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兩漢 / 賈誼 / 送嚴主簿罷官歸黃州
拼

《送嚴主簿罷官歸黃州》

賈誼 〔兩漢〕

罷官歸種故侯瓜,鄉國蒼茫楚望賒。湘水無情空弔古,江蘺初綠暫還家。

鸞棲野棘誰同調,玉點青蠅未是瑕。宣室他年思賈誼,更持黃紙到長沙。

复制

送嚴主簿罷官歸黃州 - 賞析

賈誼

作者:賈誼

賈誼(前200~前168),漢族,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字太傅。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18歲即有才名,年輕時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0餘歲被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為太中大夫。但是在23歲時,因遭群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的太傅。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後,賈誼深自歉疚,直至33歲憂傷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散文如《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辭賦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著名。 

賈誼其它诗文

《治安策》

賈誼 〔兩漢〕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於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樂與今同,而加之諸侯軌道,兵革不動,民保首領,匈敘賓服,四荒鄉風,百姓素樸,獄訟衰息。

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咸理,生為明帝,沒為明神,名譽之美,垂於無窮。

《禮》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顧成之廟稱為太宗,上配太祖,與漢亡極。

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以承祖廟,以奉六親,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立經陳紀,輕重同得,後可以為萬世法程,雖有愚幼不肖之嗣,猶得蒙業而安,至明也。

以陛下之明達,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致此非難也。

其具可素陳於前,願幸無忽。

臣謹稽之天地,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日夜念此至孰也,雖使禹舜復生,為陛下計,亡以易此。

夫樹國固,必相疑之勢也,下數被其殃,上數爽其憂,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

今或親弟謀為東帝,親兄之子西鄉而擊,今吳又見告矣。

天子春秋鼎盛,行義未過,德澤有加焉,猶尚如是,況莫大諸侯權力且十此者乎!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國之王幼弱未壯,漢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

數年之後,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氣方剛,漢之傅相稱病而賜罷,彼自丞尉以上徧置私人,如此,有異淮南、濟北之為邪?此時而欲為治安,雖堯舜不治。

黃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

」今令此道順,而全安甚易;不肯早為,已乃墮骨肉之屬而抗剄之,豈有異秦之季世乎!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時,因天之助,尚憚以危為安,以亂為治,假設陛下居齊桓之處,將不合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以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

假設天下如曩時,淮陰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韓信王韓,張敖王趙,貫高為相,盧綰王燕,陳狶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當是時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

天下餚亂,高皇帝與諸公倂起,非有仄室之勢以豫席之也。

諸公幸者乃為中涓,其次僅得舍人,材之不逮至遠也。

高皇帝以明聖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諸公,多者百餘城,少者乃三四十縣,德至渥也,然其後十年之間,反者九起。

陛下之與諸公,非親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歲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

然尚有可諉者,曰疏。

臣請試言其親者。

假令悼惠王王齊,元王王楚,中子王趙,幽王王淮陽,共王王梁,靈王王燕,厲王王淮南,六七貴人皆亡恙,當是時陛下即位,能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

若此諸王,雖名為臣,實皆有布衣昆弟之心,慮無不帝制而天子自為者。

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黃屋,漢法令非行也。

雖行不軌如厲王者,令之不肯聽,召之安可致乎!幸而來至,法安可得加!動一親戚,天下圜視而起,陛下之臣雖有悍如馮敬者,適啟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

陛下雖賢,誰與領此?故疏者必危,親者必亂,已然之效也。

其異姓負強而動者,漢已幸勝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

同姓襲是跡而動,既有徵矣,其勢盡又復然。

殃禍之變未知所移,明帝處之尚不能以安,後世將如之何!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

至於髖髀之所,非斤則斧。

夫仁義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人主之斤斧也。

今諸侯王皆眾髖髀也,釋斤斧之用,而欲嬰以芒刃,臣以為不缺則折。

胡不用之淮南、濟北?勢不可也。

臣竊跡前事,大抵強者先反,淮陰王楚最強,則最先反;韓信倚胡,則又反;貫高因趙資,則又反;陳狶兵精,則又反;彭越用梁,則又反;黥布用淮南,則又反;盧綰最弱,最後反。

長沙乃在二萬五千戶耳,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非獨性異人也,亦形勢然也。

曩令樊、酈、絳、灌據數十城而王,今雖以殘亡可也;令信、越之倫列為徹侯而居,雖至今存可也。

然則天下之大計可知已。

欲諸王之皆忠附,則莫若令如長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則莫若令如樊酈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

