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陈与义 / 巴丘书事
拼 译 译

《巴丘书事》

陈与义 〔宋代〕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巴丘书事 -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在《三国志》里早就认识了边防重镇巴丘,而今年岁老迈,只因避难才得以初次一游。听到寒风吹刮树木的飒飒声响充满了广阔的洞庭原野,又见惨淡的日光笼罩着岳阳楼。四年来的风餐露宿、辗转奔波使我的生活饱受侵扰;已到十月,洞庭水落,吐出了纵横错落的沙洲。唉,朝廷未必会派鲁肃这样的良将镇守上游,我这个书呆子却空自焦急几乎全白了头。

注释巴丘:今湖南岳阳,历代兵家战略要地。三分书:即《三国志》,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故事。胡:指金人。晚木:秋冬的树木。影:指日光。吐乱洲:秋冬之际,洞庭湖水落,湖中露出许多不规则的沙洲。上流:三国吴的主要领地在长江下游,巴丘对它来说,乃是上流。须鲁肃:因蜀将关羽镇守荆州,吴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与关羽对抗。鲁肃:三国时期东吴战略家,周瑜死后继任都督,统领军马。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诗人自我嘲讽之词。▲

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第215-216页

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518页

巴丘书事 - 赏析

诗中首联以《三国志》起首,奠定咏史的基调;颔联描写眼前之景,写得气象开阔;颈联感慨自己政治上坎坷漂泊的际遇;尾联反用孙权使鲁肃屯巴丘事,表达内心的情感。全诗沉郁蕴藉,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首句“三分书里识巴丘”引用《三国志》说明巴丘的重要,为题目“书事”打下埋伏。诗人读《三国志》时就认识巴丘的重要,总想能亲临其地。紧接“临老避胡初一游”,句中“避胡”二字使此次之游充满辛酸。胡指金人,自不待言。自然是初游,接下即写所见景色及感受。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上句写秋冬风急天高的声势,“酣”字用得活,这句是耳闻,写声。下句写眼中所见,视线由广阔的洞庭野收至岳阳楼。“抱”字也用得活,这句是目睹,写色。上句给读者一种动乱危迫的感觉,而下句却表现日影紧抱岳阳楼这一洞庭野的中心景点,又使读者从动乱中透出一线安定的希望。两句相连,使读者从景色引起更多的联想。

第五句“四年风露侵游子”接“临老避胡”而来,诗人从宣和七年(1125年)离京师到陈留,因金人入攻,辗转奔波,已经四个年头,“风露”二字既是自然界的风餐露宿,也含有政治上挫折和敌骑侵扰。“十月江湖吐乱洲”写洞庭水落,湖里出现七大八小的沙洲。“吐”字用得生动险劲,“洲”上着一“乱”字,也隐寓世乱之感。

尾联“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值得玩味,表面上是反用孙权使鲁肃屯巴丘事。巴丘处在东吴的上游,是边防要地,须得鲁肃这样的良将,方能把守。表面是说,现在未必需要鲁肃这样的人镇守上游,自己是书呆子。却为上游无人而急得头发几乎全白了,但是“空”急无补于事,从结构上是回应首句。可是细细琢磨,这两句大有文章。题目是《巴丘书事》,却没有写出什么事,原来所谓“书事”,就是让读者从这尾联中去体会。这年七月,抗金老将宗泽在开封连呼三声“渡河”,气愤而死。这是因为宋高宗采取逃跑政策,不敢亲冒矢石,北复中原。《三国志》写周瑜至巴丘病重,上书孙权举鲁肃以自代。这里暗以周瑜比宗泽之死,但朝廷不知起用鲁肃这样“智略足任”的人才,言外之意,隐然有以鲁肃自负的味道。但不便明说,所以隐约其词,说“未必”,说“空白”,都该从反面理会。又怕读者不易理解自己的苦心,所以题中着“书事”二字,使读者联系当时形势,思索得之。宗泽死在七月,但消息传到流亡中的陈与义耳中,已是十月,所以诗人用“书事”二字以为暗示,使读者探索其难言之隐,忧国之情跃然纸上。

