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韓愈 / 酒中留上襄陽李相公(李逢吉也)
拼

《酒中留上襄陽李相公(李逢吉也)》

韓愈 〔唐代〕

濁水污泥清路塵,還曾同制掌絲綸。

眼穿長訝雙魚斷,耳熱何辭數爵頻。

銀燭未銷窗送曙,金釵半醉座添春。

知公不久歸鈞軸,應許閒官寄病身。

复制
韓愈

作者:韓愈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並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並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後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韓愈其它诗文

《晉公破賊回重拜台司,以詩示幕中賓客,愈奉和》

韓愈 〔唐代〕

南伐旋師太華東,天書夜到冊元功。

將軍舊壓三司貴,相國新兼五等崇。

鵷鷺欲歸仙仗里,熊羆還入禁營中。

長慚典午非材職,得就閒官即至公。

复制

《和李司勛過連昌宮》

韓愈 〔唐代〕

夾道疏槐出老根,高甍巨桷壓山原。

宮前遺老來相問,今是開元幾葉孫。

复制

《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李正封也)》

韓愈 〔唐代〕

周楚仍連接,川原乍屈盤。

雲垂天不暖,塵漲雪猶乾。

印綬歸台室,旌旗別將壇。

欲知迎候盛,騎火萬星攢。

复制

《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張籍、周況也)》

韓愈 〔唐代〕

日薄風景曠,出歸偃前檐。

晴雲如擘絮,新月似磨鐮。

田野興偶動,衣冠情久厭。

吾生可攜手,嘆息歲將淹。

复制

《別趙子(趙子名德,潮州人)》

韓愈 〔唐代〕

我遷於揭陽,君先揭陽居。

揭陽去京華,其里萬有餘。

不謂小郭中,有子可與娛。

心平而行高,兩通詩與書。

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

及我遷宜春,意欲攜以俱。

擺頭笑且言,我豈不足歟。

又奚為於北,往來以紛如。

海中諸山中,幽子頗不無。

相期風濤觀,已久不可渝。

又嘗疑龍蝦,果誰雄牙須。

蚌蠃魚鱉蟲,瞿瞿以狙狙。

識一已忘十,大同細自殊。

欲一窮究之,時歲屢謝除。

今子南且北,豈非亦有圖。

人心未嘗同,不可一理區。

宜各從所務,未用相賢愚。

复制

《游城南十六首。題韋氏莊》

韓愈 〔唐代〕

昔者誰能比,今來事不同。

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風。

架倒藤全落,籬崩竹半空。

寧須惆悵立,翻覆本無窮。

复制

《答李翊書》

韓愈 〔唐代〕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牆而不入於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雖然,不可不為生言之。

生所謂「立言」者,是也;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

抑不知生之志:蘄勝於人而取於人邪?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邪?蘄勝於人而取於人,則固勝於人而可取於人矣!將蘄至於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

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抑又有難者。

愈之所為,不自知其至猶未也;雖然,學之二十餘年矣。

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

處若忘,行若遺,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其觀於人,不知其非笑之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猶不改。

然後識古書之正偽,與雖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務去之,乃徐有得也。

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來矣。

其觀於人也,笑之則以為喜,譽之則以為憂,以其猶有人之說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後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懼其雜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後肆焉。

雖然,不可以不養也,行之乎仁義之途,游之乎詩書之源,無迷其途,無絕其源,終吾身而已矣。

氣,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

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

雖如是,其敢自謂幾於成乎?雖幾於成,其用於人也奚取焉?雖然,待用於人者,其肖於器邪?用與舍屬諸人。

君子則不然。

處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則施諸人,舍則傳諸其徒,垂諸文而為後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樂乎?其無足樂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遺乎今。

吾誠樂而悲之。

亟稱其人,所以勸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貶其可貶也。

問於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為言之。

愈白。

《送楊少尹序》

韓愈 〔唐代〕

昔疏廣、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辭位而去。

於是公卿設供帳,祖道都門外,車數百輛;道路觀者,多嘆息泣下,共言其賢。

漢史既傳其事,而後世工畫者,又圖其跡,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國子司業楊君巨源,方以能詩訓後進,一旦以年滿七十,亦白相去,歸其鄉。

世常說古今人不相及,今楊與二疏,其意豈異也?予忝在公卿後,遇病不能出,不知楊侯去時,城門外送者幾人,車幾輛,馬幾匹,道旁觀者,亦有嘆息知其為賢與否;而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蹤跡否,不落莫否。

見今世無工畫者,而畫與不畫,固不論也。

然吾聞楊侯之去,相有愛而惜之者,白以為其都少尹,不絕其祿。

又為歌詩以勸之,京師之長於詩者,亦屬而和之。

又不知當時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為家,罷則無所于歸。

楊侯始冠,舉於其鄉,歌《鹿鳴》而來也。

今之歸,指其樹曰:「某樹,吾先人之所種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時所釣游也。

」鄉人莫不加敬,誡子孫以楊侯不去其鄉為法。

古之所謂鄉先生沒而可祭於社者,其在斯人歟?其在斯人歟? 。

《游城南十六首•題於賓客莊》

韓愈 〔唐代〕

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

馬蹄無入朱門跡,縱使春歸可得知。

复制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韓愈 〔唐代〕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師說;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复制

《偶成》

韓愈 〔唐代〕

我涉江東路,平地雪盈尺。

明日登芙蓉,晴天開曉日。

朅自婺源來,陰雨連朝夕。

瘦馬逼雲際,又斷檐間滴。

顧我亦何人,市朝欲掃跡。

平生詩酒交,落井仍下石。

那知涉畏途,乃煩造化力。

要知萬里行,人謫非天謫。

衡雲霽韓愈,海市呈蘇軾。

君知此理不,鬼物護狂直。

复制

《贈王司寇乞養歸台南四首 其二》

韓愈 〔唐代〕

抗疏曾聞動武皇,一麾迢遞過沅湘。青冥直氣干星斗,白首孤懷映廟廊。

韓愈歸朝公望重,王陽辭阪聖恩長。行藏曆歷俱無忝,拭目台南皎日光。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