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曾國藩 / 卷二十四
拼

《卷二十四》

曾國藩 〔清代〕

  德宗本紀二

  二十一年乙未春正月癸酉朔,停筵宴。乙亥,日兵寇威海。丁丑,我海軍與戰於南岸,敗績。己卯,吳大澂始出關視師。辛巳,威海陷,守將戴宗騫死之。改命聶士成統兵入關。丁亥,詔責李鴻章。庚寅,劉公島陷,水師熸,丁汝昌及總兵劉步蟾死之。諭張之洞、松椿防海、贛、清江水陸要衝,保清、淮通運。辛卯,授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使日本。壬辰,見各國使臣於文華殿。陶模言喀什噶爾、莎車、和闐等屬戶民,英印度部收買為奴,應由公家贖放,從之。丙申,葉志超、龔照璵俱論斬。己亥,日本陷文登、寧海,偪煙臺。宋慶等及日人戰於太平山,敗績,走。

  二月乙巳,宋慶、吳大澂敗日人於亮甲山,參將劉雲桂、守備趙雲奇戰死。賑錦州、寧遠災民。丁未,命聶士成總統津、沽海口防軍。乙酉,日兵薄遼陽,長順、唐仁廉擊卻之。庚戌,日兵陷牛莊,吳大澂退走,日人遂襲營口。癸丑,馬玉昆敗日人於田莊台。甲寅,復戰,敗績。丙辰,日兵陷田莊台。吳大澂奔錦州,宋慶退雙台。丁巳,以吳大澂師徒撓敗,切責之。戊午,恭親王等奏撤海軍署。免上元、江寧等處,淮安等衛賦課。賑直隸水災。庚申,分神機營兵駐喜峰口。癸亥,命吳大澂解軍務幫辦來京,湘、鄂諸軍以魏光燾領之。乙丑,撥庫帑十萬加賑薊州等處災民。戊辰,知州徐慶璋集民團固守遼陽,命裕祿濟饟械。己巳,賑玉田、灤州、樂亭水災。日人狙擊李鴻章,彈傷其頰。庚午,日人犯澎湖。

  三月壬申朔,命吳大澂回湖南巡撫任。癸酉,濟陽高家紙坊河決。乙亥,日兵陷澎湖。戊子,褫提督蔣希夷職,逮問。癸巳,命郭寶昌隨同劉坤一辦防務。己亥,李鴻章與日本全權伊藤博文、陸奧宗光馬關會議。和約成,定朝鮮為獨立自主國,割遼南地、台灣、澎湖各島,償軍費二萬萬,增通商口岸,任日本商民從事工藝製造,暫行駐兵威海。

  夏四月戊申,撥京倉米石備順天平糶。己酉,天津海溢,王文韶自請罷斥,不許。諭曰:「非常災異,我君臣惟當修省惕厲,以弭天災。」甘肅撒回叛,陷循化廳,雷正綰剿之。庚戌,命道員聯芳、伍廷芳赴煙臺與日本換約。乙卯,諭曰:「和約定議,廷臣交章謂地不可棄,費不可償,當仍廢約決戰。其言固出忠憤,而未悉朝廷苦衷。自倉卒開釁,戰無一勝。近者情事益迫,北可逼遼、瀋,南可犯畿疆。瀋陽為陵寢重地,京師則宗社攸關。況慈闈頤養廿餘年,使徒御有驚,藐躬何堪自問?加以天心示警,海嘯成災,戰守更難措手。一和一戰,兩害兼權,而後幡然定計。其萬難情事,言者所未及詳,而天下臣民皆當共諒者也。茲將批准定約,特宣示前後辦理緣由。我君臣惟期堅苦一心,痛除積弊。」戊午,諭軍機大臣及諸臣工,和局已成,勿再論奏。留山東運糧十萬石備寧河等處賑。命裕祿接濟寧、錦等屬賑需。己未,賞前宿松縣知縣孫葆田五品卿銜。辛酉,達賴喇嘛受戒畢,賚哈達、念珠等物。癸亥,撥湖北漕米三萬石,備寧、錦等屬賑。乙丑,京師平糶。命李經方為台灣交地全權委員。丙寅,賜駱成驤等二百八十二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丁卯,召唐景崧來京。

  五月辛未朔,賑臨漳等縣水災。庚辰,蔣希夷論斬。乙酉,見俄使喀希尼、法使施阿蘭於文華殿。壬辰,日本歸我遼南地。丁酉,免湖南新化,雲南阿迷、保山、昆明上年被災田賦。賑長武等縣水災雹災。庚子,唐景崧休致。

  閏五月辛丑朔,撥山東庫帑二萬助賑奉天。壬寅,撫恤江、浙運漕稽候船戶萬餘人。甲辰,大學士福錕致仕。乙巳,命直隸提督聶士成總統淮軍駐津、沽,江西布政使魏光燾總統浙軍駐山海關,四川提督宋慶總統毅軍駐錦州,俱聽北洋大臣調度。癸丑,吳大澂罷。戊午,予惠潮嘉道裕庚四品京堂,充出使日本大臣。丁卯,諭曰:「近中外臣工條陳時務,如修鐵路,鑄鈔幣,造機器,開礦產,折南漕,減兵額,創郵政,練陸軍,整海軍,立學堂,大抵以籌餉練兵為急務,以恤商惠工為本源,皆應及時興舉。至整頓釐金,嚴覈關稅,稽察荒田,汰除冗員,皆於國計民生多所裨補。直省疆吏應各就情勢,籌酌辦法以聞。」

  六月甲戌,孫毓汶以疾免。丁丑,賑熱河饑民。乙酉,軍機大臣徐用儀罷。以麟書為武英殿大學士,崑岡以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命錢應溥為軍機大臣,翁同龢、李鴻藻均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戊子,賑鍾祥等處水災。

  秋七月甲辰,沁河決。乙巳,滎澤河決。丁未,詔李鴻章入閣辦事。授王文韶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戊申,賑商州、清澗等處水災雹災。己酉,予宋儒呂大臨從祀文廟。壽張、齊東河決。豐升阿遣戍軍台。戊午,賑鎮安等縣水災。辛酉,江西巡撫德馨有罪褫職。色勒庫爾地震。壬戌,以回眾猖獗,褫總兵湯彥和職,楊昌濬、雷正綰並褫職留任。丁卯,已革提督黃仕林論斬。

  八月壬申,賑富川、容縣水災。丙子,賑階、文、西寧等州縣水災。己卯,四川總督劉秉璋以不能保護教堂褫職。丙戌,命工部郎中慶常以五品京堂充出使法國大臣。癸巳,免雲南威遠被災田賦。

  九月庚子,賑梧州府屬火災。留山東新漕備瀕河諸縣災賑。乙巳,留湖北冬漕三萬石備鍾祥等縣賑需。丁未,命魏光燾統軍援甘肅。戊申,免望都差徭,及退出圈地額賦五成,著為令。己酉,免陝西前歲民欠,暨華州開渠占地錢糧。壬子,見英使歐格訥於文華殿。乙卯,賑甘肅被擾各地難民。戊午,賑臨湘蛟災。撥帑三萬購倉穀,備常德、衡州旱災。壬戌,見和使克羅伯於文華殿。癸亥,命宗人府府丞吳廷芬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丙寅,後藏班禪額爾德尼來京謁陵,進方物。揭陽、潮陽、普寧等縣地震。

  十月辛未,楊昌濬罷,以陶模署陝甘總督。辛巳,李鴻章與日使互換歸遼條約。甲申,長麟、汪鳴鑾並以召對妄言褫職。己丑,初設新建陸軍,命溫處道袁世凱督練。丙申,免江川被災田賦二年。賑鶴慶等州縣水旱災。

  十一月乙酉朔,山東趙家口合龍。丁未,免盛京被淹官莊額賦。戊申,留河南漕折八萬備內黃等縣工賑。己酉,以湖北布政使王之春充俄皇加冕賀使。庚戌,免奉天被兵各屬旗民兩年田賦,並積年逋賦。癸丑,劉永福免。癸亥,甘肅提督李培榮以赴援西寧逗留褫職。乙丑,調董福祥為甘肅提督,仍總統甘軍,前敵諸將均歸節制。賑保山蛟災。

  十二月戊寅,壽張決口合龍。庚辰,撥庫帑六萬備湖北春賑。癸巳,改命李鴻章使俄,邵友濂副之。是月,免陝西前歲逋賦、奉天上年葦稅及官莊稅糧。賑盛京、萍鄉災。發帑各十萬,賑湖南、雲南、陝西各屬災。

  二十二年丙申春正月丙申朔,停筵宴。丁酉,以特遣李鴻章使俄,諭止邵友濂、王之春毋往。己亥,賑長沙各府水旱災。乙卯,見各國公使於文華殿。庚申,命馮子材仍回廣東,督辦欽、廉防務。

  二月庚午,移塔爾巴哈台額魯特領隊大臣駐布倫布拉克,伊犁察哈爾營領隊大臣駐博羅塔拉。壬申,始議郵政與各國聯會。開龍州鐵路。劉銘傳卒。丁亥,戶部火。

  三月戊戌,額勒和布致仕。癸卯,開杭州商埠。丁未,命王文韶、張之洞督辦蘆漢鐵路。辛酉,回匪窺珠勒都斯。癸亥,命董福祥駐西寧,專任剿撫,魏光燾還駐河州,尋命回陝西巡撫任。

  夏四月壬申,五台山菩薩頂災。乙亥,免昆明、丘北被災夏糧。辛巳,命榮祿往天津閱新建陸軍。戊子,授崑岡體仁閣大學士,榮祿以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五月丁酉,諭李秉衡查州縣糧賦,浮收者覈減之。免恩安被災額賦。辛丑,鄭州文廟災。是月,上數奉皇太后臨醇王邸視福晉疾。癸卯,醇賢親王福晉葉赫那拉氏薨,輟朝十一日,上奉皇太后臨邸視殮,越日復往奠祭。懿旨,醇賢親王福晉薨逝,應稱曰「皇帝本生妣」。乙巳,上成服。壬子,免安徽歷年逋賦。甲子,緩鄂倫春牲丁進貂貢。

  六月丙寅,諭奎順撫恤青海蒙民。丁卯,河決利津。戊辰,免浙江歷年各場積欠灶課鹽課。庚午,賑浙江風災。壬申,醇賢親王福晉金棺奉移,上躬詣臨送。甲戌,上奉皇太后如醇王園寓臨奠福晉金棺。己卯,諭整頓長江水師。壬午,命裕祿兼充船政大臣。丙戌,松潘番亂,官軍剿平之。丁亥,允王大臣請,神機營練兵處仿西制練兵。辛卯,永定河溢。是月,賑大東溝海溢災,安徽、湖北蛟災。

  秋七月甲午朔,日有食之。丁酉,順天東南各屬水,命孫家鼐等速籌賑需。乙巳,留南漕十萬石於天津備賑。

  八月乙丑,以關內外回匪漸平,諭陶模、董福祥安輯降眾,搜捕餘匪。己巳,川軍剿瞻對,疊克要隘,進逼中瞻。庚辰,諭鹿傳霖:「瞻對用兵,乃暫時辦法。事定後仍設番官否,當再審詳。不得因此苛責喇嘛,轉生他釁,慎勿鹵莽而行。」己丑,諭刑部訊獄應速結,毋任延宕。壬辰,禁各省濫用非刑。

  九月丙申,福錕卒。免陝西前歲逋賦。己亥,東陵蟲災。丙午,賞盛宣懷四品京堂。先是,王文韶、張之洞請立招商輪船總公司,舉盛宣懷督辦。至是,旨下,並准專奏。大學士張之萬致仕。丁未,見德使海靖、比使費葛於文華殿。庚戌,命李鴻章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癸丑,李秉衡言勘明黃河尾閭,擬由舊黃河東岸挑濬新河,仍導歸舊河入海。諭以大舉興辦,務期一勞永逸,以副委任。

  是秋,賑河南、奉天、湖北、安徽、山東、山西、吉林、黑龍江水災,湖南蛟災,及陝、甘水災雹災,新疆蝗災雹災,廣東洋面風災。

  冬十月壬戌朔,賑湖北江、漢水災。癸亥,辦河州冬賑。甲子,增設蘇州、杭州、沙市、思茅四關。丙寅,諭陶模選廉明賢吏,和輯漢、回,偶有爭執,專論是非,准情理以劑其平,並分別撫恤被兵區域。論平回功,予董福祥騎都尉世職,授陶模陝甘總督,饒應祺新疆巡撫,予奎順、魏光燾優敘,其餘甄敘有差。甲戌,永定河決口合龍。戊寅,定朝鮮設領事,不立條約,不遣使,不遞國書,以總領事一人駐其都城。庚辰,命左都御史楊儒充出使俄奧荷大臣,道員羅豐祿充出使英義比大臣,黃遵憲充出使德國大臣,伍廷芳充出使美日秘大臣。癸未,免武清等州縣秋賦雜課。乙酉,賑華州等處水災。己丑,以徐桐為體仁閣大學士,李鴻藻以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十一月戊申,冬至,祀天於圜丘。己酉,免朝賀。辛亥,免河、洮等處被災賦課。丁巳,命工部侍郎許景澄充出使德國大臣。是月,賑山東、四川水災。

  十二月乙丑,初,鹿傳霖屢奏瞻對宜剿,擬收回後改設漢官。上慮失達賴心,命鹿傳霖、文海等詳議。至是,疏陳瞻民向化,藏番震懾各情。因諭剴切勸導達賴,期於保藏、保川兩無窒礙。賑四川東鄉等屬災。丙子,免遼陽各村屯糧賦,綏德等州縣逋糧。

  二十三年丁酉春正月辛卯朔,停筵宴。丁酉,免山東光緒初年逋賦。辛亥,留湖北漕米充工賑。乙卯,見美、法、英、德、荷、比、俄、義、日本及日、奧諸國公使於文華殿。

  二月壬戌,命戶部侍郎張蔭桓使英。庚午,河決歷城、章丘。己卯,命崇禮、許應騤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

  三月癸巳,詔汰冗兵。甲辰,懿旨發內帑十萬賑四川,五萬賑湖北,並以庫帑十萬加賑四川夔、綏、忠三屬。辛亥,免銅仁、青谿被水田賦。丁巳,初設海參葳委員。

  夏四月乙亥,李秉衡奏減山東錢漕。

  五月丙申,詔棍噶札拉參胡圖克圖嘉穆巴圖多普准轉世為八音溝承化寺胡圖克圖。甲辰,張之萬卒,贈太保。丁未,上詣本生妣醇賢親王福晉園寢,周年釋服。壬子,予呂海寰四品京堂,充出使德荷二國大臣。

  六月己卯,賑崇陽等縣水災。

  是夏,見奧使齊幹、俄使烏爾他木斯科、英使竇納樂、日使矢野文雄於文華殿。

  秋七月庚寅,李鴻藻卒。丙申,命廖壽恆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辛丑,復故陝西固原提督雷正綰原官。甲辰,免岷州衛二十四寺進騾,並展緩馬貢。甲寅,平遙普洞村山陷入地中。

  八月己巳,靖西地震。壬申,命翁同龢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癸未,弛科布多札哈沁寶爾吉礦禁,許蒙、漢民人開採。乙酉,以鹿傳霖於德爾格忒土司措理失宜,罷改土歸流議,釋土司昂翁降白仁青暨其家屬,仍回德爾格忒管土司事。

  九月戊子,鹿傳霖罷。己丑,命德爾格忒撤兵。戊戌,見挪威使柏固於文華殿。甲辰,達賴喇嘛請還瞻對地。諭恭壽等會商以聞。丙午,利津決口合龍。乙卯,復故陝甘總督楊昌濬官。

  是秋,賑陝西雹災水災,湖南北、江西、廣東、安徽、雲、貴水災,新疆蝗災。

  十月戊午,廣西巡撫史念祖坐事褫職。壬申,曹州匪戕害德國教士,命李秉衡察勘之。戊寅,德以兵輪入膠澳。壬午,免樂亭等州縣被災額賦。是月,賑廣東風災,陝西雹災,湖南、江南水災。

  十一月辛卯,撥江北漕米三萬石,備徐、海各屬賑。甲午,詔罷三瞻改土歸流議,仍隸達賴喇嘛。辛丑,諭安撫江蘇各屬饑民。丁未,英使竇納樂入見。癸丑,冬至,祀天於圜丘。甲寅,免朝賀。昭烏達盟旗匪平。

  十二月甲子,利津河決。己巳,免安州澇地租。乙亥,三岩野番就撫,改設土千戶,隸巴塘。罷朱窩、章谷兩土司歸流議。戊寅,詔各省保護教堂教士。免狄道、巴燕戎格等處額賦。

  二十四年戊戌春正月乙酉朔,日有食之。元旦受禮改於乾清宮,停宗親宴。戊子,詔各省大吏定議籌餉練兵,速覆以聞。庚寅,定經濟特科及歲舉法。命中外保薦堪與特科者。乙未,免建水被旱夏糧。己酉,見各國公使於文華殿。壬子,免石屏、昆明夏糧。

  二月甲子,命廖壽恆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丙寅,免清海阿里克番族馬貢銀。乙巳,留江北漕米一萬石賑徐州災。丁丑,命神機營選練先鋒隊。庚辰,詔武科改試槍炮,停默寫武經。

  三月丁亥,詔立義倉。戊子,俄使巴布羅福覲見。乙巳,除新化被水額賦。是月,開直隸北戴河至秦王島、湖南嶽州、福建三都澳口岸。

  閏三月乙卯,召張之洞來京。丙辰,麟書卒。庚申,以德人入即墨文廟,毀聖賢像,下總署察問。乙丑,臨恭親王邸視疾。甲戌,上侍皇太后幸外火器營教場,閱火器、健銳、神機三營及武勝新隊操,凡三日。丁丑,以湖北沙市焚毀教堂,諭張之洞回任。續賑徐、海災。戊寅,見德親王亨利於玉瀾堂。己卯,還宮。免新興被旱額賦。庚辰,見法使畢勝於文華殿。壬午,安徽鳳、潁、泗災。