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

諸侯之君不敢有異心,輻湊並進而歸命天子,雖在細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

割地定製,令齊、趙、楚各為若干國,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孫畢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盡而止,及燕、梁它國皆然。

其分地眾而子孫少者,建以為國,空而置之,須其子孫生者,舉使君之。

諸侯之地其削頗入漢者,為徙其侯國,及封其子孫也,所以數償之;一寸之地,一人之眾,天子亡所利焉,誠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

地制壹定,宗室子孫莫慮不王,下無倍畔之心,上無誅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

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貫高、利幾之謀不生,柴奇、開章不計不萌,細民鄉善,大臣致順,故天下咸知陛下之義。

臥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遺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亂。

當時大治,後世誦聖。

壹動而五業附,陛下誰憚而久不為此?天下之勢方病大瘇。

一脛之大幾如要,一指之大幾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慮亡聊。

失今不治,必為錮疾,後雖有扁鵲,不能為已。

病非徒瘇也,又苦蹠戾。

元王之子,帝之從弟也,今之王者,從弟之子也。

惠王之子,親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

親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權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蹠戾。

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天下之勢方倒縣。

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

蠻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

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漢歲金絮采繒以奉之。

夷狄徵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貢,是臣下之禮也。

足反居上,首顧居下,倒縣如此,莫之能解,猶為國有人乎?非亶倒縣而已,又類辟,且病痱。

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

今西邊北邊之郡,雖有長爵不輕得復,五尺以上不輕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臥,將吏被介冑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

醫能治之,而上不使,可為流涕者此也。

陛下何忍以帝皇之號為戎人諸侯,勢既卑辱,而禍不息,長此安窮!進謀者率以為是,固不可解也,亡具甚矣。

臣竊料匈奴之眾不過漢一大縣,以天下之大困於一縣之眾,甚為執事者羞之。

陛下何不試以臣為屬國之官以主匈奴?行臣之計,請必系單于之頸而制其命,伏中行說而笞其背,舉匈奴之眾唯上之令。

今不獵猛敵而獵田彘,不搏反寇而搏畜菟,玩細娛而不圖大患,非所以為安也。

德可遠施,威可遠加,而直數百里外威令不信,可為流涕者此也。

今民賣僮者,為之繡衣絲履偏諸緣,內之閒中,是古天子後服,所以廟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

白縠之表,薄紈之里, 以偏諸,美者黼繡,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賈嘉會召客者以被牆。

古者以奉一帝一後而節適,今庶人屋壁得為帝服,倡優下賤得為後飾,然而天下不屈者,殆未有也。

且帝之身自衣皁綈,而富民牆屋被文繡;天子之後以緣其領,庶人孽妾緣其履:此臣所謂舛也。

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飢,不可得也。

饑寒切於民之肌膚,欲其亡為奸邪,不可得也。

國已屈矣,盜賊直須時耳,然而獻計者曰「毋動」,為大耳。

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進計者猶曰「毋為」,可為長太息者此也。

商君遺禮義,棄仁恩,並心於進取。

行之二歲,秦俗日敗。

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

借父耰鉏,慮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誶語。

抱哺其於,與公並倨;婦姑不相說,則反唇而相稽。

其慈子耆利,不同禽獸者亡幾耳。

然並心而赴時猶曰蹶六國,兼天下。

功成求得矣,終不知反廉愧之節,仁義之厚。

信併兼之法,遂進取之業,天下大敗,眾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壯陵衰,其亂至矣,是以大賢起之,威震海內,德從天下。

曩之為秦者,今轉而為漢矣。

然其遺風餘俗,猶尚未改。

今世以侈靡相競,而上亡制度,棄禮誼,捐廉恥日甚,可謂月異而歲不同矣。

逐利不耳,慮非顧行也,今其甚者殺父兄矣。

盜者剟寢戶之簾,搴兩廟之器,白晝大都之中剽吏而奪之金。

矯偽者出幾十萬石粟,賦六百餘萬錢,乘傳而行郡國,此其亡行義之尤至者也。

而大臣特以簿書不報,期會之間,以為大故。

至於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慮不動於耳目,以為是適然耳。

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

俗吏之所務,在於刀筆筐篋,而不知大體。

陛下又不自憂,竊為陛下惜之。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禮,六親有紀,此非天之所為,人之所設也。

