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元代 / 世子 / 義田記
拼 译 译

《義田記》

世子 〔元代〕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

  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共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數,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給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餘而無窮。屏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其給。此其大較也。

  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於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後世子孫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唯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晏子曰:「自臣之貴,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於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餘人。以此而為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於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後及其疏遠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晏子為近之。觀文正之義,賢於平仲,其規模遠舉又疑過之。

  嗚呼!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而入者,豈少也哉!況於施賢乎!其下為卿,為大夫,為士,廩稍之充,奉養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為溝中瘠者,又豈少哉?況於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義滿朝廷,事業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後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無錄也。獨高其義,因以遺於世雲。

复制

義田記 - 賞析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shū)而賢者,咸施之。
  范文正公,蘇州人,平時樂於用錢財幫助別人,選擇那關係親近而貧窮、關係疏遠而賢能的人,都予以幫助。
  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字希文,諡文正。咸:都。

  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rěn)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贍(shàn)。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共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jiān),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數,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給稻八百斛(hú)。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pèi)然有餘而無窮。屏而家居俟(sì)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其給。此其大較也。
  當他貴重顯達之時,購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畝,稱作「義田」,用來養育救濟本家族的人們。使他們天天有飯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喪葬都予以資助。選擇家族中年長輩高而且賢德的人主管帳目,經常總計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飯,一人供給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給一匹細絹。嫁閨女的發給五十千錢,閨女改嫁的發給三十千錢;娶兒媳婦的發給三十千錢,再娶的發給十五千錢;喪葬發給的費用和閨女再嫁的數目相同,孩子的喪事發錢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義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糧食,來供應在這裡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餘而無枯竭之時。退居在家、等待職務的人予以供給,出仕為官的人則停止供給。這就是它的大致情況。
  屏:棄,指丟了官。稔:莊稼成熟。贍:富足,足夠。縑:雙絲的細絹。斛:中國舊量器名,亦是容量單位,一斛本為十斗,後來改為五斗。沛然:充盛貌。俟:等待。

  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於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後世子孫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唯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當初,范公還未貴重顯達時,就曾有過這種願望,而無力實現長達二十年之久。後來做了西部邊境的統帥,又入朝參與主持朝政,從此才開始有了俸祿賞賜的收入,而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志願。他去世之後,後代的子孫修明他的事業,繼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時候一樣。他雖地位高俸祿多,卻終生過着清貧的生活。逝世的時候,甚至沒有錢財裝殮,子女們也沒有錢財為他舉辦像樣的喪事。他只是把救濟貧寒、養活親族的道義,留傳給子女罷了。

  昔晏平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晏子曰:「自臣之貴,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於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餘人。以此而為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於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後及其疏遠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晏子為近之。觀文正之義,賢於平仲,其規模遠舉又疑過之。
  古時候晏平仲乘破車、駕瘦馬。陳桓子說:「這是隱瞞君主的賞賜啊。」晏子回答說:「自從我顯貴以後,父系的親族,沒有不坐車的人;母系的親族,沒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親族,沒有挨餓受凍的;齊國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濟而點火做飯的有三百多人。像這樣,是隱瞞君主的賞賜呢?還是彰明君主的賞賜呢?」於是齊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罰桓子飲酒。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齊君了解賢者,而桓子能認錯服義。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親疏層次之分,而言辭有井然的次序:先說父系親族,後說母系親族,再說妻子的親族,最後才提到關係疏遠的賢者。孟子說:「由愛自己的親人而施仁德於民眾,由對民眾仁德而愛惜世間萬物。」晏子的作為接近於這一點啊。現在從范文正公的購置義田這件事來看,是比晏平仲還要賢明啊。他施行的規模的久遠和全面,恐怕是要超過晏子的。
  服義:在正確的道理或正義面前,表示心服。這裡指桓子受觴而不辭。

  嗚呼!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而入者,豈少也哉!況於施賢乎!其下為卿,為大夫,為士,廩稍之充,奉養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為溝中瘠者,又豈少哉?況於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啊!當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職位,享受萬鍾祿米的人,他們宅第的雄偉,車駕的華麗,歌妓的眾多,妻兒的富有,僅是為滿足自己一個人的私慾而已。本族的親人不能登門的,難道還少嗎?何況說幫助疏遠的賢者呢?地位在他們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祿米的充裕,享用的豐富,也僅是為滿足自己一個人的私慾而已。本族的親人,拿着破碗討飯,成為溝中的餓殍的,難道少嗎?何況對於其它的人呢?這些人都是范文正公的罪人啊!
  廩稍:公家給予的糧食。溝中瘠:指餓死在溝渠中。瘠,通「胔」。負敦:靠近城敦。負,背倚。俟:等待。嘗:曾經。

