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杜甫 /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拼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杜甫 〔唐代〕

望岳(一)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二)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稍待秋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望岳(三)南嶽配朱鳥,秩禮自百王。歘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洎吾隘世網,行邁越瀟湘。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紫蓋獨不朝,爭長嶫相望。恭聞魏夫人,羣仙夾翱翔。有時五峯氣,散風如飛霜。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三嘆問府主,曷以贊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复制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 賞析

鑑賞一

杜甫《望岳》詩,共有三首,分詠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這一首是望東嶽泰山。736年(開元二十四年),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該詩即寫於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已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裡行間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岳」的「望」字着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後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於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氣。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嶽之首,故尊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麼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語氣助詞,這裡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可謂匠心獨具。

接下來「齊魯青未了」一句,是經過一番揣摹後得出的答案。它沒有從海拔角度單純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雲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亘在那裡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這一句描寫出地理特點,寫其他山嶽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詩說:「齊魯到今青未了,題詩誰繼杜陵人?」他特別提出這句詩,並認為無人能繼。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註腳。「鍾」字,將大自然寫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後背日的一面為「陰」(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由於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於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割」本是個普通字,但用在這裡,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作風,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成。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其中蘊藏着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

末句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不僅寫出了泰山的雄偉,也表現出詩人的心胸氣魄,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寫出了詩人從望岳產生了登岳的想法,逼真的描寫出了「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會當一舉絕風塵,翠蓋朱軒臨上春。」有時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公入朝》)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行對比,表現出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絕頂。從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徵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清代浦起龍認為杜詩「當以是為首」,並說「杜子心胸氣魄,於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讀杜心解》)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徵意義着眼的。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與契」,在創作上「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牆」,正是一致的。該詩被後人譽為「絕唱」,並刻石為碑,立在山麓。全文沒有「望」,卻句句寫「望」。空間由遠而近,首聯遠望,頷聯近望,頸聯凝望,尾聯俯望。

詠華山一首,作者所寫的華山亦同樣雄偉。不過,與年青時代一首相比,這無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寶亂來,作者飽歷憂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敗績喪師於陳濤斜被罰,抗疏救之而獲罪被貶。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遺一年境遇較佳,一直極備艱辛。因此,詩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作者發端「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即寫華山崇高。作者雖然極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節杖」一句「安得」二字詰問,已表明了作者之願難以實現。這好比作者欲要報國,卻總是報國無門,無可奈何的心情。「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兩句寫作者仰望之餘,預計攀登之路。不過這始終並未實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時的盤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況一如作者縱有一腔抱負理想,卻只能空自盤算,無法行之於世。最後,本詩以「稍待西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作結,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見。現實環境的不順,使得作者產生了厭倦宦途之情,期望於熱鬧中尋得涼冷以自療創痛。以華山之頂比白帝之居,更表現了作者自感理想無可實現的失意徬徨。

詠衡山的《望岳》寫於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發議論,中間寫景敘事。「南嶽配朱鳥,秩禮自百王。欻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幾句寫歷代帝王皆設職官崇禮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諷喻之意,以微婉之詞道出,勸勉君主要以德治國。九、十兩句,作者敘自己因世亂所驅投奔南國,所以有望岳的機會。接下來自「渴日絕壁出」至「散風如飛霜」寫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後以祀岳之意作結,呼應起筆「秩禮」。而「曷以贊我皇」一句,杜甫愛國之心,強烈地洋溢於字裡行間。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愛國的情懷,即使飄泊江湖,仍是關心朝政,無日或忘。

由於三首詩的寄意不同,所形成的風格亦不一致。詠泰山的《望岳》表現的是一種積極用世的思想,因此詩句如「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都予人雄奇壯闊的感覺,全詩形成了遒勁峻潔、氣魄雄放的風格。詠華山一首流露作者宦途失意,報國無門之情,但篇中並無一字明言之,我們只是從「安得仙人九節杖」、「高尋白帝問真源」得知,此詩因而顯得委婉曲折,沉鬱頓挫。詠衡山一首則因書於晚年,即或是有所諷喻,都不過是「在德非馨香」澹澹數語。所寫景色如「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更有靈光飄淼之感。全詩表現出一種典贍雍容、厚重忠忱的感覺。

由此看來,三首《望岳》旨趣、風格的不同,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個時期的心態。詠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時期光芒四射,積極進取的人生;詠華山一首正代表杜甫中年時期失徨,動極思靜的人生;詠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時期內斂安命,與人為善的人生。從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轉變的軌跡。不過,無論他的心態如何改變,有一點始終是相同的,那就是他的忠君愛國之心了。青年時杜甫想要為國出力,中年時他雖不得意,卻仍有報國之思,晚年時他念茲在茲仍是君主與朝政。

《望岳》是中國古代詩歌中吟誦率較高的一首詩。大約在開元二十八年(740),杜甫二十九歲時,到兗州探望父親後由齊入魯,途經泰山,寫下了這首詩。這是詩人僅存少數的早年作品之一。人們在品讀此詩時,除了感受到泰山之雄偉外,恐怕更多的是被詩中那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胸懷所激動、感染,因為這既是盛唐的時代精神的概括,又給人們留下很深的啟示。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杜甫

