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兩漢 / 賈誼 / 挽廬陵蕭先生 其二
拼

《挽廬陵蕭先生 其二》

賈誼 〔兩漢〕

出處恆師古,憂傷每感今。展禽將比跡,賈誼本同心。

江右儀刑在,天南歲月深。有經傳令子,身沒勝籯金。

复制

挽廬陵蕭先生 其二 - 賞析

賈誼

作者:賈誼

賈誼(前200~前168),漢族,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字太傅。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18歲即有才名,年輕時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0餘歲被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為太中大夫。但是在23歲時,因遭群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的太傅。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後,賈誼深自歉疚,直至33歲憂傷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散文如《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辭賦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著名。 

賈誼其它诗文

《過秦論》

賈誼 〔兩漢〕

上篇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

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

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銛於鈎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中篇秦滅周祀,並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

天下之士,斐然向風。

若是,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滅,令不行於天下。

是以諸侯力政,強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

當此之時,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

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夫兼併者高詐力,安危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

秦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

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借使秦王論上世之事,並殷、周之跡,以制御其政,後雖有淫驕之主,猶未有傾危之患也。

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長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

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

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

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

即四海之內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惟恐有變。

雖有狡害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

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百姓困窮,而主不收恤。

然後奸偽並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

自群卿以下至於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

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借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見終始不變,知存亡之由。

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

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

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

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於戮者,正之非也。

是二世之過也。

下篇秦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脩津關,據險塞,繕甲兵而守之。

然陳涉率散亂之眾數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橫行天下。

秦人阻險不守,關梁不閉,長戟不刺,強弩不射。

楚師深入,戰於鴻門,曾無藩籬之難。

於是山東諸侯並起,豪俊相立。

秦使章邯將而東征,章邯因其三軍之眾,要市於外,以謀其上。

群臣之不相信,可見於此矣。

子嬰立,遂不悟。

借使子嬰有庸主之材而僅得中佐,山東雖亂,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宜未絕也。

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

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

此豈世賢哉?其勢居然也。

且天下嘗同心併力攻秦矣,當此之世,賢智並列,良將行其師,賢相通其謀,然困於阻險而不能進,秦乃延入戰而為之開關,百萬之徒逃北而遂壞。

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

秦小邑並大城,守險塞而軍,高壘毋戰,閉關據厄,荷戟而守之。

諸侯起於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

其交未親,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實利之也。

彼見秦阻之難犯也,必退師。

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罷,以令大國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內。

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為禽者,其救敗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

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

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也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指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

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

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

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

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王霸征而諸侯從;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內叛矣。

故周王序得其道,千餘載不絕;秦本末並失,故不能長。

由是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

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過秦論(上篇)》

賈誼 〔兩漢〕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

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

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銛於鈎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送王昌齡之嶺南》