夫人之所設,不為不立,不植則僵,不修則壞。

《管子》曰:「禮義廉恥,是謂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使管子愚人也則可,管子而少知治體,則是豈可不為寒心哉!秦滅四維而不張,故君臣乖亂,六親殃戮,奸人並起,萬民離叛,凡十三歲,而社稷為虛。

今四維猶未備也,故奸人幾幸,而眾心疑惑。

豈如今定經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親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幾幸,而群臣眾信,是不疑惑!此業一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

若夫經制不定,是猶度江河亡維楫,中流而遇風波,舩必覆矣。

可為長太息者此也。

夏為天子,十有餘世,而殷受之。

殷為天子,二十餘世,而周受之。

周為天子,三十餘世,而秦受之。

秦為天子,二世而亡。

人性不甚相遠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長,而秦無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

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舉以禮,使士負之,有司齊肅端冕,見之南郊,見於天也。

過闕則下,過廟則趨,孝子之道也。

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昔者成王幼在襁抱之中,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

保,保其身體;傅,傳之德義;師,道之教訓:此三公之職也。

於是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師,是與太子宴者也。

故乃孩子提有識,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禮義以道習之,逐去邪人,不使見惡行。

於是皆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衛翼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

故太子乃生而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後皆正人也。

夫習與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猶生長於齊不能不齊言也;習與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猶生長於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

故擇其所耆,必先受業,乃得嘗之;擇其所樂,必先有習,乃得為之。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

」及太子少長,知妃色,則入於學。

學者,所學之官也。

《學禮》曰:「帝入東學,上親而貴仁,則親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則長幼有差而民不誣矣;帝入西學,上賢而貴德,則聖智在位而功不遺矣;帝入北學,上貴而尊爵,則貴賤有等而下不 矣;帝入太學,承師問道,退習而考於太傅,太傅罰其不則而匡其不及,則德智長而治道得矣。

此五學者既成於上,則百姓黎民化輯於下矣。

」及太於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嚴,則有記過之史,徹膳之宰,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敢諫之鼓。

瞽史誦詩,工誦箴諫,大夫進謀,士傳民語。

習與智長,故切而不媿;化與心成,故中道若性。

三代之禮: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春秋入學,坐國老,執醬而親饋之,所以明有孝也;行以鸞和,步中《采齊》,趣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其於禽獸,見其生不食其死,聞其聲不食其肉,故遠庖廚,所以長恩,且明有仁也。

夫三代之所以長久者,以其輔翼太子有此具也。

及秦而不然。

其俗固非貴辭讓也,所上者告訐也;固非貴禮義也,所上者刑罰也。

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所習者非斬劓人,則夷人之三族也。

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

豈惟胡亥之性惡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

鄙諺曰:「不習為吏,視已成事。

」又曰:「前車覆,後車誡。

」夫三代之所以長久者,其已事可知也;然而不能從者,是不法聖智也。

秦世之所以亟絕者,其轍跡可見也;然而不避,是後車又將覆也。

夫存亡之變,治亂之機,其要在是矣。

天下之命,縣於太子;太子之善,在於早諭教與選左右。

夫心未濫而先諭教,則化易成也;開於道術智誼之指,則教之力也。

若其服習積貫,則左右而已。

夫胡、粵之人,生而同聲,耆欲不異,及其長而成俗,累數譯而不能相通,行者有雖死而不相為者,則教習然也。

臣故曰選左右早諭教最急。

夫教得而左右正,則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書》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此時務也。

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

夫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己然之後,是故法之所用易見,而禮之所為生難知也。

若夫慶賞以勸善,刑罰以懲惡,先王執此之政,堅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時,據此之公,無私如天地耳,豈顧不用哉?然而曰禮雲禮雲者,貴絕惡於未萌,而起教於微眇,使民日遷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孔於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毋訟乎!」為人主計者,莫如先審取捨,取捨之極定於內,而安危之萌應於外矣。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積漸然,不可不察也。

人主之所積,在其取捨,以禮義治之者,積禮義;以刑罰治之者,積刑罰。

刑罰積而民怨背,札義積而民和親。

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異。

或道之以德教,或毆之以法令。

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氣樂;毆之以法令者,法令極而民風哀。

哀樂之感,禍福之應也。

秦王之欲尊宗廟而安子孫,與湯武同,然而湯武廣大其德行,六七百歲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餘歲則大敗。

