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范仲淹 /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拼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 〔宋代〕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复制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 賞析

這首詞抒寫了羈旅鄉思之情,題材基本上不脫傳統的離愁別恨的範圍,但意境的闊大卻為這類詞所少有。

上片寫穠麗闊遠的秋景,暗透鄉思。起手兩句,即從打出落筆,濃墨重彩,展現出一派長空湛碧、大地橙黃的高遠境界,而無寫秋景經常出現的衰颯之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化用這兩句,改為「碧雲天,黃花地」,同樣極富畫面美和詩意美。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兩句,從碧天廣野到遙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雲天、黃葉地。這湛碧的高天、金黃的大地一直向遠方伸展,連接着天地盡頭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籠罩這一層翠色的寒煙。煙靄本呈白色,但由於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望即與碧天同色而莫辯,如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所以說「寒煙翠」。「寒」字突出了這翠色的煙靄給與人的秋意感受。這兩句境界悠遠,與前兩句高廣的境界互相配合,構成一幅極為寥廊而多彩的秋色圖。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傍晚,夕陽映照着遠處的山巒,碧色的遙天連接這秋水綠波,淒淒芳草,一直向遠處延伸,隱沒在斜陽映照不到的天邊。這三句進一步將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這裡的芳草,雖未必有明確的象喻意義,但這一意象確可引發有關的聯想。自從《楚辭·招隱士》寫出了「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淒淒」以後,在詩詞中,芳草就往往與鄉思別情相聯繫。這裡的芳草,同樣是鄉思離情的觸媒。它遙接天涯,遠連故園,更在斜陽之外,使矚目望鄉的客子難以為情,而它卻不管人的情緒,所以說它「無情」。到這裡,方由寫景隱逗出鄉思離情。

整個上片所寫的闊遠穠麗、毫無衰颯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筆下是少見的,在以悲秋傷春為常調的詞中,更屬罕見。而悠悠鄉思離情,也從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寫中暗暗透出,寫來毫不着跡。這種由景及情的自然過渡手法也很高妙。

過片緊承芳草天涯,直接點出「鄉魂」「旅思」。鄉魂,即思鄉的情思,與「旅思」意近。兩句是說自己思鄉的情懷黯然悽愴,羈旅的愁緒重疊相續。上下互文對舉,帶有強調的意味,而主人公羈泊異鄉時間之久與鄉思離愁之深自見。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讀。說「除非」,足見只有這個,別無它計,言外之意是說,好夢作得很少,長夜不能入眠。這就逗出下句:「明月高樓休獨倚。」月明中正可倚樓凝思,但獨倚明月映照下的高樓,不免愁懷更甚,不由得發出「休獨倚」的慨嘆。從「斜陽」到「明月」,顯示出時間的推移,而主人公所處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樓,足見鄉思離愁之深重。「樓高」「獨倚」點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寫的都是倚樓所見。這樣寫法,不僅避免了結構與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寫景與下片的抒情融為一體。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因為夜不能寐,故借酒澆愁,但酒一入愁腸都化作了相思淚,這真是欲遣鄉思反而更增鄉思之苦了。結拍兩句,抒情深刻,造語生新。作者另一首《御街行·紛紛墜葉飄香砌》則翻進一層,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寫得似更奇警深至,但微有做作態,不及這兩句自然。寫到這裡,鬱積的鄉思旅愁在外物的觸發下發展到高潮,詞也就在這難以為懷的情緒中黯然收束。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這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和情景結合的方式,他的特殊性在於麗景與柔情的統一,更準確地說,是闊遠之境、穠麗之景、深摯之情的統一。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色卻闊遠而穠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託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於頹靡。整個來說,這首詞的用語與手法雖與一般的詞類似,意境情調卻近於傳統的詩。這說明,抒寫離愁別恨的小詞是可以寫得境界闊遠,不局限於閨閣庭院。

