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孔子 / 讀書
拼

《讀書》

孔子 〔先秦〕

吾性雖嗜學,年少不自強。

所至未及門,安能望其堂。

荏苒歲雲幾,家事已獨當。

經營食眾口,四方走遑遑。

一身如飛雲,遇風任飄揚。

山川浩無涯,險怪靡不嘗。

落日號虎豹,吾未停車箱。

波濤動蛟龍,吾方進舟航。

所勤半天下,所濟一毫芒。

最自憶往歲,病軀久羸尫。

呻吟千里外,蒼黃值親喪。

母弟各在無,訃歸恐驚惶。

凶禍甘獨任,危形載孤艎。

崎嶇護旅櫬,緬邈投故鄉。

至今驚未定,生還乃非常。

憂慮心膽耗,馳驅筋力傷。

況已近衰境,而常犯風霜。

驅之久如此,負疴固宜長。

朝晡暫一飽,百回步空廊。

未免廢坐臥,其能視縑緗。

新知固雲少,舊學亦已忘。

百家異旨趣,六經富文章。

其言既卓闊,其義固荒茫。

古人至白首,搜窮敗肝腸。

僅名通一藝,著書欲煌煌。

瑕疵自掩覆,後世更昭彰。

世久無孔子,指畫隨其方。

後生以中才,胸臆妄度量。

彼專猶未達,吾慵復何望。

端憂類童稚,習書倒偏傍。

況令議文物,規摹詎能詳。

輪轅孰撓直,冠蓋孰纁黃。

珪璋國之器,孰殺孰鋒鋩。

問十九未諭,其一猶面牆。

幾微言性命,萌兆審興亡。

茲尤覺浩浩,吾詎免倀倀。

因思幸尚壯,曷不自激昂。

前謀信已拙,來效庶雲臧。

漸有田數畝,春秋可耕桑。

休問就醫藥,疾病可消禳。

性本反澄澈,清田去榛荒。

長編倚修架,大軸解深囊。

收功畏奔景,窺星起幽房。

虛窗達深暝,明膏續飛光。

搜窮力雖憊,磨勵志須償。

譬如勤種藝,無憂匱囷倉。

又如導涓涓,寧難致湯湯。

昔廢漸開闢,新輸日收藏。

經營但亹亹,積累自穰穰。

既多又須擇,儲精棄其糠。

一正以孔孟,其揮乃韓莊。

賓朋顧空館,議論據方床。

試為出其有,始如宮應商。

紛紜遇叩擊,律呂乃交相。

須臾極萬變,開闔爭陰陽。

南山對塵案,相摩露青蒼。

百鳥聽徘徊,忽如來鳳凰。

乃知千載後,坐可見虞唐。

施行雖未果,貯蓄豈非良。

何殊廄中馬,縱齕草滿場。

形骸苟充實,氣力易騰驤。

此求苦未晚,此志在堅剛。

复制

讀書 - 賞析

孔子

作者: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其它诗文

《大雹行》

孔子 〔先秦〕

雷師掠地西山麓,北會豐隆出蒼峪。崩雲掩落赤日烏,列缺光騰燭龍目。

黑風駕海天外立,萬騎先聲振林谷。雲濤怒卷惡雨來,中雜冰丸幾千斛。

殺聲咆哮屋碎瓦,百萬神兵自天下。奮然橫擊合陣來,昆陽之戰何雄哉!

又如馬陵之道萬弩發,矢下雨如無魏甲。斧形雞卵見自昔,異狀奇模此其匹。

野人庭戶變綃館,霧涌煙霾與龍敵。又疑鮫人泉客泣相別,淚灑珠璣恣狼藉。

葉穿鳥死庭樹慘,禾麥擊平驚赭赤。神威收斂俄寂然,瀟瀟合浦還珠玭。

整冠變色立前廡,但見土窩萬杵一一皆深圓。五行有占非小變,調元失所誰之愆?

又聞夏冬愆伏之所致,亦以坎冶持化元。孔子修《春秋》,二百四十二載間。

特書雨雹凡兩次,大率貶黜臣下侵君權。況今朱明壯陽月,胡為縱此群慝之所顓?

歷關上訴九虎怒,蟣虱小臣非所言。獨憐田家被災者,寒耕熱耘手足成胝胼。

差科大命寄一麥,盻盻見熟療飢涎。一新到口不得食,哀哉何以卒歲年!

