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隆基 / 可憐寒食與清明,光輝並在長安道。
拼

《可憐寒食與清明,光輝並在長安道。》

李隆基 〔唐代〕

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窣地新。直為經過行處樂,

不知虛度兩京春。去年餘閏今春早,曙色和風著花草。

可憐寒食與清明,光輝並在長安道。自從關路入秦川,

爭道何人不戲鞭。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馬上廢鞦韆。

渭水長橋今欲渡,蔥蔥漸見新豐樹。遠看驪岫入雲霄,

預想湯池起煙霧。煙霧氛氳水殿開,暫拂香輪歸去來。

今歲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复制
李隆基

作者: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 

李隆基其它诗文

《批答安祿山賀雪兼賜口號》

李隆基 〔唐代〕

臘月忻三白,嘉平安四鄰。

預知天下稔,先為物華春。

复制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李隆基 〔唐代〕

清蹕度河陽,凝笳上太行。

火龍明鳥道,鐵騎繞羊腸。

白霧埋陰壑,丹霞助曉光。

澗泉含宿凍,山木帶餘霜。

野老茅為屋,樵人薜作裳。

宣風問耆艾,敦俗勸耕桑。

涼德慚先哲,徽猷慕昔皇。

不因今展義,何以冒垂堂。

《幸鳳泉湯》

李隆基 〔唐代〕

西狩觀周俗,南山歷漢宮。

薦鮮知路近,省斂覺年豐。

陰谷含神爨,湯泉養聖功。

益齡仙井合,愈疾醴源通。

不重鳴岐鳳,誰矜陳寶雄。

願將無限澤,沾沐眾心同。

《王屋山送道士司馬承禎還天台》

李隆基 〔唐代〕

紫府求賢士,清溪祖逸人。

江湖與城闕,異跡且殊倫。

間有幽棲者,居然厭俗塵。

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調神。

地道逾稽嶺,天台接海濱。

音徽從此間,萬古一芳春。

《賜道士鄧紫陽》

李隆基 〔唐代〕

太乙三門訣,元君六甲符。

下傳金版術,上刻玉清書。

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書。

自知三醮後,翊我滅殘胡。

《惟此溫泉是稱愈疾豈予獨受其福思與兆人共之…言其志》

李隆基 〔唐代〕

桂殿與山連,蘭湯涌自然。

陰崖含秀色,溫谷吐潺湲。

績為蠲邪著,功因養正宣。

願言將億兆,同此共昌延。

《同玉真公主過大哥山池》

李隆基 〔唐代〕

地有招賢處,人傳樂善名。

鶩池臨九達,龍岫對層城。

桂月先秋冷,蘋風向晚清。

鳳樓遙可見,仿佛玉簫聲。

《過王濬墓》

李隆基 〔唐代〕

吳國分牛斗,晉室命龍驤。

受任敵已滅,策勛名不彰。

居美未盡善,矜功徒自傷。

長戟今何在,孤墳此路傍。

不觀松柏茂,空餘荊棘場。

嘆嗟懸劍隴,誰識夢刀祥。

《過晉陽宮》

李隆基 〔唐代〕

緬想封唐處,實惟建國初。

俯察伊晉野,仰觀乃參虛。

井邑龍斯躍,城池鳳翔餘。

林塘猶沛澤,台榭宛舊居。

運革祚中否,時遷命茲符。

顧循承丕構,怵惕多憂虞。

尚恐威不逮,復慮化未孚。

豈徒勞轍跡,所期訓戎車。

習俗問黎人,親巡慰里閭。

永言念成功,頌德臨康衢。

長懷經綸日,嘆息履庭隅。

艱難安可忘,欲去良踟躕。

《黃河分地絡,飛觀接天津。》

李隆基 〔唐代〕

長榆息烽火,高柳靜風塵。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

昔是潛龍地,今為上理辰。時平乘道泰,聊賞遇年春。

黃河分地絡,飛觀接天津。一覽遺芳翰,千載肅如神。

复制

《今歲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李隆基 〔唐代〕

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窣地新。直為經過行處樂,

不知虛度兩京春。去年餘閏今春早,曙色和風著花草。

可憐寒食與清明,光輝並在長安道。自從關路入秦川,

爭道何人不戲鞭。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馬上廢鞦韆。

渭水長橋今欲渡,蔥蔥漸見新豐樹。遠看驪岫入雲霄,

預想湯池起煙霧。煙霧氛氳水殿開,暫拂香輪歸去來。

今歲清明行已晚,明年寒食更相陪。

复制

《賜新羅王》

李隆基 〔唐代〕

四維分景緯,萬象含中樞。玉帛遍天下,梯杭歸上都。

緬懷阻青陸,歲月勤黃圖。漫漫窮地際,蒼蒼連海隅。

興言名義國,豈謂山河殊。使去傳風教,人來習典謨。

衣冠知奉禮,忠信識尊儒。誠矣天其鑒,賢哉德不孤。

擁旄同作牧,厚貺比生芻。益重青青志,風霜恆不渝。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