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王維 / 漢江臨泛 / 漢江臨
拼 译 译

《漢江臨泛 / 漢江臨》

王維 〔唐代〕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漢江臨泛 / 漢江臨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漢江流經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荊門往東與九江相通。
江水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兩岸山色時隱時現,若有若無。
遠處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飄動,波翻浪涌,遼遠的天空也仿佛為之搖盪。
襄陽的風景天氣好,我願在此地酣飲陪伴山翁。

注釋
漢江:即漢水,流經陝西漢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陽、荊門、潛江、仙桃、孝感,到漢口流入長江。詩題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題名為「漢江臨眺」,臨眺,登高遠望。漢江從襄陽城中流過,把襄陽與樊城一分為二(合稱「襄樊」),以及襄樊周圍大大小小的無數城郭(包括襄陽城門外的許多「瓮城」),一個個都像在眼前的水道兩旁漂浮。臨泛江上,隨着小舟在波瀾中搖晃,感覺遠處的天空都在搖動,非常恰當地扣題,寫出「臨泛」的獨特觀感。假如是「漢江臨眺」,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此詩還是應題為《漢江臨泛》為是。
楚塞:楚國邊境地帶,這裡指漢水流域,此地古為楚國轄區。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陰、湘鄉,合稱三湘。一說是灕湘、蒸湘、瀟湘總稱三湘。
荊門:山名,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的長江南岸,戰國時為楚之西塞。九派:九條支流,長江至潯陽分為九支。這裡指江西九江。
郡邑:指漢水兩岸的城鎮。浦:水邊。
好風日:一作「風日好」,風景天氣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簡,晉代竹林七賢之一山濤的幼子,西晉將領,鎮守襄陽,有政績,好酒,每飲必醉。這裡借指襄陽地方官。

參考資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4
2、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87
3、 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140-141
4、 徐應佩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61-162
5、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117-118

漢江臨泛 / 漢江臨 - 賞析

此詩以淡雅的筆墨描繪了漢江周圍壯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隱含了歌頌了地方行政長官的功績之意。首聯寫眾水交流,密不間發;頷聯開闊空白,疏可走馬;頸聯由遠而近,遠近相映,筆墨酣暢;尾聯直抒胸臆,可比作畫上題字。詩人採取的幾乎全是白描的寫意手法,從大處着墨,於平凡中見新奇,將登高遠眺、極目所見的山川景物寫得極為壯闊飛動,奔放雄偉,全詩猶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開闊,氣魄宏大。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語工形肖,一筆勾勒出漢江雄渾壯闊的景色,作為畫幅的背景。春秋戰國時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屬於楚國,而襄陽位於楚之北境,所以這裡稱「楚塞」。「三湘」,一說湘水合灕水為灕湘,合蒸水為蒸湘,合瀟水為瀟湘,合稱三湘;一說為湖南的湘潭、湘陰、湘鄉。古詩文中,三湘一般泛稱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帶。

「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九派」,指長江的九條支流,相傳大禹治水,開鑿江流,使九派相通。詩人泛舟江上,縱目遠望,只見莽莽古楚之地和從湖南方面奔涌而來的「三湘」之水相連接,洶湧漢江入荊江而與長江九派匯聚合流。詩雖未點明漢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漢江橫臥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勢。詩人將不可目擊之景,予以概寫總述,收漠漠平野於紙端,納浩浩江流於畫邊,為整個畫面渲染了氣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以山光水色作為畫幅的遠景。漢江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重重青山,迷迷濛蒙,時隱時現,若有若無。前句寫出江水的流長邈遠,後句又以蒼茫山色烘托出江勢的浩瀚空闊。詩人着墨極淡,卻給人以偉麗新奇之感,其效果遠勝於重彩濃抹的油畫和色調濃麗的水彩。而其「勝」,就在於畫面的氣韻生動。

王世貞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是詩家俊語,卻入畫三昧。」說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無中」,又為詩歌平添了一種迷茫、玄遠、無可窮盡的意境,所謂「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首聯寫眾水交流,密不間發,此聯開闊空白,疏可走馬,畫面上疏密相間,錯綜有致。

