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两汉 / 司马迁 / 滑稽列传
拼 译 译

《滑稽列传》

司马迁 〔两汉〕

孔子曰:「六藝於治一也。

《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豈不大哉!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

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

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

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

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嗚,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

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語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人發兵加齊。

齊王使淳于髡之趙請救兵,齎金百斤,車馬十駟。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

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豈有說乎?」髡曰:「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甌窶滿篝,污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

』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於是齊威王乃益齎黃金千溢,白璧十雙,車馬百駟。

髡辭而行,至趙。

趙王與之精兵十萬,革車千乘。

楚聞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悅,置酒後宮,召髡賜之酒。

問曰:「先生能飲幾何而醉?」對曰:「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先生飲一斗而醉,惡能飲一石哉!其說可得聞乎?」髡曰:「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御史在後,髡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斗徑醉矣。

若親有嚴客,髡帣韝鞠,侍酒於前,時賜餘瀝,奉觴上壽,數起,飲不過二斗徑醉矣。

若朋友交遊,久不相見,卒然相覩,歡然道故,私情相語,飲可五六斗徑醉矣。

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後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三。

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

羅襦襟解,微聞薌澤,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飲一石。

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

」言不可極,極之而衰,以諷諫焉。

齊王曰:「善。

」乃罷長夜之飲,以髡為諸侯主客。

宗室置酒,髡嘗在側。

滑稽列传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孔子說:「六藝對於治國的作用是一致的。《禮》用來節制人們的行為,《樂》用來啟發和諧的感情,《書》用來敘述史事,《詩》用來表達情思,《易》用來演繹神妙的變化,《春秋》用來闡發微言大義。」太史公說:天道是那樣廣闊,難道還不大嗎?說話隱約委婉而切中事理,也可以解除紛擾。淳于髡是齊國的「招女婿」。個子不到七尺,辭令機智善辯,幾次出使諸侯國,從沒有受過屈辱。齊威王在位時喜歡隱語,愛恣意作樂整夜唱酒,陷在裡面不理朝政,把國事託付給卿大夫。官吏們怠工腐化,諸侯國一起來犯,齊國即將危亡,就在朝夕之間了,左右沒有一個敢諫諍的。淳于髡用隱語來勸說:「國內有一隻大鳥,棲息在大王的宮庭里,三年不飛也不鳴叫,大王可知道這鳥是為什麼?」威王說:「這鳥不飛則罷,一飛就直衝雲天;不鳴叫則罷,一鳴叫就震驚世人。」於是上朝召集各縣令縣長七十二人,獎勵了一個,處罰了一個,重振軍威出戰。諸侯國一時震驚,都歸還了侵占齊國的土地。從此聲威盛行三十六年。這事記在《田敬仲完世家》中。 齊威王八年,楚國對齊國大舉進攻。齊王派淳于髡到趙國去請救兵,帶上贈送的禮品黃金百斤、車馬十套,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冠上的帶子全都斷了。齊王說:「先生嫌它少嗎?」淳于髡說:「怎麼敢呢?」齊王說:「那你的笑難道有什麼可說的嗎?」淳于髡說:「剛才臣子從東方來,看見大路旁有祭祈農事消災的,拿着一隻豬蹄,一盂酒,禱告說:『易旱的高地糧食裝滿籠,易澇的低洼田糧食裝滿車,五穀茂盛豐收,多得裝滿了家。』臣子見他所拿的祭品少而想要得到的多,所以在笑他呢。」於是齊威王就增加贈禮黃金千鎰,白璧十雙,車馬一百套。淳于髡辭別動身,到了趙國。趙王給他精兵十萬,戰車一千乘。楚國聽到消息,連夜撤兵離去。 齊威王大為高興,在後宮辦了酒席,召見淳于髡賞他喝酒。問道:「先生能喝多少才醉?」回答說:「臣子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威王說:「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麼能喝一石呢?其中奧妙能聽聽嗎?」淳于髡說:「在大王面前賞酒,執法官在旁邊,御史在後邊,髡心裡害怕跪倒喝酒,不過一斗已經醉了。如果家父來了嚴肅的客人,髡用袖套束住長袖,彎腰跪着,在前邊侍候他們喝酒,不時賞我點多餘的清酒,我舉起酒杯祝他們長壽,起身幾次,喝不到二斗也就醉了。如果朋友故交,好久沒見面了,突然相見,歡歡喜喜說起往事,互訴衷情,喝到大概五六斗就醉了。如果是鄉裡間的節日盛會,男女坐在一起,酒喝到一半停下來,玩起六博、投壺,自相招引組合,握了異性的手不受責罰,盯着人家看也不受禁止,前有姑娘掉下的耳飾,後有婦女丟失的髮簪,髡私心喜歡這種場面,喝到大概八斗才有兩三分醉意。天色已晚,酒席將散,酒杯碰在一起,人兒靠在一起,男女同席,鞋兒相疊,杯盤散亂,廳堂上的燭光熄滅了,主人留住髡而送走其他客人。女子的薄羅衫兒解開了,微微地聞到一陣香氣,當這個時刻,髡心裡最歡快,能喝到一石。所以說酒喝到頂就要做出亂七八糟的事,樂到了頂就要生悲,世上所有的事都是這樣。」說的是不能到頂,到頂就要走下坡路的道理,用來諷諫的。齊威王說:「說得好!」就停止了通宵達旦的喝酒,用淳于髡擔任諸侯主客的職務。王室宗族舉辦酒宴,淳于髡常在一旁陪飲。