复制

《水調歌頭·喚起子陸子》

孔子 〔先秦〕

喚起子陸子,經德問何如。萬鍾於我何有,不負古人書。聞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時柯葉,霜雪歲寒餘。此是瑱山境,還似象山無。耕也餒,學也祿,孔子徒。青衫畢竟升斗,此意正關渠。天地清寧高下,日月東西寒暑,何用著工夫。兩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廬。

复制

《答伯庸》

孔子 〔先秦〕

孔子之文滿天下,孔子之道滿天下。

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為餓夫。

复制

《訓儉示康》

孔子 〔先秦〕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果止於梨、栗、棗、柿之類;餚止於脯、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餚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量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弊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餚、果,故就酒家觴之。」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梲,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鰌知其及禍;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雲。

复制

《孔子生日 其三》

孔子 〔先秦〕

熟記老將至,時時欲息肩。不如有營者,汲汲常忘年。

尼山不知老,劬學遺憂煎。猶雲樂忘憂,其憂固難捐。

孜孜斃乃已,治《易》姑勉旃。孔顏何所樂,壽夭從其天。

老學若炳燭,吾意殊不然。多能實鄙事,作繭真自纏。

頹然且放浪,如魚躍於淵。毋為學所役,益智滋可憐。

無憂豈非樂,至樂還隨緣。縱老樂不改,以此得終焉。

复制

《題伏生受書圖》

孔子 〔先秦〕

爪丘崩,科斗藏。

《典》、《墳》孰求楚左相,金絲未壞孔子堂。

濟南老生教齊魯,綿蕝禮官何足伍?挾書嚴禁禁未開,盤

詰誰能禁齊語?百年禮樂當有興,天子好文開太平。

百篇大義喜有托,十三女口傳霝嚶。

太常掌故親往受,百篇僅遺二十九。

河內女兒還可疑,老人屋中有科斗。

建元博士孔襄孫,五十九篇為訓文。

嘉唐悼桀空有詔,孔氏全經誰與論。

倪家書生能受學,一篇薦上元非朴。

賞官得列中大夫,帝軌皇塗未恢擴。

漢家小康黃老余,烏用司空城旦書。

蓋師言治在何處,後世徒走陳農車。

复制

《再用前韻 其四》

孔子 〔先秦〕

逝者如斯晝夜長,會心能使百憂忘。生前身後渾如此,絲竹之音孔子堂。

复制

《奉和聖制經孔子舊宅》

孔子 〔先秦〕

孔門太山下,不見登封時。徒有先王法,今為明主思。

恩加萬乘幸,禮致一牢祠。舊宅千年外,光華空在茲。

复制

《爭臣論》

孔子 〔先秦〕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於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廣而聞多,不求聞於人也。行古人之道,居於晉之鄙。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人皆以為華,陽子不色喜。居於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

  愈應之曰:是《易》所謂恆其德貞,而夫子凶者也。惡得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蠱》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則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蠱》之「上九」,居無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則冒進之患生,曠官之刺興。志不可則,而尤不終無也。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為不加矣。而未嘗一言及於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於其心。問其官,則曰諫議也;問其祿,則曰下大夫之秩秩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今陽子以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陽子將為祿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謂祿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擊柝者可也。蓋孔子嘗為委吏矣,嘗為乘田矣,亦不敢曠其職,必曰「會計當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陽子之秩祿,不為卑且貧,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陽子惡訕上者,惡為人臣招其君之過而以為名者。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書》曰:「爾有嘉謨嘉猷,則人告爾後於內,爾乃順之於外,曰:斯謨斯猷,惟我後之德」若陽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應之曰:若陽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謂惑者矣。入則諫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夫陽子,本以布衣隱於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誼,擢在此位,官以諫為名,誠宜有以奉其職,使四方後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僭賞、從諫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聞而慕之,束帶結髮,願進於闕下,而伸其辭說,致吾君於堯舜,熙鴻號於無窮也。若《書》所謂,則大臣宰相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且陽子之心,將使君人者惡聞其過乎?是啟之也。

  或曰:陽子之不求聞而人聞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變,何子過之深也?愈曰:自古聖人賢士,皆非有求於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義,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後已。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聖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聖才能,豈使自有餘而已,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於身也,耳司聞而目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後身得安焉。聖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聖賢之身也。且陽子之不賢,則將役於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閔人窮也。惡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若吾子之論,直則直矣,無乃傷於德而費於辭乎?好盡言以招人過,國武子之所以見殺於齊也,吾子其亦聞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道也,非以為直而加入也。且國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盡言於亂國,是以見殺。《傳》曰:「惟善人能受盡言。」謂其聞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陽子可以為有之士也。」今雖不能及已,陽子將不得為善人乎哉?

