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歸有光 / 項脊軒志
拼 译 译

《項脊軒志》

歸有光 〔明代〕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

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

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

家有老嫗,嘗居於此。

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

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

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

」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

」語未畢,余泣,嫗亦泣。

余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台;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

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

其後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

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項脊軒志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項脊軒,是過去的南閣樓。室內面積只有一丈見方,可以容納一個人居住。這座百年老屋,(屋頂牆上的)泥土從上邊漏下來,雨水也一直往下流;我每次動書桌,環視四周都沒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又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陽光照到,一過了中午(屋內)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從上面漏土漏雨。向前開了四扇窗子,用矮牆在庭院周圍環繞,用來擋住南面射來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內才明亮起來。又在庭院裡隨意地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欄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書擺滿了書架,我仰頭高聲吟誦詩歌,有時又靜靜地獨自端坐,聽自然界各種各樣的聲音;庭院、台階前靜悄悄的,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離開。農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懸,照亮半截牆壁,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微風吹過影子搖動,可愛極了。

然而我住在這裡,有許多值得高興的事,也有許多悲傷的事。在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為一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了家,室內外設置了許多小門,牆壁到處都是。分家後,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當作陌生人,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里棲息。庭院中開始是籬笆隔開,然後又砌成了牆,一共變了兩次。家中有個老婆婆,曾經在這裡居住過。這個老婆婆,是我已經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給兩代人餵過奶,先母對她很好。房子的西邊和內室相連,去世的母親曾經來過這裡。老婆婆常常對我說:「這個地方,你母親曾經站在這裡。」老婆婆又說:「你姐姐在我懷中,呱呱地哭泣;你母親用手指敲着房門說:『孩子是冷呢,還是想吃東西呢?』我隔着門一一回答。」話還沒有說完,我就哭起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淚。我從十五歲起就在軒內讀書,有一天,祖母來看我,說:「我的孩子,好久沒有見到你的身影了,為什麼整天默默地呆在這裡,很像個女孩子呀?」等到離開時,用手關上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們家讀書人很久沒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會,拿着一個象笏過來,說:「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間拿着去朝見皇帝用的,以後你一定會用到它!」瞻仰回顧舊日事物,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讓人忍不住放聲大哭。

項脊軒的東邊曾經是廚房,人們到那裡去,必須從軒前經過。我關着窗子住在裡面,時間長了,能夠根據腳步聲辨別是誰。項脊軒一共遭過四次火災,能夠不被焚毀,大概是有神靈在保護着吧。我認為:巴蜀寡婦名叫清的,守着丹砂礦井,得到的好處為天下第一,後來秦始皇為表彰她而築了女懷清台。劉備和曹操爭奪天下,諸葛孔明從隆中出山建功立業。當這兩個人無聲無息地住在偏僻的地方時,世人哪裡能知道他們?我住在這小小的破屋中,當我揚眉眨眼時,認為這破屋中自有不平凡的事物。知道的人,是不是要說我跟淺薄的淺井之蛙沒什麼不同?

我作了這篇文章之後,過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她時常來到軒中,向我問一些舊時的事情,有時伏在桌旁學寫字。我妻子回娘家探親,回來轉述她的小妹妹們的話說:「聽說姐姐家有個小閣樓,那麼,什麼叫小閣樓呢?」這以後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項脊軒破敗沒有整修。又過了兩年,我很長時間生病臥床沒有什麼(精神上的)寄託,就派人再次修繕南閣子,格局跟過去稍有不同。然而這之後我多在外邊,不常住在這裡。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親手種植的,如今已經高高挺立着,枝葉繁茂像傘一樣了。

