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朱熹 / 秋月
拼 译 译

《秋月》

朱熹 〔宋代〕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秋月 - 译文及注释

译文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注释清溪:清澈的溪水。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chéng)鲜:明净、清新的样子。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此泛指人世间。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乔万民.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53-54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35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07

秋月 - 赏析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乔万民.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53-54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35

秋月 - 创作背影

据《朱文公集》,这首诗为朱熹所作。《千家诗》将作者误题为程颢,当改正。根据题意,当知此诗作于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

乔万民.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53-54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35

朱熹

作者: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其它诗文

《清江道中见梅》

朱熹 〔宋代〕

今日清江路,寒梅第一枝。

不愁风袅袅,正奈雪垂垂。

煖热惟须酒,平章却要诗。

他年千里梦,谁与寄相思。

复制

《墨庄五咏 其四 玩易斋》

朱熹 〔宋代〕

竹几横陈处,韦编半掩时。

寥寥三古意,此地有深期。

复制

《夜》

朱熹 〔宋代〕

独宿山房夜气清,一窗凉月共虚明。

邻鸡未作人声绝,时听高梧滴露鸣。

复制

《次范硕夫题景福僧开窗韵》

朱熹 〔宋代〕

昨日土墙当面立,今朝竹牖向阳开。

此心若道无通塞,明暗何缘有去来。

复制

《次季通韵赠范康侯》

朱熹 〔宋代〕

朝霜逼凋梅,夕露忽团菊。

百年风雨过,宜笑不宜哭。

口川失自防,心兵几回触。

年来身老大,甘此胯下辱。

永谢五鼎烹,聊寄一瓢足。

虽惭龙蟠泥,肯羡莺出谷。

适意超混茫,放情遗结束。

俯仰天壤间,静胜惟我独。

苍苍有心柏,落落无瑕玉。

年纪尚无闻,头颅岂须卜。

复制

《寄题浏阳李氏遗经阁二首 其一》

朱熹 〔宋代〕

老翁无物与孙儿,楼上牙签满架垂。

更得南湖亲嘱付,归来端的有馀师。

复制

《同林择之范伯崇归自湖南袁州道中多奇峰秀木怪石清泉请人赋一篇》

朱熹 〔宋代〕

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

攒峦不可数,峭绝谁能攀。

上有青葱木,下有清泠湾。

更怜湾头石,一一神所剜。

众目共遗弃,千秋保坚顽。

我独抱孤赏,喟然起长叹。

复制

《云谷合记事目效俳体戏作三诗寄季通 其二》

朱熹 〔宋代〕

堂成今六载,上雨复旁风。

逐急添茅盖,连忙毕土功。

桂林何日秀,兰径几时通。

并筑双台子,东山接水筒。

复制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一 白鹿洞书院》

朱熹 〔宋代〕

昔人读书地,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馀韵,绝学何能忘。

复制

《二诗奉酬敬夫赠言并以为别 其二》

朱熹 〔宋代〕

昔我抱冰炭,从君识乾坤。

始知太极蕴,要眇难名论。

谓有宁有迹,谓无复何存。

惟应酬酢处,特达见本根。

万化自此流,千圣同兹源。

旷然远莫禦,惕若初不烦。

云何学力微,未胜物欲昏。

涓涓始欲达,已被黄流吞。

岂知一寸胶,救此千丈浑。

勉哉共无斁,此语期相敦。

复制

《二诗奉酬敬夫赠言并以为别 其一》

朱熹 〔宋代〕

我行二千里,访子南山阴。

不忧天风寒,况惮湘水深。

辞家仲秋旦,税驾九月初。

问此为何时,严冬岁云徂。

劳君步玉趾,送我登南山。

南山高不极,雪深路漫漫。

泥行复几程,今夕宿槠洲。

明当分背去,惆怅不得留。

诵君赠我诗,三叹增绸缪。

厚意不敢忘,为君商声讴。

复制

《题西林院壁二首 其二》

朱熹 〔宋代〕

巾屦翛然一钵囊,何妨且住赞公房。

却嫌宴坐观心处,不奈檐花抵死香。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