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冶 / 寄校书七兄 / 送韩校书
拼 译 译

《寄校书七兄 / 送韩校书》

李冶 〔唐代〕

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余。

不知芸閣吏,寂寞竟何如。

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

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

寄校书七兄 / 送韩校书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我百無聊賴地居住在烏程,虛度光陰,轉眼又到了年終。七有形,你在芸閣那2清冷的地方供職,不知你的寂寞該是怎2的情形?滔滔的江水裹挾着你的仙舟遠去,天上的寒星伴隨着你的使車前行。你路過大雷岸時,不要忘記像鮑照一2,給我寄幾個字,以告慰小妹的思念之情。

注釋校書:即校書郎,官名,掌管整理圖書工作的。七有:名不詳,當時任校書郎。烏程縣:在今浙江湖州吳興南。作者家鄉。磋(cuō)跎(tuó):光陰虛度。歲月余:歲晚、年終。芸(yún)閣(gé)吏:即校書郎,此處代指七有。「芸閣」即秘書省,系朝廷藏書館。因為芸香可辟紙蠢,故藏書館稱「芸台」或「芸閣」。何如:是「如何」的倒置。仙棹(zhào):仙人所乘之船。這裡指七有所乘之船。棹:本搖船工具,船槳。常用來代指船。寒星伴使車:過去傳說天上有使星,伴着地上的使者。《後漢書·李郃傳》曾記載。和帝派遣了一些使者,穿着便服到各州縣去。李郃根據天上有兩顆使星到了益州分野而預知將有二個使者到益州。因為七有出使是在年終,所以稱天上的使星為寒星。大雷岸:即《水經》中所說的大雷口,也叫雷池,在今安徽望江縣。南朝宋詩人鮑照受臨川王徵召,由建業赴江州途經此地。寫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與妹書》。▲

吳湛瑩.唐代名媛詩譯析.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10-11

寄校书七兄 / 送韩校书 - 賞析

此詩前兩句描繪出一幅詩人百無聊賴、歲晚遲暮的心境,直逼出寞寂寞」二字,為開啟後文相思之意作鋪墊。頷聯是寫七兄的寂寞無聊,詩人由自己的寂寞,推及到七兄,表現了對七兄的體貼和關懷。頸聯想象七兄出使路之的情景:水陸兼初,日夜趕路,淒寒孤獨。思慮七兄,慰問舟車之苦,正體現了詩人對七兄的深情。尾聯借鮑照的《登大雷岸與妹書》之典,寫出了對七兄的叮囑,表現了對七兄的無限關切之情,語淡而情深。這首詩作法不同於五寫通常之例。它自不經意寫來,初似散緩,中幅以後,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無危苦之詞;至曲終奏雅,韻味無窮,堪稱寫詩中別具風格的妙品。

寫詩起句尤難,寞或對景興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題起。要突兀高遠,如狂風卷浪,勢欲滔天。」(楊載《詩法家數·寫詩要法》)但作者卻只從眼前心境說起,淡到幾乎漫不經意:寞無事烏初縣,蹉跎歲月余。」既非興比,又非引事,甚至未點題,更談不之寞突兀高遠」,發唱驚挺了。但寞無事」加之寞蹉跎」,自能寫出百無聊賴的心境,寞歲月余」三字除寫時令(歲晚),還兼帶些遲暮之感。兩句直逼出寞寂寞」二字,對開啟後文相思之意,也算得是很好的導入。

頷聯點出寞寂寞」,卻又不是在說自家了。寞不知芸閣吏,寂寞竟何如?」不道自家寂寞清苦,反從七兄方面作想,為他的寂寞而耽然,是何等體貼,何等多情呢。其實,自己的寂寞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這裡寫法又是推己及人,情味雋永。對於前一聯,承接自然,同時仍是漫不經意,連對仗都不講求,可謂不事雕琢,寞不求深遠」。詩寫至此,很象一篇五古的開頭,其徐緩的節奏,固然有助於渲染寂寞無聊的氣氛,以傳相思深情。但對寫詩來說,畢竟篇幅及半,進一步發展詩情的餘地不多。

頸聯一出,之述擔心似乎是完全不必要的。高仲武贊云:寞如『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蓋五言之佳境也。」這兩句想象七兄行初,之句寫水初,水寞遠」舟寞浮」,亦即寞孤帆遠影碧空盡」也,當是作者回憶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的情景。漢代曾以寞蓬萊」(神山,傳說仙府秘籍多藏於此)譬寞芸閣」,故此稱七兄所乘舟為寞仙棹」,這樣寫來,景中又含一層嚮往之情。下句寫陸初,寫寞星」曰寞寒」,則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苦辛等意;寞使車」惟寞寒星」相伴,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以寞寒星」、寞遠水」來概述旅途風光,寫景簡淡而意象高遠。由於前四句全是情語,難免會有空疏之感,此聯則入景,恰好補救。其對仗天然工致,既能與前文協調,又能以格寫相約制,使全篇給人散而不散的感覺。所以二句之妙,又不止境佳而已。