  是春,以膠州灣租借於德意志,旅順口、大連灣、遼東半島租借於俄羅斯。

  夏四月壬辰,恭親王奕薨,輟朝五日,素服十五日,臨邸賜奠。懿旨特諡曰忠。守衛園寢增設丁戶,每祭祀官經理之。孫貝勒溥偉襲。甲午,懿旨,恭忠親王功在社稷,應配饗太廟。詔中外臣工當法恭忠親王,各攄忠悃,共濟時艱。己亥,授榮祿為文淵閣大學士,剛毅為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乙巳,詔定國是,諭:「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至於士庶,各宜發憤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兼博採西學之切時勢者,實力講求,以成通達濟變之才。京師大學堂為行省倡,尤應首先舉辦。軍機大臣、王大臣妥速會議以聞。」丙午,詔各省立商務局。賜夏同龢等三百四十二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己酉,翁同龢罷。選派宗室王公出洋遊歷。近支王、貝勒等,上親察之;公以下及閒散人員,由宗人府保薦。召王文韶來京。裁督辦軍務處。庚戌,召見工部主事康有為,命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辛亥,前藏達賴喇嘛貢方物。

  五月癸丑朔,詔陸軍改練洋操,令營弁學成者教練,於北由新建陸軍,於南由自強軍派往。各疆臣限六閱月,舉並餉練兵及分駐地,妥議以聞。其軍械槍炮,各省機器局酌定格式,精求製造。甲寅,賑棲霞火災。丁巳,詔自下科始,鄉、會、歲、科各試,向用四書文者,改試策論。命孫家鼐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王文韶以戶部尚書為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授榮祿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庚申,趣盛宣懷蘆漢鐵路刻日興工,並開辦粵漢、寧滬各路。甲子,詔以經濟歲舉歸併正科,歲、科試悉改策論,毋待來年。丁卯,詔立京師大學堂,命孫家鼐管理。賞舉人梁啓超六品銜,辦理譯書局。戊辰,詔興農學。諭曰:「振興庶務,首在鼓勵人材。各省士民著有新書,及創新法,成新器,堪資實用者,宜懸賞以勸。或試之實職,或錫之章服。所制器給券,限年專利售賣。其有獨力創建學堂,開闢地利,興造槍炮廠者,並照軍功例賞勵之。」辛未,免祿勸被水田糧。癸酉,詔八旗兩翼諸營,均以其半改習洋槍、抬槍。以奕劻等管理驍騎營,崇禮等管理護軍營。甲戌,詔改直省各屬書院為兼習中西學校,以省書院為高等學,郡書院為中等學,州、縣書院為小學。其地方義學、社學亦如之。乙亥,命裕祿為軍機大臣。丙子,諭各省州縣實力保護教堂。丁丑,命三品以上京堂及各省督撫、學政舉堪與經濟特科者。頒士民著書,制器暨創興新政獎勵章程。命中外舉製造、駕駛、聲光化電人材。戊寅,詔各省保護商務。免海康、遂谿上年被災額賦。賑長安等州縣水災雹災。

  六月癸未朔,詔改定科舉新章。丙戌,賑徐、海災。己丑,詔頒張之洞著勸學篇,令直省刊布。命康有為督辦官報。壬辰,命榮祿會同張之洞督辦蘆漢鐵路。鬱林、梧州土匪、會匪相結為亂,陷容、興業、陸川三縣,官軍剿平之。丙申,饒應祺進回部貢金。丁酉,命翰詹、科道輪班召對。部院司員條列時事,堂官代陳。士民得上書言事。設礦務鐵路總局於京師,王文韶、張蔭桓專理之。庚子,湖南設製造槍炮兩廠。辛丑,賑寧羌火災,洵陽等縣水災雹災。癸卯,命伍廷芳賑古巴華民。乙巳,諭曰:「時局艱難,亟須圖自強之策。中外臣工墨守舊章,前經諭令講求時務,勿蹈宋、明積習,訓誡諄諄。惟是更新要務,造端宏大,條目繁多,不得不廣集眾長,折衷一是。諸臣於交議之事,當周諮博訪,詳細討論。毋緣飾經術,附會古義,毋膠執成見,隱便身圖。倘面從心違,致失朝廷實事求是本旨,非朕所望也。朕深惟窮變通久之義,創建一切,實具萬不得已之苦衷。用申諭爾諸臣,其各精白乃心,力除壅蔽,上下一誠相感,庶國是以定,而治道蒸蒸矣。」諭南北洋大臣籌辦水師及路礦學堂。諭各省廣開通商口岸。命黃遵憲以三品京堂充駐朝鮮大臣。

  是夏,廣東九龍半島、山東威海衛俱租借於英吉利。

  秋七月甲寅,詔停新進士朝考,並罷試詩賦。賑奉天被賊各廳縣災。丙辰,詔於京師設農工商總局,以端方、徐建寅、吳懋鼎督理,並加三品卿銜。命出使大臣設僑民學堂於英、美、日本各國。丁巳,河決山東上中游,濟陽等六縣同時並溢。己未,詔定於九月十五日奉皇太后幸天津閱兵。移沙市關監督、荊宜施道、江陵縣並駐沙市鎮。壬戌,賑南陽水災。乙丑,詔裁詹事府,通政司,大理、光祿、太僕、鴻臚諸寺,歸併其事於內閣、禮、兵、刑部兼理之。裁湖北、廣東、雲南巡撫,以總督兼管之。河東河道總督並於河南巡撫。兼裁各省糧道、鹽道。庚午,以抑格言路,首違詔旨,奪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騤,侍郎堃岫、徐會灃、溥頲、曾廣漢等職。賞上書主事王照四品京堂。辛未,頒曾國藩州縣清訟事宜及功過章程於各省,並增道府功過。諭疏導京師河道溝渠,平治道塗。諭各省實行團練。賞內閣侍讀楊銳、中書林旭、刑部主事劉光第、江蘇知府譚嗣同並加四品卿銜,參預新政。賑建水水災。癸酉,罷李鴻章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以裕祿為禮部尚書,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乙亥,置三、四、五品卿,三、四、五、六品學士。丙子,賑泰和水災。丁丑,召袁世凱來京。諭曰:「國家振興庶政,兼采西法,誠以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補我所未及。今士大夫昧於域外之觀,輒謂彼中全無條教。不知西政萬端,大率主於為民開智慧,裕身家。其精者乃能淑性延壽。生人利益,推擴無遺。朕夙夜孜孜,改圖百度,豈為崇尚新奇。乃眷懷赤子,皆上天所畀,祖宗所遺,非悉使之康樂和親,未為盡職。加以各國環相陵逼,非取人之所長,不能全我之所有。朕用心至苦,而黎庶猶有未知。職由不肖官吏與守舊士夫不能廣宣朕意。乃至胥動浮言,小民搖惑驚恐,山谷扶杖之民,有不獲聞新政者,朕實為嘆恨。今將變法之意,布告天下,使百姓咸喻朕心,共知其君之可恃。上下同心,以成新政,以強中國,朕不勝厚望焉。」諭各省撤驛站,設郵政。嚴米糧出口禁。

  八月壬午朔,命戶部編定歲出入表頒行之。諭出使大臣徵送僑民歸國備任使。命袁世凱以侍郎候補,專任練兵事宜。丙戌,見日本侯爵伊藤博文、署使林權助於勤政殿。賑射洪等縣水災,略陽等縣水災雹災。丁亥,皇太后復垂簾於便殿訓政。詔以康有為結黨營私,莠言亂政,褫其職,與其弟廣仁皆逮下獄。有為走免。戊子,詔捕康有為與梁啓超。庚寅,戶部侍郎張蔭桓、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御史楊深秀暨楊銳、林旭、劉光第、譚嗣同並坐康有為黨逮下獄。辛卯,上稱疾,徵醫天下。召榮祿來京。命逮文廷式,捕孫文。壬辰,詔復設詹事府,通政司,大理、光祿、太僕、鴻臚諸寺。禁官民擅遞封章。罷時務官報。各省祠廟毋改學堂。命吏部侍郎徐用儀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癸巳,撥江漕八萬石改折,備徐、海賑。賑高州水災。甲午,楊深秀、楊銳、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康廣仁俱處斬。謫張蔭桓新疆。徐致靖禁錮。命榮祿為軍機大臣。以裕祿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乙未,以康有為大逆不道,構煽陰謀,頒硃諭宣示臣下。罷巡幸天津閱操。命榮祿管兵部事,兼節制北洋諸軍及宋慶軍。丁酉,籍康有為、梁啓超家。命趙舒翹會同王文韶督辦礦路總局。諭蘇、浙新漕運京,罷改折議。留山東新漕米石備賑。戊戌,賞袁昶三品京堂,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庚子,李端棻以濫保褫職,戍新疆。褫王照職,籍其家,逮捕。辛丑,賞前御史文悌知府。壬寅,黃遵憲以疾免,賞李盛鐸四品京堂充出使日本大臣。陳寶箴以濫保奪湖南巡撫任。癸卯,詔疆臣飭吏治,培人才,開財源,修武備,舉劾牧令,整齊營規。詔言責諸臣指陳國計得失,其淆亂是非事攻訐者罪之。乙巳,懿旨復鄉、會試及歲、科考舊制,罷經濟特科,罷農工商局。丙午,端方進所編勸善歌,詔頒行。懿旨命疆臣保衛民生,慎選循良,整飭保甲團練。凡水利蠶桑,及製造販運,資民間利賴者,以時教導之。申聯名結會之禁。授榮祿為欽差大臣。己酉,命裕祿會辦蘆漢等處鐵路。設上海、漢口水利局。

  九月辛亥朔,懿旨,一切政治關國計民生者,無論新舊,仍次第推行。建言諸臣章奏務裨時局,毋妄意揣摩。癸丑,發內帑二十萬賑山東水災。甘肅、新疆地震。丁巳,廣西匪平。己未,命軍機大臣會大學士及部院議治河之策。辛酉,初,強劫盜案,不分首從。至是,命樞臣暨法司詳議區別。代州地震。壬戌,免陝西咸寧等處逋課。戊辰,復武鄉、會試及童試舊制,惟營用武進士及投標武舉令習槍炮。復置湖北、廣東、雲南巡撫,河東河道總督。免裁糧道等缺。己巳,命許景澄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甲戌,復刑名解勘舊制,除軍務省分及情事重大者,仍就地正法,餘不准行。丙子,命胡燏棻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己卯,權停福州船廠製造。庚辰,命李鴻章往勘山東黃河。是月,賑直、陝、川、鄂、蘇、滇、晉、新等各省災。

  冬十月辛巳朔,享太廟,禮親王世鐸攝行,是後郊廟祀典皆遣代,至辛丑冬自西安還京,始親詣。丙戌,命道員張翼督辦直隸暨熱河礦務,立公司。賑順天各屬災。丙申,賑韓城等縣災。己亥,命戶部撥帑八萬備安徽賑。辛丑,追奪翁同龢職。前湖南巡撫吳大澂坐事褫職。濟陽決口合龍。壬寅,懸賞購捕康有為、梁啓超、王照。甲辰,允榮祿請,以宋慶、聶士成、袁世凱、董福祥所部分立四軍,別募萬人為中軍。乙巳,見俄使格爾思於勤政殿。命胡燏棻督辦津鎮鐵路,以張翼副之。丁未,賑羅平水災雹災。

  十一月癸丑,諭張汝梅辦山東災賑。賞桂春三品京堂,命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甲寅,命啟秀為軍機大臣,趙舒翹、聯元並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丁巳,留河南漕折於滑縣備賑。撥庫帑二十萬於江蘇備賑。己巳,命溥良察山東賑。庚午,命裕庚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辛未,命疆臣均兼總理各國事務大臣銜。壬申,賑吐魯番等處水災蝗災。丁丑,以稱疾停年節升殿筵宴。戊寅,罷直隸練軍。

  十二月丙戌,湖北巡撫曾鉌坐事免。癸巳,命馬玉昆往河南辦理防剿。罷胡燏棻津蘆路督辦,以許景澄代之。丁酉,免漢陽等州縣被災額賦。壬寅,改湖北漢口同知為夏口撫民同知。戊申,發內帑五萬於清、淮備賑。

  二十五年己亥春正月庚戌,撫恤豫、皖被賊州縣災民。丙辰,詔清庶獄。庚申,免渦陽等州縣被賊稅糧。辛酉,止各國駐京公使覲賀。壬戌,再撥部帑五萬於安徽備賑。丙寅,召李秉衡來京。

  二月甲申,申諭各省辦積穀、清訟、團練、保甲。丁亥,命武勝新隊名曰虎神營。舉行京師保甲。戊戌,膠州灣德兵藉詞護教,入沂州境。命呂海寰告德國外部,止其進兵。以新建陸軍訓練有效,予袁世凱優敘。庚子,命副都統壽山募練十六營,為鎮邊新軍。甲辰,德兵至蘭山。丁未,陷日照城。

  三月乙卯,諭有漕各廳州縣,自今冬始,改徵本色運京師。丁丑,召蘇元春來京。

  夏四月癸未,諭曰:「近因時事艱難,朝廷孜孜求治,疊諭疆臣整頓一切。旋據覆陳練兵、籌餉、保甲、團練、積穀各事,雖匪空言,尚虛確效。用再諭令所籌諸務,速即興辦。仍將有無成效,據實以聞。」申諭疆臣切實校閱營伍。又諭察勘荒田,勸導民墾,勿任吏胥訛擾,亦毋遽擬升科。義人以兵艦來,圖登三門灣,諭嚴戒備。己丑,命剛毅往江南諸省覈庫藏出納實數。癸巳,命聶士成軍馬步四營駐熱河,實邊防。丙申,諭劉坤一等集重兵為備,義兵登陸,即迎擊之。丁酉,命按察使李光久督辦浙江防剿,長順往吉林稽察練兵。乙巳,詔:「關稅、釐、鹽諸課,歲有常經,疆吏瞻徇,不能力除積弊。大學士、軍機大臣其詳覈會議以聞。」

  五月壬子,命吳廷棻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甲寅,神機營兵廠藥庫火。乙卯,命太僕少卿裕庚充出使法國大臣。乙丑,命正定鎮總兵楊玉書統練軍駐熱河。除安化、武岡、新寧被水田賦。己巳,岳州開商埠,移岳常澧道駐之,兼岳州關監督。

  六月戊子,免迪化等屬逋賦。丁酉,諭整飭海軍,除積弊。庚子,賑廬陵等縣水災。

  秋七月庚戌,以法人租借廣州灣,命蘇元春往會勘。乙卯,訂朝鮮通商條約。丁巳,開秦皇島商埠。己巳,命剛毅往廣東清釐財政。庚午,命蘇元春赴淮、徐練兵,聽榮祿節制。

  八月丁亥,甘肅海城回亂,官軍剿平之。己亥,詔各省宣講聖諭廣訓。甲辰,錦州、廣寧匪亂,剿平之。

  九月丁未,以旱詔求直言。庚戌,詔清訟獄,緩徵輸。諭疆吏整躬率屬,持公道,順輿情。己未,副都統壽長以廢弛營務,褫職謫戍,榮和褫職逮問。辛酉,命李徵庸充督辦四川商礦大臣。甲戌,義人兵艦續至,諭直、魯、江、浙嚴防。

  是秋,賑浙江、湖南、甘肅水災,陝西旱災。

  冬十月庚寅,命李秉衡巡閱長江水師。丙申,命李鴻章為通商大臣,考察商埠。壬寅,免陝西咸寧等處前歲逋賦。

  十一月癸丑,命太僕寺卿徐壽朋充出使韓國大臣。甲寅,廖壽恆罷軍機大臣,命趙舒翹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免北流被賊上年逋賦。壬戌,再暴康有為、梁啓超罪狀,懸賞嚴捕。戊辰,孫家鼐以疾免。己巳,以戶部尚書王文韶協辦大學士。

  十二月甲戌朔,詔停年節升殿筵宴。丙子,舉行察典,敕毋冒濫。乙酉,免榆林等處被災田糧。己丑,罷蘇元春江南練兵,回廣西提督任。乙未,命陳澤霖募勇駐江北操練,為武衛先鋒右軍。丁酉,詔以端郡王載漪之子溥俊為穆宗嗣,封皇子。命崇綺直弘德殿,授皇子溥俊讀。壬寅,詔來年三旬壽辰,停朝賀筵宴,止文武大吏來京祝嘏。特舉恩科,明年庚子鄉試,次年辛丑會試。其正科鄉、會試,遞推於辛丑、壬寅年舉行。

  是冬,賑山西、雲南、陝西、甘肅、山東等屬災。

  是歲,廣州灣租借於法郎西,並開滇越鐵路。

  二十六年庚子春正月甲辰朔,詔以三旬慶辰,加宗支近臣恩賚。己酉,命醇親王載灃直內廷,命侍講寶豐直弘德殿。停本年秋決。壬子,先是,知府經元善聯名上書諫立嗣。至是,詔嚴捕治罪,尋籍其家。戊子,詔大索康有為、梁啓超,毀所著書,閱其報章者並罪之。壬戌,三嚴夷平,增設巴塘等處土官各職。癸亥,總署與法人議廣州灣租約,訂期九十九年。甲子,留南漕三萬石賑河北災民。是月,拳匪起山東,號「義和拳會」,假仇教為名,劫殺相尋,蔓延滋害。

  二月丙子,河決濱州。乙酉,免昆明等州縣被災額賦。戊戌,定墨國條約。

  三月戊申,命李盛鐸使日本,賀其太子聯姻;呂海寰使德,賀其太子加冠。壬子,濱州決口合龍。癸丑,以旱詔中外慮囚。甲寅,賞高賡恩四品京堂,直弘德殿。丁巳,命內閣學士桂春充出使俄國大臣,尋命兼使奧國。撥部帑十萬賑山東、貴州各屬水災。己未,靖遠夷就撫,置諸夷土官。壬戌,命袁世凱集新兵二十營,增立一軍,名為武衛右軍先鋒隊。

