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元代 / 世子 / 展喜犒師
拼 译 译

《展喜犒師》

世子 〔元代〕

  夏,齊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於展禽、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 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 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 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 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 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齊侯乃還。

复制

展喜犒師 - 賞析

  夏,齊孝公伐我北鄙(bǐ)
  齊孝公攻打魯國北部邊境。僖公派展喜去慰勞齊軍,並叫他到展禽那裡接受犒勞齊軍的外交辭令。
  齊孝公:齊桓公的兒子。鄙:邊遠地方。

  公使展喜犒(kào)師、使受命於展禽(qín)、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 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zhǐ)、將辱於敝邑(yì),使下臣犒(kào)執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縣罄(qìng)、野無青草、何恃(shì)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 大公股肱(gōng)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 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 其不協,彌縫其闕(quē)、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bì)(yì)用是不敢保聚、曰:『豈其嗣(sì)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齊侯乃還。
  齊孝公還沒有進入魯國國境,展喜出境迎上去進見他,說:「寡君聽說您親自出動大駕,將要光臨敝邑,派遣下臣來犒勞您的左右侍從。」齊孝公說:「魯國人害怕嗎?」展喜回答說:「小人害怕了,君子就不。」齊孝公說:「你們的府庫空虛得就像懸掛起來的磬,四野里連青草都沒有,仗着什麼而不害怕?」展喜回答說:「依仗先王的命令。從前周公、太公輔佐周室,在左右協助成王。成王慰問他們,賜給他們盟約,說:『世世代代的子孫,不要互相侵害。』這個盟約藏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桓公因此聯合諸侯,而解決他們之間的不和諧,彌補他們的缺失,而救援他們的災難,這都是顯揚過去的職責啊。等到君侯登上君位,諸侯都給予厚望,說:『他會繼承桓公的功業吧。』我敝邑因此不敢保城聚眾,說:『難道他即位九年,就丟棄王命,廢掉職責,他怎麼向先君交代?他一定不會這樣的。』依仗這個才不害怕。」齊孝公於是收兵回國。
  公:指魯僖公。犒:慰勞。竟:同「境」。縣:同「懸」。罄:中間空虛的樂器。周公:周文王的兒子,名旦,魯國的始祖。大公:即呂望,姜姓,通稱姜太公,齊國的始祖。大同「太」。股:大腿。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意為得力的助手。這裡作動詞用,意為輔佐。載:載言,指盟約。盟府:掌管盟約文書檔案的官府。職:動詞,掌管。舊職:從前的職守。即指齊始祖姜太公股肱周室的事業。率:遵循。桓:指齊桓公。

  「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為文章第一層。齊軍雖未入境,但隱隱已有進犯之氣。而對這種情況,展喜卻言稱「寡君」、「敝邑」、「下臣」,尊稱對方侵犯是「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辱」在此不是侮辱對方的意思,而是自己受委屈的含意,相當於「枉顧」、「屈尊」等詞,是對對方來訪的客氣謙詞。措辭禮數周到,神態不慌不忙,儼然胸有成竹。更耐人尋味的是,在這番言辭中,展喜不提對方進犯一事,而稱對方此行是來訪,巧妙地為自己犒勞齊師張目,顯得合乎情理。文章至此,已呼應了上文「犒軍」與「辭令」二線,而由於對犒軍沒有具體展開,卻騰出筆墨詳寫展喜的一番辭令,使文章的焦點迅速凝聚在「辭令」之中。好文章總是強調突出重點,不枝不蔓,猶如山沓雲深之處,突然顯現一條小徑,使人可以拾階而上,探險尋幽。

  「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為文章第二層。惡虎決不會因羔羊哀哀求告而饒了它的性命,侵略者當然也不會因被侵略國禮數周到就按捺下侵略欲望。「魯人恐乎?」這一句話,表明齊侯不僅未被展喜言辭所動,反而赤裸裸地聲稱自己此行並非來訪,而是侵略。視對方忍讓為軟弱可欺,往往是自以為強大的人之共同心理。侵略人家,還要問人家是否害怕,其中的狂傲,基於的正是不把對方放在眼裡的心理,並帶有一種如貓戲鼠的挑釁和放肆。在這種情形下,展喜表現的卻是那麼從容鎮定,不卑不亢:「小人恐矣,君子則否。」一派大義凜然之氣。文章至此,我們已不難明白展喜犒軍並非是向對方屈膝投降,而別有一番用意。同時也使人不禁為展喜捏了一把汗,在齊軍強大的攻勢面前,在狂傲的齊侯面前,僅僅憑藉辭令並不能擊退齊軍。