注釋六藝:指儒家經典《六經》,即下文列舉的《禮》、《樂》、《書》、《詩》、《易》、《春秋》。 《禮》:《禮經》。《儀禮》、《周禮》、《禮記》合稱《三禮》。《樂》:《樂經》,據唐徐堅《初學記》說:秦朝焚書,《樂經》亡,只剩下《五經》。《書》:《書經》,也稱《尚書》,相傳為孔子編訂,記載自帝堯至秦穆公的史料。《詩》:《詩經》,相傳孔子刪詩,選三百○五篇成書。 《易》:《易經》,也稱《周易》。 《春秋》:根據魯國史料修成的編年斷代史(起於前722年,迄於前481年)。相傳是孔子作。天道:我國古代哲學術語,天的法則。恢恢:寬廣貌。 淳于髡(kūn坤):「淳于」之姓源於周初至春秋的淳于國(今山東安丘縣東北)。 贅(zhuì綴)婿:舊時男子因家貧賣身給人家,得招為婿者,稱為贅婿。也泛指「招女婿」。 七尺:周尺比今尺短,七尺大約相當於今1.60米左右。見《鄒忌諷齊王納諫》注。 齊威王:參見《鄒忌諷齊王納諫》注。隱:隱語,不直接說出本意而借別的詞語來暗示的話。卿大夫:周代國王及諸侯的高級臣屬。卿的地位高於大夫,常掌握國政和統兵之權。蜚(fēi非):通「飛」。「大鳥三年不飛又不鳴」的隱語,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楚莊王時伍舉就曾用過。 令長:戰國秦漢時縣的行政長官名稱。人口萬戶以上的縣稱令,萬戶以下的縣稱長。 《田完世家》:指《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車馬十駟:指車十乘。古代一車配四馬(駟)為一乘。索:盡。禳(ráng瓤)田:古代祈求農事順利、無災無害的祭祀活動。甌窶(lóu樓):狹小的高地。篝(gōu溝):竹籠。污邪:地勢低下、容易積水的劣田。 齎(jī飢):以物贈人。溢:通「鎰」,古以二十兩為一溢。御史:秦以前的御史為史官,漢代御史也有掌糾察、治獄的。司馬遷所指似是後者。帣(juàn眷):通「絭」,束衣袖。韝gōu溝):臂套。鞠:彎屈。六博:古代博戲,兩人對局,各執黑白棋六子。具體玩法見南宋洪興祖《楚辭補註·招魂篇》引《古博經》。投壺:古代遊戲,宴飲時用矢投入一定距離外的酒壺,以投中多少定勝負,負者罰酒。曹:遊戲時的分組。眙:直視。 薌澤:泛指香氣。薌,五穀的香氣。諸侯主客:簡稱「主客」,戰國齊設置的官名,掌諸侯朝聘之事。嘗:通「常」。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司馬遷

