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 / 杜荀鹤 /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拼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 〔唐代〕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复制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赏析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杜荀鹤

作者: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杜荀鹤其它诗文

《哭友人》

杜荀鹤 〔唐代〕

病向名场得,终为善误身。

无儿承后嗣,有女托何人。

葬礼难求备,交情好者贫。

惟馀旧文集,一览一沾巾。

复制

《鸬鹚》

杜荀鹤 〔唐代〕

一般毛羽结群飞,雨岸烟汀好景时。

深水有鱼衔得出,看来却是鹭鹚饥。

复制

《夏日题悟空上人院》

杜荀鹤 〔唐代〕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

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

复制

《宿栾城驿却寄常山张书记》

杜荀鹤 〔唐代〕

一更更尽到三更,吟破离心句不成。

数树秋风满庭月,忆君时复下阶行。

复制

《顾云侍御出二子请诗因遗一绝》

杜荀鹤 〔唐代〕

二雏毛骨秀仍奇,小小能吟大大诗。

想得月中仙桂树,各从生日长新枝。

复制

《题花木障》

杜荀鹤 〔唐代〕

不假东风次第吹,笔匀春色一枝枝。

由来画看胜栽看,免见朝开暮落时。

复制

《秋江雨夜逢诗友》

杜荀鹤 〔唐代〕

故友别来三四载,新诗吟得百馀篇。

夜来江上秋无月,恨不相逢在雪天。

复制

《过巢湖》

杜荀鹤 〔唐代〕

世人贪利复贪荣,来向湖边始至诚。

男子登舟与登陆,把心何不一般行。

复制

《山寺老僧》

杜荀鹤 〔唐代〕

草靸无尘心地闲,静随猿鸟过寒暄。

眼昏齿落看经遍,却向僧中总不言。

复制

《哭贝韬》

杜荀鹤 〔唐代〕

交朋来哭我来歌,喜傍山家葬荔萝。

四海十年人杀尽,似君埋少不埋多。

复制

《钓叟》

杜荀鹤 〔唐代〕

田不曾耕地不锄,谁人闲散得如渠。

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个鱼。

复制

《春日旅寓》

杜荀鹤 〔唐代〕

满城罗绮拖春色,几处笙歌揭画楼。

江上有家归未得,眼前花是眼前愁。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