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其它诗文

《虎牙行(虎牙在荊門之北,江水峻急)》

杜甫 〔唐代〕

秋風欻吸吹南國,天地慘慘無顏色。

洞庭揚波江漢回,虎牙銅柱皆傾側。

巫峽陰岑朔漠氣,峰巒窈窕谿谷黑。

杜鵑不來猿狖寒,山鬼幽憂雪霜逼。

楚老長嗟憶炎瘴,三尺角弓兩斛力。

壁立石城橫塞起,金錯旌竿滿雲直。

漁陽突騎獵青丘,犬戎鎖甲聞丹極。

八荒十年防盜賊,征戍誅求寡妻哭,遠客中宵淚沾臆。

《壯遊》

杜甫 〔唐代〕

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

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

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

飲酣視八極,俗物都茫茫。

東下姑蘇台,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

王謝風流遠,闔廬丘墓荒。

劍池石壁仄,長洲荷芰香。

嵯峨閶門北,清廟映回塘。

每趨吳太伯,撫事淚浪浪。

枕戈憶勾踐,渡浙想秦皇。

蒸魚聞匕首,除道哂要章。

越女天下白,鑑湖五月涼。

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

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

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牆。

忤下考功第,獨辭京尹堂。

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春歌叢台上,冬獵青丘旁。

呼鷹皂櫪林,逐獸雲雪岡。

射飛曾縱鞚,引臂落鶖鶬.蘇侯據鞍喜,忽如攜葛強。

快意八九年,西歸到咸陽。

許與必詞伯,賞游實賢王。

曳裾置醴地,奏賦入明光。

天子廢食召,群公會軒裳。

脫身無所愛,痛飲信行藏。

黑貂不免敝,斑鬢兀稱觴。

杜曲晚耆舊,四郊多白楊。

坐深鄉黨敬,日覺死生忙。

朱門任傾奪,赤族迭罹殃。

國馬竭粟豆,官雞輸稻粱。

舉隅見煩費,引古惜興亡。

河朔風塵起,岷山行幸長。

兩宮各警蹕,萬里遙相望。

崆峒殺氣黑,少海旌旗黃。

禹功亦命子,涿鹿親戎行。

翠華擁英岳,螭虎啖豺狼。

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陸梁。

大軍載草草,凋瘵滿膏肓。

備員竊補袞,憂憤心飛揚。

上感九廟焚,下憫萬民瘡。

斯時伏青蒲,廷爭守御床。

君辱敢愛死,赫怒幸無傷。

聖哲體仁恕,宇縣復小康。

哭廟灰燼中,鼻酸朝未央。

小臣議論絕,老病客殊方。

鬱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

秋風動哀壑,碧蕙捐微芳。

之推避賞從,漁父濯滄浪。

榮華敵勳業,歲暮有嚴霜。

吾觀鴟夷子,才格出尋常。

群凶逆未定,側佇英俊翔。

《初月》

杜甫 〔唐代〕

光細弦豈上,影斜輪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隱暮雲端。

河漢不改色,關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滿菊花團。

复制

《樓上》

杜甫 〔唐代〕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

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楠。

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湘潭。

《題張氏隱居二首》

杜甫 〔唐代〕

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澗道餘寒歷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

不貪夜識金銀氣,遠害朝看麋鹿游。

乘興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

之子時相見,邀人晚興留。

霽潭鱣發發,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勞勸,張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險,歸醉每無愁。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唐代〕

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

更為後會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別筵!不分桃花紅似錦,生憎柳絮白於棉。

劍南春色還無賴,觸忤愁人到酒邊。

《野老》

杜甫 〔唐代〕

野老籬前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

漁人網集澄潭下,賈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關心悲劍閣,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

《愁·強戲為吳體》

杜甫 〔唐代〕

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盤渦鷺浴底心性,

獨樹花發自分明。十年戎馬暗萬國,異域賓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見否,人經罷病虎縱橫。

复制

《幽人》

杜甫 〔唐代〕

孤雲亦群游,神物有所歸。麟鳳在赤霄,何當一來儀。

往與惠荀輩,中年滄洲期。天高無消息,棄我忽若遺。

內懼非道流,幽人見瑕疵。洪濤隱語笑,鼓枻蓬萊池。

崔嵬扶桑日,照耀珊瑚枝。風帆倚翠蓋,暮把東皇衣。

咽漱元和津,所思煙霞微。知名未足稱,侷促商山芝。

五湖復浩蕩,歲暮有餘悲。

复制

《寄楊和吉龍西雨》

杜甫 〔唐代〕

江南徐庾知名久,文採風流伯仲間。彩筆題詩傳上國,畫船分雨過西山。

管寧舊向遼東老,杜甫新從巴道還。擾攘戰塵徒旅苦,故人應怪鬢毛斑。

复制

《醉歸再用前韻》

杜甫 〔唐代〕

車中倒載笑兒童,馬上扶行夾驥熊。安得風流如杜甫,偶然日夕似山公。

幸無風雨成三厄,遇有聖賢須一中。數寄短章勞侍史,捲舒時得近春蔥。

复制

《過吳門不及訪弇州王公寄懷十首 其十》

杜甫 〔唐代〕

帝惜懸車蚤,人看杖鉞雄。青山鄖子國,白雪楚王宮。

杜甫名差著,靈均曲未工。峴台遺蹟在,千古擅流風。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