此亡它故矣,湯武之定取捨審而秦王之定取捨不審矣。

夫天下,大器也。

今人之置器,置諸安處則安,置諸危處則危。

天下之情與器亡以異,在天子之所置之。

湯武置天下於仁義禮樂,而德澤洽,禽獸草木廣裕,德被蠻貊四夷,累子孫數十世,此天下所共聞也。

秦王置天下於法令刑罰,德澤亡一有,而怨毒盈於世,下憎惡之如仇,禍幾及身,子孫誅絕,此天下之所共見也。

是非其明效大驗邪!人之言曰:「聽言之道,必以其事觀之,則言者莫敢妄言。

」今或言禮誼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罰,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觀之也?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

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堂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

高者難攀,卑者易陵,理勢然也。

故古者聖王制為等列,內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後有官師小吏,延及庶人,等級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

里諺曰:「欲投鼠而忌器。

」此善諭也。

鼠近於器,尚憚不投,恐傷其器,況於貴臣之近主乎!廉恥節禮以治君子,故有賜死而亡戮辱。

是以黥劓之罪不及太夫,以其離主上不遠也,禮不敢齒君之路馬,蹴其芻者有罰;見君之几杖則起,遭君之乘車則下,入正門則趨;君之寵臣雖或有過,刑戮之罪不加其身者,尊君之故也。

此所以為主上豫遠不敬也,所以體貌大臣而厲其節也。

今自王侯三公之貴,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禮之也,古天子之所謂伯父、伯舅也,而令與眾庶同黥劓 刖笞 棄市之法,然則堂不亡陛乎?被戮辱者不泰迫乎?廉恥不行,大臣無乃握重權,大官而有徒隸亡恥之心乎?夫望夷之事,二世見當以重法者,投鼠而不忌器之習也。

臣聞之,履雖鮮不加於枕,冠雖敝不以苴履。

夫嘗已在貴寵之位,天子改容而體貌之矣,吏民嘗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過,帝令廢之可也,退之可也,賜之死可也,滅之可也;若夫束縛之,系緤之,輸之司寇,編之徒官,司寇小吏詈罵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眾庶見也。

夫卑賤者習知尊貴者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此也,非所以習天下也,非尊尊貴貴之化也。

夫天子之所嘗敬,眾庶之所嘗寵,死而死耳,賤人安宜得如此而頓辱之哉!豫讓事中行之君,智伯伐而滅之,移事智伯。

及趙滅智伯,豫讓釁面吞炭,必報襄子,五起而不中。

人問豫子,豫子曰:「中行眾人畜我,我故眾人事之;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故此一豫讓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節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故主上遇其大臣如遇犬馬,彼將犬馬自為也;如遇官徒,彼將官徒自為也。

頑頓亡恥, 詬亡節,廉恥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見利則逝,見便則奪。

主上有敗,則因而挺之矣;主上有患,則吾苟免而已,立而觀之耳;有便吾身者,則欺賣而利之耳。

人主將何便於此?群下至眾,而主上至少也,所託財器職業者粹於群下也。

俱亡恥,俱苟妄,則主上最病。

故古者禮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所以厲寵臣之節也。

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飾」;坐污穢淫亂男女亡別者,不曰污穢,曰「帷薄不修」,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罷軟,曰「下官不職」。

故貴大臣定有其罪矣,猶未斥然正以呼之也,尚遷就而為之諱也。

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聞譴何則白冠 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罪耳,上不執縛系引而行也。

其有中罪者,聞命而自弛,上不使人頸 而加也。

其有大罪者,聞命則北面再拜,跌而自裁,上不使捽抑而刑之也,曰:「子大夫自有過耳!吾遇子有禮矣。

」遇之有禮,故群臣自憙;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上設廉禮義以遇其臣,而臣不以節行報其上者,則非人類也。

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義所在。

上之化也,故父兄之臣誠死宗廟,法度之臣誠死社稷,輔翼之臣誠死君上,守圄扞敵之臣誠死城郭封疆。

故曰聖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

彼且為我死,故吾得與之俱生;彼且為我亡,故吾得與之俱存;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

