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吳季子 / 中丞曹丈手錄新詩見示卒業感而有謝
拼

《中丞曹丈手錄新詩見示卒業感而有謝》

吳季子 〔宋代〕

山城春晚足音微,漠漠停雲四望非。忽訝漢珠神女贈,總緣荊玉國工稀。

聲排灰琯吹相協,字挾雲霞看欲飛。卻笑古來吳季子,楚風論未便成歸。

复制

中丞曹丈手錄新詩見示卒業感而有謝 - 賞析

吳季子

作者:吳季子

吳季子(生卒年不詳),字節卿,號裕軒,邵武人。登寶祐四年(1256)進士。歷沿江制置使干官,國子監丞。有詞《醉蓬萊》(壽友人母)等。

吳季子其它诗文

《最高樓·壽南山弟七旬》

吳季子 〔宋代〕

南山老,還記少陵詩。七十古來稀。清池擁出紅蕖墜,西風吹上碧梧枝。趁今朝,斟壽酒,記生時。也不羨、鯤鵬飛擊水。也不羨、蛟龍行得雨。人世事,總危機。扶床正好看孫戲,舞衫不要笑兒痴。更塤篪,三老子,鬢如絲。

复制

《念奴嬌·再用韻傷春》

吳季子 〔宋代〕

花落風初定。倚危闌、衷情慾訴,躊躇不忍。把酒問春無語,吹落游塵怎任。待淚雨、紅妝蔫盡。不道燕銜春將去,誤啼鵑、喚起年年恨。芳草路,人愁甚。浮生一夢黃粱枕。且不妨、狂歌醉舞,塵談揮柄。金谷平泉俱塵土,誰是當年豪勝。但五柳、依然陶令。千古興亡東流水,望孤鴻、沒處殘陽影。無限意,傷春興。

复制

《大江東去·自壽》

吳季子 〔宋代〕

半生習氣,被風霜、銷盡頭顱如許。七十年來都鑄錯,回首邯鄲何處。杜曲桑麻,柴桑松菊,歸計成遲暮。一樽自壽,不妨沈醉狂舞。休問滄海桑田,看朱顏白髮,轉次全故。烏兔相催天也老,千古英雄壞土。汾水悲歌,雍江苦調,墮淚真兒女。興亡一夢,大江依舊東注。

复制

《前年有撫松居士者,與余唱和甚多,後知為社友陳君滄玉所託名,戲為四絕句寄贈 其三》

吳季子 〔宋代〕

空吟下里和陽春,耳熱偏忘刻羽人。遠愧延陵吳季子,國風十五識歌陳。

复制

《吳季子墓闕》

吳季子 〔宋代〕

百世人傳十字碑,春秋聖筆著褒辭。龜趺十丈知何用,徒使劉叉笑退之。

复制

《吳江華嚴塔院贈了洪講師》

吳季子 〔宋代〕

具區以為瀦,吳江以為裨。

自專一方浸,盡納海所遺。

逝川無發嘆,麗澤可求師。

昔人會心地,今為魚鳥資。

飛者自無極,游者自無涯。

造物不諄諄,亦莫分何誰。

此時余與子,相遇相諧嬉。

曾觀煙雨外,未滿蒼茫思。

復來秋風後,重有騷屑悲。

不及日月入,爛焉墮輪規。

尚見波濤驚,累然擁丘坻。

況彼瑣細者,蒲菼爭紛披。

當年吳季子,德合無醇疵。

范蠡之所矜,視之眇毫釐。

末路張季鷹,適意亦見推。

人才非一端,事近若易移。

常恐後生輩,風流日凌遲。

縣憂公家迫,俗陋棟宇卑。

子將跨大閣,對此連天瀰。

英雄久銷歇,枯槁乃光輝。

寘餘一榻處,析理定興衰。

复制

《送吳惟毅宰嘉魚》

吳季子 〔宋代〕

三江吳季子,列宿漢諸郎。手版猶趨府,弦琴不下堂。

龜湖黃稻熟,丙穴白魚香。楚策應書最,歸來謁建章。

复制

《中秋同施還初文學攜門下諸友汎舟南溪》

吳季子 〔宋代〕

別館依泉石,方舟集俊英。陳詩吳季子,講業魯諸生。

雲樹空中影,笙歌水上聲。回橈應已夜,山月好相迎。

复制

《徐人歌》

吳季子 〔宋代〕

季子劍有秋水色,徐君見之惜不得。

徐君墓上荒草寒,季子解劍掛樹間。

一死一生見交義,嗟哉延陵吳季子。

复制

《為吳端題靜學軒》

吳季子 〔宋代〕

境息塵空泰宇清,祇將經史寄高情。四時門館無私謁,半夜池台有月明。

座客爭誇吳季子,幕賓元是魯諸生。蘭階桂苑春長好,底用黃金遺滿籯。

复制

《吳季子墓》

吳季子 〔宋代〕

聖人如日月,下照無黨私。

藏珠與韞玉,所得自華滋。

恭惟吳季子,夙稟明睿姿。

近取子臧節,遠紹泰伯基。

兩以大國讓,廉風起蠻夷。

觀樂義已燭,掛劍心如飴。

時方尚詐力,子獨恪且只。

時方事寇攘,子獨甘棄遺。

孔子不到吳,聞風重齎咨。

佳城介申浦,采地亦在茲。

特書寄余哀,豈不遐邇思。

惋惋龍蛇翥,皎皎星日垂。

禹世懷道義,取捨實系之。

寄言邦之人,無但峴首悲。

复制

《吳子使札來聘》

吳季子 〔宋代〕

  吳無君,無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賢季子也。何賢乎季子?讓國也。其讓國奈何?謁也,餘祭也,夷昧也,與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愛之,同欲立之以為君。謁曰:「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季子猶不受也。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迭為君,而致國乎季子。」皆曰諾。故諸為君者皆輕死為勇,飲食必祝,曰:「天苟有吳國,尚速有悔於予身。」故謁也死,餘祭也立。餘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長庶也,即之。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爾。闔廬曰:「先君之所以不與子國,而與弟者,凡為季子故也。將從先君之命與,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如不從先君之命與子,我宜當立者也。僚惡得為君?」於是使專諸刺僚,而致國乎季子。季子不受,曰:「爾殺吾君,吾受爾國,是吾與爾為篡也。爾殺吾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身無已也。」去之延陵,終身不入吳國。故君子以其不受為義,以其不殺為仁,賢季子。則吳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為臣,則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吳季子之名也。春秋賢者不名,此何以名?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季子者,所賢也,曷為不足乎季子?許人臣者必使臣,許人子者必使子也。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