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隆基 / 賜新羅王
拼

《賜新羅王》

李隆基 〔唐代〕

四維分景緯,萬象含中樞。玉帛遍天下,梯杭歸上都。

緬懷阻青陸,歲月勤黃圖。漫漫窮地際,蒼蒼連海隅。

興言名義國,豈謂山河殊。使去傳風教,人來習典謨。

衣冠知奉禮,忠信識尊儒。誠矣天其鑒,賢哉德不孤。

擁旄同作牧,厚貺比生芻。益重青青志,風霜恆不渝。

复制

賜新羅王 - 賞析

李隆基

作者: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762年病逝。 

李隆基其它诗文

《平胡》

李隆基 〔唐代〕

雜虜忽猖狂,無何敢亂常。

羽書朝繼入,烽火夜相望。

將出凶門勇,兵因死地強。

蒙輪皆突騎,按劍盡鷹揚。

鼓角雄山野,龍蛇入戰場。

流膏潤沙漠,濺血染鋒鋩。

霧掃清玄塞,雲開靜朔方。

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

《幸鳳泉湯》

李隆基 〔唐代〕

西狩觀周俗,南山歷漢宮。

薦鮮知路近,省斂覺年豐。

陰谷含神爨,湯泉養聖功。

益齡仙井合,愈疾醴源通。

不重鳴岐鳳,誰矜陳寶雄。

願將無限澤,沾沐眾心同。

《王屋山送道士司馬承禎還天台》

李隆基 〔唐代〕

紫府求賢士,清溪祖逸人。

江湖與城闕,異跡且殊倫。

間有幽棲者,居然厭俗塵。

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調神。

地道逾稽嶺,天台接海濱。

音徽從此間,萬古一芳春。

《千秋節賜群臣鏡》

李隆基 〔唐代〕

鑄得千秋鏡,光生百鍊金。

分將賜群後,遇象見清心。

台上冰華澈,窗中月影臨。

更銜長綬帶,留意感人深。

《途次陝州》

李隆基 〔唐代〕

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陝中。

山川入虞虢,風俗限西東。

樹古棠陰在,耕餘讓畔空。

鳴笳從此去,行見洛陽宮。

《同玉真公主過大哥山池》

李隆基 〔唐代〕

地有招賢處,人傳樂善名。

鶩池臨九達,龍岫對層城。

桂月先秋冷,蘋風向晚清。

鳳樓遙可見,仿佛玉簫聲。

《經河上公廟》

李隆基 〔唐代〕

昔聞有耆叟,河上獨遺榮。

跡與塵囂隔,心將道德並。

詎以天地累,寧為寵辱驚。

矯然翔寥廓,如何屈堅貞。

玄玄妙門啟,肅肅祠宇清。

冥漠無先後,那能紀姓名。

《賜諸州刺史以題座右》

李隆基 〔唐代〕

眷言思共理,鑒夢想維良。

猗歟此推擇,聲績著周行。

賢能既俟進,黎獻實佇康。

視人當如子,愛人亦如傷。

講學試誦論,阡陌勸耕桑。

虛譽不可飾,清知不可忘。

求名跡易見,安貞德自彰。

訟獄必以情,教民貴有常。

恤惸且存老,撫弱復綏強。

勉哉各祗命,知予眷萬方。

《行次成皋途經先聖擒建德之所緬思功業感而賦詩》

李隆基 〔唐代〕

有隋政昏虐,群雄已交爭。

先聖按劍起,叱咤風雲生。

飲馬河洛竭,作氣嵩華驚。

克敵睿圖就,擒俘帝道亨。

顧慚嗣寶曆,恭承天下平。

幸過翦鯨地,感慕神且英。

《詩送玄靜先生歸廣陵》

李隆基 〔唐代〕

默受王倪道,逾深尹喜師。欣同八景會,更葉九丹時。

鸞鶴遙煙境,江山渺別思。當遷洞庭日,留念上京期。

复制

《送日本使》

李隆基 〔唐代〕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會朝。念余懷義遠,矜爾畏途遙。

漲海寬秋月,歸帆駛夕飆。因驚彼君子,王化遠昭昭。

复制

《賜新羅王》

李隆基 〔唐代〕

四維分景緯,萬象含中樞。玉帛遍天下,梯杭歸上都。

緬懷阻青陸,歲月勤黃圖。漫漫窮地際,蒼蒼連海隅。

興言名義國,豈謂山河殊。使去傳風教,人來習典謨。

衣冠知奉禮,忠信識尊儒。誠矣天其鑒,賢哉德不孤。

擁旄同作牧,厚貺比生芻。益重青青志,風霜恆不渝。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