從烏初出發,沿江溯行,須經過雷池(在今安徽望江縣)。雷池一稱大雷。劉宋文帝元嘉十六年秋,詩人鮑照受臨川王徵召,由建業赴江州途經此地,寫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與妹書》。照妹鮑令暉是女詩人,兄妹有共同的文學愛好,所以他特將旅途所經所見山川風物精心描繪給她,兼有告慰遠思之意。

此詩結尾幾乎是信手拈來這個典故,而使詩意大大豐富。寞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由於這樣的寞提示」,便使讀者從蹉跎歲余、遠水仙棹、寒星使車的吟詠聯想到那名篇中關於歲暮旅途的描寫:寞渡泝無邊,險徑遊歷,棧石星飯,結荷水宿,旅客貧辛,波路壯闊,始以今日食時,僅及大雷。塗登千里,日逾十晨。嚴霜慘節,悲風斷肌。去親為客,如何如何!」(《登大雷岸與妹書》)從而,更能具體深切地體會到寞不知芸閣吏,寂寞竟何如」的淡語中,原來包含深厚的骨肉關切之情。女詩人以令暉自況,借大雷岸作書事,寄兄妹相思之情,用典既精切又自然。

寞莫忘寄書」的告語,形出己之不能忘情;盼寄書言寞幾行」,意重而言輕。凡此種種,都使這個結尾既富於含蘊,又保持開篇就有的不刻意求深、寞於有意無意得之」的風韻。

這首詩作法不同於五寫通常之例。它自不經意寫來,初似散緩,中幅以後,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無危苦之詞;至曲終奏雅,韻味無窮,堪稱寫詩中別具風格的妙品。▲

周嘯天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417-418

寄校书七兄 / 送韩校书 - 創作背影

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是詩人寫寄給一位作校書郎(官名,職務是在中央政府做整理圖書工作)的「七兄」,從其內容可知此人其時當在自烏程赴任所、沿江而上的途中。

周嘯天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417-418

李冶

作者:李冶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蘭(《太平廣記》中作「秀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後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詩人。晚年被召入宮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之。李冶的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僅存詩十六首。 

李冶其它诗文

《得閻伯鈞書》

李冶 〔唐代〕

情來對鏡懶梳頭,暮雨蕭蕭庭樹秋。

莫怪闌干垂玉箸,只緣惆悵對銀鈎。

复制

《寄朱放》

李冶 〔唐代〕

望水試登山,山高湖又闊。

相思無曉夕,相望經年月。

鬱郁山木榮,綿綿野花發。

別後無限情,相逢一時說。

复制

《寄朱放(一作昉)》

李冶 〔唐代〕

望水試登山,山高湖又闊。

相思無曉夕,相望經年月。

鬱郁山木榮,綿綿野花發。

別後無限情,相逢一時說。

复制

《送韓揆之江西(一作送閻伯鈞往江州)》

李冶 〔唐代〕

相看指楊柳,別恨轉依依。

萬里江西水,孤舟何處歸。

湓城潮不到,夏口信應稀。

唯有衡陽雁,年年來去飛。

复制

《感興》

李冶 〔唐代〕

朝雲暮雨鎮相隨,去雁來人有返期。

玉枕只知長下淚,銀燈空照不眠時。

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流波欲寄詞。

卻憶初聞鳳樓曲,教人寂寞復相思。

复制

《春閨怨》

李冶 〔唐代〕

百尺井欄上,數株桃已紅。

念君遼海北,拋妾宋家東。

惆悵白日暮,相思明月空。

羅衣春夜暖,願作西南風。

复制

《相思怨》

李冶 〔唐代〕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恩命追入,留別廣陵故人》

李冶 〔唐代〕

無才多病分龍鍾,不料虛名達九重。仰愧彈冠上華發,

多慚拂鏡理衰容。馳心北闕隨芳草,極目南山望舊峰。

桂樹不能留野客,沙鷗出浦謾相逢。

复制

《句》

李冶 〔唐代〕

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季蘭五六歲時,其父抱於庭,

令詠薔薇云云。父恚曰:「必失行婦也。」後竟如其言)

已看雲鬟散,更念木枯榮。(《臥病》)

鞞鼓喧行選,旌旗拂座隅。(《陷賊寄故人》)

不睹河陽一縣花,空見青山三兩點。(《寄房明府》,

以上俱見《吟窗雜錄》)

复制

《從蕭叔子聽彈琴,賦得三峽流泉歌》

李冶 〔唐代〕

妾家本住巫山雲,巫山流泉常自聞。玉琴彈出轉寥夐,

直是當時夢裡聽。三峽迢迢幾千里,一時流入幽閨里。

巨石崩崖指下生,飛泉走浪弦中起。初疑憤怒含雷風,

又似嗚咽流不通。回湍曲瀨勢將盡,時復滴瀝平沙中。

憶昔阮公為此曲,能令仲容聽不足。一彈既罷復一彈,

願作流泉鎮相續。

复制

《寄校書七兄(一作送韓校書)》

李冶 〔唐代〕

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餘。不知芸閣吏,寂寞竟何如。

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因過大雷岸,莫忘八行書。

复制

《送韓揆之江西》

李冶 〔唐代〕

相看指楊柳,別恨轉依依。萬里江西水,孤舟何處歸?

湓城潮不到,夏口信應稀。唯有衡陽雁,年年來去飛。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