  夏四月乙酉,善聯罷,以許應騤兼管船政大臣。庚寅,義和拳入京師,詔步軍統領等會議防禁以聞。辛卯,免宣威、嵩明被水秋賦。丙申,賑重慶等處水旱災。丁酉,總署言拳會造言煽惑,人心浮動,易肇釁端。諭所司妥議。授李鴻章兩廣總督。庚子,免新化等州縣被水額賦。是月,拳匪焚毀保定鐵路,副將楊福同往鎮攝,行及淶水,被戕。

  五月癸卯,拳匪毀琉璃河、長辛店車站局廠。命聶士成護蘆保、津蘆兩路,防禦之。甲寅,命載漪管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啟秀、溥興、那桐同時兼行走,罷廖壽恆。乙卯,拳匪殺日本使館書記杉山彬於永定門外。丁巳,諭令馬玉昆赴京西剿拳匪。大沽戒嚴。己未,拳匪擾五城,坊市流血。詔步軍統領神機營、虎神營、武衛中軍會巡,大臣巡察街陌,分駐九門監啟閉。召李鴻章、袁世凱入衛。庚申,榮祿以武衛中軍護各國使館。命李端遇、王懿榮為京師團練大臣。召李秉衡及馬玉昆統兵來京。是夕,拳匪焚正陽門城樓,閭市灰燼。庚申,詔剛毅、董福祥募拳民精壯者成軍,自餘遣散。辛酉,詔各省以兵入衛。外軍攻大沽口,提督羅榮光不能御,走天津,死之,大沽遂陷。裕祿以捷聞,詔發內帑十萬犒師。壬戌,命徐桐、崇綺會同奕劻、載濂等商軍務。癸亥,命許景澄、那桐往告各國公使速出京。自庚申至於是日,皇太后連召王大臣等入見,諮眾論。載漪持戰議甚堅。載勛、載濂、載瀾、徐桐、崇綺、啟秀、溥良、徐承煜等,更相附和。榮祿依違其間。獨許景澄、袁昶言匪宜剿,釁不可開,殺使臣,悖公法,辭殊切直。故有是命。甲子,拳匪戕德使克林德於崇文門內。乙丑,詔以中外釁啟,飭戰備。罷崇禮步軍統領。以載勛代之。發倉米開糶濟民食。庚午,召鹿傳霖來京。

  六月辛未朔,諭順天府五城平糶,瘞教民暴骸。癸酉,命倉場侍郎劉恩溥往天津募水會強壯者,編立成軍,與通州、武清、東安團民駐直隸,濟之餉械。發倉於通州開糶。長萃等言津通道阻,請暫停漕運,不許。乙亥,諭各省護教士回國,教民悔悟自首者許自新。己卯,南漕運阻,命清江浦置局,採買運京。壬午,調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趣兼程來京。乙酉,詔展緩本年恩科鄉試,明年三月八日舉行,會試八月八日舉行,庚子正科鄉試及會試以次遞推。外兵襲天津,聶士成戰於八里台,死之。戊子,以呂本元為直隸提督。天津陷,裕祿、宋慶、馬玉昆並退守北倉。庚寅,命顧璜、張仁黼會辦河南團防。下戶部尚書立山於獄。辛卯,詔緝戕害德使兇犯。額勒和布卒。丙申,上三旬萬壽,東華門不啟,群臣朝賀皆自神武門入。免疏附、拜城被災額賦。賑福建水災。

  秋七月庚子朔,命李秉衡幫辦武衛軍事,張春發、陳澤霖、萬本華、夏辛酉諸軍並聽節制。壬寅,殺吏部侍郎許景澄、太常寺卿袁昶。乙巳,調馬玉昆為直隸提督。丁未,命榮祿以兵護各國公使往天津。己酉,外兵據北倉。庚戌,陷楊村,直隸總督裕祿自殺。壬子,授李鴻章全權大臣,與各國議停戰。外兵襲蔡村。癸丑,李秉衡戰於蔡村,敗績。外兵進占河西塢。甲寅,增祺言蓋平、熊岳先後失守。丙辰,殺戶部尚書立山、兵部尚書徐用儀、內閣學士聯元。李秉衡戰敗於張家灣,死之。丁巳,外兵陷通州。命剛毅幫辦武衛軍事。己未,德、奧、美、法、英、義、日、俄八國聯兵陷京師。庚申,上奉皇太后如太原,行在貫市。壬戌,次懷來。命榮祿、徐桐、崇綺留京辦事。癸亥,廣東布政使岑春煊率兵入衛,遂命扈蹕。甲子,次沙城堡。懿旨命岑春煊督理前路糧台。丁丑,次雞鳴驛,下詔罪己,兼誡中外群臣。丙寅,次宣化。命萬本華、孫萬林、奇克伸布軍聽馬玉昆節制,駐後路。丁卯,詔求直言。免蹕路所過宛平、昌平等處錢糧一年。

  八月庚午朔,次左衛。辛未,次懷安。壬申,次天鎮。詔奕劻還京,會李鴻章議和。癸酉,次陽高。甲戌,次聚樂鎮。太監張天順騷擾驛站,處斬。乙亥,次大同。命劉坤一、張之洞會議和局。以載漪為軍機大臣。戊寅,賞隨扈王公暨大小臣工津貼銀兩。己卯,次懷仁。命京師部、院、卿寺堂官暨內廷行走者,除留京外,均率司員赴行在。辛巳,次廣武鎮。命程文炳統軍駐潼關。壬午,次陽明堡。諭榮祿收集整理武衛中軍。癸未,次原平鎮。諭廷雍督剿直屬拳匪。甲申,次忻州。丙戌,次太原,御巡撫署為行宮。免蹕路所過天鎮、陽高等州縣今歲額賦。丁亥,西安等府旱。戊子,諭榮祿約束武衛中軍。癸巳,詔有司勸教民安業,拳民被脅者令歸農。乙未,賑四川各屬災。

  閏八月庚子朔,賑麗水等縣水災。辛丑,追悼德使克林德,命崑岡往奠之。論庇拳啟釁罪,削莊親王載勛、怡親王溥靜、貝勒載濂、載瀅爵。罷載漪、載瀾、剛毅、趙舒翹、英年職,並下府部議。命鹿傳霖為軍機大臣。壬寅,以日書記杉山彬被戕,遣那桐使日本致祭賻。毓賢罷。乙巳,詔幸西安。丁未,啟蹕。是日,次徐溝。戊申,次祈縣。己酉,次平遙。庚戌,次介休。辛亥,次靈石。壬子,次霍州。召榮祿赴行在。甲寅,詔改陝西巡撫署為行宮。乙卯,次平陽。丙辰,次史村驛。諭北五省嚴捕自立會黨。戊午,次聞喜。己未,詔以西幸,陵寢壇廟久疏對越,命奕劻遴近支王貝勒代享太廟及祭東西陵,太常寺派員祭壇廟。尋令今歲除夕、來歲元旦祀典,並遣代行。趣近省解京餉給在京官弁俸糧。授奕劻全權大臣,會李鴻章議和約,劉坤一、張之洞仍會商。辛酉,次臨晉。癸亥,次蒲州。諭江蘇等省解款百萬濟京城俸饟。免蹕路所過太原、陽曲等屬今歲額賦。乙丑,次潼關。賑福州水災。丁卯,次華陰。命敬信、溥興管理虎神營。戊辰,次華州。

  九月己巳朔,次渭南。壬申,至西安府,御巡撫署為行宮。甲申,以裕鋼為駐藏辦事大臣。丙子,予殉難祭酒王懿榮世職,並旌其妻謝氏、子婦張氏。乙卯,李鴻章奏誅附匪逞亂道員譚文煥。壬午,德人陷紫荊關,布政使升允退軍浮圖億。尋奏德兵退易州,上以其張皇,切責之。己丑,罷保德貢黃河冰魚。庚寅,削載漪爵,與載勛、溥靜、載瀅並交宗人府圈禁。載瀾、英年鐫級。趙舒翹奪職留任。剛毅病故,免議。毓賢戍極邊。壬辰,予闔家自焚黑龍江將軍延茂、祭酒熙元、侍讀寶豐、崇壽等恤。乙未,賑陝西荒。丙申,免陝西咸寧等縣逋賦。戊戌,免雲南各廳州縣暨土司被災逋賦。

  冬十月戊申,皇太后聖壽節,停筵宴。庚戌,詔董福祥不諳外情,遇事鹵莽,奪提督,仍留任。辛亥,發內帑四十萬賑陝西饑民,趣江、鄂轉漕購糧以濟。癸丑,授王文韶為體仁閣大學士,崇禮、徐郙並協辦大學士。丁巳,諭廓爾喀、前後藏及各土司暫勿貢獻。癸亥,開秦、晉實官捐例賑旱災。

  十一月壬申,免長安額賦十之五。乙亥,清平苗匪王老九等作亂,官軍剿擒之。庚辰,命楊儒為全權大臣,與俄議交收東三省事。辛巳,以長沙等府旱災,開賑捐事例。壬午,免蹕路所經山西各州縣額賦十之二。癸未,命盛宣懷為會辦商務大臣。乙酉,命徐壽朋赴京隨辦商約。癸巳,安徽開籌餉捐例。丙寅,增祺坐擅與俄人立交還奉天暫行約,予嚴議,尋褫職。

  十二月甲辰,詔免明年元旦禮節。丁未,詔議變法,軍機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出使大臣、直省督撫參酌中西政要,條舉以聞。庚戌,諭直省大小官吏保護外僑,違者重譴。嚴立會仇教之禁,犯者問死刑。壬子,命左都御史張百熙充專使英國大臣。甲寅,留京大臣奏京師盜風甚熾,權用重典,允之。庚申,賞張佩綸編修,隨李鴻章辦交涉。壬戌,詔復冤陷諸臣立山、徐用儀、許景澄、聯元、袁昶職。再論縱匪肇亂首禍諸臣罪,奪載瀾爵職,與載漪並謫新疆禁錮。褫剛毅職。英年、趙舒翹並褫職論斬。追褫徐桐、李秉衡職。啟秀、徐承煜褫職聽勘。董福祥褫職解任。癸亥,下詔自責。以當時委曲苦衷示天下。並誡中外諸臣激發忠誠,去私心,破積習,力圖振作。

  二十七年辛丑,行在西安。春正月戊辰朔,詔以救濟順直兵災,開實官捐例。罷多倫諾爾歲貢海龍諸皮。庚午,賜載勛自盡。辛未,毓賢處斬。癸酉,英年、趙舒翹並賜自盡。剛毅、徐桐、李秉衡並論斬,以前沒免。乙亥,啟秀、徐承煜處斬。庚辰,免仁和等縣荒廢田糧。辛巳,免新會貢橙。

  二月己亥,撥部帑百萬於山西備賑。壬子,廣東郎中黎國廉等進方物,升敘有差。

  三月戊辰,免蹕路所過暨被災陝西咸寧等處稅糧。己巳,詔立督辦政務處,奕劻、李鴻章、榮祿、崑岡、王文韶、鹿傳霖並為督理大臣,劉坤一、張之洞遙為參預。甲戌,免雲南臨安等處逋糧。丁丑,論拳匪仇教保護不力罪,奪已故總督裕祿、駐藏大臣慶善原職,褫浙江巡撫劉樹棠職,布政使榮銓、副都統晉昌褫職戍極邊,道員鄭文欽、知縣白昶、都司周之德並處斬,餘褫謫有差。撥山東漕米五萬石賑直隸災民。壬午,諭免自京來行在各署司員停補扣資。

  夏四月丁酉,賞在京王公百官半俸,旗、綠營兵丁一月錢糧。辛丑,命馬玉昆剿近畿餘匪,瞿鴻禨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丁未,命瞿鴻禨兼政務處大臣。己酉,賑直隸旱災。壬子,詔開經濟特科,命中外舉堪與試者。免各省例貢,除茶葉藥材及關祭品者,一切食物悉罷之。癸丑,命載灃充德國專使大臣。庚申,詔從各國議,停順天、奉天、黑龍江、直隸、山西、河南、陝西、浙江、江西、湖南諸省考試五年。壬戌,命張百熙等修京師蹕路。癸亥,停吉林今歲貢。

  五月乙丑,命那桐充日本專使大臣。展山西本年恩、正兩科鄉試。癸未,賞道員蔡鈞四品京堂,充出使日本大臣。甲午,賑墨爾根等處災。

  六月丙申,命副都統蔭昌充出使德國大臣,尋命為荷蘭兼使。賞知府許台身道員,充出使韓國大臣。庚子,萬壽節,停朝賀筵宴。癸卯,詔置外務部,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設之,命奕劻總理,王文韶為會辦大臣,瞿鴻禨任尚書並會辦大臣,徐壽朋、聯芳為侍郎。庚戌,各國聯軍去京師。壬子,發內帑五萬於江西備賑。賑棲霞火災。

  秋七月甲子朔,命鄧增節制隨扈諸軍。免陝西、河南、直隸蹕路所過地額賦。乙丑,詔除漕務積弊,河運海運並改徵折色,在京倉採運收儲。世鐸罷直軍機。己巳,河決章丘、惠民。己卯,詔改科舉自明年始,罷時文試帖,以經義、時務策問試士,停武科。予羅豐祿三品京堂,充出使俄國大臣。戊子,全權大臣奕劻、李鴻章與十一國公使議訂和約十二款成。己丑,展陝西鄉試於明年舉行。壬辰,詔永罷實官捐例。諭各省建武備學堂。癸巳,諭各省裁兵勇,改練常備、續備、警察等軍。

  八月甲午朔,以迴鑾有日,遣官告祭西嶽、中嶽。蹕路所經名山大川、古帝王陵寢、先儒名臣祠墓,並由疆吏遣官致祭。乙未,詔直省立學堂。戊申,廢內外各署題本,除賀本外,均改為奏。壬子,命盛宣懷為辦理商稅大臣。癸丑,詔以變法圖強示天下,並以劉坤一、張之洞條奏命各疆吏舉要通籌。丁巳,車駕發西安。己未,升允奏臨潼知縣夏良材誤供應,請褫職。皇太后命從輕議。升允自請處分,原之。

  九月己酉,李鴻章卒,贈太傅,晉一等侯爵。命王文韶署全權大臣,袁世凱署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是秋,發帑十五萬賑陝西、安徽災,留漕款十萬、漕米六萬石備安徽、江蘇賑。又賑兩湖、安徽、雲南水災,江蘇潮災。

  冬十月癸巳朔,日有食之。甲午,次開封。惠民決口合龍。丙申,賞道員張德彝三品卿銜,充出使英國大臣,旋命兼使義比。壬寅,皇太后聖壽節,停朝賀。壬子,懿旨撤溥俊皇子名號。丙辰,詔展會試於癸卯年。其明年順天鄉試及癸卯科會試,權移河南貢院舉行。

  十一月丙子,特予故大學士李鴻章建祠京師。戊子,命貽穀督晉邊墾務。章丘決口合龍。庚寅,上奉皇太后至自西安。辛卯,詔以珍妃上年殉節宮中,追晉貴妃。命翰、詹、科道及各署司員,按日預備召見。

  十二月癸巳朔,命王文韶仍督辦路礦,瞿鴻禨副之,袁世凱督辦關內外鐵路事宜,胡燏棻會辦。丙申,申諭中外臣工,重邦交,安民教。以比匪誤國,附和權貴,褫左副都御史何乃瑩、侍講學士彭清藜、編修王龍文、知府連文沖、曾廉職。丁酉,賑蹕路所過三十里內貧民。己亥,祀天於圜丘。自戊戌年八月至於是月,始親詣。庚子,祭大社、大稷。遣睿親王魁斌等告祭方澤、朝日壇、夕月壇,恭親王溥偉、貝子溥倫詣東西陵告祭。壬寅,命袁世凱參預政務處。甲辰,命鎮國將軍載振充英國專使,賀其君加冕,尋晉貝子銜。免蹕路所過河南州縣額賦十之三。賑廣西火災。辛亥,兩宮見各國公使於乾清宮。免雲南銅廠積年民欠。甲寅,以瞿鴻禨為軍機大臣。授孫家鼐體仁閣大學士。乙卯,兩宮見各國公使暨其夫人等於養性殿。丁巳,免山西州縣歷年逋賦倉穀。庚申,祫祭太廟。辛酉,上始復御保和殿,筵宴蒙古王公暨文武大臣。免浙江仁、錢等州縣,杭嚴、嘉湖二衛未墾地畝糧賦。

  二十八年壬寅春正月庚午,享太廟。辛未,祈穀於上帝。癸酉,四川提督宋慶卒,晉封三等男爵。丁丑,命張翼總辦路礦事宜,王文韶、瞿鴻禨為督理,呂海寰會盛宣懷議商約。戊寅,罷河東河道總督。命各省大吏清釐屯地,改屯饟為丁糧,撤衛官歸營,屯丁、運軍並罷。諭各省立農工學堂。戊子,罷詹事府、通政使司。

  二月壬辰朔,命張德彝充日斯巴尼亞專使,賀其君加冕。癸巳,諭各省亟立學堂暨武備學堂,開館編纂新律。甲午,廣西遊匪戕法兵官,剿辦之。丁酉,釋奠於先師。戊戌,祭大社、大稷。庚戌,劉坤一乞疾,慰留。

  三月辛酉朔,交收東三省條約成。甲子,見義使嘎釐納於乾清宮。乙丑,祀先農,親耕耤田。丙寅,上奉皇太后謁東陵,免蹕路所過州縣額賦十之三。己巳至庚午,謁諸陵。甲戌,幸南苑,駐蹕團河行宮。壬午,至自東陵。癸未,皇后祀先蠶。

  是春,免宣威、昆明及齊齊哈爾、墨爾根旗屯災賑。免榆林等處逋賦,西安等廳縣秋糧十之二。

  夏四月壬辰,見俄使雷薩爾於乾清宮。甲午,常雩祀天。丙申,命沈家本、伍廷芳參訂現行法律。戊戌,李經羲以陳奏失辭,免雲南巡撫,下部議。壬寅,命許鎯充出使義國大臣,吳德章充出使奧國大臣,楊兆鋆充出使比國大臣。癸卯,皇后躬桑。甲辰,裁銀、緞匹、顏料三庫,罷管庫大臣。乙卯,免灤平被災地課。