注釋
項脊軒(xuān):歸有光家的書齋名。軒:小的房室。
舊:舊日的,原來的。
方丈:一丈見方。
塵泥滲(shèn)漉(lù):(屋頂牆頭上的)泥土漏下。滲:透過。漉:漏下。
雨澤下註:雨水往下傾瀉。下:往下。雨澤:雨水。
案:几案,桌子。
顧視:環看四周。顧:環視。
得日:照到陽光。
昏:光線不明。
修葺(qì):修繕、修理,修補。
辟:開。
垣(yuán)牆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圍牆。垣:名詞作動詞,指砌矮牆。垣牆:砌上圍牆。周庭,(於)庭子周圍。
當:擋住。
洞然:明亮的樣子。
欄楯(shǔn):欄杆。縱的叫欄,橫的叫楯。
增勝:增添了光彩。勝:美景。
偃(yǎn)仰:安居。偃:伏下。仰:仰起。
嘯(xiào)歌:長嘯或吟唱。文章指吟詠詩文,顯示豪放自若。嘯:口裡發出長而清越的聲音。
冥(míng)然兀(wù)坐:靜靜地獨自端坐着。兀坐:端坐。
萬籟(lài)有聲:自然界的一切聲音都能聽到。籟:孔穴里發出的聲音,也指一般的聲響。
三五之夜:農曆每月十五的夜晚。
珊珊:衣裾玉佩的聲音。珊:通「姍」,引申為美好的樣子。
迨(dài)諸父異爨(cuàn):等到伯、叔們分了家。迨:及,等到。諸父:伯父、叔父的統稱。異爨:分灶做飯,意思是分了家。
往往:指到處,處處。
東犬西吠(fèi):東邊的狗對着西邊叫。意思是分家後,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當作陌生人。
逾(yú)庖(páo)而宴:越過廚房而去吃飯。庖:廚房。
已:已而,隨後不久。
凡:總共。
再:兩次。
相為應答:一一回答。相:偏義複詞,指她(先母)。
束髮:古代男孩成年時束髮為髻,15歲前指兒童時代。
竟日:一天到晚。竟:從頭到尾。
闔(hé):通「合」,合上。
瞻(zhān)顧遺蹟:回憶舊日事物。瞻:向前看。顧:向後看。瞻顧:泛指看,有瞻仰、回憶的意思。
扃(jiōng)牖(yǒu):關着窗戶。扃:(從內)關閉。牖:窗戶。
殆(dài):恐怕。大概:表示揣測的語氣。
來歸:嫁到我家來。歸:古代女子出嫁。
憑几(jī)學書:伏在几案上學寫字。幾:小或矮的桌子。書:寫字。
歸寧: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省親。
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樣子。
手植:親手種植。手:親手。
亭亭如蓋:高高挺立,樹冠像傘蓋一樣。亭亭:直立的樣子。蓋:古稱傘。

參考資料:

1、 李衛東主編;張玉霞副主編.文學鑑賞:重慶大學出版社,2014.08:第297頁
2、 傅璇琮主編.中國古典散文精選註譯 記敘文卷: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08:第197-198頁

項脊軒志 - 賞析

全文以作者青年時代朝夕所居的書齋項脊軒為經,以歸家幾代人的人事變遷為緯,真切再現了祖母、母親、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達了作者對於三位已故親人的深沉懷念。作者借一軒以記三代之遺蹟,睹物懷人,悼亡念存,敘事娓娓而談,用筆清淡簡潔,表達了深厚的感情。全文語言自然本色,不事雕飾,不用奇字險句,力求朴而有致,淡而有味,營造出一種清疏淡雅的感覺。

文章所記的一切,都緊扣項脊軒來寫,而以「悲」「喜」作為貫串全文的意脈。第一段寫項脊軒經過修葺和美化環境之後的幽雅可愛和自己在軒中「偃仰嘯歌」、自得其樂的情景,是從「喜」字立意,也反襯下文所敘項脊軒環境遭到破壞之可悲,引出對往事的無限追懷。第二段分兩層:第一層敘父輩分家,完整的庭院被分隔得雜亂不堪,項脊軒不再是一個讀書的幽雅所在。第二層以撫育兩代人的老嫗作為聯結,圍繞項脊軒回憶母親與祖母遺事,抒發自己懷念親人的淒側之情。這段從「悲」字立意。第三段寫「軒凡四遭火」的變故,雖「得不焚」,亦足見項脊軒命運之乖蹇。這是「悲」的內容的進一步補充。補記的一段,寫項脊軒後來又發生的變化,重點追敘與亡妻共同生活的情趣,抒發沉痛的悼亡之情,進一步增添了悲涼的氣氛。由於文章自始至終貫串着悲、喜的感情變化,又有項脊軒作為全文的軸心,所以一些看似散漫無章的生活瑣事就結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散而神不散。