  公之忠義滿朝廷,事業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後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無錄也。獨高其義,因以遺於世雲。
  范文正公的忠義譽滿朝廷,業跡流布邊境,功名傳遍天下,後代一定會有史官記載的,我可以不用贅述了。唯獨敬仰推崇他的道義,因而記敘「義田」之事以留贈世人。

  本文通篇以「義」字作線眼,旨在表彰范文正公自奉儉約,購置義田,以養濟群族之人的高風義行。全文採取先敘後議的方式,略可分為敘述、議論與補述三大部分,又可細分為六段:

  大抵前三段以敘述為主,是文章的主體。將范文正公樂於助人的秉性、義田制度的概況及設立義田的夙願,作了一個簡要的說明,以為後段的議論作張本。

  首段言簡意賅,以「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作為全文的綱領,用以提起下文。文中點明範文正公「好施予」、「贍族人」之善性,是為創辦義田的伏筆;且強調施助並非來者不拒的浮濫,而是以「親而貧,疏而賢」為主要對象。

  第二段由總敘而分敘,採取節節進逼的手法,詳細記敘義田設置的經過及其良好的規模製度。以「方貴顯時」點出時機,「號曰義田」點出主題,「養濟群族之人」說明義田的目的,「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贍」為總綱,並領起下文,然後再將救助的概況、對象、管理者及自給自足的運作方式作原則性的概述,具體而微地使人感受到范文正公義田的規模輪廓。尤其在敘述施行辦法時,為避免行文之僵化、句式之刻板,特別使用「錯綜格」中「抽換詞面」的修辭方法,例如在「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等四句同樣敘述文句之後,轉用「葬者如再嫁之數」的表述方法,使得規章制度的介紹,不致於失之嚴肅呆滯,反而使得語氣鮮活靈動,引人共鳴。

  第三段則採用追敘法,以「嘗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三十年」,追溯范文正公立志多年方能實現的艱苦歷程,更加突顯這份志業的艱難與志向的堅定。再以子孫修業承志的情形「如公之存也」,來展現子孫的賢肖以襯托范文正公的高潔人格,並可由此見出義田制度「規模遠舉」之可能,這尤其是「終其身而沒」的前賢們,無法望其項背的所在。更進一層以「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孫而已」描寫出范文正公自奉儉約、養濟群族的仁者襟懷與高潔人格,令人感動。

  第四、五兩段為議論。第四段也是先敘後議,以晏子親親仁民的美德正襯范文正公「規模遠舉」之賢在晏平仲之上。文中先以較大篇幅敘述晏子周濟齊士三百餘人的故事,並以「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後及其疏遠之賢。」儒家之「仁有等級」與孟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的德性比擬之,用以證明晏子的確具有仁者的心懷;以襯托法歸結於「觀文正之義,賢於平仲」兩句,晏子已賢,而范文正公則更加是難能可貴,「其規模遠舉,又疑過之」正是在極盡讚美晏子之後,以賢襯賢,墊高范文正公好仁之德,節節逼進,處處蓄勢,文章氣勢流暢且具有說服力。此外,在桓子與晏子的對話之中,人物語言之神態表情,栩栩如生,頗具有臨場感。

  第五段則以今昔對比,感慨世風日下,只圖一己之享樂,而不知推己及人之仁愛。以「歿之日,身無以為殮,子無以為喪」的事實與「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祿」的達官顯宦「奉養之厚,止乎一己」的現象作鮮明的對比,用不肯濟人饑寒的權貴顯宦,來反襯范文正公之義行可風。尤其是以四個連句的排比,極寫顯宦之奢靡享樂、卿士大夫及士人自養豐厚,又以「況於施賢乎!」、「況於他人乎?」兩層,照應范文正公的「義」,而歸納出:「是皆公之罪人也」的結論,真是當頭棒喝,發人深省。在這兩段一揚一抑、借賓顯主的映襯寫法之中,既可以深化主題的意境引人共鳴,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內心世界的價值判斷與好惡取捨。