顧行而忘利,守節而仗義,故可以托不御之權,可以寄六尺之孤。

此厲廉恥行禮誼之所致也,主上何喪焉!此之不為,而顧彼之久行,故曰可為長太息者此也。

《聞原甫久在病告有感》

賈誼 〔兩漢〕

東城移疾久離居,安得疑蛇意盡袪。

諸老何為讒賈誼,君王猶未識相知。

浮沉俗喜隨時態,磊落材多與世疏。

誰謂文章金馬客,翻同憔悴楚三閭。

复制

《詠史上·兩生》

賈誼 〔兩漢〕

少年賈誼空多口,老大申公繆一行。

曾識當年二君子,閉門不受叔孫生。

复制

《壽張九岳古稀初度四十五韻》

賈誼 〔兩漢〕

崧高移嶺表,岳降在羅浮。紫氣女牛尾,朱鶉桂海頭。

江山蟠瑞彩,麟鳳產名流。穎悟黃童並,才名賈誼優。

妙齡開萬卷,奇字擅千秋。嗜癖窮墳典,冥搜遍索邱。

手曾攀月窟,心自有天游。筆落虹霓繞,詩成罔象愁。

公車頻結客,國士輒相求。到處白蓮社,人看紫綺裘。

鶯花迷楚國,煙月醉揚州。自重禰衡刺,爭迎郭泰舟。

聲華同入洛,睨傲恥依劉。槐市瑤篇滿,橋門璧水周。

如雲多後進,奪錦讓前修。東閣門雖峻,南州榻屢留。

秘書盈虎觀,清秩近瀛洲。吹火燃藜杖,聽雞侍冕旒。

鳴珂龍闕曉,散帙鳳池幽。古典勞探討,新編細校讎。

木天推起草,粉署借持籌。稅榷吳關墅,符分平越陬。

一麾持虎竹,五馬擁驊騮。美服人應妒,讒夫杼忽投。

世情從枘鑿,流品有薰蕕。我自直如矢,誰能曲似鈎?