  「齊侯曰:『室如縣罄……』」至「恃此以不恐」為文章第三層。「縣罄」,即懸罄,罄同磬,磬懸掛時,中間高而兩面低,其間空洞無物。家室貧乏,屋無所有,而房舍高起,兩檐下垂,如古罄懸掛的樣子,所以室如縣罄,意指府庫空虛。「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在這種反向中,視對方若無物的狂傲之氣咄咄逼人,但也或多或少地夾雜着齊侯對展喜的從容鎮定之困惑。而讀者卻可以在齊侯的困惑中,豁然釋開原先的幾個困惑:原來魯國之所以面對強大的齊國的進犯不去積極備戰,而求助於「犒軍」、「辭令」,正是由於魯國「室如縣罄,野無青草」,軍事力量軟弱的魯國,不能以此去抗衡聲勢顯赫的齊軍。求助於「犒軍」與「辭令」,多少也是弱小國家在強國面前無可奈何的悲哀。同時,也使人明白何以齊侯在展喜面前如此放肆狂妄,原來正是他視魯國「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但是,三尺之孤,尚有一搏,何況眾志成城。以軍事力量抗爭雖無必勝把握,但「犒軍」和「辭令」不能使狂妄的齊侯面壁思過,退避三舍嗎。一念及此,令人對文中情境方有幾分明白,卻又不免疑慮重生。

  怯懦者,往往在黑雲壓城面前魂飛魄喪,哀嘆命運乖蹇;強者,唯有強者,才能在亂雲飛度中,依然從容不迫,以無畏的勇氣,在危機中開拓出機遇的曙光。展喜正是在這種危機四起、險象環生的情境中,顯示了自己過人的膽識與才智。首先,展喜陳述自己所恃的是先王之命。當時周室雖然衰微,但欲成霸業者,也只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然沒有誰敢公然表示藐視周室。「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表明齊、魯原是世代友好,且有天子為他們締結的盟約,此其一;「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指出,齊孝公之父齊桓公正是因為遵守盟約,廣修仁義而終成霸業,而現在諸侯各國對齊侯也寄託了同樣的願望,此其二;「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大意是:我國之所以不敢修築城池,繕治甲兵,作戰爭的準備,是因為認為「即使您繼承君位九年,也不會背棄先王的命令,廢棄以前的職責。因為要是這樣,便對不住逝去的太公和桓公。想來齊君一定不會是這樣乾的。」申明魯國之所以不聚兵相爭非不能,是不為也,其原因是基於對齊侯的信賴。此其三。一席言說,乍看貌似謙恭平淡,沒有一句譴責齊侯侵略的行徑,但細細品來,卻覺得柔中帶剛,綿里含針,辛辣有力,具有豐富的潛台詞:第一,齊侯如果侵犯魯國,那就是公然違背天子命令,踐踏盟約,背信棄義;第二,齊侯如果侵犯魯國,那就是叛逆孝道,並將失去人心;第三,魯國之所以不興兵相抗,並不是軟弱可欺,所以對齊侯也絕不會恐懼。

  如果說,齊國的強大和魯國的弱小,決定了展喜只能把激烈的抗爭寓於貌似謙恭平和的言辭中;那麼,齊侯的倨傲無禮,則又決定了展喜在平淡中透露出激烈的抗爭與捍衛祖國尊嚴的慷慨。而且,更重要的是,柔轉為剛,存在着一個假定,即如果齊侯侵略魯國;剛轉為柔,同樣也存在着一個假定,即齊侯撤軍回國。同時,這時柔還有一個更大的假定,如果齊侯撤軍回國,那齊侯就是仁義之人,齊侯也就因此有望重振父業,成為一代霸主;反之,則一切將付之東流。

  齊侯是個頗為自負的人,他之所以急急忙忙攻打魯國,正是基於想重溫乃父齊桓公霸業的舊夢。展喜一番剛柔相濟的言辭,可以說是吃透了齊侯的心理。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個心理被對方看透的人,就會被對方的言辭所折服。「齊侯乃還」,正是在這種情形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結果。

  文章一開始就如奇峰突起、引人入勝,齊軍入侵魯國,魯國卻派展喜前去犒勞。展喜經展禽(即柳下惠)面授機宜,辭令謙和有禮,面對齊孝公咄咄逼人的問話,巧妙提出「君子」與「小人」之別,並針對齊孝公依仗周王名號經營霸業的心理,指出「先王之命」給他當頭一棒;接着又用兩國先君之盟約束之,用齊桓公之功勉勵之,用諸侯之望鞭策之;最後又夸之不會棄命廢職,暗藏機鋒。言辭可謂字字珠璣,步步為營,方略絕妙。齊孝公開始如飲醇酒,自尊心和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後來才發現仰之彌高,縛之彌深,頗有「高處不勝寒」之感,再想反駁為時已晚,只好「乘風歸去」。全文結構緊湊,無一閒文懈筆,辭辯精妙絕倫,不愧是一篇優美的外交辭作。

