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強至 / 詩送長老芝公歸靈洞
拼

《詩送長老芝公歸靈洞》

強至 〔宋代〕

昔以醫名著,今茲祖意傳。

眾生如不病,大士自安禪。

貌等澗松古,性同山月圓。

應防猿鳥憶,卻指舊林泉。

复制

詩送長老芝公歸靈洞 - 賞析

強至

作者:強至

強至(1022—1076),字幾聖,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除泗州司理參軍,歷官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韓琦聘為主管機宜文字,後在韓幕府六年。熙寧五年(1072),召判戶部勾院,遷群牧判官。熙寧九年(1076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不久卒,年五十五。其子強浚明收集其遺文,編《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韓忠獻遺事》一卷。《咸淳臨安志》卷六六、清強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強志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簡稱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簡稱同治本)。另輯得集外詩四首,附於卷末。

強至其它诗文

《依韻和酬鮮于子駿郎中見寄》

強至 〔宋代〕

昨在王公幕,同時輒仰攀。

論情昆弟等,知己友朋間。

渭北孤交臂,淮陽慰客顏。

長卿看駟馬,父老望西還。

复制

《馬上見庭竹》

強至 〔宋代〕

玉圓碧瘦與誰期,只待丹山彩鳳飢。

生傍短牆真失所,可憐直節眾人窺。

复制

《和判府司徒侍中喜雪》

強至 〔宋代〕

朔雪飛花趁歲陰,喜看不覺酒杯深。

應時自合蒼生望,澤物真同上相心。

未怕春風融粉水,恍疑江國見梅林。

西山一夜千層白,那復能留寸碧岑。

复制

《轂下春日》

強至 〔宋代〕

楊柳長安陌,游車錦繡香。

漫傾春日酒,誤入少年場。

意氣青雲客,風流白面郎。

致身愁獨晚,檢點鬢毛蒼。

复制

《依韻和酬孫公素中允寫懷見貽》

強至 〔宋代〕

車馬門前住罕逢,春坊內允獨相從。

領垂素髮驚潘岳,器負青雲愛仲容。

身世百年今有愧,功名萬事近尤慵。

不緣婚嫁須微祿,已拂紅塵就赤松。

复制

《詩贈寶應禪老溢公》

強至 〔宋代〕

或來丈室問師禪,師解臨機示意筌。

雲在虛空寧有礙,月當陰晦亦長圓。

更無餘事牽塵想,猶有能醫結世緣。

瓶錫憧憧參祖學,幾人垂老得林泉。

复制

《送江卿知徐州》

強至 〔宋代〕

鳧繹州山繡畫開,東方重鎮仗卿才。

過家喜氣隨行蓋,入境歡謳接賀杯。

玉甃試尋彭祖宅,金羈看戲項王台。

都門送別無新句,盡屬文通自賦來。

复制

《前日以詩贈賈麟進士繼蒙和答而楊蟠從事亦隨》

強至 〔宋代〕

賈生俊辯凌諸老,二十漢廷冠插腦。

魁奇遠裔空傳家,慘澹壯年翻卻掃。

巧心用過金幾緡,憤淚頃乾玉三抱。

五湖夢數歸何時,四海形單生不造。

鄉宴無心聽鹿鳴,時平有口歌魚藻。

每舒意氣拂劍光,懶把窮通叩蓍草。

江河飲肺吞阮劉,風月吟腸笑郊島。

君才慎勿恃晚成,俗態由來尊少好。

眾人競進皆揠苗,獨子甘貧猶嗜棗。

囊裝未抵一羽輕,筆力堪支泰山倒。

閒身自放壠上耕,愁面誰憐澤邊槁。

幽尋騎馬衫覆韉,冷臥乏氈床露藁。

無勞兒女憫滯材,豈竟乾坤厄吾道。

從前平步封公侯,亦有逢辰出輿皁。

光華聖旦發可晞,涵泳儒流身已澡。

收還事業幸未遲,揖取功名須及早。

不然一世成虛生,雖曰百年如實夭。

公朝富貴弗汝慳,仕路高車似麻稻。

复制

《九日陪兩制諸公燕趙氏園亭》

強至 〔宋代〕

筋力追歡勝去年,不應吹帽愧華顛。

壯心未折秋風裡,笑口頻開晚照邊。

學士帶欺黃菊爛,侍臣綬奪紫萸鮮。

自憐蹭蹬諸公後,一醉猶能賦此筵。

复制

《久雨見月》

強至 〔宋代〕

千門卻燈燭,久雨愛冰輪。

愁眼開今夕,清光對故人。

更長頻側帽,望極反沾巾。

幾為浮雲掩,行藏類此身。

复制

《讀尹師魯集》

強至 〔宋代〕

章句橫行古道堙,先生筆力障頹津。

高文簡得春秋法,大體嚴如劍佩臣。

冰鐵剛顏低獄吏,雲風壯略疏邊人。

謫官竟死空名在,一讀遺編淚滿巾。

复制

《貨殖列傳序》

強至 〔宋代〕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挽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 之味,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 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 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周書》 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 繦至 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閒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 也。

  故曰: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執益彰,失執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 之民乎!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