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洵 / 上田待制
拼

《上田待制》

蘇洵 〔宋代〕

日落長安道,大野渺荒荒。

吁嗟秦皇帝,安得不富強。

山大地脈厚,小民十尺長。

耕田破萬頃,一稔粟柱樑。

少年事遊俠,皆可荷弩槍。

勇力不自驕,頗能啖乾糧。

天意此有謂,故使連西羌。

古人遭邊患,累累斗兩剛。

方今正似此,猛士強如狼。

跨馬負弓矢,走不擇澗岡。

脫甲森不顧,袒裼搏敵場。

嗟彼誰治此,踧踧不敢當。

當之負重責,無成不朝王。

田侯本儒生,武略今洸洸。

右手握麈尾,指揮據胡床。

郡國遠浩浩,邊鄙有積倉。

秦境古何在,秦人多戰傷。

此事久不報,此時將何償。

得此報天子,為侯歌之章。

复制
蘇洵

作者:蘇洵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蘇洵其它诗文

《辨奸論》

蘇洵 〔宋代〕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

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昔者,山巨源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陽見盧杞曰:「此人得志。

吾子孫無遺類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見者。

以吾觀之,王衍之為人,容貌言語,固有以欺世而盜名者。

然不忮不求,與物浮沉。

使晉無惠帝,僅得中主,雖衍百千,何從而亂天下乎?盧杞之奸,固足以敗國。

然而不學無文,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造作言語,私立名字,以為顏淵、孟軻復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

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

其禍豈可勝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

此人之至情也。

今也不然,衣臣虜之衣。

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慝,豎刁、易牙、開方是也。

以蓋世之名,而濟其未形之患。

雖有願治之主,好賢之相,猶將舉而用之。

則其為天下患,必然而無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孫子曰:「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

」使斯人而不用也,則吾言為過,而斯人有不遇之嘆。

孰知禍之至於此哉?不然。

天下將被其禍,而吾獲知言之名,悲夫! 。

《管仲論》

蘇洵 〔宋代〕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諸侯不叛。

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桓公薨於亂,五公子爭立,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

夫功之成,非成於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於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

何則?豎刁、易牙、開方三子,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桓公也。

夫有舜而後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後知去少正卯。

彼桓公何人也?顧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問之相。

當是時也,吾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

而其言乃不過曰豎刁、易牙、開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嗚呼!仲以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桓公處幾年矣,亦知桓公之為人矣乎?桓公聲不絕於耳,色不絕於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

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桓公之手足耶?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

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雖桓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而其餘者,仲能悉數而去之耶?嗚呼!仲可謂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於桓、文,文公之才,不過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靈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寬厚。

文公死,諸侯不敢叛晉,晉襲文公之餘威,得為諸侯之盟主者百有餘年。

何者?其君雖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桓公之薨也,一亂塗地,無惑也,彼獨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

夫天下未嘗無賢者,蓋有有臣而無君者矣。

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復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書有記其將死,論鮑叔、賓胥無之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為數子者皆不足以托國,而又逆知其將死,則其書誕謾不足信也。

吾觀史鰌以不能進蘧伯玉而退彌子瑕,故有身後之諫;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有賢者而後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木假山記》

蘇洵 〔宋代〕

木之生,或櫱而殤,或拱而夭;幸而至於任為棟樑,則伐;不幸而為風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則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沒於湍沙之間,不知其幾百年,而其激射齧食之餘,或仿佛於山者,則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然後可以脫泥沙而遠斧斤。

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幾何,不為好事者所見,而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勝數?則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

予每思之,則疑其有數存乎其間。

且其孽而不殤,拱而夭,任為棟樑而不伐;風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為人之所材,以及於斧斤之,出於湍沙之間,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後得至乎此,則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

予見中峰,魁岸踞肆,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二峰者,莊栗刻削,凜乎不可犯,雖其勢服於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