这首诗抒写乱离,忧心国事;首尾呼应,中间两联意境雄阔,对仗精妙而又富于变化,“酣”“抱”“侵”“吐”四字,尤精彩、生动,声调,音节,洪亮、沉着。全诗由叙事起,中间寓情于景,最后以议论、感叹收结。声情跌宕,气韵雄深。▲

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第215-216页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904-905页

巴丘书事 - 创作背影

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十月,金兵侵扰徐州、泗州、扬州等地,宋高宗赵构弃扬州,奔镇江、秀州,最后抵杭州。诗人从邓州避难来到巴丘。面对江山形胜,心中感慨,于是写下这首诗。

黄绍筠著.中华古典诗歌吟味:西冷印社,2001.03:第200页

陈与义

作者: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其它诗文

《长干行》

陈与义 〔宋代〕

妾家长干里,春慵晏未起。

花香袭梦回,略略事梳洗。

妆台罢窥镜,盛色照江水。

郎帆十幅轻,浑不闻橹声。

曲岸转掀篷,一见兮目成。

羞闻媒致辞,心许郎深情。

一床两年少,相看悔不早。

酒懽娱藏阄,园嬉索斗草。

含笑盟春风,同心似偕老。

郎行有程期,郎知妾未知。

鷁首生羽翼,蛾眉无光辉。

寄来纸上字,不尽心中事。

问遍相逢人,不如自见真。

心苦泪更苦,滴烂闺中土。

寄语里中儿,莫作商人妇。

复制

《登阁》

陈与义 〔宋代〕

今日天气佳,登临散腰脚。

南方宜草木,九月未黄落。

秋郊乃明丽,夕云更萧索。

远游吾未能,岁暮依楼阁。

复制

《盆池》

陈与义 〔宋代〕

三尺清池窗外开,茨菰叶底戏鱼回。

雨声转入浙江去,云影还从震泽来。

复制

《除夜二首 其二》

陈与义 〔宋代〕

万里江湖憔悴身,鼕鼕街鼓不饶人。

只愁一夜梅花老,看到天明付与春。

复制

《除夜二首》

陈与义 〔宋代〕

万里江湖憔悴身,冬冬街鼓不饶人。

只愁一夜梅花老,看到天明付与春。

《梅花二首》

陈与义 〔宋代〕

画取维摩室中物,小瓶春色一枝斜。

梦回映月窗间见,不是桃花与李花。

复制

《南柯子(塔院僧阁)》

陈与义 〔宋代〕

矫矫千年鹤,茫茫万里风。

阑干三面看秋空。

背插浮屠千尺、冷烟中。

林坞村村暗,溪流处处通。

此间何似玉霄峰。

遥望蓬莱依约、晚云东。

复制

《连雨不能出有怀同年陈国佐》

陈与义 〔宋代〕

雨师风伯不吾谋,漠漠穷阴断送秋。

欲过苏端泥浩荡,定知高凤麦漂流。

檐前甘菊已无益,阶下决明还可忧。

安得如鸿六尺马,暂时相对说新愁。

复制

《某蒙示咏家弟所撰班史属辞长句三叹之余辄用》

陈与义 〔宋代〕

隽永杂俎虽甚旨,何似三冬足文史。

羡子皮里西京书,议论逼人惊亹亹。

戏为语韵网所遗,人皆百能子千之。

虽非张巡遍记诵,岂与李翰争毫厘。

不待区区隶古定,便令景宗知去病。

掇要虚烦四十篇,三卷之博能拟圣。

儒林丈人摛藻春,作诗印可融心神。

我亦从今悔迂学,不须更辨瓒称臣。

复制

《城上晚思》

陈与义 〔宋代〕

独凭危堞望苍梧,落日君山如画图。

无数柳花飞满岸,晚风吹过洞庭湖。

复制

《甘棠道中》

陈与义 〔宋代〕

笋舆碍石一悠然,正月微风意已便。

桃花向来浑不数,山中时见绝堪怜。

复制

《观江涨》

陈与义 〔宋代〕

涨江临眺足消忧,倚杖江边地欲浮。

叠浪併翻孤日去,两津横卷半天流。

鼋鼍杂怒争新穴,鸥鹭惊飞失故洲。

可为一官妨快意,眼中唯觉欠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