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李覯 / 送知縣蘇秘丞移英州
拼 译 译

《送知縣蘇秘丞移英州》

李覯 〔宋代〕

大邑曰南城,唯君治道行。何曾設鈎距,到底是聰明。

鼎在神奸伏,鷹來鳥雀驚。詐窮多自笑,刑重亦知平。

府史如廉士,農桑學頌聲。在官嗟不久,丕績已垂成。

嶺路當過庾,州圖喜得英。遠人天與幸,弊俗日將清。

遊刃非無地,摶風別有程。上心應寤寐,彝器待書名。

复制
李覯

作者:李覯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於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於禮。他不拘泥於漢、唐諸儒的舊說,敢於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後。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李覯其它诗文

《袁州州學記》

李覯 〔宋代〕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詔州縣立學。

惟時守令,有哲有愚。

有屈力殫慮,祗順德意;有假官借師,苟具文書。

或連數城,亡誦弦聲。

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陽祖君無澤知袁州。

始至,進諸生,知學宮闕狀。

大懼人材放失,儒效闊疏,亡以稱上意旨。

通判潁川陳君侁,聞而是之,議以克合。

相舊夫子廟,狹隘不足改為,乃營治之東。

厥土燥剛,厥位面陽,厥材孔良。

殿堂門廡,黝堊丹漆,舉以法。

故生師有舍,庖廩有次。

百爾器備,並手偕作。

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盱江李覯諗於眾曰:「惟四代之學,考諸經可見已。

秦以山西鏖六國,欲帝萬世,劉氏一呼,而關門不守,武夫健將,賣降恐後,何耶?詩書之道廢,人惟見利而不聞義焉耳。

孝武乘豐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學術。

俗化之厚,延於靈、獻。

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聞命而釋兵;群雄相視,不敢去臣位,尚數十年。

教道之結人心如此。

今代遭聖神,爾袁得賢君,俾爾由庠序,踐古人之跡。

天下治,則譚禮樂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當仗大節,為臣死忠,為子死孝。

使人有所賴,且有所法。

是睢朝家教學之意。

若其弄筆墨以徼利達而已,豈徒二三子之羞,抑亦為國者之憂。

」此年實至和甲午,夏某月甲子記。

《壁月》

李覯 〔宋代〕

壁月迢迢出暮山,素娥心事問應難。

世間最解悲圓缺,只有方諸淚不干。

复制

《階基》

李覯 〔宋代〕

堂前一級似階墀,無石無磚只舊基。泥飾頃因年節近,蹋崩唯是客行時。

誰曾羅襪雙來上,多謝蒼苔久不離。從此便成貧景致,竹簾垂處最相宜。

复制

《送郴縣吳主簿》

李覯 〔宋代〕

數十年來預薦書,當時文行聳群儒。青衫近始沾王澤,白首從新入宦途。

四壁生涯雖寂寞,一官趨進轉崎嶇。楚南若是江山好,閒日猶應味道腴。

复制

《早夏偶作》

李覯 〔宋代〕

閒愁不覺過年光,強半精神似醉鄉。幾度雨來成惡熱,有時雲斷見斜陽。

古人事業塵空滿,故國園林草自長。賴得南華憐我病,一篇齊物勝醫方。

复制

《送君俞》

李覯 〔宋代〕

之子來相問,吾言豈不誠。文章難得理,聲律易求名。

貧甚須清節,親安莫遠行。異時如有立,宗族亦知榮。

复制

《感秋》

李覯 〔宋代〕

徙倚重咨嗟,非緣惜歲華。關山異鄉客,砧杵別人家。

天冷雲含日,溪清水獻沙。屈魂終不返,悲思更無涯。

复制

《送杜寺丞知永城》

李覯 〔宋代〕

薦表同時入,天衢自此通。弦歌新邑宰,清白舊家風。

官舍隋河北,離觴華谷東。勖哉松柏操,咫尺是堯聰。

复制

《寄贈福山長老》

李覯 〔宋代〕

時世重因循,師何獨苦辛。潔齋徒眾散,剛直里閭嗔。

遊藝能濟物,舊交多雅人。雲山雖好住,住久轉勞神。

复制

《和育王十二題 其四 袈裟石》

李覯 〔宋代〕

梵教一來東,群心日歸向。土石至無情,也作披緇狀。

复制

《閔俗》

李覯 〔宋代〕

君門若無祿,陳編孰能讀。公庭若無法,穢德誰不足。

煦煦儒者言,沈沈小人腹。傷心勿復道,拂弦寄清曲。

复制

《蝦蟆》

李覯 〔宋代〕

蝦蟆爾奚為,閤閤攪人耳。在官不為官,在私無私事。

徒將一寸口,日夜相鳴吠。豈能劖語言,且欲噪夢寐。

何者孔稚圭,愛之如鼓吹。誰論正與淫,各自有知己。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