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答張子立見寄》

蘇洵 〔宋代〕

舟行道里日夜殊,佳士恨不久與俱。

峽山行盡見平楚,舍舡登岸身無虞。

念君治所自有處,不復放縱如吾徒。

憶昨相見巴子國,謁我江上顏何娛。

求文得卷讀不已,有似駿馬行且且。

自言好學老未厭,方冊幾許魯作魚。

古書今文遍天下,架上未有耿不愉。

示我近所集,漫如游通衢。

通衢眾所入,癃殘詭怪雜沓不辯可嘆吁。

文人大約可數者,不過皆在眾所譽。

此外何足愛,刓破無四隅。

況予固魯鈍,老蒼處群雛。

入趙抱五弦,客齊不吹竽。

山林自竄久不出,回視眾俊驚錕鋙。

豈意誤見取,騏驥參羸駑。

將觀馳騁斗雄健,無乃獨不堪長途。

淒風臘月客荊楚,千里適魏勞奔趨。

將行紛亂若無思,強說鄙意慚區區。

复制

《藤樽》

蘇洵 〔宋代〕

枯藤生幽谷,蹙縮似無材。

不意猶為累,刳中作酒杯。

君知我好異,贈我酌村醅。

衰意方多感,為君當數開。

藤樽結如螺,村酒綠如水。

開樽自獻酬,竟日成野醉。

青莎可為席,白石可為幾。

何當酌清泉,永以思君子

复制

《題仙都觀》

蘇洵 〔宋代〕

飄蕭古仙子,寂寞蒼山上。

觀世眇無言,無人獨惆悵。

深岩聳喬木,古觀靄遺像。

超超不可揖,真意誰復亮。

蜿蜒乘長龍,倏忽變萬狀,

朝食白雲英,暮飲石髄鬯。

心肝化瓊玉,千歲已無恙。

世人安能知,服藥本虛妄。

嗟哉世無人,江水空蕩漾。

复制

《送王吏部知徐州》

蘇洵 〔宋代〕

東徐三齊之南鄰,夫子豈是三齊人。

辭囂乞靜得此守,走兔入藪魚投津。

徐州勝絕不須問,請問項籍何去秦?江山雄豪不相下,衣錦遊戲欲及晨。

霸王事業今已矣,但有太守朱兩輪。

還鄉據勢與古並,豈有漢戟窺城闉。

論安較利乃公勝,行矣正及汴水勻

复制

《神女廟》

蘇洵 〔宋代〕

巫陽仙子云為裾,高情杳步與世踈。

微有薄酒安足獻,願采山下霜中蔬。

仙壇古洞何清虛,中有瓊樓白玉除,

江上浩蕩誰來過,聞道琴高駕鯉魚。

复制

《題白帝廟》

蘇洵 〔宋代〕

誰開三峽才容練,長使群雄苦力爭,

熊氏凋零餘舊族,成家寂寞閉空城。

永安就死悲玄德,八陣勞神嘆孔明。

白帝有靈應自笑,諸公皆敗豈由兵。

复制

《送陸權叔提舉茶稅》

蘇洵 〔宋代〕

君家本江湖,南行即鄰里。

稅茶雖冗繁,漸喜官資美。

嗟君本篤學,寤寐好文字。

往年在巴蜀,憶見《春秋》始。

名家亂如發,棼錯費尋理。

今來未五歲,新《傳》動盈幾。

又言欲治《易》,雜說書萬紙。

君心不可測,日夜涌如水。

何年重相逢,只益使余畏。

但恐茶事多,亂子《易》中意。

茶《易》兩無妨,知君足才思。

复制

《従叔母楊氏輓詞》

蘇洵 〔宋代〕

老人凋喪悲宗黨,寒月淒涼葬舊林。

白髮已知鄰里暮,傷懷難盡子孫心。

幾年贈命涵幽壤,當有銘文記德音。

千里緘詞托哀恨,嗚嗚引者涕中吟。

复制

《次韻和縉叔游仲容西園二首 其二》

蘇洵 〔宋代〕

栽松成徑百餘尺,隔徑開堂似兩家。厭事共邀終日飲,渴春先賞後開花。

客來庭樹鳴寒鵲,酒入肌膚憶冷蛇。衰病不勝杯酒處,醉歸傾倒欲乘車。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