1、 關永禮.《古文觀止·續古文觀止鑑賞辭典》: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0
2、 傅德岷.《古文觀止鑑賞》:崇文書局,2010
3、 陳長喜.《中國歷代名文賞讀》: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展喜犒師 - 創作背影

  魯僖公二十六年(前634),齊孝公率軍攻打魯國,齊強魯弱,又適逢魯國發生饑荒,根本無力抵擋,形勢十分危急。魯僖公派遣展喜迎上前去犒勞齊軍。由於展喜的機智善辯,從容應對,終於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使齊孝公無言以對,不得不收兵還師,從而解救了國家的危難。

  

世子

作者:世子

世子,元代,資料不詳。

世子其它诗文

《義田記》

世子 〔元代〕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

  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共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數,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給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餘而無窮。屏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其給。此其大較也。

  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於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後世子孫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唯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晏子曰:「自臣之貴,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於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餘人。以此而為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於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後及其疏遠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晏子為近之。觀文正之義,賢於平仲,其規模遠舉又疑過之。

  嗚呼!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而入者,豈少也哉!況於施賢乎!其下為卿,為大夫,為士,廩稍之充,奉養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為溝中瘠者,又豈少哉?況於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義滿朝廷,事業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後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無錄也。獨高其義,因以遺於世雲。

复制

《日者吳九萬精三命又精於相三命則吾不知骨相不媚則吾自知之》

世子 〔元代〕

官槐廣文舍,愧子獨來頻。老境寧高位,衰年只病身。

平生長孺戇,半世子云貧。照影吾猶笑,如渠豈貴人。

复制

《海國記(節選)》

世子 〔元代〕

  嘉慶四年,歲在己未,琉球國中山王尚穆薨。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孫尚溫表請襲封。中朝懷柔遠藩,錫以恩命,臨軒召對,特簡儒臣。

  於是,趙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翰林院修撰,充正使;李和叔先生,名鼎元,綿州人,官內閣中書,副焉。介山馳書約余偕行,余以高堂垂老,憚於遠遊。繼思游幕二十年,遍窺兩戒,然而尚囿方隅之見,未觀域外,更歷纓溟之勝,庶廣異聞。稟商吾父,允以隨往。從客凡五人:王君文誥,秦君元鈞,繆君頌,楊君華才,其一即余也。

  五年五月朔日,隨盪節以行,祥飆送風,神魚扶舳,計六晝夜,徑達所屆。

  凡所目擊,成登掌錄。志山水之麗崎,記物產之瑰怪,載官司之典章,嘉士女之風節。文不矜奇,事皆記實。自慚譾陋,飴測海之嗤;要堪傳言,或勝鑿空之說云爾。

复制

《送翟給事廷獻冊封周世子還朝兼赴昌邑省覲三首 其一》

世子 〔元代〕

冊命臨中土,恩華接上台。雪明朱閤麗,風引翠簾開。

漢使鳴環入,王孫露冕來。星槎曙裊裊,欣傍早春回。

复制

《毛處士八十壽詩》

世子 〔元代〕

壽星光彩燭南天,白髮逢春八十年。世際七朝人物泰,家傳四世子孫賢。

西湖杖屨開行館,北海尊罍列慶筵。記取十年須一會,還應兩度醉花前。

复制

《和陳粹之憲副見寄 其一》

世子 〔元代〕

百年身事一扁舟,風便須行止即休。自許壯懷包宇內,不教愁態上眉頭。

聖涯萬頃優遊泳,藝苑群芳積漸收。後世子云應有合,夜光寧肯暗中投。

复制

《謝楊孟溪縣丞惠以章墨》

世子 〔元代〕

白首侯芭蜀江邊,曾向君家傳太玄。

射熊草賦留殘墨,想應當日還渠得。

飄零蕭灑幾世孫,解得膠法舂玄雲。

物理往來元莫測,後世子孫還舊璧。

君家所有更贈君,君還贈我何殷勤。

感君殷勤復三嘆,努力西窗磨鐵硯。

太玄難深吾不為,願寫誠齋易傳探。

复制

《冬節後至丞相第詣世子車中作》

世子 〔元代〕

廉公失權勢,門館有虛盈。

貴賤猶如此,況乃曲池平。

高車塵未滅,珠履故餘聲。

賓階綠錢滿,客位紫苔生。

誰當九原上,鬱郁望佳城。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