  五月壬戌,授袁世凱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免雙城逋賦。甲子,見各國公使等於樂壽堂。丙寅,廣西匪陷廣南之皈朝,雲南官軍擊走之,復其城。丙子,夏至,祭地於方澤。戊寅,見美使康格等於乾清宮。

  六月己丑朔,免鶴慶、賓川被災雜賦。丙申,命孫寶琦充出使法國大臣,胡惟德充出使俄國大臣,梁誠充出使美日秘大臣。庚戌,見美使康格及博覽會長巴禮德於乾清宮。辛亥,命張之洞為督辦商務大臣。癸丑,賑四川南充、簡等屬災。

  秋七月庚午,頒行學堂章程。

  八月甲申,移雲南迤西道駐騰越,兼監督關務。戊戌,袁世凱請裁陋規加公費,命他省仿行。癸卯,河決利津、壽張等處。己酉,見德使葛爾士等於仁壽殿。庚戌,河複決惠民。

  九月癸巳,兩江總督劉坤一卒,追封一等男,贈太傅。命張之洞署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免天津被兵新舊額賦。丁酉,見法使賈斯那等於仁壽殿。甲辰,見各國公使於仁壽殿。壬子,命袁世凱充督辦商務大臣,伍廷芳副之,兼議各國商約。

  是秋,發庫帑三十萬,續撥義賑十二萬,並於四川備賑。又賑山東、廣東、雲南、福建、貴州等屬水災。

  冬十月戊子,中英商約成。己丑,湖南都司劉長儒坐不保護教士處斬。是月,賑山、陝各屬災。雲南劍川、鶴慶州,新疆疏勒等廳縣俱地震。

  十一月戊午,詔自明年會試始,凡授編、檢及改庶常與部屬中書用者,胥肄業京師大學堂,俟得文憑,始許散館及奏留。分省知縣亦各入課吏館學習。己未,以有泰為駐藏大臣。辛酉,發內帑、部帑各五萬於山東備賑。壬戌,調魏光燾為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丙寅,免臨潼被水地課五年。庚辰,冬至,祀天於圜丘。是月,見法使呂班、美使康格於乾清宮。

  十二月癸卯,命袁世凱充督辦電務大臣。辛亥,旌殉親異域使俄大臣楊儒子錫宸孝行。是月,免江、浙各廳州縣衛額賦,宜良被水租糧。

  二十九年癸卯春正月丁巳朔,停筵宴。以明歲皇太后七旬聖壽,詔開慶榜,本年為癸卯恩科鄉試,來年為甲辰恩科會試,其正科鄉、會試並於下屆舉行。乙丑,見美使康格等於乾清宮。丁卯,命榮慶同管大學堂事。己巳,見各國公使等於養性殿。丁亥,免鎮西、疏附被災糧賦。

  二月壬子,惠民決口合龍。

  三月丙辰朔,日有食之。庚申,見德親王亨利、公使葛爾士等於乾清宮。詔以謁陵取道鐵路,禁攤派差徭,扈從並免供給。辛酉,裁官學滿、漢總裁及教習。癸亥,祀先農,親耕耤田。上奉皇太后謁西陵。乙丑,幸保定府駐蹕,免蹕路所過州縣額賦十之三。己巳,榮祿卒,贈太傅,晉一等男。罷印花稅及一切苛細雜捐,科派侵漁者論如律。庚午,命奕劻為軍機大臣。癸亥,幸南苑。甲戌,幸團河駐蹕。庚辰,命奕劻、瞿鴻禨會戶部整理財政。立銀錢鑄造總廠於京師。命載振、袁世凱、伍廷芳參訂商律。辛巳,至自南苑。是月,免陝西庚子年逋賦。

  夏四月己亥,見各國公使於仁壽殿。己酉,雲南匪陷臨安府城。庚戌,免蹕路所過州縣旗租。辛亥,命崇禮為東閣大學士,敬信協辦大學士。

  五月癸亥,命鐵良會袁世凱練京旗兵。戊辰,戶部火。甲戌,命楊樞充出使日本大臣。乙亥,雲南倮夷平。壬午,賜王壽彭等三百一十五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閏五月甲申朔,命馮子材會岑春煊辦理廣西軍務。丙戌,命張之洞會張百熙、榮慶釐定大學堂章程。庚寅,滇軍復臨安府城,石屏匪首周雲祥伏誅。壬辰,自四月不雨,至於是日雨。丙申,廣西巡撫王之春、提督蘇元春並褫職,以柯逢時為廣西巡撫,劉光才為廣西提督。己亥,御試經濟特科人員於保和殿。壬寅,命馬玉昆巡緝近畿盜賊。甲辰,中英續訂商約成。

  六月壬戌,予考取特科袁嘉穀等升敘有差。癸亥,逮蘇元春下獄。丁卯,世鐸等請加上皇太后徽號。懿旨以廣西兵事方殷,民生困苦,不許。丁丑,河決利津。是月,見日使內田康哉等、義使嘎釐納等於仁壽殿。山東煙臺水災,賑之。

  秋七月乙酉,開廈門、鼓浪嶼為各國公地。辛卯,賞鄭孝胥四品京堂,督辦廣西邊防,得專奏。崑岡致仕。戊戌,初置商部,以載振為尚書。

  八月壬子朔,王公百官豫請來年皇太后七旬萬壽報效廉俸申祝,懿旨止之。癸丑,免靈州瀕河地糧。丁卯,日本商約成。庚寅,見各國公使於仁壽殿。壬申,以敬信為體仁閣大學士,裕德協辦大學士。丁丑,見法使呂班、德使穆默於仁壽殿。

  九月丙申,命榮慶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調那桐為外務部尚書兼會辦大臣。丁酉,命那桐與奕劻、瞿鴻禨整理戶部財政,榮慶充政務處大臣。戊戌,命孫家鼐、張百熙並充政務處大臣。

  是秋,賑湖北、陝西等屬水災,懷柔雹災,雲南各屬水旱災雹災,鎮西、綏來蝗災凍災。

  十月辛亥朔,見荷使希特斯於乾清宮。戊午,以英秀接收阿勒台借地,率議展緩,命瑞洵往按之。丙寅,置練兵處,命奕劻總理,袁世凱、鐵良副之。甲戌,命岑春煊總統廣西諸軍。乙亥,賞楊晟四品卿銜,充出使奧國大臣。丙子,袁世凱劾張翼擅售開平煤礦暨秦王島口岸於外人。詔褫職,責令收回。

  十一月丙午,諭曰:「興學育才,當務之急。據張之洞同管學大臣會訂學章所稱,學堂、科舉合為一途,俾士皆實學,學皆實用。著自丙午科始,鄉、會中額,及各省學額,逐科遞減。俟各省學堂辦齊有效,科舉學額分別停止,以後均歸學堂考取。」丁未,改管學大臣為學務大臣,以孫家鼐任之。

  十二月丙辰,廣西匪首覃志發等伏誅。戊午,詔內務府再減宮廷用費,罷一切不急工作。己巳,置翰林學士撰文,並增員缺,更定品級。丙子,以日、俄搆兵,中國守局外中立例,宣諭臣民。己卯,授榮慶軍機大臣。是月,免安州被澇、昆明被旱地畝租糧。

  是冬,賑甘肅、雲南各州縣水災,南州、新化蛟災,瀘州火災。

  三十年甲辰春正月癸未,移廣西鹽道駐梧州,兼關監督。河決利津王莊。甲申,見美、英、法、德、日、義、比、荷、葡各使康格等於乾清宮。己丑,雲南提督張春發有罪,褫職戍軍台。甲午,以皇太后七旬聖壽,上御太和殿,頒詔天下,覃恩有差。已亥,雲南普洱鎮總兵高德元坐玩寇殃民處斬。己酉,詔停本年秋決。

  二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己未,見葡使白朗穀於乾清宮。丙寅,利津決口合龍。

  三月庚辰朔,見德使穆默等於乾清宮。癸未,御史蔣式瑆以疏劾奕劻語無根據,責還本官。戊子,下王照於獄。庚寅,免榆林等州縣逋課。丁未,張德彝與英訂保工條約成。

  夏四月辛亥,見德親王阿拉拜爾、公使穆默於乾清宮。乙亥,蘇元春戍新疆。是月,免鄧川上年災糧,新化被蛟,呼蘭、綏化等屬被兵逋賦。

  五月辛巳,命道員袁大化辦理安徽礦務。乙酉,熱河行宮災。丙戌,懿旨特赦戊戌黨籍,除康有為、梁啓超、孫文外,褫職者復原銜,通緝、監禁、編管者釋免之。戊戌,廣西叛勇陷柳城,斬統領祖繩武於軍前。己亥,旌九世同居邢台貢生范鳳儀。癸卯,賜劉春霖等二百七十三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乙巳,懿旨,本年七旬壽節停筵宴,將軍、督撫等毋來京祝嘏,並免進獻。罷粵海、淮安關監督,江寧織造。

  六月己酉,諭曰:「時艱民困,官吏壅蔽,下情不通。甚至州縣錢糧浮收中飽,以完作欠,百弊叢生,大負朝廷恤民之意。各督撫速將糧額幾何,實徵幾何,正耗收米或折色幾何,具列簡明表冊。此外有無規費,一一登明聲敘,毋飾毋漏,據實奏聞。」壬子,命鐵良往江南考求製造局廠,籌畫所宜,並察出入款目,及各司庫局所利弊。戊午,趣岑春煊赴桂、柳督師。癸亥,青海住牧盟長車琳端多布等,請藉年班齎貢物赴京祝嘏。懿旨嘉獎,仍卻之。癸酉,永定河決。丙子,河決利津薄莊。

  秋七月戊寅,見比使葛飛業於乾清宮。罷福建水師提督,歸併於陸路提督,移駐廈門。甲申,永定河北下汛複決。戊子,發內帑十萬賑四川水旱災。壬辰,英兵入藏境,達賴逃,褫其名號,命班禪額爾德尼攝之。甲午,甘肅黃河決,皋蘭被災,命崧蕃賑濟。乙未,停九江進瓷器。丙申,命李興銳署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是月,賞湯壽潛四品卿銜,督辦浙江鐵路。

  八月丁未朔,裁併內務府司員。癸亥,賞唐紹儀副都統銜,往西藏查辦事件。辛未,見義使嘎尼納於仁壽殿。癸酉,見墨使酈華於乾清宮。

  九月丙子朔,見英使薩道義於乾清宮。癸未,敬信以疾免。己亥,李興銳卒,命周馥署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以英兵入藏,達賴求救,命德麟安撫之。英兵旋退。敕唐紹儀為議約全權大臣。癸卯,改湖北糧道為施鶴兵備道。

  是秋,免吉林被兵、雲南水旱兵災逋賦,武威、金州額賦。賑雲南、順天、福建、甘肅、江西水災,山西、浙江、廣東等處災。

  冬十月丙午,呂海寰續訂中葡商約成。以裕德為體仁閣大學士,世續協辦大學士。庚戌,見奧、美、德、俄、比諸使齊幹等於皇極殿。永定河決口合龍。壬子,上奉皇太后御仁壽殿,賜近支宗藩等宴,率王、貝勒、貝子、公等進舞。甲寅,皇太后聖壽節,上詣排雲殿進表賀。辛酉,見英、日、法、韓諸使薩道義等於皇極殿。丙寅,懿旨禁各省藉新政巧立名目,苛細私捐。一切學堂工藝有關教養者,當官為勸導,紳民自籌,毋滋苛擾。除浙江墮民籍,准入學堂,畢業者予出身。

  十一月乙亥朔,命蔭昌仍充出使德國大臣,曾廣銓充出使韓國大臣。四川打箭爐地震。丁丑,見義使巴樂禮於乾清宮。壬午,廣西匪首陸亞發伏誅。戊子,定新軍官制。甲辰,諭增祺賑撫東三省難民。

  十二月戊申,見義使巴樂禮、荷使希特斯、葡使阿梅達等於皇極殿。甲寅,裁江安糧道,改江南鹽道為鹽糧道。丁巳,發內帑三十萬賑奉天難民。壬戌,直隸始行公債票。丙寅,罷漕運總督,置江淮巡撫。丁卯,立貴胄學堂。戊辰,置黑龍江巡道兼按察使銜,蘭綏海兵備道,呼蘭、綏化二府。辛未,修四川都江堰。

  是冬,裁湖北、雲南巡撫,湖南、陝西糧道。免石屏、趙州秋糧,陳留等州縣逋賦,朝邑被水額賦。

  三十一年乙巳春正月丁丑,見德、英、日本、法、荷、比、義、日、葡、墨、美、韓、奧諸使於乾清宮。達賴喇嘛請於庫倫建廟諷經,不許。命仍還藏,善撫眾生。癸巳,鐵良言察閱諸省營伍,湖北陸軍為最優,詔嘉獎。江南各軍統領懲罰有差。命唐紹儀充出使英國大臣。

  二月乙巳,懿旨發內帑三十萬撫恤東三省難民。庚戌,命長庚、徐世昌考驗改編三鎮新軍。丙寅,景陵隆恩殿災。庚午,見美使康格於海晏堂。壬申,賑阿拉善遊牧。癸酉,免陝西前歲逋糧。

  三月乙亥,奉天飢。俄兵入長春,據之。丙子,巴塘番人焚毀法國教堂,駐藏幫辦鳳全剿捕,遇伏死。飭四川提督馬維騏剿之。命柯逢時管理八省土膏統捐事宜。丁丑,見德親王福禮留伯、公使穆默於乾清宮。己卯,詔督撫舉堪勝提鎮官者。己丑,雲南省城開商埠。庚寅,罷新置江淮巡撫,改淮揚總兵為江北提督。癸巳,諭更定法律。死罪至斬決止,除凌遲、梟首、戮屍等刑。斬、絞、監候者以次遞減。緣坐各條,除知情外,餘悉寬免。刺字諸例並除之。甲午,以禁止刑訊,變通笞、杖,清查監獄羈所,諭督撫實力奉行。乙未,犍為匪徒作亂,官軍剿平之。丙申,命周馥往江北籌畫吏治、海防、河工、捕務。

  夏四月甲辰,以俄艦至南洋,諭所在預防,並禁商人運煤接濟。更定竊盜條款。凡應擬笞、杖者改罰工作。乙巳,諭各省府州縣立罪犯習藝所。丙午,賞劉永慶侍郎銜,署江北提督,鎮、道以下歸節制。丁未,裁廣東糧道,置廉欽兵備道。己酉,命程德全署黑龍江將軍。壬子,德兵艦突至海州測量,飭嚴詰。

  五月丁亥,見日使賈思理、美使柔克義於乾清宮。癸巳,見墨使胡爾達於皇極殿。庚子,王文韶罷軍機大臣,命徐世昌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兼政務處大臣,鐵良、徐世昌會辦練兵事。

  六月丙午,見俄使璞科第於仁壽殿。免中牟等州縣逋賦。甲寅,予考試留學生金邦平等進士舉人出身有差。命載澤、戴鴻慈、徐世昌、端方往東西洋各國考察政治。戊午,詔置盛京三陵守護大臣。裁盛京戶、禮、兵、刑、工五部侍郎。己未,以世續為體仁閣大學士,那桐協辦大學士。癸亥,裁廣東巡撫。庚午,黔匪陷都勻之四寨,官軍克復之。

  七月丙子,罷御史巡視五城及街道廳,改練勇為巡捕。乙酉,續派紹英為出洋考察政治大臣。己丑,以巴塘兵事,開實官捐一年。丙申,賞廷傑侍郎,往奉天辦墾荒事務。常德、湘潭開商埠。丁酉,命鐵良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尋兼政務處大臣。

  八月壬寅,諭:「各省工商抵制美約,既礙邦交,亦損商務。疆吏當剴

复制
曾国藩

作者: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國藩其它诗文

《早發武連驛憶弟》

曾國藩 〔清代〕

朝朝整駕趁星光,細想吾生有底忙。

疲馬可憐孤月照,晨雞一破萬山蒼。

曰歸曰歸歲雲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大壑高崖風力勁,何當吹我送君旁。

复制

《題彭旭詩集後即送其南歸 其二》

曾國藩 〔清代〕

大雅淪正音,箏琶實繁響。

杜韓去千年,搖落吾安放。

涪叟差可人,風騷通肸蠻。

造意追無垠,琢辭辨倔強。

伸文揉作縮,直氣摧為枉。

自仆宗涪公,時流頗忻向。

女復揚其波,拓茲疆宇廣。

大道辟榛蕪,中路生罔兩。

孱夫阻半途,老大迷歸往。

要當志千里,未宜局尋丈。

古人已茫茫,來者非吾黨。

並世求人難,勉旃各慨慷。

复制

《失題四首》

曾國藩 〔清代〕

抽得閒身鶴不如,高秋酒熟鞠黃初。

便驅天駟識途馬,歸釣江鄉縮項魚。

往比已清隨轂轉,今來身世似舟虛。

不須更說知此早,且喜塵緣盡劃除。

复制

《送金竺虔之官閩中》

曾國藩 〔清代〕

朋好翩翩去,君今傷此行。

春風一杯酒,舊雨十年情。

循吏平生志,神仙薄倖名。

海隅氛正惡,看法斫長鯨。

复制

《臘八日夜直》

曾國藩 〔清代〕

翻從官宿得閒時,仙掖深深晝掩帷。

靜向古人書易入,寒偏今日酒堪持。

濃饘說獻宮中佛,晴雪看分禁里墀。

日暮武英門外望,並闌冰合柳枯垂。

复制

《卷五十八》

曾國藩 〔清代〕

  禮二吉禮二

  郊社儀制郊社配饗祈穀雩祀天神太歲朝日夕月

  社稷先農先蠶地祇岳鎮海瀆山川直省神祇

  郊祀之制太祖御極,焚香告天,建元天命。天聰十年,設圜丘德盛門外,方澤內治門外,壇壝始備。會征服察哈爾,獲元玉璽,躬親告祭,遂祀天南郊。舊制,祭饗用生牢,頒百官胙肉。帝曰:「以天胙而享於家,是褻也。」諭改神前分享用熟薦。尋征朝鮮,祭告天地,並祀北郊。世祖入關宅帝位,於是冬至祀圜丘,奉日、月、星辰、雲、雨、風、雷配。夏至祀方澤,奉岳、鎮、海、瀆配。南北分饗。著為例。四年,定郊祀薦生牢如初,惟躬祀南郊進胙牛一。十四年,詔言:「人君事天如父,歲止一郊,心有未盡。惟營殿禁中,歲時致祀,配以太祖、太宗,庶昭誠敬。」禮臣乃援唐天寶四時孟月擇吉祭上帝故事,謂構上帝殿奉先殿東,元旦,萬壽,三節,夏冬二至,親詣致虔,儀物如郊祀。惟內祭初安神位時讀祝辭,不用胙,不進酒,不燎牛。從之。至是始有禁中祀天禮。十七年,敕廷臣議合祭儀,奏言仿明會典,前期一日,祭告各壇廟,定從祀十二壇。是歲四月,禁中大饗殿遂合祀天、地、日、月暨諸神。聖祖嗣位,詔罷之。