賈誼 〔兩漢〕

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

峴首羊公愛,長沙賈誼愁。

土毛無縞紵,鄉味有槎頭。

已抱沈痼疾,更貽魑魅憂。

數年同筆硯,茲夕間衾裯。

意氣今何在,相思望鬥牛。

复制

《寄契正字》

賈誼 〔兩漢〕

君遷正字職,秩視校書郎。太乙藜分焰,銅仙露湛光。

鵷班清漏里,鶴駕霱雲傍。署轉宮花密,溝迂御柳長。

芸窗填竹素,蓬觀啟銀鐺。魚豕知訛舛,鉛黃屬訂詳。

聖王經貫道,家世桂名坊。一氣根幽朔,群英萃豫章。

比蒙青眼待,益見白眉良。傳癖稱元凱,文宗得子昂。

冠將峨獬廌,豺已避康莊。大器遭斯運,凡材信彼蒼。

哭親嵐瘴邑,懷友月蘿房。病謝台臣薦,書煩驛使將。

暖餘牛背日,寒遠馬蹄霜。野褐方山帽,畦蔬德操桑。

策陳憐賈誼,裾曳恥鄒陽。任性何孤僻,傷時或慨慷。

圜丘虛墠壝,太廟攝烝嘗。珥筆誰丹扆,紆金盡玉堂。

海涵恩靡極,袞補責宜償。十樣箋霞粲,雙壺酒雪香。

珠璣新傑作,龍虎古雄疆。好約重觴詠,秦淮夜對床。

复制

《送方叔高賦得長安道》

賈誼 〔兩漢〕

灞陵橋上秋風早,行人曉出長安道。長安城頭烏正啼,長安陌上聞朝雞。

徵車遙遙行復止,征馬蕭蕭鳴不已。將軍年少美且都,黃金箭鏃雕玉弧。

未央前殿進書罷,諸生拜官辭石渠。將軍歸去亦草草,長安道邊人羨好。

莫憐賈誼謫長沙,不見馮唐禁中老。

复制

《酬贈田舍人》

賈誼 〔兩漢〕

君不見天上星辰拱環極,忽然隕地變成石。

又不見雲中鷹隼橫高秋,有時搨翼化作鳩。

人生進退甚類此,左遷右轉誰自由。

憶昔逢君在鄒魯,翰林丈人東道主。

一言得意便定交,數日論文暗相許。

邇來倏忽十餘年,共上赤霄連步武。

禁中更直承明廬,深喜蒹葭依玉樹。

兩制惟君最青慎,筆力辭鋒有餘刃。

方期夜直金鑾坡,誰知共理淮陽郡。

官銜新換版曹郎,腰佩初懸列侯印。

西垣三字班列閒,南面百城資望峻。

且應盡意頒詔條,豈復回頭顧文陣。

下車果有謳謠生,賣刀買犢民歸耕。

黃髮老農鼓腹唱,雪花雙鹿挾輈行。

棠陰露濃滴朱紱,麥秋風冷吹紅旌。

行春多暇吟情發,閒作長歌寄同列。

歌中首寫明君語,指點神仙為舊侶。

嚴徐雖合在蓬瀛,邵杜已聞為父母。

重來便恐調金鉉,無復區區當文翰。

直如經歲未徵黃,道在何勞重嗟嘆。

入則步蒼苔,詠紅藥,

了事舍人孫處約。出則張皂蓋,

擁朱輪,賢明太守召信臣。

請君屈指數交友,似此宦名能幾人。

逢時誰不欲行道,遇主我亦思庇民。

功名富貴皆待命,出處語默聊衛身。

一車甘雨方建隼,萬國淳風莫泣麟。

他時宣室召賈誼,賢人事業當並伸。

檐間忍見烏兔走,監里星星將白首。

休躭鈴合家藏書,且酌郡齋官給酒。

嬰兒稚女滿眼前,莫負時光笑開口。

复制

《湖上遇子與舟中夜酌放歌》

賈誼 〔兩漢〕

射陽湖上逢徐卿,揚旌走馬來江城。袖中慷慨出新詩,異哉擲地金石鏗。

海內交遊別離久,一一感嘆詢其名。為言謝生白髮甚,李生慘澹違世情。

梁鴻尚滯羅浮南,王吳跋扈馳西京。西南忽有一二子,世人往往傳先聲。

文章不朽之盛事,肯使此輩相持衡。瓦缶紛紜塞天地,英雄負慨何時平。

徐卿徐卿且嗼嗔,與君今夜開金罌。一斗百篇不足數,喑啞叱咤雄風生。

長空日落波浪黑,匣中神劍鏘鏘鳴。忽然一躍太湖去,天門日月雙珠明。

倉卒波底走毒鯢,須臾天外飛長鯨。鯨鯢搖曳幾千尺,摶來一一烹作羹。

徐卿徐卿未可行,東吳戰鬥動天兵。閶闔擬上賈誼策,轅門欲請終軍纓。

男兒苟不封侯食,萬戶區區富貴何足榮。不若與爾西極上訪長庚精,扶搖萬里來蓬瀛。

醉時一酌滄溟枯,往來一嘯華山傾。更須共挽天河水,洗盡紅塵千古清。

徐卿慎勿忘斯盟,嗚呼,徐卿慎勿忘斯盟。

复制

《於武昌懷獻吉五十韻》

賈誼 〔兩漢〕

豈是乘桴客,棲棲鄂水陽。故人多放斥,吾道轉淒涼。

寵辱今如此,沈憂不可忘。隋珠元按劍,荊璞自離殃。

似爾青雲器,誰言世網傷。王風紛墜地,冥契獨升堂。

逸擬曹劉駕,清聯沈謝行。列星分漢署,白雪映仙郎。

能使尚書重,深揚國士光。在公勤夙夜,於古准羔羊。

側席遭仁聖,求言渴禹湯。靡躬懷骨鯁,有疏削豺狼。

那信黃金鑠,萋然貝錦張。孤誠回日月,萬死出風霜。

直道焉辭辱,庸夫或笑狂。始知天德廣,曲納海流長。

賈誼猶投楚,鄒生故泣梁。如何捐虎口,忽已訝雲翔。

我識從偕計,觀風美大唐。謬通仙籍末,賜對玉墀傍。

食粟真為竊,河清詎有常。寧論供黼黻,祗爾奉趨蹌。

乃遘同心彥,陪游古藝場。夜間堪秉燭,日旰尚含香。

莫逆談恆劇,從容寢不遑。允求諧比興,端可發宮商。

疏越宜宗廟,華蟲傍袞裳。淵衷深禮樂,文化蔚岩廊。

豈謂奄徂落,還應厭治康。雙傾泰陵淚,俱斷杞人腸。

赤子居猶喘,蒼天意叵量。河山開紫氣,符瑞轉宏綱。

漸歷輿圖遠,欣瞻帝座昌。聲靈掃烏合,英德邁龍驤。

姬旦匡周室,相如侍武皇。俄看霾霧郁,半覺老成亡。

鱗逆攖須斃,乾行斷自剛。內林鴟啄吻,丹闕彗浮芒。

逐客無寧跡,窮途不裹糧。厲階生枳棘,芬餌掛鸞凰。

西去仍秦苑,南歸定汴鄉。驚飛憐帶繳,欲往嘆迷方。

憶向青門別,重凋季月芳。幾時申契闊,繇此卜行藏。

太潔為身累,虛名與世妨。悲歌空骯髒,中路惜彷徨。

潛伺亨陽復,終焉履善祥。達人聊曲櫱,隱士且庚桑。

鴻雁紆關塞,江流極楚湘。遙知懷逐侶,一為奠椒漿。

复制

《讀沈石友七虞詩感而和之七首 其六》

賈誼 〔兩漢〕

嗟來蒙袂者,半鬼半人殊。空下牛衣淚,勿言秧馬租。

少年輕賈誼,男子孰郇模。安得流民繪,丹青四野逋。

复制

《長沙三詠 其二 賈誼井》

賈誼 〔兩漢〕