作者: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马迁其它诗文

《毛遂自薦》

司馬遷 〔兩漢〕

  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

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

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

」得十九人,余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

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

」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

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平原君竟與毛遂偕。

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也。

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

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

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

」毛遂按劍歷階而上,謂平原君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

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為者也?」平原君曰:「是勝之舍人也。

」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

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於遂手。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

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

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

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

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

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

」毛遂曰:「從定乎?」楚王曰:「定矣。

」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

」毛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

」遂定從於殿上。

毛遂左手持盤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與歃此血於堂下。

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   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士。

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勝不敢復相士。

」遂以為上客。

《遊俠列傳序》

司馬遷 〔兩漢〕

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二者皆譏,而學士多稱於世雲。

至如以術取宰相、卿、大夫,輔翼其世主,功名俱著於《春秋》,固無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憲,閭巷人也,讀書懷獨行君子之德,義不苟合當世,當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憲,終身空室蓬戶,褐衣疏食不厭。

死而已四百餘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

羞伐其德。

蓋亦有足多者焉。

且緩急,人之所時有也。

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於井廩,伊尹負於鼎俎,傅說匿於傅險,呂尚困於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飯牛,仲尼畏匡,菜色陳、蔡。

此皆學士所謂有道仁人也,猶然遭此災,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勝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義,已享其利者為有德。

」故伯夷丑周,餓死首陽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貶王;跖躋暴戾,其徒誦義無窮。

由此觀之,「竊鈎者誅,竊國者侯;侯之門,仁義存。

」非虛言也。

今拘學或抱咫尺之義,久孤於世,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浮沉而取榮名哉!而布衣之徒,設取予然諾,千里誦義,為死不顧世。

此亦有所長,非苟而已也。

故士窮窘而得委命,此豈非人之所謂賢豪間者邪?誠使鄉曲之俠,予季次、原憲比權量力,效功於當世,不同日而論矣。

要以功見言信,俠客之義,又曷可少哉!古布衣之俠,靡得而聞已。

近世延陵、孟嘗、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親屬,藉於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賢者,顯名諸侯,不可謂不賢者矣。

比如順風而呼,聲非加疾,其勢激也。

至如閭巷之俠,修行砥名,聲施於天下,莫不稱賢,是為難耳!然儒、墨皆排擯不載。

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不見,余甚恨之。

以余所聞,漢興,有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之徒,雖時扞當世之文罔,然其私義,廉潔退讓,有足稱者。

名不虛立,士不虛附。

至如朋黨宗強比周,設財役貧,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遊俠亦丑之。

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與豪暴之徒同類而共笑之也。

《外戚世家序》

司馬遷 〔兩漢〕

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

夏之興也以塗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

殷之興也以有娀,紂之殺也嬖妲己。

周之興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於褒姒。

故《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春秋》譏不親迎。

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

禮之用,唯婚姻為兢兢。

夫樂調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也。

可不慎與?人能弘道,無如命何。

甚哉,妃匹之愛,君不能得之於臣,父不能得之於子,況卑不乎!即歡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終:豈非命也哉?孔子罕稱命,蓋難言之也。

非通幽明,惡能識乎性命哉?。

《滑稽列傳》

司馬遷 〔兩漢〕

孔子曰:「六藝於治一也。

《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豈不大哉!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

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

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

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

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嗚,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

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語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人發兵加齊。

齊王使淳于髡之趙請救兵,齎金百斤,車馬十駟。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

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豈有說乎?」髡曰:「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甌窶滿篝,污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

』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於是齊威王乃益齎黃金千溢,白璧十雙,車馬百駟。

髡辭而行,至趙。

趙王與之精兵十萬,革車千乘。

楚聞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悅,置酒後宮,召髡賜之酒。

問曰:「先生能飲幾何而醉?」對曰:「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先生飲一斗而醉,惡能飲一石哉!其說可得聞乎?」髡曰:「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御史在後,髡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斗徑醉矣。

