付某等嚴訊朋黨情弊,以懲余官!」魯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來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連夜排衙視事。不意入境時,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見其人,知虧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譽,空手歸,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歸陳明,請公意旨,庶不負大君子愛才之心與聖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為無可哀憐,則裕再往取印未遲。不然,公轅外官數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兩司目之退。魯不謝,走出,至屋霤外;田公變色下階,呼曰:「來!」魯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魯頭,嘆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幾誤劾賢員。但疏去矣,奈何!」魯曰:「幾日?」曰:「五日,快馬不能追也。」魯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時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請賜契箭一枝以為信!」公許之,遂行。五日而疏還。中牟令竟無恙。以此魯名聞天下。

  先是,亮儕父某為廣東提督,與三藩要盟。亮儕年七歲,為質子於吳。吳王坐朝,亮儕黃裌衫,戴貂蟬侍側。年少豪甚,讀書畢,日與吳王帳下健兒學嬴越勾卒、擲塗賭跳之法,故武藝尤絕人云。

复制

《夜立階下》

袁枚 〔清代〕

半明半昧星,三點兩點雨。

梧桐知秋來,葉葉自相語。

复制

《游風洞登高望仙鶴明月諸峰》

袁枚 〔清代〕

泱泱天大風,誰知生此洞。

古劍劈山開,千年不合縫。

我身傴僂入,風迎更風送。

折腰非為米,縮脰豈畏凍。

偶作謦欬聲,一時答者眾。

䃂散非扣鍾,弇郁類裂瓮。

奧草掛綿絡,陰冰凝螮蝀。

游畢再登高,出洞如出夢。

一筇偃又豎,兩目闌復縱。

遠山亦獻媚,橫陳怪石供。

仙鶴不可招,明月猶堪弄。

底事急歸來,雲濕衣裳重。

复制

《哭襄勤伯鄂公》

袁枚 〔清代〕

聽築長圍幾萬重,將軍匹馬獨臨戎。天山掃雪兵猶戰,青海啼烏帳已空。

拜表淚流秋草上,彎弓弦斷夕陽中。男兒欲報君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

复制

《李孝子傳》

袁枚 〔清代〕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維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歿,家無旨畜,母針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養親,兒職也。兒不養母,乃藉母養兒,兒心何安!」遂棄書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進之母,而己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飲,喀喀不下者三晝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夢神人刺以針曰:「哀而子之孝也。」覺,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風起,城中生波濤,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搖搖然,孝子趨負母,伏几下。俄而前後廬舍崩,所避處獨完。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亦亡。及其莽也,時屆嚴寒,體故贏,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數人,蘊火覆之,淪以湯,乃蘇,年五十五卒。卒時抱母大慟,囑其孤某善事大母。

  相傳其幼時,居父喪,寢苫塊中,哀號三年,每出入,鄰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蓋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聞於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論曰:《孝經》一書,聖人所以為人子訓者至矣。然世人方讀書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獨因孝以廢書,何耶?中庸曰: 「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無俟於教也。不然,慈烏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讀何書哉?

复制

《出山詞 其一》

袁枚 〔清代〕

天涯有客賦長征,身要從容馬不停。故節又從江左認,《移文》應向北山聽。

梅花送我開如雪,春草留人綠滿庭。攬轡揮毫緣底事,幾行僮約付園丁。

复制

《題沈凡民蘭亭卷子 其一》

袁枚 〔清代〕

先生垂老淚星星,行篋常攜感舊銘。一代交情存筆墨,三人顏色付丹青。

酒杯曰社秋來憶,玉笛山陽雨後聽。五十二年鴻爪在,昭陵風雪滿蘭亭。

复制

《行役雜詠 其一》

袁枚 〔清代〕

男兒年二十,漸衰珠玉顏。況乃遠行役,風霜悴其間。

飲酒未及醉,坐看白石還。所著一尺高,不供史家刪。

勉旃崇節業,銀管長斑斑。否亦鍊玉液,金骨列仙寰。

生人皆山水,且共耐清閒。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