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和董傳留別
拼 译 译

《和董傳留別》

蘇軾 〔宋代〕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和董傳留別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雖然生活當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
不喜歡陪伴着年老的學人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
雖不能像孟郊那樣騎馬看花,但卻有機會被那「選婿車」包圍,讓自己眼花繚亂。
中舉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誇耀,詔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着你的名字呢。

注釋
董傳:字至和,洛陽(今屬河南)人。曾在鳳翔與蘇軾交遊。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卒。
粗繒:粗製的絲織品。
大布:古指麻制粗布。《左傳·閔公二年》:「衛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杜預註:「大布,粗布。」裹:經歷。
生涯:人生的境遇過程。語本《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腹有:胸有,比喻學業有成。
詩書:原指《詩經》和《尚書》。此泛指書籍。
氣:表於外的精神氣色。
華:豐盈而實美。
老儒:舊謂年老的學人。唐牟融《寄周韶州》詩:「十年學道困窮廬,空有長才重老儒。」
瓠葉:《詩經·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瓠葉,大夫刺幽王也。或以為燕飲之詩。首章二句為:幡幡瓠葉,采之亨之。
舉子:指被推薦參加考試的讀書人。
槐花:豆科植物槐的乾燥花及花蕾。夏季花開放或花蕾形成時採收,及時乾燥,除去枝、梗及雜質。前者習稱「槐花」,後者習稱「槐米」。
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黃,舉子忙」俗語,槐花落時,也就是舉子應試的時間了,後因稱參加科舉考試為「踏槐花」。
囊空不辦:引自《南史‧虞玩之傳》:「玩之為少府,猶躡屐造席。高帝取屐親視之,訛黑斜銳,蒵斷以芒接之。問曰:『卿此屐已幾載?』玩之曰:『初釋褐拜征北行佐買之,著已三十年,貧士竟不辦易。』」引用孟郊詩而不直接引用其詩語,只將「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之詩意轉化為「尋春馬」;引用虞玩之因貧困而舊屐著三十年不辦易的事典,而轉化為「囊空不辦」,引用二個典故融合為一句,語多轉折。囊空:口袋裡空空的,比喻沒有錢。唐杜甫《空囊》詩:「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尋春馬:引用孟郊《登科後》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擇婿車:此指官賈家之千金美女所坐之馬車,遊街以示擇佳婿。唐代進士放榜,例於曲江亭設宴。其日,公卿家傾城縱觀,高車寶馬,於此選取佳婿。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
得意:即「春風得意」,意謂黃榜得中。唐趙氏《聞夫杜羔登第》詩:「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處樓。」
世俗:社會上流傳的風俗習慣。《文子·道原》:「矜偽以惑世,畸行以迷眾,聖人不以為世俗。」
詔黃:即詔書,詔書用黃紙書寫,故稱。《南史·王韶之傳》:「恭帝即位,遷黃門侍郎,領著作,西省如故。凡諸詔黃皆其辭也。」
字如鴉:詔書寫的黑字。語出唐人盧仝《示添丁》「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

參考資料:

1、 潘亞萍.古詩文注釋.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143

和董傳留別 - 賞析

蘇軾的這首《和董傳留別》可能不為普通讀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卻廣為傳誦,原因就在於它經典地闡述了讀書與人的修養的關係。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讀書視為積累知識、增長學問的有效途徑。讀書的作用不僅在於占有知識,還在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讀書,日積月累就會使人脫離低級趣味,養成高雅、脫俗的氣質。清代學者梁章鉅說:「人無書氣,即為粗俗氣,市井氣,而不可列於士大夫之林。」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與讀書少的人,所表現出的內在氣質與素質是絕不相同的。「腹有詩書」指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氣」可以理解為「氣質」或「精神風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強調了華美的氣質是飽讀詩書的必然結果。

就蘇軾送別的這位朋友董傳而言,「氣」不應簡單地指讀書所帶給人的儒雅之氣,更指古代讀書人所推崇的在面對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時的樂觀豁達的態度。孔子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而能「不改其樂」。王勃在人生落魄時高唱「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董傳身處貧窮,卻始終保持着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標,這可以從「囊空不辦尋春馬」一句看出。顯然,蘇軾對董傳的人生態度還是非常欣賞的。在臨別時送給朋友這一句,既是讚美,也是安慰。

「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闡明了讀書與高雅氣質的必然聯繫,凝練概括,深得讀者喜愛。今天人們引用它來說明讀書求知可以培養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氣質。也用來讚美別人學問淵博、氣度不凡。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和董傳留別 - 創作背影