若親有嚴客,髡帣韝鞠,侍酒於前,時賜餘瀝,奉觴上壽,數起,飲不過二斗徑醉矣。

若朋友交遊,久不相見,卒然相覩,歡然道故,私情相語,飲可五六斗徑醉矣。

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後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三。

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

羅襦襟解,微聞薌澤,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飲一石。

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

」言不可極,極之而衰,以諷諫焉。

齊王曰:「善。

」乃罷長夜之飲,以髡為諸侯主客。

宗室置酒,髡嘗在側。

《屈原列傳(節選)》

司馬遷 〔兩漢〕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離騷」者,猶離憂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

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陳涉世家》

司馬遷 〔兩漢〕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斬。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吳廣以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卒皆夜驚恐。

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尉果笞廣。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陳勝佐之,並殺兩尉。

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

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nìng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袒右,稱大楚。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攻大澤鄉,收而攻蘄qí。

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

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

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

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

」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乃以吳叔為假王,監諸將以西擊滎陽。

令陳人武臣、張耳、陳餘徇趙地,令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

當此時,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

葛嬰至東城,立襄強為楚王。

嬰後聞陳王已立,因殺襄強,還報。

至陳,陳王誅殺葛嬰。

陳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

吳廣圍滎陽。

李由為三川守,守滎陽,吳叔弗能下。

陳王征國之豪傑與計,以上蔡人房君蔡賜為上柱國。

周文,陳之賢人也,嘗為項燕軍視日,事春申君,自言習兵,陳王與之將軍印,西擊秦。

行收兵至關,車千乘,卒數十萬,至戲,軍焉。

秦令少府章邯免酈山徒﹑人奴產子生,悉發以擊楚大軍,盡敗之。

周文敗,走出關,止次曹陽二三月。

章邯追敗之,復走次澠池十餘日。

章邯擊,大破之。

周文自剄,軍遂不戰。

武臣到邯鄲,自立為趙王,陳餘為大將軍,張耳、召騷為左右丞相。

陳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誅之。

柱國曰:「秦未亡而誅趙王將相家屬,此生一秦也。

不如因而立之。

」陳王乃遣使者賀趙,而徙系武臣等家屬宮中,而封耳子張敖為成都君,趣趙兵,亟入關。

趙王將相相與謀曰:「王王趙,非楚意也。

楚已誅秦,必加兵於趙。

計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廣也。

趙南據大河,北有燕、代,楚雖勝秦,不敢制趙。

若楚不勝秦,必重趙。

趙乘秦之弊,可以得志於天下。

」趙王以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韓廣將兵北徇燕地。

燕故貴人豪傑謂韓廣曰:「楚已立王,趙又已立王。

燕雖小,亦萬乘之國也,原將軍立為燕王。

」韓廣曰:「廣母在趙,不可。

」燕人曰:「趙方西憂秦,南憂楚,其力不能禁我。

且以楚之彊,不敢害趙王將相之家,趙獨安敢害將軍之家!」韓廣以為然,乃自立為燕王。

居數月,趙奉燕王母及家屬歸之燕。

當此之時,諸將之徇地者,不可勝數。

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殺狄令,自立為齊王,以齊反擊周市。

市軍散,還至魏地,欲立魏後故寧陵君咎為魏王。

時咎在陳王所,不得之魏。

魏地已定,欲相與立周市為魏王,周市不肯。

使者五反,陳王乃立寧陵君咎為魏王,遣之國。

周市卒為相。

將軍田臧等相與謀曰:「周章軍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圍滎陽城弗能下,秦軍至,必大敗。

不如少遺兵,足以守滎陽,悉精兵迎秦軍。

今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事恐敗。

」因相與矯王令以誅吳叔,獻其首於陳王。

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

田臧乃使諸將李歸等守滎陽城,自以精兵西迎秦軍於敖倉。

與戰,田臧死,軍破。

章邯進兵擊李歸等滎陽下,破之,李歸等死。

陽城人鄧說將兵居郯,章邯別將擊破之,鄧說軍散走陳。

銍人伍徐將兵居許,章邯擊破之,伍徐軍皆散走陳。

陳王誅鄧說。

陳王初立時,陵人秦嘉﹑銍人董譄﹑符離人朱雞石﹑取慮人鄭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將兵圍東海守慶於郯。