接着,詩人的筆墨從「天地外」收攏,寫出眼前波瀾壯闊之景:「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正當詩人極目遠望,突然間風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動,眼前的襄陽城郭也隨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風越來越大,波濤越來越洶湧,浪拍雲天,船身顛簸,仿佛天空也為之搖盪起來。風浪之前,船兒是平緩地在江面行駛,城郭是靜止地立於岸邊,遠空是不動地懸於天際;風浪忽至,一切都動了起來。這裡,詩人筆法飄逸流動。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動,卻說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動;明明是波濤洶湧,浪拍雲天,卻說成天空也為之搖盪起來。詩人故意用這種動與靜的錯覺,進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勢。「浮」、「動」兩個動詞用得極妙,使詩人筆下之景活起來了,詩也隨之飄逸起來了,同時,詩人的一種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態也從中表現了出來,江水磅礴的氣也表現了出來。詩人描繪的景象是泛舟所見,舟中人產生了一種動盪的錯覺,這種錯覺也正好符合詩句中的漢水的描寫,所以這兩個詞用得極其恰當。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山翁,即山簡,晉人。《晉書·山簡傳》說他曾任征南將軍,鎮守襄陽。當地習氏的園林,風景很好,山簡常到習家池上大醉而歸。詩人要與山簡共謀一醉,流露出對襄陽風物的熱愛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繪之中,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情緒。尾聯詩人直抒胸臆,表達了留戀山水的志趣。

參考資料:

1、 徐應佩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61-162

漢江臨泛 / 漢江臨 - 創作背影

公元740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時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維,因公務去南方,途徑襄陽。此詩是詩人在襄陽城欣賞漢江景色時所作。

 
王維

作者: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王維其它诗文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應制》

王維 〔唐代〕

萬乘親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從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樹連容衛,山河對冕旒。

畫旗搖浦漵,春服滿汀洲。

仙籞龍媒下,神皋鳳蹕留。

從今億萬歲,天寶紀春秋。

复制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維 〔唐代〕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雲山。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閒。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

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复制

《魚山神女祠歌》

王維 〔唐代〕

〔一作漁山神女智瓊祠二首〕〔張茂先神女賦序曰。

魏濟北從事弦超。

嘉平中。

夜夢神女來。

自稱天上玉女。

姓成公。

字智瓊。

東郡人。

早失父母。

天地哀其孤苦。

令得下嫁。

後三四日一來。

即乘輜[車並]。

衣羅綺。

智瓊能隱其形。

不能藏其聲。

且芬香達於室宇。

頗為人知。

一旦。

神女別去。

留贈裙衫[衤兩]襠。

述征記曰。

魏嘉平中。

有神女成公智瓊。

降弦超。

同室疑其有奸。

智瓊乃絕。

後五年。

超使將之洛西。

至濟北漁山下陷上。

①遙望曲道頭。

有車馬似智瓊。

果是。

至洛。

克復舊好。

唐王勃雜曲曰。

智瓊神女。

來訪文君。

按十道志雲。

漁山一名吾山。

漢武帝過漁山。

作[夸瓜]子歌雲。

吾山平兮巨野溢。

是也。

〕①箋注本「陷」作「陌」,是。

复制

《新秦郡松樹歌》

王維 〔唐代〕

青青山上松,數里不見今更逢。

不見君,心相憶,此心向君君應識。

為君顏色高且閒,亭亭迥出浮雲間。

复制

《送平澹然判官》

王維 〔唐代〕

不識陽關路,新從定遠侯。

黃雲斷春色,畫角起邊愁。

瀚海經年到,交河出塞流。

須令外國使,知飲月氏頭。

复制

《送李判官赴東江》

王維 〔唐代〕

聞道皇華使,方隨皂蓋臣。

封章通左語,冠冕化文身。

樹色分揚子,潮聲滿富春。

遙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齊州送祖三 / 河上送趙仙舟 / 淇上別趙仙舟》

王維 〔唐代〕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

祖帳已傷離,荒城復愁入。

天寒遠山淨,日暮長河急。

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王維 〔唐代〕

寥落雲外山,迢遙舟中賞。

鐃吹發西江,秋空多清響。

地迥古城蕪,月明寒潮廣。

時賽敬亭神,復解罟師網。

何處寄相思,南風吹五兩。

《終南別業 / 初至山中》

王維 〔唐代〕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送元中丞江淮轉運(一作王維詩)》

王維 〔唐代〕

薄稅歸天府,輕徭賴使臣。歡沾賜帛老,恩及卷綃人。

去問殊官俗,來經幾劫春。東南御亭上,莫問有風塵。

复制

《小至院內對月簡諸同宿》

王維 〔唐代〕

海東滿月上金規,風后寒光湛玉墀。

出檻新梅渾失影,當階老鶴淡無姿。

宵深霜露侵偏劇,節變星河望欲移。

坐待嚴城樓觀曉,擬看雲物共登危。

复制

《寄洛下王彝訓先輩二首 其一》

王維 〔唐代〕

賈島存正始,王維留格言。千篇千古在,一詠一驚魂。

離別無他寄,相思共此門。陽春堪永恨,郢路轉塵昏。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