  康熙二年,定郊祀躬親行禮,無故不攝。四十六年,冬至大祀,會天寒,群臣以代請,勿許。四十八年,帝違和,始令李光地攝行郊壇大禮。越二年,祀圜丘如初。嗣是帝年逾六十,兼病足,復令大臣攝之。明年冬至,齋戒,猶力疾升壇省俎豆,量力拜跽,退處幄次,俟攝事者禮訖始還宮。臣工固請停躬詣,猶勿許。六十一年,祀南郊,始遣世宗恭代,距賓天止五日也。雍正八年冬至,遇聖祖忌日,禮臣援舊例請代,下大學士九卿議。奏言周禮春官稱大祭祀王不親則攝行。唐、宋制,大祀與國忌同日,樂備不作。議者謂饗神不可無樂,未若攝祀之當乎禮也,遣代便。可其奏。乾隆七年,定議周禮祀天用玉輅,唐、宋參用大輦,今親祀南郊,前期詣齋宮,宜御玉輦。是日,帝乘禮輿,易鑾輅,自降輦至禮成,如儀。十四年,展拓兩郊壇宇,更新幄次。越四載蕆事,規制始大備。仁宗中葉,自製南北郊說,祀典如故。咸豐八年、九年,帝疾不能親,猶宮內致齋,屆日詣大高殿皇穹宇行禮。穆宗、德宗,沖齡踐阼,皆遣代。定親政日躬行。宣統纘緒,監國攝政王行之。

  郊社之儀,天聰十年,禮部進儀注,迄順治間,始定郊祀前期齋戒閱祝版玉帛香,省牲,祀日遲明,禮部太常官詣皇穹宇行禮。奉神牌置壇所,司祝奉祝版,帝出宮乘輦,陪祀王公集午門金水橋從行,餘序立橋南迎送。駕至昭亨門降輦,前引大臣十人,次贊引官、對引官導入更衣幄次,更祭服出,訖盥,詣二成拜位前,分獻官各就位。典儀贊「迎神燔柴」,司樂官贊「舉迎神樂」,贊引奏「升壇」,帝升一成。上詣香案前,跪上炷香,又三上香,復位,行三跪九叩禮。典儀贊「奠玉帛」,司樂贊「舉樂」,帝詣神位前,跪搢玉帛奠案,復位。典儀贊「進俎」,司樂贊「舉樂」,詣神位前,跪受俎拱舉,復位。典儀贊「行初獻禮」,司樂贊「舉初獻樂」,樂作,舞干戚舞,帝詣神位前,跪奠爵,俯伏。讀祝官捧祝跪讀訖,行三叩禮。自上香至獻爵,配位前儀同。復位,易文舞。亞獻、終獻舞羽籥,儀如初獻,不用祝,分獻官、陪祀官隨行禮。三獻畢,飲福受胙,帝升壇至飲福位,跪,奉爵官酌福酒,奉胙官奉胙,跪進,受爵、胙,三叩,興,復位。率群臣行三跪九叩禮,徹饌送神,司樂、典儀贊訖,率群臣行禮如初。有司奉祝,次帛,次饌,次香,各詣燎所,唱「望燎」。帝詣望燎位,半燎,禮成,還大次,解嚴。太常官安設神牌,如請神儀。若遣代,則行禮三成階下,升降自西階,讀祝跪二成階下。罷飲福、受胙禮。送燎,退立西偏。餘如制。雍正元年,令陪祀官先蒞壇祗候。

  方澤,前期但閱祝版。上香畢,奠玉帛,用瘞貍。餘與郊天同。

  南郊,詣壇齋宿,自順治十一年著例,無常儀。乾隆七年定製,前一日,鑾儀衛嚴駕陳午門外太和門階下。巳刻,太常卿詣乾清門奏請詣齋宮,帝御禮輿出太和門,降輿乘輦,警蹕鳴鐘鼓,至昭亨門外降。寺卿導入門左,詣圜丘視壇位。分獻官分詣神庫、神廚視籩豆牲牢。帝出內外壝南左門,至神路西升輦,如齋宮。從祀官俟帝入,退歸齋所。翼日屆時,寺卿導入大次,更禮服出,復導駕詣壇行禮,畢,還宮。

  三十五年,高宗六旬,命禮臣酌減升級次數及降輦步行遠近。議言郊前一日乘步輦如齋宮,自此易禮輿,至神路西降,步詣皇穹宇上香,遣親王視壇。祀日自齋宮至神路西階下降輦步入,禮成,即於降輦處乘輿還宮。行禮時,初升至二成拜位,即升壇上香,復位迎神,升階行奠玉帛禮,以次進俎,三獻暨飲福、受胙,並於此行之。還拜位,謝福胙,送神,乃卒事。方澤亦如之。允行。猶慮子孫玩視大典,復於三十九年諭誡,年未六旬,毋減小節,著為令。次年,祀南郊,命諸皇子旁侍觀禮。越四年,於是帝年七十矣,諭迎神獻爵暨祖宗配位前上香悉如舊,其獻帛爵諸禮,自本年南郊始,令諸皇子代陳。五十一年,帝以春秋高,步履或遜,敕壇上讀祝拜位增設小幄次,然備而未用也。五十九年,祀方澤,配位前獻帛爵,仍皇子代行。歷仁宗朝,郊祀各儀節,悉遵高宗舊制雲。

  嘉慶十八年,林清變起,計日敉平,會長至祀圜丘,諭先一日赴壇不升輦,自宮至皇穹宇入齋宮,並御肩輿,用答嘉貺。宣統嗣位,監國攝行郊祀,祀日詣壇,不齋宿,百官不迎送。出入升降,仍由右門,在右階行禮。拜位設第二成,視帝位少後。去黃幄。即於行禮處受胙,畢,進福酒、胙肉。餘同親祀儀。

  郊祀配饗順治五年冬至,祀圜丘,奉太祖配。十四年諭曰:「太祖肇興帝業,太宗繼述皇猷,功德並隆,咸宜崇祀。」以後大祀天地,益奉太宗配饗。於是上辛祈穀,上帝位東奉太祖神位,卜吉奉太宗位於其西。夏至配方澤如初禮。十七年,行大饗殿合祀禮,尋罷。康熙六年冬至,祀南郊,用禮臣言,奉世祖配饗上帝,越九日,配饗皇地祇,詣方澤行禮。九年,祈穀亦如之。雍正二年,奉聖祖配大饗殿,次太宗。十三年冬,高宗嗣服,諭言:「皇考世宗,德侔造化,宜祀郊壇。」命議禮以聞。議者謂宜乾隆二年冬至配圜丘,三年孟春上辛配大饗殿,夏至配方澤。帝意以為祔廟後配饗,去夏至近、冬至遠。先配方澤,前後已歧。若俟南郊,時日又曠。考之舊典,世祖、太宗配饗天地,莫不先圜丘後方澤,時或翼日、或旬日,禮儀粲然。稽之經傳,成周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即月令所謂「季秋,大饗帝」也。召誥「三日丁巳用牲於郊」。釋者謂非常祀而祭天,以告即位也。宋皇祐三年,以大慶殿為明堂,合祭天地,三聖並侑,古者因事而郊,不必定在二至。因諭來年世宗配天大禮,准此行事。逾歲,遂諏吉夏至前奉世宗配圜丘。餘如議。

  先是部臣進升配儀,未議及祗見上帝。帝曰:「皇考祔廟,先見祖宗,然後升座,今行配饗,先見上帝,於義始允。」已,所司具儀上。於是祀南郊奉世宗神位祗見上帝,夏至祀方澤,祗見皇地祇,位並次世祖。嗣是升配皆先祗見,以為常。嘉慶四年,奉高宗配饗,道光元年,奉仁宗配饗,並如儀。

  三十年,帝弗豫,遺命罷郊配,略謂:「禘郊祖宗,伊古所重,我朝首太祖訖仁宗。厚澤深仁,允宜配饗郊壇,禮隆報本。若世世率行無已,益滋後人疵議,此不能不示限制也。」文宗踐阼,遂敕王大臣集議,禮親王全齡等僉云:「大行皇帝功德懿爍,郊配斷不可易,請仍遵成憲。」禮部侍郎曾國藩疏言:「郊配之罷,不敢從者二,不敢違者三。大行皇帝仁愛之德,同符大造,粒我烝民,后稷所以配天也。御宇卅載,無一日暇逸,無斯須不敬,純亦不已,文王所以配上帝也。具合撰之實,辭升配之文,臣心何能自安?不敢從者一。大行皇帝德盛化神,即無例可援,猶應奏請,矧有成憲,曷敢稍逾!傳曰:『君行意,臣行制。』在上自懷謙德,為下宜守成規。不敢從者二。壇壝規模,尺寸有定,一磚一石,皆按九五陽數,不能增改。幄內止容豆籩,幄外幾無餘地。大行皇帝慮億萬年後,或議廣壇壝,或議狹幄制,故定為限制,以身作則。嚴諭集議,尚未裁決遵行,則後人孰肯冒大不韙?將來必至修改基址,輕變舊章。不敢違者一。唐垂拱間,郊祀奉高祖、太宗、高宗並配,開元十一年,從張說議,而罷太宗、高宗。宋景祐間,郊祀奉藝祖、太宗、真宗並配,嘉祐七年,從楊畋議,而罷太宗、真宗。我朝順治間,大饗殿合祀,後亦罷其禮。大行皇帝慮億萬年後,或援唐、宋舊例,妄行罷祀,因諭以非天子不議禮,增配尚所不許,罷祀何自而興?不敢違者二。我朝孝治天下,遺命尤重,聖祖不敢違孝莊文皇后遺命,未敢竟安地宮。仁宗不敢違高宗遺命,故雖豐功偉烈,廟號未獲祖稱。此而可違,家法何在!且反覆申明,處己卑屈,處祖崇高,大孝大讓,亘古盛德。不敢違者三。默計皇上仁孝深心,不升配歉在闕禮,遽升配歉在違命,且多將來之慮。他日郊祀時,上顧遺訓,下顧萬世,或悚然而難安,禮臣益無所辭咎。」帝頗韙其言。已復博諮廷議,手降敕諭,謂:「周人郊祀后稷,唐、宋及明,或三祖並侑,或數帝分配。我朝歷聖相承,靡不奉配。第配位遞增,壇制有定。皇考德澤,列祖同符,應如所請。俟祔禮成,仍奉升配,並體遺訓,昭示限制。自後郊祀配位,定為三祖五宗,永為恆式。」於是咸豐二年夏大祀圜丘、方澤,三年春上辛祈穀,並奉宣宗配,位次高宗。

  十一年,帝崩,穆宗以郊配大典,遺命定三祖五宗,聖心不自安。乃集群臣議,並奉兩宮皇太后稽眾詢謀,禮親王世鐸等先後疏言:「禮貴制宜,孝當承志,兩朝遺訓,宜謹遵循。」帝勉從之。遂停文宗郊配。同治建元,雲南學政張錫嶸援孝經明堂嚴父配天義,謂宜以季秋祀上帝大饗殿,奉顯皇帝配。世鐸等益以欽定孝經衍義釋之,謂迭饗並侑,非禮所宜。議遂寢。

  祈穀順治間,定歲正月上辛祭上帝大饗殿,為民祈穀。帝親詣行禮,與冬至同。惟不設從壇,不燔柴。十七年,詔饗帝大典,不宜有異,自後祈穀、燔柴以為常,並改大饗殿合祀上帝百神在圜丘舉行。康熙二十九年,聖祖親制祝文。四十八年,帝疾,不能親,遣官代。會江、浙、魯、豫水旱洊臻,仍自製祝文祈之。故事,上辛在正月五日前,改用次辛。雍正八年,上辛為正月二日,部臣因元旦宴,請展十日,不許。先期齋戒如故。十三年正月十日上辛,未立春,帝曰:「此非乘陽義也。」命禮臣集議。奏言:「禮月令,立春日,天子迎春東郊,乃祈穀上帝。此禮本在立春後,請循例用次辛,或立春後上辛。」從之。乾隆十六年,和親王等以大饗為季秋報祀,義殊祈穀,請更錫名。群臣亦言非明堂本制,襲稱大饗,名實未協。得旨,改曰「祈年」。

  凡祈穀,駕如南郊,至西天門內神路西降輦,入祈年左門,詣皇乾宮上香。禮成,詣祈年壇視位,畢,仍出左門升輦至齋宮。三十七年,更定前一日輦入西天門,自齋宮東乘禮輿,訖西磚城左門止。步詣皇乾殿上香,畢,還齋宮,親王視壇位。祀日出齋宮,乘輦,至甬道正中,易禮輿,至神路西降。自磚城步就幄次,入左門,禮同圜丘。四十七年正月四日上辛,禮臣先期請改次辛便,帝曰:「上辛在正月三日前,為須隔年齋戒也;在四日前,為因聖母祝釐也。茲非昔比,奚改為?其仍用上辛,著為例。」又諭:「孟春祈穀,所以迓陽氣,兆農祥。考諸經傳,是立春後上辛,非元旦後上辛也。惟在月初,舊臘,即當齋戒。然太廟祫祭,大禮攸關,宮中拜神,國俗所在。若以齋期行此,似非專一致敬之道。」因下廷臣議。尋奏:「上辛以立春後所得為準,與其用十二月上辛,不如用正月上辛,以重歲首。如值三日前,則改次辛。或四日前,則應一日齋戒,是日未入齋宮,宮殿拜祭,各不相妨。毋庸改期。」允行。咸豐四年,祈穀,帝患宿疾,敕禮臣酌損儀文。侍郎宋晉請仍舊貫遣代行。帝曰:「是非輕改舊章也,應天以實不以文,此意宜共喻之。」

  雩祀關外未嘗行。順治十四年夏旱,世祖始禱雨圜丘,前期齋三日,冠服淺色,禁屠宰,罷刑名。屆期,帝素服步入壇,不除道,不陳鹵簿,壇上設酒果、香鐙、祝帛暨熟牛脯醢,祭時不奏樂,不設配位,不奠玉,不飲福、受胙。餘如冬至祀儀。其方澤、社稷、神祇諸壇,則遣官蒞祭。既得雨,越三日,遣官報祀。定躬禱郊壇儀自此始。越三年又旱,卜吉致齋,步至南郊,躬親告祭。於時天無片雲,頃之乃大雨。報祀如初。康熙九年夏旱,詔百官修省,禮部祈雨。明年,帝親禱。自後躬祀以為常。二十六年,親制祝文祈告,雨立降。又嘗設壇宮禁,跽禱三晝夜,日惟淡食,越四日,步禱天壇,雨驟澍,步還宮,衣履霑濕雲。

  乾隆七年,御史徐以升奏言:「春秋傳:『龍見而雩,為百穀祈膏雨也。』祭法:『雩宗,祭水旱也。』禮月令:『雩,帝用盛樂,命百縣雩祀,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穀實,是為常雩。』周禮:『稻人,旱又共雩斂。』春秋書雩二十有一,有一月再雩者,旱甚也。是又因旱而雩。考雩義為吁嗟求雨,其制,為壇南郊旁,故魯南門為雩門,西漢始廢,旱輒禱郊廟。晉永和立壇南郊,梁武帝始徙東,改燔燎從坎瘞。唐太宗復舊制。宋時孟夏雩祀上帝。明建壇泰元門東,制一成,旱則禱。我朝雩祭無壇,典制似闕,應度地建立,以符古義。」下禮臣議。議言:「孟夏龍見,擇日行常雩,祀圜丘,奉列祖配。四從壇,皆如禮。孟夏後旱,則仿唐制,祭神祇、社稷、宗廟。七日一祈,不足,仍分禱。旱甚,大雩。令甲,祈雨必望祭四海,至是罷之。又行大雩,用舞童十六人,衣玄衣,分八列,執羽翳,三獻,樂止,乃按舞。歌御製雲漢詩八章,畢,望燎。餘同常雩。至久雨祈晴,宜仿春秋傳鼓用牲,通考禜祭制,伐鼓祀少牢。禜祭國門,雨不止,則伐鼓用牲於社。罷分禱,停僧道官建壇諷經。其直省州、縣舊置耤田壇祀,仍依雍正四年例。孟夏行常雩,患旱,先祭境內山川,次社稷。患霪潦祈晴,如京師式。」十七年,增祈雨報祭樂章。

  二十四年,常雩不雨,帝步禱社稷壇,仍用玉。六月大雩,親制祝文,定儀節。前一日,帝常服視祝版,詣壇齋宿,去鹵簿,停樂。出宮用騎,扈駕大臣常服導從。至南郊,步入壇,視位上香。祀日,帝雨冠素服步禱,從臣亦如之。不燔柴,不晉俎,不飲福、受胙。三獻畢,舞童舞羽、歌詩,退,皆如儀。帝率群臣三拜,徹饌,望燎。禮成,還宮。