  末段補述所以寫作此篇文章之緣故。先以三句排比句來總結范文正公一生的行跡與事功,表達對范文正公無盡的崇敬與景仰,然而此事後世必有史官會加以記載。作者只是就「獨高其義,因以遺於世」的一筆扣題,標明其作記命意的所在。

世子

作者:世子

世子,元代,資料不詳。

世子其它诗文

《送梅龍圖》

世子 〔元代〕

子真家世子云鄉,風力才華豈易當。

回首古人多隱約,致身今日獨輝光。

謨明久合分三府,治劇聊須試一方。

從此政成何所報,百城無事只耕桑。

复制

《海國記(節選)》

世子 〔元代〕

  嘉慶四年,歲在己未,琉球國中山王尚穆薨。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孫尚溫表請襲封。中朝懷柔遠藩,錫以恩命,臨軒召對,特簡儒臣。

  於是,趙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翰林院修撰,充正使;李和叔先生,名鼎元,綿州人,官內閣中書,副焉。介山馳書約余偕行,余以高堂垂老,憚於遠遊。繼思游幕二十年,遍窺兩戒,然而尚囿方隅之見,未觀域外,更歷纓溟之勝,庶廣異聞。稟商吾父,允以隨往。從客凡五人:王君文誥,秦君元鈞,繆君頌,楊君華才,其一即余也。

  五年五月朔日,隨盪節以行,祥飆送風,神魚扶舳,計六晝夜,徑達所屆。

  凡所目擊,成登掌錄。志山水之麗崎,記物產之瑰怪,載官司之典章,嘉士女之風節。文不矜奇,事皆記實。自慚譾陋,飴測海之嗤;要堪傳言,或勝鑿空之說云爾。

复制

《國公諸世子邀登鎮海樓次韻》

世子 〔元代〕

層樓高峙鎮南天,此會如逢閬苑仙。海國樂聞閒暇日,山僧登記太平年。

關河帶礪皇圖壯,冰雪文章世子賢。呼吸自應通帝座,彩雲飛到碧窗前。

复制

《侍世子奉獻蜀王十首 其四》

世子 〔元代〕

炫日輝霞錦價高,製成稱體小龍袍。試看黼黻文章美,須念

复制

《侍世子奉獻蜀王十首 其三》

世子 〔元代〕

祖訓昭昭日月新,由來治國本天倫。令名要使傳千載,仁政須教及萬民。

复制

《和陳粹之憲副見寄 其一》

世子 〔元代〕

百年身事一扁舟,風便須行止即休。自許壯懷包宇內,不教愁態上眉頭。

聖涯萬頃優遊泳,藝苑群芳積漸收。後世子云應有合,夜光寧肯暗中投。

复制

《汲修世子謝餉綠葡萄詩意在得種法次韻奉答用酬下詢老圃之意》

世子 〔元代〕

植根欲深苗欲稀,清明五日出土遲。祭貓瘞犬以時至,草龍向天隨指頤。

刪除繁冗爽籟集,兼旬瓔珞縈卑枝。葛囊鎖護象文褓,勿令蜂雀窺重帷。

溉之侵晨與昏暮,摘以筠籠傾漆匜。大珠小珠各風味,脆而不酸甘不飴。

物情消息似佳醞,既多且有旨且時。為君盡輸秘密藏,來年報我瓊瑤詩。

复制

《贈曹廣文德覽》

世子 〔元代〕

誰謂廣文官不大,筆鋒動處邀龍駕。列卿宰相作房官,天子親臨定高下。

一等高標者誰氏,遼海東頭曹貢士。國門高掛震金台,紙價忽然騰錦韍。

吁嗟曹子真奇英,平昔文章羞自鳴。一朝身登廟廷上,韓潮蘇海流縱橫。

親繕一篇遠寄我,開緘朗讀清風生。恩綸頒出欲留賢,貢士辭尊竟不然。

一官飄然古魏國,吟花坐月開青氈。衙前問字日復日,多士注壑如流泉。

老妻辭世子嗣缺,聞道名姝有傾國。香車款聘為細君,玉蚌祥光張鳳翼。

綃幃春得寧馨兒,秋水為神玉為骨。我雖不及親試啼,遙知已是岩廊客。

回顧應笑乃翁官,何事寒氈勞役役。

复制

《展喜犒師》

世子 〔元代〕

  夏,齊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於展禽、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 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 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 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 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 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齊侯乃還。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