陳王聞,乃使武平君畔為將軍,監郯下軍。

秦嘉不受命,嘉自立為大司馬,惡屬武平君。

告軍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聽!」因矯以王命殺武平君畔。

章邯已破伍徐,擊陳,柱國房君死。

章邯又進兵擊陳西張賀軍。

陳王出監戰,軍破,張賀死。

臘月,陳王之汝陰,還至下城父,其御莊賈殺以降秦。

陳勝葬碭,諡曰隱王。

陳王故涓人將軍呂臣為倉頭軍,起新陽,攻陳下之,殺莊賈,復以陳為楚。

初,陳王至陳,令銍人宋留將兵定南陽,入武關。

留已徇南陽,聞陳王死,南陽復為秦。

宋留不能入武關,乃東至新蔡,遇秦軍,宋留以軍降秦。

秦傳留至咸陽,車裂留以徇。

秦嘉等聞陳王軍破出走,乃立景駒為楚王,引兵之方與,欲擊秦軍定陶下。

使公孫慶使齊王,欲與併力俱進。

齊王曰:「聞陳王戰敗,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請而立王!」公孫慶曰:「齊不請楚而立王,楚何故請齊而立王!且楚首事,當令於天下。

」田儋誅殺公孫慶。

秦左右校復攻陳,下之。

呂將軍走,收兵復聚。

鄱盜當陽君黥布之兵相收,復擊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復以陳為楚。

會項梁立懷王孫心為楚王。

陳勝王凡六月。

已為王,王陳。

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

」宮門令欲縛之。

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

陳王出,遮道而呼涉。

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

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夥頤!涉之為王沉沉者!」楚人謂多為伙,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由陳涉始。

客出入愈益發舒,言陳王故情。

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

」陳王斬之。

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

陳王以朱房為中正,胡武為司過,主司群臣。

諸將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為忠。

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輒自治之。

陳王信用之。

諸將以其故不親附,此其所以敗也。

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高祖時為陳涉置守頉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褚先生曰:地形險阻,所以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為治也。

猶未足恃也。

夫先王以仁義為本,而以固塞文法為枝葉,豈不然哉!吾聞賈生之稱曰:「秦孝公據餚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橫,兼韓、魏、燕、趙、宋、衛、中山之眾。

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

秦人開關而延敵,九國之師逡巡遁逃而不敢進。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於是從散約解,爭割地以賂秦。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飄櫓。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施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鍉,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溪以為固。

良將勁駑,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

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躡足行伍之間,倔起阡陌之中,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餚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不銛於鈎戟長鎩也;適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

然後以六合為家,餚函為宮。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索隱述贊】天下匈匈,海內乏主,掎鹿爭捷,瞻烏爰處。

陳勝首事,厥號張楚。

鬼怪是憑,鴻鵠自許。

葛嬰東下,周文西拒。

始親朱房,又任胡武。

伙頤見殺,腹心不與。

莊賈何人,反噬城父!。

《項羽之死》

司馬遷 〔兩漢〕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

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

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

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

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

左,乃陷大澤中。

以故漢追及之。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漢騎追者數千人。

項王自度不得脫。

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

漢軍圍之數重。

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

」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

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

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與其騎會為三處。

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

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

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

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

願大王急渡。

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

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

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

」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乃自刎而死。

《屈原列傳》

司馬遷 〔兩漢〕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為楚懷王左徒。

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離騷」者,猶離憂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

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絀。

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

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

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

」楚使怒去,歸告懷王。

懷王怒,大興師伐秦。

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

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

魏聞之,襲楚至鄧。

楚兵懼,自秦歸。

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

楚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

」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

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

是時屈原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後,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眜。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