  三十七年,帝以年老,命酌損儀節視圜丘。

  嘉慶十八年,以欽天監雩祀擇日,頻年恆在立夏節,殊乖古義,敕立夏後數日蠲吉行。著為例。

  道光十二年六月大雩,親制祝文,省躬思過。是夕雨。報謝如常儀。御史陳焯請再申虔禱。帝曰:「祭法有祈有報。以報為祈,非禮也。其勿逾舊制。」

  天神順治初,定雲、雨、風、雷。既配饗圜丘,並建天神壇位先農壇南,專祀之。雍正六年,諭建風神廟。禮臣言:「周禮槱燎祀飌師,鄭康成注風師為箕星,即虞書六宗之一。馬端臨謂,周制立春丑日,祭風師國城東北,蓋東北箕星之次,丑亦應箕位。漢劉歆等議立風伯廟於東郊。東漢縣邑,常以丙戌日祀之戌地。唐制就箕星位為壇,宋仍之。今卜地景山東,適當箕位,建廟為宜。歲以立春後丑日祭。」允行。規制仿時應宮,錫號「應時顯佑」,廟曰宣仁。前殿祀風伯,後殿祀八風神。明年,復以雲師、雷師尚闕專祀,諭言:「虞書六宗,漢儒釋為乾坤六子,震雷、巽風,並列禋祀。易言雷動風散,功實相等。記曰:『天降時雨,山川出雲。』周禮以雲物辨年歲,是雲與雷皆運行造化者也。並官建廟奉祀。」於是下所司議,尋奏:「唐天寶五載,增祀雷師,位雨師次,歲以立夏後申日致祭,宋、元因之。明集禮,次風師以雲師,郡、縣建雷雨、風雲二壇,秋分後三日合祭。今擬西方建雷師廟,祭以立夏後申日。東方建雲師廟,祭以秋分後三日。」從之。乃錫號雲師曰「順時普應」,廟曰凝和;雷師曰「資生發育」,廟曰昭顯;並以時應宮龍神為雨師,合祀之。

  嘉慶二年旱,禱雨既應,仁宗蒞壇報祀,入壇中門降輿,至壝南門外,盥畢入,升壇。以次詣雲、雨、風、雷神位上香,二跪六拜。初獻即奠爵、帛,讀祝,不晉俎,不飲福胙。餘如故。

  太歲殿位先農壇東北,正殿祀太歲,兩廡祀十二月將。順治初,遣官祭太歲,定孟春為迎,歲暮為祖。歲正月,書神牌曰「某干支太歲神」,如其年建。歲除祭畢,合祝版燎之。凡祭,樂六奏,承祭官立中階下,分獻官立甬道左右,行三跪九拜禮。初獻即奠帛,讀祝,錫福胙,用樂舞生承事,時猶無上香儀也。

  乾隆十六年,禮臣言同屬天神,不宜有異,自是二祭及分獻皆上香。太歲、月將神牌,舊儲農壇神庫,至是亦以殿廡具備,移奉正屋。臨祭,龕前安神座。畢,復龕。舊制,祭太歲遣太常卿行禮,兩廡用廳員分獻。二十年,改遣親王、郡王承祭。次年,定太常卿為分獻官。

  雍、乾以來,凡祈禱,天神、太歲暨地祇三壇並舉,遣官將事,陪祀者咸與焉。前期邸齋一日,承祭官拜位。天神壇在南階下,太歲與常祀同,俱三跪九拜。天神用燎,太歲兩廡不分獻,不飲福、受胙。

  朝日、夕月,初以大明、夜明從祀圜丘,罷春秋分祀。順治八年,建朝日壇東郊,夕月壇西郊。

  朝日用春分日卯刻,值甲、丙、戊、庚、壬年,帝親祭,餘遣官。樂六奏,舞八佾。凡親祭,入自壇北門,至甬道更衣大次,盥畢,升西階就位,行三跪九拜禮。奠獻遣有司行。遣代則行禮階下,惟讀祝時跽壇上。初日壇用露祭。雍正四年,始援社稷例,立龕壇下芘風雨。乾隆十一年,具服殿成,罷更衣大次。是歲春分翼日日食,高宗蒞祭,不乘輦,不奏樂,不陳鹵簿。三十九年躬祭,入櫺星左門,如幄次行禮,以年高酌減禮文,非恆式也。

  夕月用秋分日酉刻,奉星辰配,凡丑、辰、未、戌年,帝親祭,餘遣官。樂六奏,儀視日壇稍殺,親臨較少。升壇行禮,二跪六拜,初獻奠玉帛,讀祝,餘如朝日儀。遣官則拜壇下。乾隆三年戊午,例遣官,帝因初舉祀典,仍親祭如禮。五十五年,酌損節文,如日壇例。嘉慶五年庚申,效高宗故事,仍親祭,不遣官。十九年,定親祭儀,祀配位用親王、郡王上香。二十三年,世宗忌日值月壇齋期,諭陪祀執事官改常服,餘如故。

  社稷之祀自京師以至直省府、州、縣皆有之,其在京師者,建壇端門右。世祖宅帝位,祭告如儀。定製,歲春、秋仲月上戊日,祭大社、大稷,奉后土句龍氏、后稷氏配。祭日,帝親蒞,壇上敷五色土,各如其方。樂七奏,舞八佾。帝出闕右門降輦,道北門出入,祭時出拜殿,至壝北門外就位,自北階升壇上香,詣正位奠獻。有司分祭配位。升北階,降西階,不晉俎,三跪九拜。餘儀如北郊舊例。

  祭日逢國忌,不改期,易素服。康熙三年,遇太宗忌日,始改中戊。

  雍正二年,平青海,告祭行獻俘禮。自是平定藩部,獻俘以為常。

  乾隆十七年,改送燎為望瘞。明年,增望瘞樂章。

  三十七年,以年老更儀節。幄次先設拜殿,帝御輦至壇外門,易禮輿,入右門,至拜殿東階下,乃降。升階行禮,禮成,升輿如初。故事,祭日遇風雨,拜位香案徙殿中,神位祭品露設如故。帝曰:「社稷之制,不立棟宇,以承天陽。今神牌藏神庫,是在棟宇內也。移奉殿中,復何嫌忌?」四十一年,定祭日遇風雨,神牌安奉殿內,祭器、樂虡移設拜殿,猝遇則用木龕覆神牌,其拜殿別設香案。嘉慶五年,仁宗詣壇祈雨,視春秋致祭儀,惟祭品用脯醢、果實,不飲福。前三日及祭日,王、公、百官皆齋戒,禁屠宰,不理刑名。餘悉如故。並諭親詣祈禱、報祀均步行,以隆典禮。

  其在府、州、縣者,順治元年建,歲祭亦用上戊,府稱府社、府稷,州、縣則雲某州、縣社、稷。

  世宗纘業,制定祭品,羊一,豕一,帛一、籩、豆四,鉶、簠、簋各二。有司齋二日,屆期朝服祭於壇。乾隆八年,始頒祝文,各直省定例,為民祈報,會城布政使主之,督若撫陪祀。道官駐地,府、州、縣主之,道陪祀。十六年,以尊卑未協,詔互易之。督、撫、道官或出巡,仍令布政使暨府、州、縣官攝祭。武官自將軍以下,皆陪祀。社、稷以次諸祭,悉准此行。

  先農天聰九年,禁濫役妨農。崇德元年,禁屯積米穀,令及時耕種,重農貴粟自此始。順治十一年,定歲仲春亥日行耕耤禮。先期,戶、禮二部尚書偕順天府尹進耒耜暨穜棱種。屆期,帝親饗祭獻如朝日儀。畢,詣耕耤所,南鄉立。從耤者就位。戶部尚書執耒耜,府尹執鞭,北面跪以進。帝秉耒三推,府丞奉青箱,戶部侍郎播種,耆老隨覆。畢,尚書受耒耜,府尹受鞭。帝御觀耕台,南鄉坐,王以下序立。三王五推,九卿九推,府尹官屬執青箱播種,耆老隨覆。畢,帝如齋宮。府尹官屬、眾耆老行禮。農夫三十人執農器隨行。禮畢,從府、縣官出至耕耤所,帝賜王公坐,俟農夫終畝,鴻臚卿奏禮成,百官行慶賀禮。賜王公耆老宴,賞農夫布各一匹,作樂還宮。其秋,年穀登,所司上聞,擇日貯神倉,備供粢盛。尋定先農歲祭遣府尹行,大興、宛平縣官陪祀。

  唐熙時,聖祖嘗臨豐澤園勸相。雍正二年,祭先農,行耕耤。三推畢,加一推。頒新制三十六禾詞。賞農夫布各四匹,罷筵宴。頒賜各省嘉禾圖。

  乾隆三年,帝初行耕耤禮,先期六日,幸豐澤園演耕,屆日饗先農,行四推。二十三年諭曰:「吉亥耤畝,所重劭農。黛耜青箱,畚鎛蓑笠,咸寓知民疾苦至意。吾民雨犁日耘,襏襫維艱,炎濕遑避。設棚懸彩,義無所取。且片時所用,費中人數十戶產也,其除之。」三十七年,群臣慮帝春秋高,籥罷親耕,不許。命仍依古制三推。嘉慶以降,仍加一推如初。

  直省祭先農,清初未舉行。雍正二年,耤田產嘉禾,一莖三四穗。越二年,乃至九穗。諭言:「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禮,天子耤千畝,諸侯百畝。是耕耤可通臣下,守土者允宜遵行。俾知稼牆艱難,察地力肥磽,量天時晴雨。養民務本,道實由之。」於是定議:順天府尹,直省督撫及所屬府、州、縣、衛,各立農壇耤田。自五年始,歲仲春亥日,率屬祭先農行九推。十月朔,頒時憲書,豫定次年耕耤吉期,下所司循用。祭品禮數,如社稷儀。

  先蠶清初未列祀典。康熙時,立蠶舍豐澤園,始興蠶績。雍正十三年,河東總督王士俊疏請祀先蠶,略言:「周禮鄭註上引房星,以馬神為蠶神。蠶、馬同出天駟,然天駟可雲馬祖,實非蠶神。淮南子引蠶經,黃帝元妃西陵氏始蠶,其製衣裳自此始。漢祀菀窳婦人、寓氏公主,事本無稽。先蠶之名,禮經不載。隋始有壇,建宮北三里,高四尺。唐會要,遣有司饗先蠶如先農。宋景德三年,命官攝祀。有明釐正祀典,百神各依本號,如農始炎帝,止稱先農神,則蠶始黃帝,亦宜止稱先蠶神。按周制,蠶於北郊。今京師建壇,亦北郊為宜。」部議然之。侍郎圖理琛奏立先蠶祠安定門外,歲季春吉巳,遣太常卿祀以少牢。未及行。

  乾隆七年,始敕議親蠶典禮,議者以郊外道遠,且水源不通,無浴蠶所。考唐、宋時后妃親蠶,多在宮苑中,明亦改建西苑。高宗鑒往制,允其議。命所司相度,遂建壇苑東北隅。三面樹桑柘。壇東為觀桑台,前桑園,後親蠶門。其內親蠶殿,後浴蠶池,池北為後殿。宮左為蠶婦浴蠶河。南北木橋二,南橋東即先蠶神殿也。左曰蠶署,北橋東曰蠶所,皆符古制雲。

  是歲定皇后饗先蠶禮,立蠶室,豫奉先蠶西陵氏神位。屆日辰初刻,後禮服乘鳳輦出宮,至內壝左門降,入具服殿,妃、嬪從。盥訖,升中階,就南階上拜位,六肅,三跪,三拜。謝福胙禮三減一。不讀祝。爵三獻。凡拜跪,妃、嬪壇下皆行禮。餘如饗先農儀。禮成還宮。越日,行躬桑禮。先是築台桑田北,置蠶母二人,蠶婦二十七人,蠶宮令、丞各一人承其事。後散齋一日,從採桑妃、嬪以下畢齋。是日昧爽,從桑侍班公主等祗候南門內。巳初刻,後出宮,妃、嬪從,詣西苑,入具服殿。傳贊分引妃、嬪、公主等就採桑位,典儀奏請後行禮。出詣桑畦北正中,相儀二人,忌進筐、鈎,後右持鈎,左提筐,東行畦外。內監揚采旗,鳴金鼓,歌採桑辭,後東西三采畢,歌止。相儀忌受筐、鈎。後御觀桑台,以次妃、嬪、公主等五采,命婦九采。訖。蠶母北面跪,典儀舉筐授之,祗受退。切之,授蠶婦,灑於箔。後御繭館,傳贊引妃、嬪等行禮訖。還宮。蠶事畢,蠶母、蠶婦擇繭貯筐以獻。卜吉行治繭禮,後復詣壇臨織室,繅三盆,手遂布於蠶婦以終事。尋侍郎三德疏言:「親蠶典禮,為曠世鉅儀,請將壇址宮殿規制,興工告成日期,宣付史館。」詔從之。九年三月,始親蠶如儀。

  尋定後不親蒞,遣妃代行。行禮階下,升降自東階。不飲福、受胙,不陪祀。十四年,禮部請遣妃代祀。時皇貴妃未正位中宮,帝諭曰:「妃所代,代後也。位未正,何代為?」因命內府大臣行禮。洎皇后冊立,始親饗。嗣後或躬親,或官攝,或妃代,並取旨行。

  其行省所祭,惟乾隆五十九年,定浙江軒轅黃帝廟蠶神暨杭、嘉、湖屬蠶神祠,歲祭列入祀典,祭器視先農。

  地祇順治初,定岳、鎮、海、瀆既配饗方澤,復建地祇壇,位天壇西,兼祀天下名山、大川。三年,定北鎮、北海合遣一人,東嶽、東鎮、東海一人,西嶽、西鎮、江瀆一人,中嶽、淮瀆、濟瀆一人,北嶽、中鎮、西海、河瀆一人,南鎮、南海一人,南嶽專遣一人,將行,先遣官致齋一日,二跪六拜,行三獻禮。

  八年,封興京永陵山曰啟運,東京陵山曰積慶,福陵山曰天柱,昭陵山曰隆業,並列祀地壇。十六年,徙東京陵祔興京,罷積慶山祀。明年,用禮臣言,改祀北嶽於渾源。康熙二年,賜號鳳台山曰昌瑞,並祀之。六年,遣祭如初制。惟南鎮、南海各分遣一人。十六年,詔封長白山神秩祀如五嶽。自是歲時望祭無闕。

  二十四年,東巡祀泰岳,祝版不書御名。先一日致齋。太常齎祝版、香、帛、爵,有司備祭品牲薦。屆日衣龍袞,出行宮。樂備不作。至廟內降輿。入中門,俟幄次,出盥畢,詣殿中拜位,二跪六拜。奠、獻如常儀。不飲福、受胙。明年,復改祀北嶽、混同江。逾二年,始望祭。

  三十五年正月,為元元祈福,始遣大臣分行祭告,凡岳五:曰東嶽泰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鎮五:曰東鎮沂山、南鎮會稽山、中鎮霍山、西鎮吳山、北鎮醫巫閭山。海四:曰東海、南海、西海、北海。瀆四:曰江瀆、淮瀆、濟瀆、河瀆。又兀喇長白山。翕河喬嶽自此始。明年,朔漠平,遣祭岳、鎮、海、瀆如故。雍正二年,賜號江瀆曰涵和,河瀆曰潤毓,淮瀆曰通佑,濟瀆曰永惠。並賜東海為顯仁,南為昭明,西為正恆,北為崇禮。乾隆二年,封泰寧山曰永寧,附祀地壇如故事。

  越十年,以來歲奉太后秩岱宗,敕群臣議禮。奏言:「古者因名山以升中,有燔柴禮。聖祖因儀文度數,書缺有閒,議封禪者多不經。定以祀五嶽禮致祭,允宜遵行。」明年蒞泰安,前一日,詣岳廟三上香,一跪三拜。翼日祭,如聖祖祀岳儀。又明年,巡省中州,祀中嶽,如初。十六年,巡江、浙,遣祭江、淮、河神。自是南巡凡六,皆躬祭。十九年,巡吉林,望祭北鎮,長白山亦如之。

  二十六年,用禮臣議,改岳、鎮、海、瀆遣官六人,長白山、北海、北鎮一人,西嶽、西鎮、江瀆一人,東嶽、東鎮、東海、南鎮一人,中南二岳、濟淮二瀆一人,北嶽、中鎮、西海、河瀆一人,南海一人。當是時,海神廟饗,所在多有,惟北海尚闕。四十三年,始建山海關北海神廟。凡祈禱地壇行禮,位北階下,三跪九拜,用瘞。光緒初元,加太白山神曰保民,醫巫閭山神曰靈應。二十七年,兩宮幸西安,遣官祭所過山川,並告祭華、嵩二岳,如禮。

  其他山川之祀,自聖祖北征朔漠,駐蹕噶爾圖,命大學士祭山川,出卡倫,命官祭域外山川。自是浙江、大沽、大通海神皆建廟修祀。雍正間,建湘江神、武昌江神廟,並賜號廣東海陽山神曰安流襄績。高宗纘業,定星宿海、西域山川、伊犁阿布拉山諸神祀。又以松花江導源長白,依望祭北海制行。大軍西征,祭阿勒台、珠爾庫、博克達、阿拉克四山。復賜太白山、洞庭山、庫倫汗山、金山諸神號。川、陝平,建終南山神廟。木蘭秋獮,議定興安大嶺山祀典,常祭用少牢,告祭太牢,歲仲春望祭行禮,如祀五鎮儀。帛、尊、羊、豕各一,簠、簋各二,爵三,籩、豆各十。秋獮,王大臣致祭,登一,鉶二,餘同春祭。別建廟以祀,錫號協義昭靈。又封江西廬岳神曰溥福廣濟。自仁宗迄德宗,封江南、湖北、山東、台灣、安東、江神、漢神、海神,黃陂木蘭山、西藏瓦合山、四川峨眉山神,皆以時肇封或崇祀。綜稽一代祀典,河神別見河渠篇,其餘名山大川錫號尚多,不悉舉雲。

