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頎 /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拼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李頎 〔唐代〕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陰沉飛雪白。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竊聽來妖精。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雲陰且晴。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烏孫部落家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复制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 賞析

這首七言古體長詩,通過董大彈奏《胡笳弄》這一歷史名曲,來讚賞他高妙動人的演奏技藝,也以此寄房給事(房琯),帶有為他得遇知音而高興的心情。

詩開首不提「董大」而說「蔡女」,起勢突兀。蔡女指東漢末年的蔡琰(文姬),文姬歸漢時,感笳之音,翻笳調入琴曲,作《胡笳十八拍》(拍,等於段)。三、四兩句,是說文姬操琴時,胡人、漢使悲切斷腸的場面,反襯琴曲的感人魅力。五、六兩句反補一筆,寫出文姬操琴時荒涼淒寂的環境,蒼蒼古戍、沉沉大荒、烽火、白雪,交織成一片黯淡悲涼的氣氛,使人越發感到樂聲的哀婉動人。以上六句為第一段,詩人對「胡笳聲」的來由和藝術效果作了十分生動的描述,把讀者引入了一個幽邃的藝術境界。讀者要問:如此深摯有情的《胡笳弄》,作為一代名師的董庭蘭又彈得如何呢?於是,詩人順勢而下,轉入正面敘述。從蔡女到董大,遙隔數百年,一曲琴音,把兩者巧妙地聯繫起來。

「先拂商弦后角羽」,至「野鹿呦呦走堂下」為第二段。董大彈琴,確實身手不凡。「先拂」句是寫彈琴開始時的動作。古琴七弦,配宮、商、角、徵、羽及變宮、變徽為七音。董大輕輕地拂拭琴弦,次序是由商弦到角弦,意為曲調開始時遲緩而低沉。琴聲一起,「四郊秋葉」被驚得摵摵(shè設)而下。一個「驚」字,出神入化,極為生動。詩人不由得讚嘆起「董夫子」來,說他的演奏簡直象是「通神明」,不只驚動了人間,連深山妖精也悄悄地來偷聽了!「言遲」兩句概括董大的技藝。「言遲更速」、「將往復旋」,指法是如此嫻熟,得心應手,那抑揚頓挫的琴音,漾溢着激情,象是從演奏者的胸中流淌出來。

董大的指法使人眼花撩亂,那麼琴聲究竟如何呢?詩人不從正面着手,卻以種種形象的描繪,來烘托那悽惻動聽的聲音。琴聲忽縱忽收時,就象空廓的山間,群鳥散而復聚。曲調低沉時,就象浮雲蔽天;清朗時,又象雲開日出。嘶啞的琴聲,仿佛是失群的雛雁,在暗夜裡發出辛酸的哀鳴,嘶酸的音調,正是胡兒戀母聲的繼續。詩到此忽然宕開一筆,又聯想起當年文姬與胡兒訣別時的情景,照應了第一段蔡女琴聲,而且以雛雁喻胡兒,更使人感覺到琴音的悲切。接着二句,引自然界景物來反襯琴聲的巨大魅力。琴聲迴蕩,河水為之滯流,百鳥為之罷鳴,世間萬物都為琴聲所感動了,這不是「通神明」了嗎?其實,川不會真靜,鳥不會罷鳴,只是因為琴聲迷住了聽者,「洋洋乎盈耳哉」,唯有琴聲而已。詩人接着指出,董大的彈琴不僅僅是動聽而已,他還能完美地傳遞出琴曲的神韻。側耳細聽,那幽咽的聲音,充滿着漢朝烏孫公主遠托異國、唐朝文成公主遠度沙塵到邏娑(拉薩的另一音譯)那樣的異鄉哀怨之情。這與蔡女造《胡笳弄》的心情是十分合拍的。

直到「幽音」以下四句,詩人才從正面描寫琴聲,而且運用了許多形象的比喻。「幽音」是深沉的音,但一經變調,就忽然「飄灑」起來。忽而象「長風吹林」,忽而象雨打屋瓦,忽而象掃過樹梢的泉水颯颯而下,忽而象野鹿跑到堂下發出呦呦的鳴聲。輕快悠揚,變幻無窮,怎不使聽者心醉入迷呢?