功名醒往夢,松菊賦歸休。自號酒中聖,猶稱花國侯。

逍遙常笠屐,著述重琳球。高論排非馬,弘文載汗牛。

五車齊鄴架,百尺埒陳樓。翰向朝雲掞,燈從子夜篝。

古今彈一指,日月入雙眸。白髮休輕鑷,黃芽已早抽。

金丹煉九轉,桃實熟三偷。椿桂凌風茂,蘭蓀繞砌稠。

芝田馴鹿鶴,瑤圃燦蔡榴。入座八公客,騎羊五子儔。

鳳笙歌迭奏,雲液酒新篘。共醉壺中境,寧攖世上憂。

朱明日似歲,滄海水成疇。既有舄為燕,何須杖刻鳩。

渭濱何足擬,柱下實堪侔。似爾誰軒輊,惟子可倡酬。

欲分三不朽,對壘割鴻溝。

复制

《憶昨行贈夏都諫》

賈誼 〔兩漢〕

憶昨天王下手敕,辨方經野開蠶室。稽古真卑漢未遑,銳情直所周無逸。

王假還宜照日中,聖作何須守明述。君不見洄沿川水映柔桑,窈窕郊宮護棘牆。

玄黃欲獻夫人繭,朱綠聊為公子裳。又不見青壇翠幕藹中田,縹駕新從此上旋。

遂使鰩魚呈瑞象,頓令銅雀頌豐年。嗚呼天子勸耕後勸織,王業艱難果誰測。

七月重歌姬旦詩,一朝實賴黃門力。嗚呼今之黃門古遺直,抗言朝寧生顏色。

馬客逢君時已來,豈俟吹噓到上台。北郊更起匡衡論,前席遙憐賈誼才。

男兒志於立功慎自擅,掀天揭日奔雷電。退食方依青瑣闈,傳宣直至黃金殿。

稽首親承玉語溫,威顏咫尺君王面。書錫絲綸龍鳳蟠,幣頒錦繡雲霞炫。

紆紫圍金未足榮,致君堯舜應爭羨。嗚呼致君堯舜應爭羨。

复制

《濟上代柬寄李伯華十四韻》

賈誼 〔兩漢〕

當時翟公客,爭似李膺門。博涉稱該覽,高談析眾論。

奕從王粲覆,碑就禰衡溫。文藻平原在,人倫有道存。

見知因筆札,交契托琴尊。宵館頻分榻,春城每駐軒。

相期薄膠漆,何止儷璵璠。歲月嗟留滯,風塵阻奮翻。

孔融歸魯國,賈誼起湘源。旅跡徒飄梗,憂心欲樹萱。

山川邈良晤,雲雨斷離䰟。鴻雁三秋盡,蒹葭一水繁。

驅馳疲道路,蕭散慕田園。祇恐幽芳歇,思君未敢言。

复制

《二月十九日請張學士蘇提學洪方伯同飲席中聯句送謝長史》

賈誼 〔兩漢〕

雨餘南浦綠波生,繾綣難為送別情。賈誼素聞藩國重,仲舒終是宦途輕。

慈闈碧水丹山近,心事青天白日明。忠孝憐君能兩盡,乾坤休更問誰名。

复制

《過故狀元施宗銘墳》

賈誼 〔兩漢〕

後生何敢望餘芬,斗酒還過董相墳。行指岡巒低偃月,坐疑文彩上成雲。

兩山已雪將軍恥,四海猶傳制策文。賈誼天年人莫恨,孔光張禹亦徒雲。

复制

《春晚客懷 其七》

賈誼 〔兩漢〕

賈誼治安策,虛勞瀆聖明。

人民正凋瘵,豺虎恣縱橫。

白水沈南國,青山沒上京。

吾儒無可奈,老淚向天傾。

复制

《南劍水閣》

賈誼 〔兩漢〕

欲向津頭問鏌鋣,一潭秋水漫煙霞。

畫屏對客景藏景,芳樹壓溪花照花。

有策廷爭慚賈誼,無功廟食笑張華。

夜深霹靂轟雙劍,驚起延平十萬家。

复制

《奉和許閣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見寄》

賈誼 〔兩漢〕

文行蘊良圖,聲華挹大巫。掄才超粉署,駁議在黃樞。

自得環中辨,偏推席上儒。八音諧雅樂,六轡騁康衢。

密侍仝鏘珮,雄才本棄繻.爐煙霏瑣闥,宮漏滴銅壺。

舊友雙魚至,新文六義敷。斷金揮麗藻,比玉詠生芻。

交辟嘗推重,單辭忽受誣。風波疲賈誼,岐路泣楊朱。

溟漲前程險,炎荒旅夢孤。空悲鳶跕水,翻羨雁銜蘆。

故國方迢遞,羈愁自鬱紆。遠猷來象魏,霈澤過番禺。

盡室扁舟客,還家萬里途。索居因仕宦,著論擬潛夫。

帆席來應駛,郊園半已蕪。夕陽尋古徑,涼吹動纖枯。

憶昔同驅傳,忘懷或據梧。幕庭依古剎,緡稅給中都。

瓜步經過慣,龍沙眺聽殊。春山嵐漠漠,秋渚露塗塗。

孰謂原思病,非關寧武愚。方看簪獬豸,俄嘆縶騊駼.

芳訊風情在,佳期歲序徂。二賢歡最久,三益義非無。

柏悅心應爾,松寒志不渝。子將陪禁掖,亭伯限江湖。

交分終推轂,離憂莫向隅。分曹日相見,延首憶田蘇。

复制

《八哀詩。贈左僕射鄭國公嚴公武》

賈誼 〔兩漢〕

鄭公瑚璉器,華岳金天晶。昔在童子日,已聞老成名。

嶷然大賢后,復見秀骨清。開口取將相,小心事友生。

閱書百紙盡,落筆四座驚。歷職匪父任,嫉邪常力爭。

漢儀尚整肅,胡騎忽縱橫。飛傳自河隴,逢人問公卿。

不知萬乘出,雪涕風悲鳴。受詞劍閣道,謁帝蕭關城。

寂寞雲台仗,飄颻沙塞旌。江山少使者,笳鼓凝皇情。

壯士血相視,忠臣氣不平。密論貞觀體,揮發岐陽征。

感激動四極,聯翩收二京。西郊牛酒再,原廟丹青明。

匡汲俄寵辱,衛霍竟哀榮。四登會府地,三掌華陽兵。

京兆空柳色,尚書無履聲。群烏自朝夕,白馬休橫行。

諸葛蜀人愛,文翁儒化成。公來雪山重,公去雪山輕。

記室得何遜,韜鈐延子荊。四郊失壁壘,虛館開逢迎。

堂上指圖畫,軍中吹玉笙。豈無成都酒,憂國只細傾。

時觀錦水釣,問俗終相併。意待犬戎滅,人藏紅粟盈。

以茲報主願,庶或裨世程。炯炯一心在,沉沉二豎嬰。

顏回竟短折,賈誼徒忠貞。飛旐出江漢,孤舟輕荊衡。

虛無馬融笛,悵望龍驤塋。空餘老賓客,身上愧簪纓。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