  直省神祇順治初,令各府、川、縣建壇,歲春秋仲月,有司致祭。雍正三年,定製,有司齋二日,朝服蒞事,儀視社稷壇。乾隆八年,頒各省祀神祇祝文。二十二年,定各府、州、縣祭境內山川,以春秋仲月戊日。其風、雷諸神,特錫封廟號以祀。自世宗至德宗末,代有增錫。凡列祀典者,有司隨時致虔,用羊一、豬一、果五盤、帛一、尊一、爵三,讀祝叩拜如故事。

复制

《卷六十二》

曾國藩 〔清代〕

  禮六吉禮六

  昭忠祠賢良祠功臣專祠宗室家廟品官士庶家祭

  昭忠祠雍正二年諭曰:「周禮有司勛之官,凡有功者,書名太常,祭於大烝。祭法,『以死勤事則祀之』。於以崇德報功,風厲忠節。自太祖創業後,將帥之臣,守土之官,沒身捍國,良可嘉憫。允宜立祠京邑,世世血食。其偏裨士卒殉難者,亦附祀左右。褒崇表闡,俾遠近觀聽,勃然可生忠義之心,並為立傳垂永久。」於是建祠崇文門內,歲春、秋仲月,諏吉,遣官致祭。王公大臣位正殿,陳案七,羊一、豕一。左三案,共羊豕各一。右如之。每案素帛一、爵三、果盤五。諸臣位兩配樓暨後正室,各設案五,兩廡各設案三,皆羊豕各一,為通數。兵士附祀,案三十有六,案設豕肉一盤、爵三、果品二。太常卿承祭,配樓後室司官分獻。六年,祠成,命曰「昭忠」,頒御書額,曰「表獎忠勛」。

  明年,循序定位,前殿正中祀敬謹莊親王尼堪,英誠武勛王揚古利,定南武壯王孔有德,贈忠勇王黃芳度,武襄公巴爾堪,凡五人。東次龕祀安北將軍佟國綱,一等公佟養正、達福、西哈,一等侯馬得功,一等伯巴什太,都統宜理布、巴都里,議政大臣程尼、穆和琳,大學士張泰,議政大臣羅沙,三等伯王之鼎,總督范承謨,額駙托柏,大學士龍西、色思泰,總督額倫特,尚書查弼納、圖捫,太子太保佟濟,倉場侍郎王秉仁,巡撫傅弘烈,都統博波圖,議政大臣雅賚、道禪、名蓋,參贊內大臣馬爾薩,凡二十八人。西次龕祀續順公沈瑞,輔國公巴賽,大學士莫洛,尚書布顏岱,「十六大臣」綽和諾,巡撫柯永升,都統沙里布,巡撫馬雄鎮,總督甘文焜、佟養甲,侍郎朝哈爾,鹽運使高天爵,參領費揚古,統領圖魯錫、喀爾他拉、喀爾護吉,副都統海蘭、蘇圖,統領胡里布、哈克三,佐領葉喜,侍郎永國,統領阿爾岱,提督孫定遼,凡二十有四人。東又次龕統領劉哈,副都統盧錫、科布蘇、阿喀倪、納爾特、錫密賚、科爾坤、多頗洛、戴豪、渾錦、魏正、羅濟、阿什圖、覺羅阿克善、常祿、阿爾護、吉三、巴雅思虎朗,凡十有八人。西又次龕提督段應舉,副都統穆舒、孟魁、白,原任巡撫賈維鑰,副都統邁圖,參領葛思特,巡撫朱國治、張文衡,侍郎馬如璧,糧道葉映榴,巡道陳啟泰,通政使莫洛渾,一等子穆克覃阿、納達、代音布,巡道陳丹赤,一等子覺羅莫洛渾,數亦如之。東末龕總兵吳萬福、徐勇、費雅達、朱天貴、張存福,都督僉事洪徵,總兵阿爾泰、歐陽凱,兵備道李懋祖,總兵楊佐,統領張廷輔,游擊楊光祖,統領定壽,總兵王承業,侍衛錫喇巴,布政使遲變龍,凡十有六人。西末龕參領郭色,統領新泰,提督康泰,二等子覺羅顧納岱,總兵司九經,二等子拜蘭,總兵郝效忠、劉良臣,三等子巴郎、都爾莽鼐,副將楊虎,參將趙登舉,守備紀法,參將甘應龍,副將蔡隆,二等子拜三,一等男路什,總兵康海,凡十有七人。後室、配樓、左右次龕、又次龕、兩廡暨各次龕,祀官千五百餘人。東西房附祀兵士萬三百有奇。

  八年,定製以滿尚書、都統一人承祭,後室、兩廡,太常官分獻。十一年,令子孫居京秩者隨祭。乾隆十三年,諭祀陣亡總兵任舉、侍衛丹泰,旋令征金川陣沒將士併入之。十五年,祀都統傅清、左都御史拉布敦。十八年,追封巴爾堪、巴賽並為簡親王。移巴爾堪位揚古利上,巴賽位孔有德上。初,前室左右各三龕,止序爵秩,不系時代。至是定議,自天命以來,按代序官,同代同官序年月,依賢良祠例,按時班爵為序。其兵士設位,分前、後廡,以橫板隔別之。

  中葉以後入祀者,將軍班第、明瑞、溫福,都統滿福、紥拉豐阿,參贊大臣鄂容安,統領觀音保、烏三太、台斐音阿,提督許世亨,副都統呼爾起阿、第木保、覺羅明善,總兵王玉廷、李全、德福、貴林、張朝龍,而海蘭察以病沒,端濟布以傷,亦併入之。至典史溫模死守通渭,從容就義,特予入祠。且有取義捨生,賞延於世,褒諭流外微官,獲邀血阝蔭,茂典也。

  嘉慶朝,祀大學士福康安、將軍德楞泰、提督花連布、總兵多爾濟札普、知縣強克捷。先是,康熙間,巡撫曹申吉已入祠,至是以阿附吳三桂按實,奪之。時各省言沒王事者,奏報猥雜,龕位不給,於是詔建各省昭忠祠。其京祠定文三品、武二品以上,及八旗官弁為限,已祀者如故。嗣是卑官預祀,視特旨行。故事,承祭官循例朝服,今改蟒袍補服,示別壇廟也。

  道光初元,以國初殉難副將楊祖光等入祀,厥後賡入者,都統巴彥巴圖、烏凌阿、印登額,參贊大臣慶祥,總督裕謙,提督海凌阿、關天培、陳化成,副都統海齡、長喜,總兵萬建功、祥福、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謝朝恩、江繼芸、慶和、吳喜,副將烏大魁、馬韜、周承恩、劉大忠、陳連升、朱貴、瑪隆阿、伊克坦布等。其卑秩中,如知縣楊延亮、縣丞方振聲、守備馬步衢、把總陳玉威,亦足多者。

  咸豐三年,更定血阝典,文四品、武三品官得再入京祠,並獲祀陣亡所在地。其文五品、武四品以下,凡贈職銜及當例血阝者,並祀之。是時軍興,死事揚烈者踵起,略舉其所入者。都統烏蘭泰、霍隆武,將軍佟鑒、祥厚、蘇布通阿、紥拉芬、和春,總督吳文鎔、陸建瀛,提督長瑞、長壽、董光甲、邵鶴齡、恩長、福珠洪阿、陳勝元、雙福、王錦繡、常祿、雙來、瞿騰龍、佟攀梅、鄧紹良、德安、周天培、史榮椿、張國樑、周天受、王浚、樂善、褚克昌,一等男阿爾精阿,一等子左炘,侍郎呂賢基、戴熙,巡撫常大淳、江忠源、陶思培、鄒鳴鶴、吉爾杭阿、徐有壬,學政孫銘恩、張錫庚,副都統伊勒東阿、哲克東阿、達洪阿、貴升、繃闊、博奇、常壽、西林布、多隆武、托克通阿、格繃額、伊興額、舒明安,頭等侍衛達崇阿,布政使岳興阿、劉裕珍、塗文鈞、李續賓、李孟群、王友端,按察使李卿穀、周玉衡,贊善趙振祚,郎中宋蔚謙,總兵博春、福諴、馬濟美、玉山、程三光、劉開泰、桂林、王國才、蔣福長、虎坤元、羅玉斌、邱聯恩、田興奇、承惠、陳大富、滕家勝、郭啟元、王之敬,道員羅澤南、朱鎮、金光箸、帥遠燡、溫紹原、何桂珍、王訓、趙印川、郭沛霖、黃淳熙、繆梓,知府謝子澄、劉騰鶴、江炳琳,副將謝升恩、膺保、李成虎、彭三元、周雲耀、龍汝元。同治朝,則親王僧格林沁,大學士曾國藩,都統海全、舒通額,將軍多隆阿,統領舒保,參贊大臣錫霖、武隆額,領隊大臣色普詩、惠慶、達春泰、穆克登額,辦事大臣紥克當阿,頭等侍衛隆春、奇克塔善,內閣學士金順,提督占泰、李臣典、向榮、塔齊布、林文察、蕭河清、周顯承、羅朝雲、蕭德揚、楊得勝、曹仁美、毛福益、張仁泗、劉松山、譚玉龍、羅雨春、張紹武、胡良作、姚連升、饒得勝、劉長槐、榮維善、楊春祥、張萬美、魯光明、閻定邦、劉祥發、曹德喜,巡撫王有齡、羅遵殿、鄧爾恆,副都統錫齡阿、蘇倫保、恆齡,按察使黃運昌,總兵郝上庠、雷升、熊建益、林向榮、余際昌、郎桂芳、江福山、何建鼇、羅應貴、毛芳恆、張樹珊、唐殿魁、周兆麒、李大櫆、陳清彥、鄧鴻超、江登雲、傅先宗,道員福咸、俞焜、趙景賢、張同登、趙國澍、瑞春、周縉、秦聚奎、彭毓橘、葛承霖、鄧子垣,知府朱鈞、姜錫恩、竇天灝、於醇儒,副將劉神山、黃金友、周學貴、羅春鵬、王夢齡、張起鳳、劉勝龍。光緒間,則大學士左宗棠,總督恆春、曾國荃,將軍明緒,領隊大臣崇熙、烏勒德春、托克托布、博勒果素、托克托奈、喀爾莽阿,參贊大臣額騰額、覺羅奎棟,辦事大臣奎英、薩凌阿,提督朱南英、李秀山、湛其英、楊世俊、王子龍、文德盛、陳忠德、滕學義、何明海、魏金闕、文德昌、李登第、王慶福、楊萬義、楊必耀、李大洪、鍾興發、張宗久、楊玉科、劉思河、李其森、梁善明,鹽運使陶士霖,總兵石紹文、陳登雲、鄧仁和、黃應斗、周友山、朱希廣、王茂連、王春和、譚聲俊、達年、剛安泰、向集梧、鄧承恩、韋和禮、劉節高、陳嘉、左寶貴、周康祿、黃鼎、葉維藩、侯雲登,戶部主事玉潤,知府龔秉琳、侯學雲、馬椿齡、張瀚中,副將王世晉、李天和、章茂、張定邦、尤正廷、楊隆輝、張玉秋、王碧庭、徐安邦、李啟榮、裕廉、王宗高。二十六年,尚書崇綺,將軍延茂,總督李秉衡,併入祀。尋罷秉衡。凡祠祭諸臣,大都效命戎行,守陴徇義,或積勞沒身。褒忠節,勸來者,會典綦詳。茲錄什一,以見例焉。

  雍正初,各省立忠義祠,凡已旌表者,設位祠中,春、秋展祀。乾隆四十一年,定明代殉國諸臣,既邀諡典,並許入祠。又諸生、韋布、山樵、市隱者流,遂志成仁,亦如前例。嘉慶七年,始令各省府城建昭忠祠,或附祀關帝及城隍廟,凡陣亡文武官暨兵士、鄉勇,按籍入祀。八旗二品以上官已祀京祠者,仍許陣亡所在地祠祀,合五十人一龕,位祀正中,兵勇則百人或數十人一位,分列兩旁,駐防位綠營上。春、秋二奠,有司親蒞,用少牢,果品、上香、薦帛、三獻如儀。同治二年,允曾國藩請,江寧建昭忠祠,祀湖南水陸師陣亡員弁。已復抗節官紳亦許崇祀,並建專祠。婦女殉難者,亦別立貞烈祠雲。

  賢良祠 雍正八年詔曰:「古者大烝之祭,凡法施於民,以勞定國者,皆列祀典,受明禋。我朝開國以後,名臣碩輔,先後相望。或勛垂節鉞,或節厲冰霜,既樹羽儀,宜隆俎豆。俾世世為臣者,觀感奮發,知所慕效。庶明良喜起,副予厚期。京師宜擇地建祠,命曰『賢良』,春、秋展祀,永光盛典。」乃營廟宇在地安門外西偏,正殿、後室各五楹,東、西廡,歲春、秋仲月,諏吉,遣官致祭。前殿案各素帛一、羊一、豕一、果五盤。後室果品同,唯牲、帛共案而具一。承祭官蟒服,二跪六叩三獻。餘如常儀。

  於是僉議怡賢親王允祥,宗功元祀,宜居首。大學士、公圖海,公賴塔,大學士張英,尚書顧八代、馬爾漢、趙申喬,河道總督靳輔、齊蘇勒,總督楊宗仁,巡撫陳璸,咸列其選。自是先後賡續入祠者,大學士范文程、巴克什達海、阿蘭泰、李之芳、吳琠、張玉書、李光地、富寧安、張鵬翮、寧完我、魏裔介、額色黑、王熙,領侍衛內大臣福善、費揚古、尹德,尚書勵杜訥、徐潮、姚文然、魏象樞、湯斌,提督張勇、王進寶、孫思克、施琅,總督趙良棟、于成龍、傅臘塔、孟喬芳、李國英,都統馮國相、李國翰、根特,統領莽依圖,將軍阿爾納、愛星阿、佛尼埒,副都統褚庫巴圖魯。明年祠成,頒御書額曰「崇忠念舊」,設位為祭。前殿內大臣或散秩大臣、尚書、都統主之。後殿用太常寺長官。入祠日,子孫咸與行禮,春、秋遣官陪祀同。

  十二年,祀大學士田從典、高其位。乾隆元年,命入祀諸臣未予諡者悉追予。是歲祀尚書銜兼祭酒楊名時,大學士朱軾,內大臣哈世屯,尚書米思翰。五年,祀總督李衛。明年,祀尚書徐元夢,巡撫徐士林。十年,釐定祠位,前殿正中祀怡賢親王,後室諸臣合一龕。首世次最先者,餘分左右行,按世序爵,大學士居前,次領侍衛內大臣、尚書、都統、將軍、總督、前鋒護軍統領、提督、侍郎、巡撫、副都統,以次分列。至世爵有子、男授尚書、都統者,有侯、伯為侍郎、副都統者,仍視官秩為差。

  嗣是入祀,則超勇親王策凌,列怡賢親王左次龕。名臣則大學士馬齊、伊桑阿、福敏、黃廷桂、蔣溥、史貽直、梁詩正、來保、傅恆、尹繼善、陳宏謀、劉綸、劉統勛、舒赫德、高晉、英廉、徐本、高斌,協辦大學士兆惠,左都御史拉布敦,尚書汪由敦、李元亮、阿里袞,尚書銜錢陳群,都統傅清,將軍和起、伊勒圖、奎林,總督那蘇圖、陳大受、喀爾吉善、鶴年、吳達善、何煟、袁守侗、方觀承、薩載、提督許世亨,巡撫潘思榘、鄂弼、李湖、傅弘烈。弘烈自雍正時,拉布敦、傅清自乾隆時,併入昭忠祠,今再祀賢良者也。

  嘉慶朝,則祀大學士福康安、阿桂、劉墉、王傑、朱珪、戴衢亨、董誥,尚書董邦達、彭元瑞、奉寬,總督鄂輝。道光朝,則祀大學士富俊、曹振鏞、托津、長齡、盧蔭溥、文孚、王鼎,協辦大學士汪廷珍、陳官俊,尚書黃鉞、隆文,將軍玉麟,總督楊遇春、陶澍,河道總督黎世序。咸豐朝,則祀大學士潘世恩、文慶、裕誠,協辦大學士杜受田,侍郎杜堮,巡撫胡林翼。同治朝,則祀大學士桂良、祁俊藻、官文、倭仁、曾國藩、瑞常、賈楨,大學士銜翁心存,協辦大學士駱秉章,總督沈兆霖、馬新貽。其光緒朝入祀者,恭忠親王奕。名臣大學士文祥、英桂、全慶、載齡、左宗棠、靈桂、寶鋆、恩承、福錕、張之萬、麟書、額勒和布、李鴻章、榮祿、裕德、崑岡、崇禮、敬信,協辦大學士沈桂芬、李鴻藻,將軍長順,總督沈葆楨、丁寶楨、岑毓英、曾國荃、劉坤一,提督宋慶,巡撫張曜也。宣統初入祀者,止大學士王文韶、張之洞、孫家鼐、鹿傳霖,協辦大學士戴鴻慈五人而已。

  各省賢良祠,雍正十年,詔:「各省會地建祠宇,凡外任文武大臣,忠勇威愛,公論允翕者,俾膺祀典,用勸在官。如將軍蔡良,提督張起雲,總兵蘇大有、魏翥國,足稱斯選。」定製,春、秋祭日視京師,以知府承祭,品物儀節亦如之。

  功臣專祠 順治十一年,詔為孔有德建祠,度地彰義門外三里,曰定南武壯王祠,二妃祔焉。康熙三年,定春、秋展祀,其後建恪僖公祠安定門外,祀一等公遏必隆並縣主舒舒覺羅氏。嗣領侍衛內大臣尹德,尚書阿里袞暨其夫人,乾隆時並祔祀雲。

