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辛棄疾 / 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拼 译 译

《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辛棄疾 〔宋代〕

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余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

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人間萬事,毫髮常重泰山輕。

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

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 譯文及註釋

譯文長恨啊!實在更長恨!我把它剪裁成《短歌行》。及時唱歌行樂吧!什麼人了解我,來為我跳楚舞?聽我唱楚狂人接輿的《鳳兮》歌?我在帶湖既種了九畹的蘭花,又栽了百畝的蕙,到了秋天可以吃菊花的落花。在我的門外有滄浪的清水可以洗我的絲帶。請問:一杯酒與身後名譽,哪一件重要?身後名當然重要。但是,現今是人間萬事都是本末倒置,毫髮常常是重的,而泰山卻倒很輕。最悲傷也沒有比生離死別更悲傷的,最歡樂也沒有比結識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更歡樂的。這是古今以來兒女的常情。富貴不是我謀求的事,還是回到帶湖的家去,與我早已訂立過同盟的老朋友白鷗聚會的好。

注釋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台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自製《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 「歌頭」就是大曲中的開頭部分。壬子:指紹熙三年(1192年)。陳端仁:即陳峴,字端仁,閩縣人。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曾先後任平江守、兩浙轉運判官、福建市舶。淳熙九年在四川安撫使任上罷職回家。給事,給事中,官名。為門下省。宋制,門下省的給事中有四人,掌管:侍從規諫,掌讀中外出納,日編章奏目錄以進,駁正政令失當,考其稽違而糾正之。(見《宋史·職官志》門下省條)長恨復長恨二句:長恨,即《長恨歌》。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短歌行》,樂府平調曲名。《樂府解題》:「魏武帝『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晉陸機『置酒高堂,悲來臨觴。』皆言當及時為樂。」何人為我楚舞二句:《史記·留侯世家》:漢高祖劉邦欲廢呂后的兒子,另立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玉為太子,事情沒有成。「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楚狂聲,楚國的狂人接輿的《鳳兮歌》。接輿曾路過孔子的門口,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見《論語·微子篇》)余既滋蘭九畹三句:《離騷》:「余既滋蘭 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朝飲木蘭之墜 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門外滄浪水二句:《孟子·離屢篇》:「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纓,絲帶子。這兩句的意思是:對清水、濁水態度要明確,不要然然可可。表示了他剛正清高的品德。毫髮常重泰山輕:這是說人世間的各種事都被顛倒了。悲莫悲生離別三句:屈原《楚辭·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離別,樂莫樂兮新相識。」這裡是對陳端仁說的。表示對陳端仁有深厚的感情。富貴非吾事二句:陶淵明《歸去來辭》:「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 賞析