复制

《白髮賦》

孔子 〔先秦〕

  星星白髮,生於鬢垂。雖非青蠅,穢我光儀。策名觀國,以此見疵。將拔將鑷,好爵是縻。

  白髮將拔,惄然自訴:稟命不幸,值君年暮。逼迫秋霜,生而皓素。始覽明鏡,惕然見惡。朝生晝拔,何罪之故?子觀桔柚,一暠一曄,貴其素華,匪尚綠葉。願戢子之手,攝子之鑷。

  咨爾白髮,觀世之途。靡不追榮,貴華賤桔。赫赫閶闔,藹藹紫廬。弱冠來仕,童髫獻謨。甘羅乘軫,子奇剖符。英英終賈,高論雲衢。拔白就黑。此自在吾。

  白髮臨欲拔,瞑目號呼:何我之冤,何子之誤!甘羅自以辯惠見稱,不以發黑而名著。賈生自以良才見異,不以烏鬢而後舉。聞之先民,國用老成。二老歸周,周道肅清。四皓佐漢,漢德光明。何必去我,然後要榮?

  咨爾白髮,事各有以,爾之所言,非不有理。曩貴耆耄,今薄舊齒。皤皤榮期,皓首田裡。雖有二毛,河清難俟。隨時之變,見嘆孔子。

  發乃辭盡,誓以固窮。昔臨玉顏,今從飛蓬。髮膚至昵,尚不克終。聊用擬辭,比之國風。

复制

《孔子世家贊》

孔子 〔先秦〕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雲。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复制

《獄中上樑王書》

孔子 〔先秦〕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願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是使荊軻、衛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願大王孰察之。

  昔玉人獻寶,楚王誅之;李斯竭忠,胡亥極刑。是以箕子陽狂,接輿避世,恐遭此患也。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毋使臣為箕子、接輿所笑。臣聞比干剖心,子胥鴟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願大王孰察,少加憐焉。

  語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荊軻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卻齊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於齊、秦而故於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於志,慕義無窮也。是以蘇秦不信於天下,為燕尾生;白圭戰亡六城,為魏取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蘇秦相燕,人惡之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於中山,人惡之於魏文侯,文侯賜以夜光之璧。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於浮辭哉!

  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昔司馬喜臏腳於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脅折齒於魏,卒為應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畫,捐朋黨之私,挾孤獨之交,故不能自免於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負石入海,不容於世,義不苟取比周於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於道路,繆公委之以政;甯戚飯牛車下,桓公任之以國。此二人者,豈素宦於朝,借譽於左右,然後二主用之哉?感於心,合於行,堅如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於眾口哉?故偏聽生奸,獨任成亂。昔魯聽季孫之說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計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辯,不能自免於讒諛,而二國以危。何則?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國,齊用越人子臧而強威、宣。此二國豈繫於俗,牽於世,系奇偏之浮辭哉?公聽並觀,垂明當世。故意合則胡越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則骨肉為仇敵,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誠能用齊、秦之明,後宋、魯之聽,則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為也。

  是以聖王覺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說田常之賢,封比干之後,修孕婦之墓,故功業覆於天下。何則?欲善亡厭也。夫晉文親其讎,強伯諸侯;齊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則?慈仁殷勤,誠加於心,不可以虛辭借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東弱韓、魏,立強天下,卒車裂之。越用大夫種之謀,禽勁吳而伯中國,遂誅其身。是以孫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辭三公為人灌園。今人主誠能去驕傲之心,懷可報之意,披心腹,見情素,墮肝膽,施德厚,終與之窮達,無愛於士,則桀之犬可使呔堯,跖之客可使刺由,何況因萬乘之權,假聖王之資乎!然則荊軻湛七族,要離燔妻子(),豈足為大王道哉!

  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於道,眾莫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輪囷離奇,而為萬乘器者,以左右先為之容也。故無因而至前,雖出隨珠和璧,祗怨結而不見德;有人先游,則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窮居之士,身在貧羸,雖蒙堯、舜之術,挾伊、管之辯,懷龍逢、比干之意,而素無根柢之容,雖竭精神,欲開忠於當世之君,則人主必襲按劍相眄之跡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為枯木朽株之資也。

  是以聖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而不牽乎卑辭之語,不奪乎眾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荊軻,而匕首竊發;周文王獵涇渭,載呂尚歸,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烏集而王。何則?以其能越攣拘之語,馳域外之議,獨觀乎昭曠之道也。

  今人主沈諂諛之辭,牽帷廧之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此鮑焦所以憤於世也。

  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私污義,底厲名號者不以利傷行。故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籠於威重之權,脅於位勢之貴,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於左右,則士有伏死堀穴岩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