范仲淹

作者: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其它诗文

《依韻答賈黯監丞賀雪》

范仲淹 〔宋代〕

今之刺史古諸侯,孰敢不分天子憂。

自秋徂冬渴雨雪,旬奏空文慚轉郵。

得非郡國政未洽,刺史閉合當自憂。

上賴天子仁且聖,神龍奔走不俟求。

同雲千里結雪意,一夕密下誠如羞。

曉來賞心江海上,東望不見三神丘。

渾祛癘氣發和氣,明年黍稷須盈疇。

煙郊空闊獵者健,酒市暖熱沽人稠。

光精璨璨奪劍戟,清寒拂拂生衣裘。

鈴齋賀客有喜色,飲酣歌作擊前籌。

常願帝力及南畝,盡使風俗如東鄒。

誰言吾子青春者,意在生民先發謳。

复制

《西溪書事》

范仲淹 〔宋代〕

卑棲曾未托椅梧,敢議雄心萬里途。

蒙叟自當齊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

秋天響亮頻聞鶴,夜海曈曨每見珠。

一醉一吟疏懶甚,溪人能信解嘲無。

复制

《西溪見牡丹》

范仲淹 〔宋代〕

陽和不擇地,海角亦逢春。

憶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

复制

《祠風師酬提刑趙學士見貽》

范仲淹 〔宋代〕

先王制禮經,祠為國大事。

孟春祭風師,刺史敢有二。

齋戒升於壇,拜手首至地。

所祈動以時,生物得咸遂。

勿鼓江海濤,害我舟楫利。

昊天六七月,會有雷雨至。

慎無吹散去,坐使百穀悴。

高秋三五夕,明月生天際。

乃可驅雲煙,以喜萬人意。

願君入薰弦,上副吾皇志。

阜財復解慍,即為天下賜。

八使重古禮,作詩歌祭義。

誠欲通神明,非徒獎州吏。

賢哉推此心,良以警有位。

复制

《芝山寺》

范仲淹 〔宋代〕

樓殿冠崔嵬,靈芝安在哉。

雲飛過江去,花落入城來。

得食鴉朝聚,聞經虎夜回。

偶臨西閣望,五老夕陽開。

复制

《詠史五首其三·夏后氏》

范仲淹 〔宋代〕

景命還將伯益傳,九川功大若為遷。

謳歌終在吾君子,豈是當時不讓賢。

复制

《謝黃揔太博見示文集》

范仲淹 〔宋代〕

松桂有嘉色,不與眾芳期。

金石有正聲,詎將群響隨。

君子著雅言,以道不以時。

仰止江夏公,大醇元小疵。

孜孜經緯心,落落教化辭。

上有帝皇道,下有人臣規。

邈與聖賢會,豈以富貴移。

誰言荊棘滋,獨此生蘭芝。

誰言蛙黽繁,獨此蟠龍龜。

豈徒一時異,將為千古奇。

願此周召風,達我堯舜知。

致之諷諫路,升之誥命司。

二雅正得失,五典陳雍熙。

頌聲格九廟,王澤及四夷。

自然天下文,不復迷宗師。

复制

《依韻答并州鄭大資見寄》

范仲淹 〔宋代〕

節製重並汾,淹留又見春。

年高成國老,道在樂天真。

風韻應如舊,精明迥絕倫。

致君心未展,寧是式微人。

复制

《送鄖鄉尉黃通》

范仲淹 〔宋代〕

少年好逸驥,老者重安車。

爭先尚逐逐,致遠貴徐徐。

勿言一尉卑,千戶擊慘舒。

外矜固不足,內樂則有餘。

子游與季路,作邑寧欷噓。

五斗對萬鍾,所問道何如。

复制

《和僧長吉湖居五題其五·渚蓮》

范仲淹 〔宋代〕

武陵誰家子,波面雙雙渡。

空積心中絲,未成機上素。

似共織女期,秋宵苦霜露。

复制

《和謝希深學士見寄》

范仲淹 〔宋代〕

天地久開泰,過言防結括。

誰憐多出處,自省有本末。

心焉介如石,可裂不可奪。

盡室得江行,君恩與全活。

回頭諫諍路,尚願無壅遏。

豈獨世所非,千載成迂闊。

复制

《添懷》

范仲淹 〔宋代〕

肘後車前尚可砭,今人古事諒宜兼。山中每訊陶弘景,天下仍思范仲淹。

時晦寧教時賊笑,子袍莫為子仇嫌。千年熱血終難了,此際孤懷日自添。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