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三秦之地護衛着巍巍長安,透過那風雲煙霧遙望着蜀川。
和你離別心中懷着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如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樣悲傷得淚濕衣巾。
注釋
少府:官名。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闕(què )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
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今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
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裡泛指蜀川。
輔三秦:一作「俯西秦」。
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全句意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是說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君:對人的尊稱,相當於「您」。
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天涯:天邊,這裡比喻極遠的地方。
比鄰:並鄰,近鄰。
無為:無須、不必。
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沾巾:淚沾手巾,形容落淚之多。
參考資料: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首聯描畫出送別地與友人出發地的形勢和風貌,隱含送別的情意,嚴整對仗;頷聯為寬慰之辭,點明離別的必然性,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頸聯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尾聯點出「送」的主題,而且繼續勸勉、叮嚀朋友,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此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堪稱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全詩僅僅四十個字,卻縱橫捭闔,變化無窮,仿佛在一張小小的畫幅上,包容着無數的丘壑,有看不盡的風光,至今廣泛流傳。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濛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悽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於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卻有其獨到的妙處。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悽惻轉為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恆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這兩句因此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在歧路」,點出題面上的那個「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處分手,所以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參考資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長安時所寫。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
元化泄靈淑,產此神異姿。
皓潔煥冰彩,不雜塵埃緇。
啄慊四海雲,九霄惟所之。
忘機天壤間,何意虞羅欺。
鎩我紫氛羽,劇我青田思。
垂翅雞鶩群,矯首燕雀嗤。
良玉污塗泥,仙格奴隸司。
昔為青雲器,今為糞壤遺。
鬱郁寥廓抱,依依知者誰。
開此含丹睛,跡滯無異窺。
胡為作近玩,養翮以前期。
古錢唐,翻成此日淒涼。
薤歌中、灰飛紙蝶,褊褼吹上牙檣。
峭帆風、迎來柳,離筵語、遞入椒漿。
綠蠟凝愁,素帷搴怨,更無人影到船窗。
嘆吾谷、舊山雲樹,歸計苦參商。
經行過、女墳湖水,淚灑吳閶。
問從今、關河萬里,可堪重著思量。
鮑家詩、繁台夜雨,江淹恨、嶺嶠秋霜。
西去啼烏,南征哀雁,斷魂容易便分行。
願留取、鏡盟釵約,心字各焚香。
塵緣了,與君攜手,片月金梁。
於王氣,塗之岡。
五百祀,皇陵藏。
火流烏,星流紅,駕生聖人應天祥。
聖人生,六合一統天下昌。
汝阿彌,言語侏離復兜離,妖誦胡膜干毒師。
蜂屯蟻聚乞乞萬,搖首枯舌樂不疲。
金銀城,鐵為鍵,湯為池,北據河洛南驅淮,老獐野鶻弗能支。
大明帝,厲虎旅,拔龍飛,手把黃鉞相招麾。
元運絕,彌何為,築京觀,兗之際,荊之垂。
撥亂反正,聖武赫戲,大明烈烈,開皇之墓。
皇皇帝肇,跡濠之壤。
上天黜元命,命帝靖四方。
神兵三千,投鞭渡江。
基建業,定南京。
大興問罪師,天戈剪妖狂。
妖狂潰崩,赫烈我武揚。
系頸闕下,大明朝賀開明堂。
元主大去國,閩廣並來王。
皇帝神武,越五帝,咸三皇。
皇皇萬國賓,日出日入土,普為大明臣。
制禮作樂聖化鈞,大一統業萬萬春。
三蛇長,一蛇擅雄王。
上掩三日生妖芒。
羿烏斃彎弓,無人落欃槍。
血人為漿肉為梁,交結■狫恣跳梁。
帝閔下土命將一日平。
收其帑實夷穴藏,截蛇首,刳蛇腸,祭民社主,反民井灶還丘坑註:■——反「犬」右加「考」山傾峨,水翻鄱,旗拏黃龍鼓考鼉。
坤軸震,水犀列以陣,樓櫓層層突而蜃。
皇赫怒,血漂刃。
不用命,斬以徇。
鐵鈎鎖,扼艨犝。
辟強弩,開神弓。
老犀暈火角生風,流星一矢貫爾額與胸。
老犀窮,小犀夜泣鮫人宮。
江為障,湖為池,兩虎赫赫奸天威。
天兵東下,跨池與障平如砥。
兵十萬,威武宣,紅帕錦股偃草前,暇以歲月嘯以延。
收殘丁,嬰孤城,穿城炮機若流星。
小虎粉首,大虎摧爪翳兩端睛。
齊雲火天,骨肉焦冥,天子好生,一雞一犬不汝兵。
糧盡矢竭,開關輸平。
群臣魚貫入大明。
大明帝,義之斷,仁之成。
東海鯨,鬐插鐵牙如雪山,眼如月。
前驅虎頭鯊,後挈三足蹩。
尾一掉,天綱崩,地維缺。
吞三閩啗百粵。
飛涎噴沫,弟兄作穴。
岩潭生子孫,天吳彎弓弓靶折,四海波濤盡流血。
東皇太乙,乘魚從霞。
長綸巨餌,羈縻鈎加。
漁彭蠡,獵黃池,鯨亦穿腮京口來。
京口來,游不動,化為魷,空囁嚅。
海上將軍神騎還,乘勝卷甲斬閩關。
阿難氣■■,老鶻語綿蠻。
土豪據土孰與京?將軍將命揚風聲。
豪一敗,走連營,俘以南廟功用銘。
閩山奠,閩水清。
註:■■——左「九」右「虎」益之都,魯之邦,元不綱,兵強馬壯碻磝岡。
梗我王化,山輸海貢隔梯航。
狡狐三穴,跳躑貪狼,王師薄城,築我受降。
駢首就縛父與兄,弦歌之化復我鄒魯鄉。
太原李,繼忠襄。
京兆李,王咸陽。
辱齒相依勢相望,構讒煽虛撼金床。
王綱偏,圯弗■,上弗急君父,同盟不相援。
徵兵關中伐太原。
大丞相,偏將軍,士馬百萬蹂燕雲。
國已墟,關來從。
尉之陀,竇之融。
註:■——左提「手」右「舉」邗啟溝,汴通河,河之王鎧仗山積,血流波。
前徒接戰盡倒戈,二三主將弁峨峨。
輸忠竭節心靡他,以彼取此類虞羅。
由汴入灤入紅螺。
嗟政不綱可奈何?自底滅亡可奈何?國運傾,六師駐,那吒城。
龜茲主,走灤京。
宣明詔,許厥成。
壺簞筐篚左袒迎,封籍府庫奉大廷。
大丞相,舍於野,克大國,匪余武,天子龍驤土貔虎。
問其寡孤,毋恃殺擄,秋毫無犯民按堵。
民按堵,振放旋,鉤麗冒胤未殄滅。
大將軍,請戍邊,偏將逾蔥嶺,越祁連,追亡逐北萬五千。
抗大旌,懸絕幕,天子喻書通玉帛,胡宗■■未沓譯。
隴雲寒,隴水干。
天使晨入荊門關。
石扼僰,左控秦。
巴蜀限峨岷。
偽夏昆,強項不來賓。
元戎闡皇威,民何罪?肝腦縻。
一札西去如星馳。
彼元之微,棄身獨夫。
剪與我絕,忍及爾孤?告冉龐,束斯榆,檄邛笮,上版圖。
綴包薄,受正朔。
玉壘峨嵋我城郭,沱潛三巴我塹壑。
誓蠶叢,銘劍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