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

」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

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

懷王怒,不聽。

亡走趙,趙不內。

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

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易》曰:「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

王明,並受其福。

」王之不明,豈足福哉!令尹子蘭聞之,大怒。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

頃襄王怒而遷之。

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

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

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自屈原沉汨羅後百有餘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

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

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 。

《細柳營》

司馬遷 〔兩漢〕

文帝之後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呼,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复制

《史記·呂不韋列傳(節選)》

司馬遷 〔兩漢〕

  呂不韋者,陽翟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國君為太子。安國君有子二十餘人。安國君有所甚愛姬,立以為正夫人,號曰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安國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愛。子楚為秦質子於趙。秦數攻趙,趙不甚禮子楚。

  子楚,秦諸庶孽孫,質於諸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乃往見子楚,說曰:「吾能大子之門。」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呂不韋曰:「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子楚心知所謂,乃引與坐,深語。呂不韋曰:「秦王老矣,安國君得為太子。竊聞安國君愛幸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能立適嗣者,獨華陽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餘人,子又居中,不甚見幸,久質諸侯。即大王薨,安國君立為王,則子毋幾得與長子及諸子旦暮在前者爭為太子矣。」子楚曰:「然。為之奈何?」呂不韋曰:「子貧,客於此,非有以奉獻於親及結賓客也。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子西遊,事安國君及華陽夫人,立子為適嗣。」子楚乃頓首曰:「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

  呂不韋乃以五百金與子楚,為進用,結賓客;而復以五百金買奇物玩好,自奉而西遊秦,求見華陽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獻華陽夫人。因言子楚賢智,結諸侯賓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韋因使其姊說夫人。華陽夫人以為然,承太子間,從容言子楚質於趙者絕賢,來往者皆稱譽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後宮,不幸無子,願得子楚立以為適嗣,以托妾身。」安國君許之,乃與夫人刻玉符,約以為適嗣。

复制

《【南呂】一枝花_【南呂】一》

司馬遷 〔兩漢〕

  【南呂】一枝花廷儀公子實當代都督李公之家嗣也。器宇宏達,才華瞻敏,

百氏之書,靡不該浹;至於龍韜虎略,不待言而可知也。及乎禮賢下士,彬彬然

誠有儒者之風,不以富貴而驕慢於人,以是人皆景仰而樂與之游。今年冬適過吳

門,解鞍旅館,予得獲見,遂即傾蓋,歡若平生。於是宿留,命酌於小樓之上,

鳴琴賦詩,放歌劇飲,以罄一時之歡。既而出諸名公所贈詞章樂府以示予且詠然,

其辭氣雄偉,風調清越,不覺使人技癢。愧予無似,曷克窺其閫奧而闖其藩籬哉。

茲不自揣,勉述〔南呂〕一闋以呈。校諸傑作,固不能模楷其萬一,然於期望之

私,庶幾有在焉。

  瑤台上品仙,麟閣中人物。胸襟開宇宙,器量溢江湖。聲振寰區,會見懸魚

袋,行看佩虎符。錦みま人跨鳳侶,金蹀躞馬驟龍駒。

  【梁州】詩裁囊錦奚奴捕,醉壓雕鞍侍女扶。看花南陌歸來暮。香尖滿路,

月色盈衢。歌鐘簇擁,珠翠縈紆。轅門畫戟森成列,戍閣銅龍漏滴初,轉氍毹紅

鋪錦褥。燦金蓮光搖銀炬,擊琅聲碎珊瑚。醉乎,玉奴。流蘇帳暖春風度,雪

兒歌紅指舞。一刻千金未肯孤,洞府仙都。

  【餘音】玉鞭驕馬游荊楚,錦纜牙檣下汴吳,解垢琴書客窗遇。學能周魯,

才兼文武,佇看襲爵封侯快陛補。 題張思恭「望雲思親卷」時父母已歿矣(並序)

