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周文 / 絕筆詩
拼

《絕筆詩》

周文 〔先秦〕

頭可斷,肢可折,

革命精神不可滅。

壯士頭顱為黨落,

好漢身軀為群裂。

复制

絕筆詩 - 賞析

周文

作者:周文

周文(?-前209),秦末農民起義軍將領。即周章,陳縣人。戰國末年,曾為項燕軍視日,推算時辰吉凶。侍奉過春申君黃歇,自稱懂得兵法。陳勝稱王后,授予將軍印,西向攻秦。 行軍途中,不斷徵集士兵,至函谷關,已有兵車千輛,士兵數十萬,不久進駐戲亭(今陝西臨潼東)。 秦派少府章邯率主力反撲。他孤軍深入,缺乏戰鬥經驗,敗退出函谷關,軍次曹陽(今河南三門峽西南),後又退至澠池(今河南澠西)。章邯追兵復至,他戰敗自殺。

周文其它诗文

《周文之》

周文 〔先秦〕

褰帷岩邑特從容,憶惜鴒原會一同。樂孺共營蘭薦膳,劬勞爭報棘吹風。

繡衣握節新恩重,綵服承顏往事空。三紀光陰真插羽,依然小市夕陽中。

复制

《應襄王教題觀囿榭》

周文 〔先秦〕

陽春被天,冠此王圻。吾王不游,民何以怡。循覽靈囿,亦有靈台。

灌木崇霄,祥卉覆階。白雲英英,黃鳥喈喈。育物對時,靡悰不諧。

陋彼田齊,周文是儀。

复制

《寄周文學懋修余客歲過吳門宿其齋頭聽懋修歌自製吳歌甚適二首 其一》

周文 〔先秦〕

郭外尋君系短篷,蘆花深映夕陽紅。江東似爾真公瑾,吳下何人更阿蒙。

淅瀝商風回錦樹,飛揚春雪和絲桐。紙窗竹屋青熒處,苦憶疏燈夜半同。

复制

《周文矩勘書圖》

周文 〔先秦〕

宮槐陰合玉堂清,書葉翻香入細聽。內苑近來游宴少,太平天子要傳經。

复制

《梅梁歌》

周文 〔先秦〕

文命殿角東北左,上有梅梁鐵交鎖。傳聞舊時枝葉生,木質鱗身無不可。

有時匹練離朱栱,歸帶濕萍光欲動。低頭下吸菲嶺泉,奮髯直入陽明洞。

旁觀但怪香火濃,頃刻即令風雨送。爾不見飢烏啄鼓來饋食,走入嵩高化為石。

禨祥禍福儻或是,陰陽幻變誰能測。玉笥觀掛白玉梁,含元追下流血柱。

異事苟逢博物問,後來那得詳其故。卷丹雲,凝素霧,玉簫九成奠雕俎。

登歌升降只仰俯,嗚呼梅梁匆飛去。

复制

《游棲霞四首 其一》

周文 〔先秦〕

破曉逗苦霧,客鼻何酸辛。山中氣候異,初日如燭銀。

田間石獸多,知是肉角麟。古苔半皴腹,化作蒼龜鱗。

兩柱既岌嶪,眾碑亦嶙峋。幽塗得奇觀,未敢辭埃塵。

連年抱離憂,百嗟亡一呻。花委鬢毛晚,草奪袍色春。

愁中書櫝失,夢裡歌鐘陳。窮愁著文字,屢被同行嗔。

同行不相知,而況悠悠人。

复制

《贈虎丘僧道輝游天台二首 其二》

周文 〔先秦〕

少小即精勤,參禪復著文。香薰滬瀆像,茶酹武丘墳。

入定山猿見,吟詩海鶴聞。幽情正迢遞,又拜石橋雲。

复制

《再游九溪》

周文 〔先秦〕

昔年九溪十八澗,今度見之逾清真。

靜依落落石路晚,閒繞寂寂山家春。

可憐潺湲似留客,更覺曲折能隨人。

得得杖藜來盡目,野棠山杏亦精神。

复制

《新柳》

周文 〔先秦〕

長條導幽情,淨色穿戶牖。

酸風釅如醋,少待濃似酒。

颭颭金絲垂,滿眼遮老丑。

复制

《歐陽琴歌》

周文 〔先秦〕

嗚呼個是文忠琴,嗚呼此琴今尚存。

堂中圖書散失盡,留得七弦傳子孫。

六言自書書在腹,古錦梅花留不得。

嗣孫賢者能忍貧,不向豪家博珠玉。

初鼓如撼昭陵松,鞏原流水青溶溶。

三宗龍袞在帝左,曾把鈞天賜與公。

再鼓似播清潁水,只將漱流肯洗耳。

曾蘇兩生招不來,自寫新聲付兒子。

堯囚山,舜放野,

自茲以下不平苦。與君所得婦女謗,

此日一洗清萬古。小儒昔誦五季傳,

頗訝春秋體微變。今來再聽七弦琴,

南薰遺制喜復見。浮雲流盡白日逃,

何用廣陵與離騷。譜成只度歐家曲,

秋聲賦人廬山高。

复制

《寄題館娃即靈岩寺》

周文 〔先秦〕

突兀僧藍是館娃,屟廊猶自隱晴霞。

清明但長離宮草,精魄應棲野寺花。

白苧黃蕉迷鶴市,紫蘭綠芷屬漁家。

思量種蠡成何事,空使君王式怒蛙。

复制

《五人墓碑記》

周文 〔先秦〕

  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況草野之無聞者歟?獨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財以送其行,哭聲震動天地。緹騎按劍而前,問:「誰為哀者?」眾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毛一鷺,公之逮所由使也;吳之民方痛心焉,於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中丞匿於溷藩以免。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以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買五人之頭而函之,卒與屍合。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且矯詔紛出,鈎黨之捕遍於天下,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於猝發,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而又有剪髮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於朝廷,贈諡褒美,顯榮於身後;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於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不有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故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

  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