  其建自雍正朝者,朝陽門外勤襄公祠,祀定南將軍佟圖賴及其夫人,長子忠勇國綱、次子端純國維,皆以軍功祔祀。德勝門外文襄公祠,祀大學士圖海。安定門外與恪僖祠並峙者,為弘毅公祠,祀光祿大夫額亦都,並以夫人配。

  建自乾隆朝者,東安門外恪僖公祠,祀內大臣哈世屯及其夫人,子承恩公米思翰、孫李榮保,其後曾孫大學士傅恆祔祀焉。崇文門內雙忠祠,祀左都御史拉布敦、都統傅清。合昭忠、賢良而復建專祠者,他無與比也。地安門外旌勇祠,祀將軍明瑞,而都統紥拉豐阿,統領觀音保,總兵李全、王玉廷、德福亦先後入祔。睿忠親王祠在朝陽門外,祀多爾袞並福晉六人。嘉慶時,建大學士福康安祠曰「獎忠」,在東安門外,都統額勒登保祠曰「褒忠」,在地安門外。光緒時,建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祠曰「顯忠」,在安定門內。大學士、伯李鴻章祠曰「表忠」,在崇文門內。宣統時,合祀立山、聯元祠在宣武門外。

  凡京師專祠,歲春、秋仲月吉日,遣太常卿分往致祭。用少牢一、果品五。唯佟圖賴、哈世屯兩祠,則少牢三,果品十有五。旌勇祠少牢如通常,果品亦十五雲。位各用帛一、爵三,諸祠並同。嘉慶七年,始定承祭官行禮用蟒袍補服。

  其在各省者,歲春、秋守土官致祭。茲紀其勳勞最著者。自湖廣建忠節祠以祀左都督徐勇,各省建專祠始此。康熙間,廣西建雙忠祠,祀馬雄鎮、傅弘烈,於是福建祀范承謨、陳啟泰、吳萬福、高天爵,雲南祀甘文焜。

  雍正間,清河祀靳輔、齊蘇勒,開封祀田文鏡。盛京祀怡賢親王。乾隆中,詔通達、武功、慧哲、宣獻四郡王,禮烈、饒餘、鄭獻、穎毅四親王併入之,改名賢王祠。已,睿忠、豫宣二親王,克勤郡王,亦均同祀。嵇曾筠、高斌,合祀清河靳輔等祠。伊犁祀班第、鄂容安,而拉布敦、傅清且建祠及西藏矣。

  嘉慶時,武威建雙烈祠,祀韓自昌、韓加業,同安祀李長庚,成都祀德楞泰,韓城、滑縣祀強克捷。

  道光間,江南祀黎世序,台灣祀方振聲、馬步衢、陳玉威,趙城祀楊延亮,虎門祀關天培暨陳連升父子,鎮海祀裕謙,定海祀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京口祀海齡,寶山祀陳化成。

  咸豐間,廣西祀長瑞、長壽暨阿爾精阿,西安、蘇州祀林則徐,安慶祀蔣文慶,廬州祀江忠源,瑞州祀劉騰鴻,江寧、蘇州祀向榮、張國樑,京口祀吉爾杭阿,附祀繃闊、劉存厚,揚州祀雙來、瞿騰龍,溧水、滸墅祀李坤元,天津祀佟鑒、謝子澄,長沙、九江祀塔齊布,湖廣、江西、安徽祀李續賓,江西、湖廣祀羅澤南,又與饒廷選合祀廣信,湘鄉復分祀澤南、王珍、劉騰鴻。湖南、江西祀蕭啟江,湖廣祀胡林翼,後安慶亦祀之。遵義祀羅繞典。

  同治間,湖北合祀官文、胡林翼,廬州祀李孟群,浙江祀瑞昌、王有齡、張玉良等,杭州祀羅遵殿,富陽祀熊建益,湖州祀趙景賢,陳州、安慶、臨淮、淮安祀袁甲三,南昌、青陽祀江忠義,安徽、湖廣祀李續宜,後復與多隆阿合祀潛山。安慶、蘇州、嘉興祀程學啟,河南、安徽、陝西、吉林祀多隆阿,後與林翼合祀安慶。江寧、安慶、吉安祀李臣典,湖南、福建、廣東祀張運蘭,曹州、天津、蒙城祀僧格林沁,後復祀奉天。湖南、江蘇、安徽祀彭毓橘,湖廣祀曹仁美等,四川、湖南祀駱秉章,陝、甘祀劉松山,江寧、安慶祀馬新貽,江寧、湖南、湖北、安徽、直隸祀曾國藩,後復與國荃合祀開封。長沙合祀張亮基、潘鐸,巴燕岱祀穆克登額,哈密祀紥薩克親王錫伯爾,南豐祀吳嘉賓,貴州祀蔣霨遠、黃潤昌等。於是禮部言:「各省專祠宜擇隙區曠土,毋侵民居,並禁改毀志乘名跡、聖賢祠墓。」報可。

  光緒間,揚州、黃州祀吳文鎔,安徽、江西、閩、浙、甘肅祀劉典,江南、江西、福建、台灣祀沈葆楨,江蘇、建福、山東、湖南祀郭松林,江、浙、直隸、山東、河南祀吳長慶,後復祀朝鮮。閩、浙、陝、甘、新疆、江寧祀左宗棠,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祀鮑超,陝、甘、吉林祀金順,大理、鎮南祀楊玉科,江西、廣西、雲南、新寧祀劉長佑,雲、貴、廣西祀岑毓英,安徽、山東祀周盛波,後復與盛傳、戴宗騫合祀濟南。湖廣、江西、江寧、浙江西湖祀彭玉麟,荃,河南、安徽、湖北、直隸、甘、新祀張曜,安慶、江寧、青縣祀周盛傳,山東、江蘇祀陳國瑞,山東、陝西祀閻敬銘,湖南、甘、新祀劉錦棠,安徽、福建祀劉銘傳,山東、四川祀丁寶楨山東、陝西祀州、長沙、蘭州祀楊昌濬,江、浙、河南、直隸、山東祀李鴻章,直隸、奉天、河南、安徽祀宋慶,安徽及蘆台祀聶士成,湖南、江西、安徽、江寧祀劉坤一,廣西、雲、貴祀馮子材,安徽、湖南祀曾國華,甘、新祀陶模,直隸、安徽祀馬玉昆,安徽祀英翰,湖南、宣城祀鄧紹良,江南祀蕭孚泗,江寧祀陶澍、林則徐、鄒鳴鶴、福珠洪阿,清、淮、徐州祀吳棠,姚廣武等附之。徐州祀滕學義、唐定奎,淮安祀張之萬,杭州祀阮元、蔣益澧,淮、揚祀章合才,南昌祀吳坤修,東鄉祀羅思舉,河南祀倭仁,溫縣祀李棠階,西安祀劉蓉、曾望顏,天津祀怡賢親王、文謙、丁壽昌,靈壽、保定祀成肇麟,順天薊州祀吳可讀,寶坻祀潘祖蔭,新疆祀金運昌,奉天建三賢祠,祀文祥、崇實、都興阿,又祀左寶貴、依克唐阿、長順。吉林祀金福、延茂、富俊、希元,福建台灣祀王凱泰,四川西充祀武肅親王豪格,臨桂祀陳宏謀,貴陽祀曾璧光、韓起、黎培敬。於時各省紛請立專祠,諭毋濫。

  宣統享國未久,而湖北、安徽、陝、甘、奉天祀雷正綰,直隸、山東、河南、安徽祀程文炳,安徽及蒙古旗祀潘萬才,合肥祀董履高,渦陽祀牛師韓,杭州西湖祀徐用儀、許景澄、袁昶,號為「三忠」雲。昶又祀蕪湖。自是聯元祀寶坻,張之洞祀武昌,王文韶祀長沙,馬維麒祀成都,丁體昌祀秦州,夏毓秀祀昆明,此皆舉其大者。其餘疆吏題請,禮臣議覆,事載實錄,年月可稽者,尚不一而足也。

  有清一代,從龍諸佐,蔚起關外。平三藩,漢將西北為多。靖三省教匪,蜀將競興。東南海寇橫,閩帥踵起。湘楚武臣,戡平粵亂。剿捻一役,參以皖將。其間完節死綏,祠祀尤夥。其功臣總祠,世宗朝,建忠勇祠蘭州。仁宗朝,建彰忠祠喀什噶爾。同治中興,湖南有表忠祠,湘鄉、平江有忠義祠,洞庭君山、湘鄉、桂陽有昭忠祠。他如湖口石鐘山水師,金陵湘軍陸師,楚軍水師,吳淞外海水師,台灣淮楚軍,蘇州、武昌、保定、廬州、巢湖、濟南、無錫各地淮軍,使凡轉戰糜軀者,莫不馨香血食,其為昭忠一也。此外江寧、京口旗營,金陵軍營官紳,武昌武毅軍,成都嵩武軍,錦州毅軍,各昭忠祠,與各州縣忠義、昭忠、慰忠、忠烈等祠,所以血阝死酬勛,不可勝紀。祭禮、祭品如前儀。

  宗室家廟崇德元年,定宗室封王者立家廟。順治五年,詔王無嗣,祔饗太廟後殿西廡。有子孫者,立廟別祭。四孟月、歲暮陪祭太廟,畢,歸府第行之。凡薦新,未獻太廟者,不得私獻家廟。於時莊親王立一廟,禮、巽、謙三親王合一廟,饒餘郡王、端重親王合一廟,穎親王、順承郡王合一廟,豫郡王一廟,克勤、衍禧二郡王合一廟。雍正九年,怡賢親王立一廟。

  凡親王世子、郡王家祭,建廟七楹,中五為堂,左右牆隔之為夾室。堂後楣北五室,中奉始封王,世世不祧。高、曾、祖、禰依序為二昭二穆,昭東穆西,親盡則祧。由昭祧者,藏主東夾室,升二昭位於一室,以二室奉升祔主。由穆祧者,藏西夾室,升祔亦如之。南為中門,又南廟門,左右側門,庭分東、西廡,東藏衣冠,西則祭器、樂器。廟重檐,丹楹,采桷,綠瓦,紅堊壁。門內焚帛爐。外刲牲房,西鄉。歲以四時仲月諏吉,仲春出祧主合食。

  其禮,堂中始封祖專案,正位,南鄉。左東夾祧主共案,次二昭共案,東鄉。右西夾室祧主共案,次二穆共案,西鄉。少西設香帛案一,尊案一,每案羊、豕各一,鉶、簠、簋各二,籩、豆各八。位各帛一、爵三、樂器六。同祖所出子孫,成人以上,屆期會祭,府僚與陪,執事通贊、屬官為之。奉香、帛、爵則用子孫。先三日,主人齋外寢,眾咸齋。祀日昧爽,主人朝服入,位堂檐內正中,與祭伯叔輩位東階上,兄弟子孫位東階下,位以世差,世以齒序。官屬位西階下,序以爵。俱北面。質明,子弟長者二人詣世祖室,四人分詣東西夾室,昭、穆室,各奉主安幾。昭,考右妣左;穆,考左妣右。跪,一叩,興。主人盥,就位,迎神樂作。詣始祖位前三上香,以次詣各祧位前上香,率族屬行二跪六拜禮。奉帛、爵奠、獻、讀祝如儀。三獻訖,詣始祖位前跪受爵、受胙,三拜,徹饌,送神,二跪六拜。詣燎位視燎。禮成,奉主還室,退。分胙頒族屬。

  其時祭之禮,堂中設案五,始祖考、妣正位南鄉,高、曾、祖、禰,依昭穆為左右。案各羊一、豕一,餘如合食制。其時節薦新,屆日主人夙興,率子弟盛服入廟,潔堂宇,設案,陳果羞盤各六,每位箸二、盞三。啟室,以次詣各案前跪上香,三拜,子弟遍獻酒,主人二跪六拜,子弟隨行禮。畢,闔室,退。因事致告,薦果羞各四,禮同薦新。月朔望謁廟亦如之。

  貝勒、貝子、宗室公家祭廟五楹,三為堂。後楣北分室五,奉始封祖暨四代。兩旁夾室奉親盡祧主。廟不重檐,門不備采,餘如親王。合食,始祖專案,羊一、豕一,東夾室祧主暨二昭專案,羊豕各一。西夾室祧主暨二穆亦如之。時祭俱專案,昭穆各同牲,籩、豆視親王各減二,不用樂,一跪三拜。時節薦果盤各四,有事則告,朔望則謁。餘如親王儀。

  品官士庶家祭凡品官家祭廟立居室東,一至三品廟五楹,三為堂,左右各一牆限之。北為夾室,南為房。庭兩廡,東藏衣物,西藏祭器。庭繚以垣。四至七品廟三楹,中為堂,左右夾室及房,有廡。八、九品廟三楹,中廣,左右狹,庭無廡。篋藏衣物、祭器,陳東西序。堂後四室,奉高、曾、祖,禰,左昭、右穆。妣以嫡配,南鄉。高祖以上,親盡則祧。由昭祧者,藏主東夾室;由穆祧者,藏主西夾室。遷室、祔廟,並依昭穆世次,東西序為祔位,伯叔祖父兄弟子姓成人無後者、殤者,以版按行輩墨書,男東女西,東西鄉。定牲器之數,一至三品,羊一、豕一,每案俎二,鉶、登各二,籩、豆各六。四至七品,特豕,案一俎,籩、豆各四。八品以下,豚肩不特殺,案一俎,籩、豆各二。

  歲祭以四時仲月諏吉,讀祝、贊禮、執爵皆子弟為之。子孫年及冠,皆會祭。前三日,主人暨在事者齋。祀日五鼓,主人朝服,眾盛服,入廟。主人俟東階下,族姓俟庭東西,順昭穆世次。主婦率諸婦盛服入,詣爨所視烹飪。羹定,入東房治籩、豆,陳鉶、登、匕、箸、醯、醬以俟。質明,子弟長者啟室,奉主陳之幾,昭位考右妣左,分薦者設東西祔位。主人升自東階,盥訖,詣中檐拜位立。族姓行尊者立兩階上,卑者立階下。咸北面。主人詣香案前跪,三上香,進奠爵,興,復位,率族姓一跪三拜。主人詣高祖案前獻爵,曾、祖、禰案前畢獻如儀,分薦者遍獻祔位酒,讀祝。每獻,主婦率諸婦致薦,一叩興。初獻匕箸醯醬,亞獻羹飯肉胾,三獻餅餌果蔬。卒獻,主人跪香案前,祝代祖考致嘏於主人,主人啐酒嘗食,反器於祝,一叩興,復位,送神,一跪三拜。視燎畢,與祭者出,主人率子弟納神主,上香行禮。徹祭器,闔門,退。日中而餕。

  三品以上,時祭遍舉。四至七品,春、秋二舉。八九品春一舉。與祭者,尊卑咸在。主人肅入席,酌尊者酒,子弟年長者離席酌主人,長幼獻酬交錯。已事,咸出。徹席,餕庖人、僕人必盡之。

  令節薦新,一至三品,每案果、羞各四,四至七品,減果二,八、九品並減羞二,具羹飯則同。月朔望供茶,食案二器,儀同時薦。庶士家祭,設龕寢堂北,以版隔為四室,奉高、曾、祖、禰,妣配之,位如品官儀,南鄉。服親成人無後者,順行輩書紙為祔位,已事,焚之,不立版。每四時節日,出主以薦,粢盛二盤,肉食果蔬四器,羹二,飯二。先期致齋。薦之前夕,主婦在房治饌,逮明,主人吉服,率子弟奉主陳香案,昭東穆西,設祔位西序案,主人立東階下,眾按行東西立。主人上香畢,一跪三拜,興。主婦率諸婦出房薦匕箸醯醬,跪,叩,退。主人至案前,以次酌酒、薦熟,跪,叩,興。子弟薦祔位,畢,讀祭文。再獻,主婦薦飯羹,三獻薦餅餌時蔬。主人率族姓行禮訖,焚祭文及祭位,納主,徹退,日中而餕。春一舉,月朔望獻茶,有事則告,俱一跪三拜。

  庶人家祭,設龕正寢北,奉高、曾、祖、禰位,逢節薦新,案不逾四器,羹飯具。其日夙興,主婦治饌,主人率子弟安主獻祭,一切禮如庶士而稍約。月朔望供茶,燃香、鐙行禮。告事亦如之。

复制

《丙午初冬寓居報國寺賦詩 其四》

曾國藩 〔清代〕

俗儒閣閣蛙亂鳴,亭林老子初金聲。昌平山水委灰燼,可憐孤臣淚縱橫。

東西南北轍跡遍,斷柯缺斧終無成。獨有文章巨眼在,北鬥麗天萬古明。

聲音上溯三皇始,地誌欲掩四子名。丈夫立言要須爾,擊瓮拊缶烏足鳴。

嗟余孱退昏庸百不力,付與四海劉傳瑩。

复制

《夜直苦寒》

曾國藩 〔清代〕

白虎西流朱鳥高,五更風利鸊鷉刀。勁寒戰慄通心曲,牆氣冰霜上口毛。

曠盪青天如可對,折旋丹地敢辭勞。頻聞交戰呵金馬,驀入鐙廬炙凍毫。

复制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 其四》

曾國藩 〔清代〕

聖主中興邁盛周,聯翩方召並公侯。神威欲挾雷霆下,大業常同江漢流。

藻火但聞山甫袞,桐廬豈有子陵裘。鵷鸞台閣方新構,杞梓楩楠一例收。

复制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 其三》

曾國藩 〔清代〕

由來忠孝易通神,㣼利華鬘識後身。石爛海枯終有盡,生天成佛豈無人。

關河庾信空蕭瑟,形影陶潛孰主賓。雞犬全家存帝所,淮南生計未全貧。

复制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 其一》

曾國藩 〔清代〕

滄海橫流澤有鴻,微生獨出一當熊。千艘梭織怒濤上,萬幕笳吹明月中。

屠罷長鯨波尚赤,戰歸驕馬汗猶紅。誰知春晚周郎老,更與東皇乞好風。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