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張祜 /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拼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張祜 〔唐代〕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复制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 賞析

鑑賞一

金陵渡是從鎮江過長江的渡口。詩寫旅客夜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樓上,在月斜潮落的時候,遠看對江有幾點燈火光,知道這是瓜洲渡口,從而引起種種旅愁。詩人並不說明瓜洲與愁的關係,我們也不便故作解人。可能是他明天早晨就要過江到瓜洲上岸,也可能他是剛從瓜洲渡江來到這裡。從詩意所暗示的看來,瓜洲顯然是引起愁緒的地方。但詩人只在第二句中用「自可愁」三字略為透露,而以極平淡、極自然的一句「兩三星火是瓜洲」來揭出旅愁的來處。這種不着痕跡的抒情,可以說就是神韻之所在。清初詩人王漁洋,就是主張詩要有神韻的。他的絕句詩,也就專學這一路子。不能體會其神韻的讀者,把四句詩隨便讀下去,不會發現它們的邏輯關係,但也許能欣賞「兩三星火是瓜洲」是寫景佳句。能體會其神韻的讀者,就不會把這首詩看作是僅僅寫江上夜景了。

鑑賞二

這是詩人漫遊江南時寫的一首小詩。張祜夜宿鎮江渡口時,面對長江夜景,以此詩抒寫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現了自己心中的寂寞淒涼。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把美妙如畫的江上夜景描寫得寧靜淒迷,淡雅清新。

「金陵津渡小山樓」,此「金陵渡」在鎮江,非指南京。「小山樓」是詩人當時寄居之地。首句點題,開門見山。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輕靈妥貼,「可」當作「合」解,而比「合」字輕鬆。

這兩句是引子,起筆平淡而輕鬆,接着便很自然地將讀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詩人站在小山樓上遠望夜江,只見天邊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一團漆黑的夜江之上,本無所見,而詩人卻在朦朧的西斜月光中,觀賞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極,既有景,又點明了時間——將曉未曉的落潮之際;與上句「一宿」呼應,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與第二句自然地溝連。詩人用筆輕靈而細膩,在精工鏤刻中,又不顯斧鑿之跡,顯得渾然無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煙籠寒水的背景上,忽見遠處有幾點星火閃爍,詩人不由隨口吟出:「兩三星火是瓜洲。」將遠景一點染,這幅美妙的夜江畫也告完成。試看「兩三星火」,用筆何其蕭灑空靈,動人情處不須多,「兩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宜乎以少勝多,點染有致,然而也是實景,那「兩三星火」點綴在斜月朦朧的夜江之上,顯得格外明亮。那個地方「是瓜洲」。這個地名與首句「金陵渡」相應,達到首尾圓合。此外,這三字還蘊藏着詩人的驚喜和慨嘆,傳遞出一種悠遠的情調。

這首詩的境界,清美之至,寧靜之至。那兩三星火與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襯,融成一體,如一幅淡墨山水畫。

張祜

作者:張祜

張祜(hù)(約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縣)人,詩人。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早年曾寓居姑蘇。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不報。辟諸侯府,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寓居,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張祜其它诗文

《題秀師影堂》

張祜 〔唐代〕

陰陰古寺杉松下,記得長明一焰燈。

盡日看山人不會,影堂中是別來僧。

复制

《相和歌辭。莫愁樂》

張祜 〔唐代〕

儂居石城下,郎到石城游。

自郎石城出,長在石城頭。

复制

《送人歸蜀》

張祜 〔唐代〕

錦城春色溯江源,三峽經過幾夜猿。

紅樹兩厓開霽色,碧岩千仞漲波痕。

蕭蕭暮雨荊王夢,漠漠春煙蜀帝魂。

長怨相如留滯處,富家還憶卓王孫。

复制

《詠史二首》

張祜 〔唐代〕

漢代非良計,西戎世世塵。

無何求善馬,不算苦生民。

外國讎虛結,中華憤莫伸。

卻教為後恥,昭帝遠和親。

留名魯連去,於世絕遺音。

盡愛聊城下,寧知滄海深。

偶然飛一箭,無事在千金。

回望凌煙閣,何人是此心。

复制

《旅次石頭岸》

張祜 〔唐代〕

行行石頭岸,身事兩相違。

舊國日邊遠,故人江上稀。

水聲寒不盡,山色暮相依。

惆悵未成語,數行鴉又飛。

复制

《題聖女廟》

張祜 〔唐代〕

古廟無人入,蒼皮澀老桐。

蟻行蟬殼上,蛇竄雀巢中。

淺水孤舟泊,輕塵一座蒙。

晚來雲雨去,荒草是殘風。

复制

《途中逢李道實游蔡州》

張祜 〔唐代〕

征馬漢江頭,逢君上蔡游。

野橋經亥市,山路過申州。

僻地人行澀,荒林虎跡稠。

殷勤話新守,生物賴諸侯。

复制

《邊思》

張祜 〔唐代〕

蘇武節旌盡,李陵音信稀。

花當隴上發,人向隴頭歸。

复制

《蘇小小歌三首》

張祜 〔唐代〕

車輪不可遮,馬足不可絆。長怨十字街,使郎心四散。

新人千里去,故人千里來。剪刀橫眼底,方覺淚難裁。

登山不愁峻,涉海不愁深。中擘庭前棗,教郎見赤心。

复制

《採桑》

張祜 〔唐代〕

自古多征戰,由來尚甲兵。長驅千里去,一舉兩番平。

按劍從沙漠,歌謠滿帝京。寄言天下將,須立武功名。

复制

《團扇郎》

張祜 〔唐代〕

白團扇,今來此去捐。願得入郎手,團圓郎眼前。

复制

《雜曲歌辭。自君之出矣》

張祜 〔唐代〕

自君之出矣,萬物看成古。千尋葶藶枝,爭奈長長苦。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