辛棄疾的這首《水調歌頭》,是一首感時撫一的答別之作。

此詞上片分兩層,前兩韻是第一層,直接抒寫詩人的「長恨」和「有恨無人省」的感慨。作者直接以「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句開篇,乍看似覺突兀;其實這加思索,就會明白其深刻的感情背景。由於北方金朝的入侵,戰亂不息,被占區人民處在金人統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卻非但不圖恢復,還對主張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壓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擊。這對於一個志在恢復的愛國者來說,不能不為此而感到深切的痛恨。如此「長恨」,在「飲餞席上」難以盡言,所以詞人只能用高度濃縮的語言,把它「裁作短歌行」。「短歌行」,原是古樂府《平調曲》名,多用作飲滿席上的歌辭。詞人信手拈來,融入句中,自然而巧妙地點明滿題面。「長恨」而「短歌」,不僅造成形式上的對應美,更主要的是顯示出那種恨不得盡言而又不能不言的情致。「何人為原楚舞,聽原楚狂聲」一句,合用滿兩個典故。據《史記·留侯世家》載,漢高祖劉邦「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由於留侯張良設謀維護太子,此一隻好作罷,戚夫人因向劉邦哭泣,劉邦對她說:「為原楚舞,吾為若楚歌。」歌中表達滿劉邦一不從心、無可奈何的心情。又《論語·微子篇》載,楚國隱士接輿曾唱歌當面諷刺孔子迷於從政,疲於奔走,《論語》因稱接輿為「楚狂」。辛棄疾在這裡運用這兩個典故,目的是為滿抒發他雖有滿腔「長恨」而又無人理解的悲憤,一個「狂」字,更突出滿他不願趨炎附勢、屈從權貴的耿介之情。從遣詞造句看,這一韻還妙在用「何人」呼起,以反詰語氣出之,大大增強滿詞句的感人力量;而「為原楚舞」,「聽原楚狂聲」,反覆詠言,又造成一種一唱三嘆,迴腸盪氣的藝術效果。詞人在直抒胸臆以後,緊接着就以舒緩的語氣寫道:「余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一韻三句,均用屈原《離騷》詩句。前兩句徑用屈原原句,只是「蘭」字後少一「之」字,「畹」字後少一「兮」字。「餐英」句則從原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而來。蘭、蕙都是香草,「滋蘭」、「樹蕙」,是以培植香草比喻培養自己美好的品德和志節。而「飲露」、「餐英」,則是以飲食的芳潔比喻品節的純潔和高尚。作者在這裡引用屈原詩句,並用「滋蘭」、「樹蕙」之詞,顯然是為滿表達自己的志節和情操。屈原在忠而被謗、賢而見逐的情況下,仍然堅定地持其「內美」和「修能」,執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詞人在遭朝中奸臣讒言排擠,被削職鄉居的情況下,依然不變報國之志,表明自己決不肯隨波逐流與投降派同流合污,沆瀣一氣。「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一句,仍承前韻詞意,從另一個角度表明自己的志節和操守。這裡又用一典。《楚辭·漁父》中說,屈原被放逐,「游於江潭」,「形容枯槁」,漁父問他為什麼到滿這種地步,屈原說:「舉世皆濁原獨清,眾人皆醉原獨醒,是以見放。」漁父勸他「與世推移」,不要「深思高舉」,自討其苦。屈原說:「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也不肯「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漁父聽後,一邊搖船而去,一邊唱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原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原足。」意思是勸屈原要善於審時度勢,採取從時隨俗的處世態度。詞人化用此典,意在進一步表明自己的志節情操。

下片頭三句「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遙應篇首,意在抒發自己理想無從實現的感慨,情緒又轉入激昂。據《世說新語·任誕》載,西晉張翰(字季鷹),為人「縱任不拘」,有人問他:「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耶?」他說:「使原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詞人用張翰的典故,乃是牢騷之氣。

他的抗金復國理想難以實現,志業難遂,還要那「身後」的虛名幹什麼!詞人為什麼會發此牢騷呢?辛棄疾接着寫:「人間萬一,毫髮常重泰輕。」這一韻是全詞的關鍵所在,道出「長恨復長恨」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南宋統治集團輕重倒置,是非不分,置危亡於不顧,而一味地苟且偷安。這是詞人對南宋小朝廷腐敗政局的嚴厲批判和憤怒呼喊。最後兩韻是下片第二層,通過寫惜別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心志,詞人的情緒這時又漸漸平靜下來。前三句寫惜別,用屈原《九歌》點明恨別樂交乃古往今來人之常情,表明詞人和餞行者陳端仁的情誼深厚,彼此都不忍離別之情。「富貴非吾一,歸與白鷗盟」一句,又引用兩個典故。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云:「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陶淵明生於東晉末葉,社會動亂,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質性自然」(《歸去來兮辭序》),「不慕榮利」(《五柳先生傳》),因有是辭。這裡詞人引用陶詩,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臨安並不是追求個人榮利,並且也不想在那裡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跡。「歸與白鷗盟」,是作者從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跡。據《列子·黃帝篇》載,相傳海上有位喜好鷗鳥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與鷗鳥相游處,後遂以與鷗鳥為友比喻浮家泛宅、出沒雲水間的隱居生活。在這裡,詞人說歸來與鷗鳥為友,一方面表明自己寧可退歸林下,也不屑與投降派為伍,另一方面也有慰勉陳端仁之意。

與一般的離別之詞不同,辛棄疾的這首《水調歌頭》,雖是答別之詞,卻無常人的哀怨之氣。通觀此篇,它答別而不怨別,溢滿全詞的是他感時撫一的悲恨和憂憤,而一無淒楚或哀怨。詞中的聲情,時而激越,時而平靜,時而急促,時而沉穩,形成一種豪放中見沉鬱的藝術情致。此外,詞中還成功地運用比興手法,不僅豐富滿詞的含蘊,而且對抒發詞人的志節等,也都起到滿很好的藝術效果。▲

楊鍾賢 等 .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1560-1563 .