  吾鄉張思恭嘗持「望雲思親詩卷」征予詩。予嘉思恭之意,遂賦五言古詩一

首,已歸之矣。茲復請余詞,將欲揭者座隅而朝夕歌詠之,以示不忘親之故也。

大唐梁公仁傑為并州法曹時,登太行見白去孤飛,因指曰:「吾親舍在其下。」

雲移乃去。此梁公思親於在堂之日。矧今思恭望雲思親於既歿之後,其孝也為何

如哉!予益嘉恭之孝且純也,故不辭而複述〔南呂〕詞一闋以貽之。

  人為萬物靈,孝乃一身本。賢愚均化育,今古重彝倫。敬祖尊親,晨昏宜定

省,冬夏問寒溫。看古來孝諸賢俊,到如今青史流芳世不湮。

  【梁州】且休說唐時仁傑專前美,誰知道晉代張翰有遠孫。家居積祖松陵隱。

雙親淪歿,一念猶存。既歸黃壤,望斷白雲。我則見卷舒觸石生膚寸,我則見變

化從龍出厚坤。雲來時好着我攪斷柔腸,雲聚處好着我結愁成陣,雲飛時好着我

飄散心神。淚痕,滿巾。恨無羽翼能飛奮,越思忖越愁悶。怎得吾親更返魂,報

答深恩。

  【餘音】雲橫嶺岫連丘隴,雲鎖松揪掩墓門。雲來雲往何時盡?孝心未伸,

孝思怎忍?留取個孝行名兒做標準。 七月初六日為施以和壽

  長生境上仙,仁壽鄉中叟。七賢林下客,九老會中儔。紺發青眸,適興娛詩

酒,忘情狎鷺鷗。揀林泉勝處遨遊,樂桑榆晚景優遊。

  【梁州】人都道散消搖陸地神仙,我則道厭塵囂箕山許由。慶生辰恰值新秋

候。一枝梧墜,六葉抽。雙星南度,大火西流。這其間綺筵開香黃金獸,翠

袖捧醅斟碧玉甌。則其那西池姥來獻蟠桃,南極老重添遐算,東海翁再下仙籌。

嵩邱,華阜。高巍巍萬仞橫空秀,更鐘厚更堅久。願祝椿齡不老秋,名並莊周。

  【餘音】溪南剩把茅堂構,深隱煙霞傲列侯,閒來時撫孤松看盡雲橫岫。利

名不求,是非總休,似這般五福俱全世希有。 贈妓桂香秀馬氏

  不同桃李芳,自歷風霜久。幽姿超萬卉,素質壓凡流。品異名優,素娥為伴

侶,青女結綢繆。古香飄玉宇銀溝,清影蔽綠窗朱牖。

  【梁州】銀蟾影里孤根瘦,玉兔光中萬粟稠。占高秋骨與繁華斗。狂蜂難覓,

粉蝶誰搜。別許那狀元攀折,仙客雕搜。品題一出騷人手,聲價平增了五百籌。

你看他吐新詞胸藏錦繡,舞霓裳步撒香鈎,整金釵指露纖柔。莫愁,見羞。紫雲

紅拂皆居後。□□□更清秀。總有千金未許酬,名擅青樓。

  【餘音】金風淅淅當時候,玉露正值秋,繡幕羅幃要消受。韓生漫偷,

荀卿漫投,都不如這一縷余馨再三嗅。 贈人

  天生瑚璉材,裔出簪纓彥。鶯花壇上客,詩酒社中仙。所事堪憐,俊逸張京

兆,風流司馬遷。宴金丹西入瑤池,訪瓊仙東遊閬苑。

  【梁州】秦台夜月乘鸞鳳,謝館春風醉管弦。千金揀得如花面。腰肢裊娜,

體態嬋娟。文禽翼比,瑞木枝連。仰見他舞霓裳風搖翠柳,臨鸞鏡水映紅蓮。則

這捧霞觴翠袖殷勤,按銀箏珠璣錯落,歌白雪金玉相宣。百年,業冤。姑蘇台下

重相見,意綢繆情眷戀。山海深盟膠漆堅,永保團圓。

  【餘音】毫分不惜蠅頭利,十萬曾纏鶴背錢,紅景鄉中姿歡宴。行攜素手,

坐並香肩,似這般美滿恩情世間鮮。 詠雪景