這一段,詩人洋洋灑灑,酣暢淋漓,從不同的角度表現董大彈奏《胡笳弄》的情景。由於董大爐火純青的技藝,蔡女「十八拍」豐富的琴韻得到充分的體現。詩人對董大的贊慕之情,自在不言之中。最後四句,是「兼寄房給事」的。唐朝帝都長安,皇宮面南坐北,禁中左右兩掖分別為門下、中書兩省。「鳳凰池」指的是中書省,青瑣門是門下省的闕門。給事中正是門下省之要職。詩沒有提人而人在其中,而且暗示其密邇宮庭,官位令人羨艷。最後,詩以贊語作結。房琯不僅才高,而且不重名利,超逸脫略。這樣的高人,正日夜盼望着你抱琴而去呢!這裡也暗示董庭蘭得遇知音,可幸可羨。而李頎對董彈《胡笳弄》的欣賞,以及所作的傳神的描摹,自然也非知音莫能為。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這首詩關聯着三方面──董庭蘭、蔡琰和房琯.寫董庭蘭的技藝,要通過他演奏《胡笳弄》來寫。要寫《胡笳弄》,便自然和蔡琰聯繫起來,既聯繫她的創作,又聯繫她的身世、經歷和她所處的特殊環境。全詩的特色就在於巧妙地把演技、琴聲、歷史背景以及琴聲所再現的歷史人物的感情結合起來,筆姿縱橫飄逸,忽天上,忽地下,忽歷史,忽目前。既周全細緻又自然渾成。最後對房給事含蓄的稱揚,既為董庭蘭祝賀,也多少寄託着作者的一點傾慕之情。李頎此時雖久已去官,但並未忘情宦事,他是多麼希望能得遇知音而一顯身手啊!

李頎

作者:李頎

李頎(690-751),漢族,東川(今四川三台)人(有爭議),唐代詩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李頎其它诗文

《送陳章甫》

李頎 〔唐代〕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陰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雲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鄭國遊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送人歸沔南》

李頎 〔唐代〕

梅花今正發,失路復何如。

舊國雲山在,新年風景餘。

春饒漢陽夢,日寄武陵書。

可即明時老,臨川莫羨魚。

复制

《聖善閣送裴迪入京》

李頎 〔唐代〕

雲華滿高閣,苔色上鈎欄。

藥草空階靜,梧桐返照寒。

清吟可愈疾,攜手暫同歡。

墜葉和金磬,飢烏鳴露盤。

伊流惜東別,灞水向西看。

舊托含香署,雲霄何足難。

复制

《送盧少府赴延陵》

李頎 〔唐代〕

問君從宦所,何日府中趨。

遙指金陵縣,青山天一隅。

行人懷寸祿,小吏獻新圖。

北固波濤險,南天風俗殊。

春江連橘柚,晚景媚菰蒲。

漠漠花生渚,亭亭雲過湖。

灘沙映村火,水霧斂檣烏。

回首東門路,鄉書不可無。

复制

《野老曝背》

李頎 〔唐代〕

百歲老翁不種田,惟知曝背樂殘年。

有時捫虱獨搔首,目送歸鴻籬下眠。

复制

《送東陽王太守(末缺)》

李頎 〔唐代〕

江皋杜蘅綠,芳草日遲遲。

檜楫今何去,星郎出守時。

彤襜問風俗,明主寄惸嫠。

令下不徒爾,人和當在茲。

昔年經此地,微月有佳期。

洞口桂花白,岩前春草滋。

素沙靜津瀨,青壁帶川坻。

野鶴每孤立,林鼯常晝悲。

复制

《送錢子入京》

李頎 〔唐代〕

夜夢還京北,鄉心恨搗衣。

朝逢入秦使,走馬喚君歸。

驛路清霜下,關門黃葉稀。

還家應信宿,看子速如飛。

复制

《送劉方平》

李頎 〔唐代〕

綺紈游上國,多作少年行。

二十二詞賦,惟君著美名。

童顏且白皙,佩德如瑤瓊。

荀氏風流盛,胡家公子清。

有才不偶誰之過,肯即藏鋒事高臥。

洛陽草色猶自春,遊子東歸喜拜親。

漳水橋頭值鳴雁,朝歌縣北少行人。

別離斗酒心相許,落日青郊半微雨。

請君騎馬望西陵,為我殷勤吊魏武。

复制

《古塞下曲》

李頎 〔唐代〕

行人朝走馬,直指薊城傍。

薊城通漠北,萬里別吾鄉。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戰場。

軍書發上郡,春色度河陽。

裊裊漢宮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橫笛斷君腸。

《古從軍行》

李頎 〔唐代〕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欲望黃山道,無由見所思。》

李頎 〔唐代〕

雲陰帶殘日,悵別此何時。欲望黃山道,無由見所思。

复制

《鄴城蒼蒼白露微,世事翻覆黃雲飛。》

李頎 〔唐代〕

石季龍,僭天祿,擅雄豪,美人姓鄭名櫻桃。

櫻桃美顏香且澤,娥娥侍寢專宮掖。後庭卷衣三萬人,

翠眉清鏡不得親。宮軍女騎一千匹,繁花照耀漳河春。

織成花映紅綸巾,紅旗掣曳鹵簿新。鳴鼙走馬接飛鳥,

銅馱瑟瑟隨去塵。鳳陽重門如意館,百尺金梯倚銀漢。

自言富貴不可量,女為公主男為王。赤花雙簟珊瑚床,

盤龍斗帳琥珀光。淫昏偽位神所惡,滅石者陵終不悟。

鄴城蒼蒼白露微,世事翻覆黃雲飛。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