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 創作背影

辛棄疾於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初,辛棄疾出任福建提點刑獄。是年冬天,被宋光宗趙淳召見,由三山(今福建福州)赴臨安。雖然新年將到,也只得立即起程,當時正免官家居的陳峴(字端仁)為他設宴餞行。在陳端仁為他餞行的宴會上,寫了這首詞。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辛棄疾

作者: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辛棄疾其它诗文

《蝶戀花(送祐之弟)》

辛棄疾 〔宋代〕

衰草殘陽三萬頃。

不逢飄零,天外孤鴻影。

幾許淒涼須痛飲。

行人自向江頭醒。

會少離多看兩鬢。

萬縷千絲,何況新來病。

不是離愁難整頓。

被他引惹其他恨。

复制

《鵲橋仙(為岳母慶八十)》

辛棄疾 〔宋代〕

八旬慶會,人間盛事,齊勸一杯春釀。

胭脂小字點眉間,猶記得、舊時宮樣。

彩衣更著,功名富貴,直過太公以上。

大家著意記新詞,遇著個、十字便唱。

复制

《永遇樂(送陳仁和自便東歸。陳至上饒之一年,得子甚喜)》

辛棄疾 〔宋代〕

紫陌長安,看花年少,無限歌舞。

白髮憐君,尋芳較晚,捲地驚風雨。

問君知否,鴟夷載酒,不似井瓶身誤。

細思量,悲歡夢裡,覺來總無尋處。

芒鞋竹杖,天教還了,千古玉溪佳句。

落魄東歸,風流贏得,掌上明珠去。

起看清鏡,南冠好在,拂了舊時塵土。

向君道,雲霄萬里,這回穩步。

复制

《浣溪沙·賦清虛》

辛棄疾 〔宋代〕

強欲加餐竟未佳。

只宜長伴病僧齋。

心似風吹香篆過,也無灰。

山上朝來雲出岫,隨風一去未曾回。

次第前村行雨了,合歸來。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

辛棄疾 〔宋代〕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

古來三五個英雄。

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誤鳴鐘。

驚起西窗眠不得,捲地西風。

《江神子·賦梅寄余叔良》

辛棄疾 〔宋代〕

暗香橫路雪垂垂。

晚風吹。

曉風吹。

花意爭春,先出歲寒枝。

畢竟一年春事了,緣太早,卻成遲。

未應全是雪霜姿。

欲開時。

未開時。

粉面朱唇,一半點胭脂。

醉里謗花花莫恨,渾冷淡,有誰知。

《祝英台近·晚春》

辛棄疾 〔宋代〕

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

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

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鶯聲住?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

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

《臨江仙·戲為期思詹老壽》

辛棄疾 〔宋代〕

手種門前烏臼樹,而今千尺蒼蒼。田園只是舊耕桑。杯盤風月夜,簫鼓子孫忙。七十五年無事客,不妨兩鬢如霜。綠窗劃地調紅妝。更從今日醉,三萬六千場。

复制

《玉樓春·再和》

辛棄疾 〔宋代〕

人間反覆成雲雨。鳧雁江湖來又去。十千一斗飲中仙,一百八盤天上路。舊時楓葉吳江句。今日錦囊無著處。看封關外水雲侯,剩按山中詩酒部。

复制

《虞美人》

辛棄疾 〔宋代〕

夜深困倚屏風後。試請毛延壽。寶釵小立白翻香。旋唱新詞猶誤、笑持觴。四更山月寒侵席。歌舞催時日。問他何處最情濃。卻道小梅搖落、不禁風。

复制

《菩薩蠻·乙巳冬前間舉似前作,因和之》

辛棄疾 〔宋代〕

錦書誰寄相思語。天邊數遍飛鴻數。一夜夢千回。梅花入夢來。漲痕粉樹發。霜冷沙洲日。心事莫驚鷗。人間千萬愁。

复制

《洞仙歌(所居丟山為仙人舞袖形)》

辛棄疾 〔宋代〕

婆娑欲舞,怪青山歡喜。分得清溪半篙水。記平沙鷗鷺,落日漁樵,湘江上,風景依然如此。

東籬多種菊,待學淵明,酒興詩情不相似。十里漲春波,一棹歸來,只做個、五湖范蠡。是則是、一般弄扁舟,爭知道,他家有個西子。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