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白 / 贈僧朝美
拼 译 译

《贈僧朝美》

李白 〔唐代〕

水客凌洪波,長鯨涌溟海。

百川隨龍舟,噓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

高價傾宇宙,餘輝照江湖。

苞卷金縷褐,蕭然若空無。

誰人識此寶,竊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說,各勉黃金軀。

复制

贈僧朝美 - 譯文及註釋

譯文駕舟泛海出入洪波之中,巨大的鯨魚湧起溟海浪濤。百川翻滾龍舟飛馳,在長鯨的噓吸之下全被吞沒。此中還有竟然不死的人,反而探得了明月之珠。明珠價高為宇宙之冠,漏出些許光輝便照耀江湖。凌駕超越於金縷之衣,在明珠面前全無光彩。誰人識得如此之寶?私下暗笑有您我這樣的狂夫。瞭然於心不必再說些什麼,各自保重勤勉我們目身吧。

注釋朝美:僧人名。水客:駕舟泛海音。長鯨:即鯨魚,因身巨長,故稱。龍舟:刻有龍飾的大舟。傾:竭盡,全。金縷褐:金縷織成的衣服。了心:瞭然於心。黃金軀:喻指身體生命的珍貴。▲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71-472

贈僧朝美 - 賞析

佛教禪宗,與人談玄論禪,常用比喻,以啟發人的妙悟。如禪宗北宗神秀所作的偈語:「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禪宗南宗的慧能所作的偈語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二人都是用比喻來說明禪理。李白此詩深受禪宗影響,他與朝美論禪,也是用比喻的手法。

詩中前六句,把人生比成是渺溟無際的慾海,將貪、瞋、痴等人的惡欲比做是溟海中興風作浪,吞舟食人的「長鯨」。人在慾海中航行,一不小心就會被嗜欲的「洪波」所汨沒,為貪慾、瞋欲和痴欲的鯨魚所吞食。而僧人朝美這個「水客」卻能在煩惱海中凌波航行,不但沒有被慾海的洪波淹沒,也沒有被惡欲的長鯨吃掉。他不但沒有死,反而在大海中探得「明月珠」,獲寶而歸。就是說,他不但沒有被煩惱海中象徵惡欲的長鯨吞滅,被洪波汨沒,迷失本性,反而翻然妙悟,突然明白了深奧的佛理,探得了象徵禪悟的明月之珠。

在佛經中,常把至深的佛理比成是明月、明珠,以喻佛理的智慧光明,而把貪、瞋、痴三種煩惱稱作「三毒」,視為人的愚殊和黑暗。因為這顆象徵着佛性光明的「明月珠」,是從慾海之中與象徵愚昧和黑暗的「長鯨」搏鬥經過生死大劫得來的,所以彌加珍貴,故詩中說它「高價傾宇宙」,因為它是驅除人心靈黑暗、愚昧的靈光,故詩中說它「餘輝照江湖」。

詩中進一步描寫:朝美雖然在修禪的過程中悟得了妙道,明性見佛,但他卻不驕傲自滿,向人炫耀,而是深藏若虛,大道似無:「苞卷金縷褐,蕭然若空無。」即說朝美將明月珠用衣服包裹起來,不欲向人炫耀,好像他根本什麼也沒有似的。就是俗話所說的「良賈善藏」和「大智若愚」。

對於能否識別朝美懷中的「明月珠」來說,詩人李白就是朝美的一個知音。「誰人識此寶,竊笑有狂夫。」狂夫是詩人自指。李白曾在詩中多次以狂夫、狂人自指。如在《廬山謠》中他說:「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又在《醉中答丁十八以詩譏予搥碎黃鶴樓》中說「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 「竊笑」二字用得極好。人皆不識,而我能獨識,故而會心而笑;你裝得若無其事,還是被我識破了,故而暗中竊笑。 「竊笑」二字表現出了李白與朝美親密無間的關係和深切的友誼,表達出了二人英雄識英雄,惺惺惜惺惺之意。朝美胸中的禪學境界,在別人尚看不出的時候,李白卻早已會心知意,在友好地微笑頷首了。此也表明李白對佛學的造詣之高。

詩的最後說:「了心何言說,各勉黃金軀。」「了心」,是對禪心佛意已瞭然心中的意思。《楞嚴經》上說:「汝之心靈,一切明了,若汝現成所明了心,實在身內。」佛教禪宗認為人人皆有佛性,只是有的人心為痴迷所惑,失卻本性。如果除卻痴迷,即可明心見性。《壇經》中說,「菩提般若之知(即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緣心迷,不能自悟,須求大善知識示道見性。善知識,遇悟即成智。」如今朝美已經大徹大悟,明了其本性,即已自見佛性,就如同已獲得了明月一般明亮的明珠一樣。「黃金軀」本指佛,《後漢書》上說:「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此喻指二人。 此二句是說,你我既然對佛學的妙理要道都已瞭然於心,因此就無須再言說了.各自努力修道成佛吧!因禪宗認為人人皆有佛性,皆可修道成佛,故有此說。這一詩句也表明李白對自己的佛學修養自視甚高,非常自信。