迢迢俯碧甃,濛濛翳紫苔。猶傳賈太傅,知歷漢朝來。

复制

《輓詩》

賈誼 〔兩漢〕

鵑啼芳樹血痕鮮,轉首東風又一年。何日琴尊聊復爾,舊時池館故依然。

張翰興托鱸魚外,賈誼魂驚鵩鳥前。同榜弟兄仍地主,幾看江月淚雙懸。

复制

《答蘇武書》

賈誼 〔兩漢〕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遠托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遺,遠辱還答,慰誨勤勤,有逾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

  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終日無睹,但見異類。韋韝毳幕,以御風雨;羶肉酪漿,以充饑渴。舉目言笑,誰與為歡?胡地玄冰,邊土慘裂,但聞悲風蕭條之聲。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坐聽之,不覺淚下。嗟乎子卿,陵獨何心,能不悲哉!

  與子別後,益復無聊,上念老母,臨年被戮;妻子無辜,並為鯨鯢;身負國恩,為世所悲。子歸受榮,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禮義之鄉,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負陵心區區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顧國家於我已矣,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轍復苟活。左右之人,見陵如此,以為不入耳之歡,來相勸勉。異方之樂,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前書倉卒,未盡所懷,故復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絕域。五將失道,陵獨遇戰,而裹萬里之糧,帥徒步之師;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陵也不才,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匈奴既敗,舉國興師。更練精兵,強逾十萬。單于臨陣,親自合圍。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馬之勢,又甚懸絕。疲兵再戰,一以當千,然猶扶乘創痛,決命爭首。死傷積野,余不滿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舉刃指虜,胡馬奔走。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當此時也,天地為陵震怒,戰士為陵飲血。單于謂陵不可復得,便欲引還,而賊臣教之,遂使復戰,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困於平城。當此之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然猶七日不食,僅乃得免。況當陵者,豈易為力哉?而執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沬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區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漢與功臣不薄。」子為漢臣,安得不云爾乎?昔蕭樊囚縶,韓彭葅醢,晁錯受戮,周魏見辜。其餘佐命立功之士,賈誼亞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讒,並受禍敗之辱,卒使懷才受謗,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舉,誰不為之痛心哉?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嘆者也。何謂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遭時不遇,至於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蠻貊之人,尚猶嘉子之節,況為天下之主乎?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欲使遠聽之臣望風馳命,此實難矣,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昔人有言:「雖忠不烈,視死如歸。」陵誠能安,而主豈復能眷眷乎?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邪?願足下勿復望陵。

  嗟乎子卿,夫復何言?相去萬里,人絕路殊。生為別世之人,死為異域之鬼。長與足下生死辭矣。幸謝故人,勉事聖君。足下胤子無恙,勿以為念。努力自愛,時因北風,復惠德音。李陵頓首。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