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卷四·北宋詞 /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拼 译 译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 〔宋代〕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彎彎的勾月懸掛在疏落的梧桐樹上;夜闌人靜,漏壺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誰見到幽居的人獨自往來,仿佛天邊孤雁般縹緲的身影。
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怨恨卻無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棲息,甘願在沙洲忍受寂寞淒冷。

注釋
漏斷: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即指深夜。
原題「黃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這裡「漏斷」不過說夜深罷了。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貞吉」,其義為幽囚。引申為幽靜、優雅。
孤鴻:張九齡《感遇》十二之四:「孤鴻海上來。」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三十九:「此詞本詠夜景,至換頭但只說鴻,正如《賀新郎》詞「乳燕飛華屋」,至換頭但只說榴花。….「按兩詞均系泛詠,本未嘗有」夜景「等題,多說鴻,多說石榴,既無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評似未諦。
省:理解。「無人省「,猶言」無人識「。
或以為「揀盡寒枝「有語病,亦見注⑷所引同書同條。《稗海》本《野客叢書》:」觀隋李元操《鴻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飛空井旁。「坡語豈無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廣泛,又說」不肯棲「,本屬無礙。此句亦有良禽擇木而棲的意思。《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杜甫《遣愁》:」擇木知幽鳥。「
末句一本作「楓落吳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斷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參考資料:

1、 俞平伯 .唐宋詞選釋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9年10月版 :第106-107頁 .
2、 陸林編注 .宋詞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年11月版 :第67頁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12頁 .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 賞析

這是蘇軾的一首名詞《卜算子》。現在通行的各個版本的詞選中都有一個小序:「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據史料記載,此詞為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豐六年(1083年)初作於黃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岡縣東南,蘇軾另有《游定惠院記》一文。由上可知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被貶黃州後,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蘇軾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寫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蘇軾步出庭院,抬頭望月,又是一個多麼孤寂的夜晚呀!月兒似乎也知趣,從稀疏的桐樹間透出清暉,像是掛在枝椏間。這兩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周圍是那麼寧靜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又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隻孤單飛過天穹的淒清的大雁呢?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嗎?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徵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物我同一,互為補充,使孤獨的形象更具體感人。

下闋,更是把鴻與人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的尋覓,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獨,「有恨無人省」,有誰能理解自己孤獨的心呢?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於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這裡,詞人以象徵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確如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於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托物寓人;對孤鴻和月夜環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現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釋為準,他認為此詞上片寫鴻見人,下片寫人見鴻。此詞借物比興。人似飛鴻,飛鴻似人,非鴻非人,亦鴻亦人,人不掩鴻,鴻不掩人,人與鴻凝為一體,托鴻以見人。東坡又有詩云:「人似秋鴻來有信,去如春夢了無痕。」(《正月二十二日與潘郭二生出郊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並韻》)比喻人生來去如鴻雁,代代往復,生生不已。但一個人的經歷又像春夢一樣,去而無蹤,難以追懷。可以作為對照。這首詞應該是有政治寄託的,周濟論詞主「有寄託」與「無寄託」之說,以為「非寄託不入」,而「專寄託則不出」。東坡此詞能臻此境,在於「非因寄託而為是詞」,乃「觸發於弗克自己,流露於不自知」。這正是蘇軾的才學,氣度,思想的體現。

參考資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第666-668頁 .
2、 蘅塘退士 等 .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12頁 .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 創作背影

據史料記載,此詞為公元1082年(元豐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豐六年)初作於黃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崗市東南,又作定惠院,蘇軾另有《游定惠院記》一文。由上可知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減字木蘭花》

蘇軾 〔宋代〕

鄭莊好客。

容我尊前先墮幘。

落筆生風。

籍籍聲名不負公。

高山白早。

瑩骨冰膚那解老。

從此南徐。

良夜清風月滿湖。

复制

《別黃州》

蘇軾 〔宋代〕

病瘡老馬不任鞿,猶向君王得敝帷。

桑下豈無三宿戀,樽前聊與一身歸。

長腰尚載撐腸米,闊領先裁蓋癭衣。

投老江湖終不失,來時莫遣故人非。

复制

《柳氏二外甥求筆跡二首 其一》

蘇軾 〔宋代〕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

复制

《元佑六年六月,自杭州召還,汶公館我於東堂》

蘇軾 〔宋代〕

夢覺還驚屧響廊,故人來炷影前香。

鬢須白盡成何事,一帖空存老遂良。

复制

《臨江仙·贈王友道》

蘇軾 〔宋代〕

誰道東陽都瘦損,凝然點漆精神。

瑤林終自隔風塵。

試看披鶴氅,仍是謫仙人。

省可清言揮玉塵,真須保器全真。

風流何似道家純。

不應同蜀客,惟愛卓文君。

《六幺令·天中節》

蘇軾 〔宋代〕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

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

汨羅江渚,湘纍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望海樓晚景 / 望湖樓晚景》

蘇軾 〔宋代〕

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

從今潮上君須上,更看銀山二十回。

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夸。

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

青山斷處塔層層,隔岸人家喚欲應。

江上秋風晚來急,為傳鐘鼓到西興。

樓下誰家燒夜香,玉笙哀怨弄初涼。

臨風有客吟秋扇,拜月無人見晚妝。

沙河燈火照山紅,歌鼓喧喧笑語中。

為問少年心在否,角巾欹側鬢如蓬。

《和陶怨詩示龐鄧》

蘇軾 〔宋代〕

當歡有餘樂,在戚亦頹然。淵明得此理,安處故有年。

嗟我與先生,所賦良奇偏。人間少宜適,惟有歸耘田。

我昔墮軒冕,毫釐真市廛。困來臥重裀,憂愧自不眠。

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遷。風雨睡不知,黃葉滿枕前。

寧當出怨句,慘慘如孤煙。但恨不早悟,猶推淵明賢。

复制

《和陶飲酒二十首 其二》

蘇軾 〔宋代〕

二豪詆醉客,氣涌胸中山。漼然似冰釋,亦復在一言。

嗇氣實其腹,雲當享長年。少飲得徑醉,此秘君勿傳。

复制

《太白詞,並敘 其四》

蘇軾 〔宋代〕

騎裔裔,車斑斑。鼓簫悲,神欲還。轟振凱,隱林谷。執妖厲,歸獻馘,千里肅兮。

复制

《再和並答楊次公 其二》

蘇軾 〔宋代〕

毗盧海上妙高峰,二老遙知說此翁。聊復艤舟尋紫翠,不妨持節散陳紅。

高懷卻有雲門興,好句真傳雪竇風。唱我三人無譜曲,馮夷亦合舞幽宮。

复制

《雨中邀李范庵過天竺寺作》

蘇軾 〔宋代〕

老禪趺坐處,疏竹翠泠泠。

秀色分鄰舍,清陰覆佛經。

蕭蕭日暮雨,曳履繞方庭。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