  千山鳥罷飛,四野雲同螟。九天敷上瑞,萬國賀昇平。積素堆瓊,幻出冰壺

鏡,妝成白玉京。那時節擁藍關馬足難行,臨蔡地兵威越整。

  【梁州】這其間江頭有客尋歸艇,我這裡醉里題詩漫送程。你看他溯澄江下

不減王猷興。沖開鷺序,盪散鷗盟。梨花亂撒,柳絮飄零。那時節酒停斟聽唱陽

春,人將別重歌古郢。想當初釣魚人擊凍敲冰,騎驢客沖寒忍冷,牧羊徒守節持

旌。美名,擅稱。輝光照耀終難泯,他每志堅貞秉忠正。一片丹衷貫日星,流播

芳馨。

  【餘音】香縑貌得三冬景,彩筆吟成萬古情,臨行持此為相贈。則願你藝超

薛譚,才壓秦青,那時節聲價超遷邁夷等。 壽人八十

  南山頌載歌,北海樽頻敬。西池桃並結,東土佛重生。八秩初登,佇見膺三

聘,行看受七征。享期頤松柏遐齡,宜受用桑榆晚景。

  【梁州】我則見碧天邊一點孤星現,陸地上千枝火樹明。正生甲卻值元宵景。

歡聲涌沸,弦管鏗鏘。高開綺筵,勝會賓朋。捧遐觴翠袖殷勤,歌白雪金釵列整。

人都道降長生蓬島仙鄉,躋壽考香山老宿,東昇平洛社耆英。本是個德星,壽星。

從今五福都兼併,順天時樂天性。見盡黃河幾淺清,則願壽等崗陵。

  【餘音】莊庭椿老枝偏盛,海屋籌添數倍增,看來年渭水風雲慶。名流汗青,

功蓮良平,那時節爵位高崇列台鼎。 詠白牡丹

  不將脂粉施,自有天然態。羊脂輕捻就,酥乳砌成來。夾葉重台,妖紅冶艷

都難賽。素質檀心可喜煞,水晶球無貶無褒,白玉瓣不寬不窄。

  【梁州】徹賺得尋芳客爭探斗買,勾引得惜花人淺耨深埋。冠群不入凡流派。

沉香亭館,碧玉台階,黃蜂難覓,粉蝶難猜。倚東風連理爭開,迎晚日並蒂相偕。

我則道紫麝臍調合就天香,白鳳翎鋪排着國色,玉梅英妝點出容額。潔白,瑩白。

涅難緇標格堪人愛,困雕闌脈脈猶黃你。卯酒才消暈粉腮,那時節笑靨微開。

  【餘音】歌鐘到處攜歡約,舞袖飄時壓善才,博得個能是的名兒自多賴。再

休去迷花戀色,再休去惹垢沾埃。他本是個救苦難的觀音離南海。

复制

《景州董子故里》

司馬遷 〔兩漢〕

嫚秦廢學校,坑儒並焚書。師吏辜誦說,《六經》歸榛蕪。

漢興雖天授,創業由征誅。典禮命叔孫,綿蕞誠區區。

百年生董子,私淑洙泗徒。下帷絕窺園,精心究典謨。

從容對三策,致君期唐虞。武皇內多欲,遇之以虛拘。

詎能崇正學,詔令相江都。後復相膠西,驕主重諂諛。

誠正能感通,兩地無齟齬。邪臣懷妒嫉譎計何從攄。

《春秋》詳災異,眾口訾其迂。弟子昧師說,妄謂論大愚。

獲罪得免死,諴口全其軀。所幸聖道明,邪正分殊途。

以待後來者,迭起胥匡扶。有宋五子興,直溯姬孔初。

日月懸中天,蒙翳消雲衢。何人啟塗徑,廣川實先驅。

而胡昌黎伯,吐辭取敷腴。屈原司馬遷,子云與相如。

論道遺董子,所見猶偏隅。我過景州里,祠宇叢枌榆。

稽拜瞻儀容,和粹緬真儒。王道復誰陳,攬轡空踟躕。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