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張耒 / 二十二日立秋夜行泊林皇港二首 其二
拼

《二十二日立秋夜行泊林皇港二首 其二》

張耒 〔宋代〕

吳楚封疆接,東南澤國寬。江流秋日盡,山對暮雲閒。

囊有離騷賦,頭餘騎省斑。前秋聊把酒,一笑且開筵。

复制

二十二日立秋夜行泊林皇港二首 其二 - 賞析

張耒

作者:張耒

張耒(1054—1114年),字文潛,號柯山,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人稱宛丘先生、張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風流子》等。《少年游》寫閨情離思,那嬌羞少女的情態躍然紙上,讓人羨煞愛煞,那份溫情美妙真是有點「濃得化不開」。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詞有《柯山詩餘》。列為元佑黨人,數遭貶謫,晚居陳州。 

張耒其它诗文

《出都門泊鎮外失飲食節中夕暴下用氣術消息之》

張耒 〔宋代〕

畏途戒十一,飲食玩死地。

防患迷輕重,達者笑不智。

古人慎寢食,愛生良有待。

從來天下圖,不易無名指。

甘飧冒物禁,中夕得顛沛。

坐令妻孥憂,憊腹委如帶。

賴知仙聖術,杳杳存一氣。

船輕曉眠足,扣齒無餘滯。

艱難眾所虞,君子謹容易。

永懷青精飯,聊欲屏俗嗜。

复制

《衰荷》

張耒 〔宋代〕

衰荷有餘姿,秋水清更急。

木落天宇寬,庭虛山氣入。

寒魚漸受釣,野果晴可拾。

幽居無餘營,但與山水習。

濟時無良謀,戎陳畏戈鈒。

端坐閱歲時,多慚微祿及。

复制

《寓陳雜詩十首 其一》

張耒 〔宋代〕

傳舍不可久,束裝投新居。

新居亦苟完,佳木頗扶疏。

灑掃尋丈地,琴書遣朝晡。

風雲中夜變,大雨如決渠。

落點若強箭,穿我老屋塗。

中夜起明燭,移床護吾雛。

傳聞北城隅,老弱堤上廬。

官吏操畚鍤,紛紛役千夫。

蟻漏或一決,城闉變江湖。

吾衰也久矣,豈復憚為魚。

复制

《乞竹贈邠老》

張耒 〔宋代〕

與君共一山,修竹居其間。

義當給兩家,潘子不得慳。

帶甲十萬夫,不戰終日閒。

辱使支敝廬,令我愧滿顏。

代竹為洗竹,義取洗益繁。

乞我萬之一,令君風月寬。

裒多以益寡,天道自古然。

詩成復自笑,詩禮資儒奸。

复制

《庭草》

張耒 〔宋代〕

冉冉朝雨霽,欣欣禽哺雛。

鮮鮮中庭草,往色日已敷。

童子惡其蕃。

謁我盡掃除。

我為再三擷,愛之不能鋤。

人生群動中,一氣本不殊。

奈何欲自私,害彼安其軀。

況我麋塵性,得此亦可娛。

延蔓藩籬間,常若田野居。

亭亭濯露曉,偃偃披風余。

所嗜乃若此,我生合樵漁。

复制

《寒食園林三月近,落花風雨五更寒。》

張耒 〔宋代〕

陰陰畫暮映雕欄,一縷微香寶篆殘。

寒食園林三月近,落花風雨五更寒。

箏調寶柱弦初穩,酒滿金壺飲未乾。

明日踏青郊外去,綠楊門巷系雕鞍。

复制

《山海》

張耒 〔宋代〕

愚公移山寧不智,精衛填海未必痴。

深谷為陵岸為谷,海水亦有揚塵時。

杞人憂天固可笑,而不憂者安從知。

聖言世界有成壞,況此馬體之毫釐。

老人行世頭已白,見盡世間惟嘆息。

俯眉袖手飽飯行,那更從人問通塞。

复制

《寄榮子雍三首 其三》

張耒 〔宋代〕

家家新酒滴新醅,殘歲崢嶸春欲回。霜野寂無新到雁,雪林寒有欲開梅。

關河路永雙橫轍,天地身閒一舉杯。酬答風光千點淚,怯將愁眼更登台。

复制

《種菊》

張耒 〔宋代〕

何馨香之芬敷兮,昌綠葉而紫莖。是其名為菊兮,爰植予之中庭。

性清平而不躁兮,味甘爽而充烹。當秋露之慘淒兮,舒煌煌之華英。

色正而麗兮,氣芬以清。純靜秀潔兮,族茂群榮。採食以時兮,天和以寧。

穎輕竅達兮,瞳子清明。散敗流濁兮,風宣滯行。仙聖所餌兮,屏除臭腥。

久嗜不廢兮,將延爾齡。嗟予生兮,蹇薄煩冥。憂飢畏寒兮,微祿以生。

終曷歸兮,山林是營。膏粱鼎食兮,方丈縱橫。炙熊之蹯兮,龍醢羊羹。

彼得有命兮,吾奚爾榮。惟茲佳菊兮,野實以生。採擷咀食兮,薦俎盈登。

求之孔易兮,世焉莫爭。我有久疾兮,壅塞煩昏。支節堅痹兮,氣閼於元。

憊不能支兮,外壅中乾。疥癬得志兮,蟯蛔伏蟠。餐華秋冬兮,食葉春夏。

集新易故兮,爾功是假。寧康我軀兮,骨節堅良。產和剔戾兮,其樂洋洋。

反華於玄兮,易瘺以強。忘生絕俗兮,深潛遠藏。驂駕雲霧兮,呼吸太陽。

招友彭咸兮,御風以翔。吁嗟此菊兮,吾於爾望。

复制

《夏日雜興四首 其四》

張耒 〔宋代〕

蔬圃茅齋三畝餘,溪光山影動浮虛。病妻老去惟尋藥,稚子年來解愛書。

中散無堪心放蕩,馮唐已老興蕭疏。全真養素安吾分,敢謂軒裳不我如。

复制

《宿東魯父居二首 其二》

張耒 〔宋代〕

郡國何時極,羈愁觸處生。望隨天不盡,春共野兼平。

煙樹淮南闊,漁鹽楚俗輕。飄零五年別,嘆息鬢毛更。

复制

《戲二潘》

張耒 〔宋代〕

眊氉柯山客,還家只醉眠。桂堂渾忘卻,蟬室故依然。

未用臨書卷,聊須辦酒錢。所欣家有弟,鄉校首稱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