《和董傳留別》這首詩是蘇軾罷官鳳翔簽判赴汴京,途經長安時,與朋友董傳話聚臨別留贈董傳的。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董傳時與之相隨。董傳當時在鳳翔窮困潦倒,正準備參加科舉考試。次年蘇軾回長安後作此詩。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和董傳留別》

蘇軾 〔宋代〕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蝶戀花(同安生日放魚,取金光明經救魚事)》

蘇軾 〔宋代〕

泛泛東風初破五。

江柳微黃,萬萬千千縷。

佳氣鬱蔥來繡戶。

當年江上生奇女。

一盞壽觴誰與舉。

三個明珠,膝上王文度,放盡窮鱗看圉圉。

天公為下曼陀雨。

复制

《五郡》

蘇軾 〔宋代〕

古觀正依林麓斷,居民來說水泉甘。

亂溪赴渭爭趨北,飛鳥迎山不復南。

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蠶。

汝師豈解言符命,山鬼何知托老聃。

(觀有明皇碑,言夢老子告以享國長久之意。

复制

《次丹元姚先生韻(〔底本二首詩合為一首,今》

蘇軾 〔宋代〕

浮生知幾何,僅熟一釜羹。

那於俯仰間,用此委曲情。

自憐無他腸,偶亦得此生,懸知當去客,中有不亡存。

但恐宿緣重,每為習氣昏。

似聞梅子真,近在吳市門。

未能肩拍洪,但欲目擊溫。

不敢叩門呼,恐作逾垣奔。

且令紹介先,徐以方便論。

不學劉更生,黃金鑄尚方。

不學房次律,身事問潁陽。

王烈亦何人,叔夜未可量。

獨見神山開,遽餐石髓香。

至道尚聽瑩,粗才終蹶張。

先生喜而笑,幅巾登我堂。

苦誓指黃壤,要言刻青琅。

蓬萊在何許,弱水空相望。

且當従嵇阮,聊複數山王。

達人友四海,曲士守一疆。

慎勿使形諜,兒童驚夜光。

复制

《皂羅特髻(采菱拾翠)》

蘇軾 〔宋代〕

采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誰消得。

采菱拾翠,稱使君知客。

千金買、采菱拾翠,更羅裙、滿把珍珠結。

采菱拾翠,正髻鬟初合。

真箇、采菱拾翠,但深憐輕拍,一雙手、采菱拾翠,繡衾下、抱著俱香滑。

采菱拾翠,待到京尋覓。

复制

《韓干畫馬贊》

蘇軾 〔宋代〕

韓干之馬四:其一在陸,驤首奮鬣,若有所望,頓足而長鳴;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擇所由濟,跔蹐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顧,若以鼻語,後者不應,欲飲而留行。

以為廄馬也,則前無羈絡,後無箠策;以為野馬也,則隅目聳耳,豐臆細尾,皆中度程,蕭然如賢大夫、貴公子,相與解帶脫帽,臨水而濯纓。

遂欲高舉遠引,友麋鹿而終天年,則不可得矣;蓋優哉游哉,聊以卒歲而無營。

《減字木蘭花·送趙令》

蘇軾 〔宋代〕

春光亭下。

流水如今何在也。

歲月如梭。

白首相看擬奈何。

故人重見。

世事年來千萬變。

官況闌珊。

慚愧青松守歲寒。

《菩薩蠻·回文秋閨怨》

蘇軾 〔宋代〕

井桐雙照新妝冷,冷妝新照雙桐井。

羞對井花愁,愁花井對羞。

影孤憐夜永,永夜憐孤影。

樓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樓。

《太白詞,並敘 其三》

蘇軾 〔宋代〕

風為幄,云為蓋。滿堂爛,神既至。紛醉飽,錫以雨。百川溢,施溝渠,歌且舞兮。

复制

《和陶讀《山海經》,並引 其十》

蘇軾 〔宋代〕

金丹不可成,安期渺雲海。誰謂黃門妻,至道乃近在。

屍解竟不傳,化去空餘悔。丹成亦安用,御氣本無待。

复制

《再送二首》

蘇軾 〔宋代〕

餘刃西屠橫海鯤,應余詩讖是遊魂。

歸來趁別陶弘景,看掛衣冠神武門。

复制

《戲詠饊子贈鄰嫗》

蘇軾 〔宋代〕

織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