李白這首與僧人談玄論禪的詩,寫得很高明。他將很難用言語說明的佛理,用美妙的比喻來說明。不但寫得禪意深遠,深得妙理,而且還寫得玲瓏透徹,餘味不盡,啟人深思,一點也不枯燥。嚴羽說:「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李白此詩,可謂是深得禪道妙悟之旨了。▲

葛景春著.李白思想藝術探驪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02:369-372

李白

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其它诗文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代〕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送崔度還吳(度,故人禮部員外國輔之子)》

李白 〔唐代〕

幽燕沙雪地,萬里盡黃雲。

朝吹歸秋雁,南飛日幾群。

中有孤鳳雛,哀鳴九天聞。

我乃重此鳥,彩章五色分。

胡為雜凡禽,雛鶩輕賤君。

舉手捧爾足,疾心若火焚。

拂羽淚滿面,送之吳江濆。

去影忽不見,躊躇日將曛。

复制

《掛席江上待月有懷》

李白 〔唐代〕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懸玉鈎。

素華雖可攬,清景不同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鵲樓。

《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

李白 〔唐代〕

昔別黃鶴樓,蹉跎淮海秋。

俱飄零落葉,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見,蹭蹬游吳越。

何處我思君?天台綠蘿月。

會稽風月好,卻繞剡溪回。

雲山海上出,人物鏡中來。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

荊門倒屈宋,梁苑傾鄒枚。

苦笑我誇誕,知音安在哉?大盜割鴻溝,如風掃秋葉。

吾非濟代人,且隱屏風疊。

中夜天中望,憶君思見君。

明朝拂衣去,永與海鷗群。

《枯魚過河泣》

李白 〔唐代〕

白龍改常服,偶被豫且制。

誰使爾為魚,徒勞訴天帝。

作書報鯨鯢,勿恃風濤勢。

濤落歸泥沙,翻遭螻蟻噬。

萬乘慎出入,柏人以為識。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李白 〔唐代〕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台。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唐代〕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南奔書懷·一作自丹陽南奔道中作•蕭士贇雲是偽作》

李白 〔唐代〕

遙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爛。甯戚未匡齊,陳平終佐漢。

欃槍掃河洛,直割鴻溝半。歷數方未遷,雲雷屢多難。

天人秉旄鉞,虎竹光藩翰。侍筆黃金台,傳觴青玉案。

不因秋風起,自有思歸嘆。主將動讒疑,王師忽離叛。

自來白沙上,鼓譟丹陽岸。賓御如浮雲,從風各消散。

舟中指可掬,城上骸爭爨。草草出近關,行行昧前算。

南奔劇星火,北寇無涯畔。顧乏七寶鞭,留連道傍玩。

太白夜食昴,長虹日中貫。秦趙興天兵,茫茫九州亂。

感遇明主恩,頗高祖逖言。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

复制

《五月東魯行,答汶上君·一作翁》

李白 〔唐代〕

五月梅始黃,蠶凋桑柘空。魯人重織作,機杼鳴簾櫳。

顧余不及仕,學劍來山東。舉鞭訪前途,獲笑汶上翁。

下愚忽壯士,未足論窮通。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

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西歸去直道,落日昏陰虹。

此去爾勿言,甘心為轉蓬。

复制

《詶殷明佐見贈五雲裘歌》

李白 〔唐代〕

我吟謝朓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飛雨。謝朓已沒青山空,後來繼之有殷公。

粉圖珍裘五雲色,曄如晴天散彩虹。文章彪炳光陸離,應是素娥玉女之所為。

輕如松花落金粉,濃似苔錦含碧滋。遠山積翠橫海島,殘霞飛丹映江草。

凝毫采掇花露容,幾年功成奪天造。故人贈我我不違,著令山水含清暉。

頓驚謝康樂,詩興生我衣。襟前林壑斂暝色,袖上雲霞收夕霏。

群仙長嘆驚此物,千厓萬嶺相縈郁。身騎白鹿行飄颻,手翳紫芝笑披拂。

相如不足跨鷫鸘,王恭鶴氅安可方。瑤台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

為君持此凌蒼蒼,上朝三十六玉皇。下窺夫子不可及,矯首相思空斷腸。

复制

《與賈至舍人於龍興寺剪落梧桐枝望㴩湖》

李白 〔唐代〕

剪落青梧枝,㴩湖坐可窺。雨洗秋山淨,林光澹碧滋。

水閒明鏡轉,雲繞畫屏移。千古風流事,名賢共此時。

复制

《贈蜀僧無觀》

李白 〔唐代〕

師出峨眉西極天,萬里一衲雙行纏。朝游名山暮滄海,不著腳踏諸方禪。

眼中自有識人物,行盡江南山水窟。紫雲深處有神仙,高馬達官無此骨。

溪頭惜別強吟哦,顧我無才奈若何。他日長安逢李白,為乞峨眉山月歌。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