作者善於抓住具有特徵的語言、行動和生活細節來表現人物,從不同的角度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情態各別。對母親,寫她聽到女兒呱呱而泣時以指叩扉的動作和「兒寒乎?欲食乎?」的問話,突現了慈母對兒女衣食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對祖母,寫她的「吾兒,久不見若影„„」的愛憐的言辭和離去時的喃喃自語和「以手闔扉」的動作等,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了老祖母對孫兒的疼愛和期待。對妻子,寫她的「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簡潔地表現了少年夫婦相依相愛的情狀;寫她歸寧回來時轉述小妹們的充滿稚氣的問話,不但傳神地表現了小妹們的嬌憨之態,而且生動地再現了夫妻依依情話的場面。總之,作者對於各個人物,都能分別抓住他們的特徵,用寥寥幾筆描繪出他們的音容笑貌和真摯的感情,富於生活情趣,並從中表達出自己對親人一往情深的懷念。

結構分析

《項脊軒志》原文可分為兩大部分,自「余既為此志」以前為《項脊軒志》。若干年後,又加了一段後記,就是「余既為此志」起的一些話。所以全篇可分為四段。

從「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到「風移影動,珊珊可愛」為第一段,是文中着意描寫軒室環境的部分,記項脊軒修葺前後的情況。這段先記項脊軒的「前身」,舊時南閣子破舊的情景。一是很小:「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二是很舊:「百年老屋,塵泥滲漉」,三是漏雨:「雨澤下注」,四是昏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總之,項脊軒是一間不折不扣的陋室。經作者添窗檢漏,一番修葺之後,使得不漏不暗;又由於花木之置,小小軒室,居然成為勝境,成為幽雅的書齋。「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這一小段在全文最具文采,於景可愛,於情則可喜。

「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承上段,同時又是一個轉折,進入第二段。從寫環境轉入寫人事的變遷,由可喜轉入可悲,又分數層。先一層寫庭院的幾經變故,即諸叔伯分居前後,庭院由通到隔的經過,「東犬西吠」、「雞棲於廳」等句寫分居後的凌亂。客觀地敘說家庭瑣事中,寓有人世滄桑之慨。此可悲一也。進而通過家有老嫗說亡母舊事,寫家庭人事變故。作者生母去世時,他年齡尚小,所以母親的形象在他是記不分明的(參《先妣事略》)。而那位老嫗既是祖母的婢女,又做過兩代人的奶媽,通過老嫗來追憶舊事,是自然入妙之筆。她所說的,不過是先前母親曾在何處站過,曾有過一些什麼對話。然而就是這些平淡處,最為關情。「兒寒乎?欲食乎?」短短的兩句,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一個聞兒啼而動了憐愛的年輕母親的形象。這種追憶,無疑會引起過早地失去母愛的作者的傷心。此可悲二也。再有便是作者自己對祖母的追憶。那段往事似乎也很平常,卻同樣洋溢着淳厚的人情味。「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競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的垂問,和「吾家瀆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的自語,以及持象牙朝笏的一段勉勵,生動地表現了老祖母對孫子的疼愛與厚望。以上回憶,看來不過是家庭生活中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然而「一枝一葉總關情」,所以作者「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以下又帶過一筆敘軒中幽靜與軒屢遭火而倖存.均關題意。其中軒中關門讀書,聞足音而辨人一節,不但善寫日常細微感覺,而且還寫出了一個耐得寂寞的讀書人形象,為下段議論伏筆。

第三段即項脊生(作者自稱)的一番議論。作者以守丹穴的巴寡婦清和高臥隆中的諸葛亮,與處敗屋寒窗之下的自身相比附,既自慨侷促,又有自矜抱負之意。故語末雖以「坎井之蛙」自嘲,含有對凡夫俗子的反諷與孤芳自賞的意味。

最後是若干年後的補記。續寫項脊軒在妻死前後的變化,寓有新近的悼亡之情。文中記妻生前瑣事,亦平淡中見雋永,與前文格調毫無二致。「不常居」三字似可收束全文,然文末又搖曳生姿。寫到亡妻手植的一樹枇杷「亭亭如蓋」,寓睹物懷人、悼亡念存之思。較之「墓木已拱」之類成語。尤覺餘味無窮,饒有新意。

藝術技巧

《項脊軒志》表現出很強的藝術功力和寫作技巧,分別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細節「撩」情

作者善於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細節和場面,表現人物的風貌,寄託內心的感情。如寫修葺後的南閣子,圖書滿架,小鳥時來,明月半牆,桂影斑駁,把作者的偃仰嘯歌、怡然自得的情緒充分表現了出來。環境固然清幽、謐靜,充滿詩意,然而作者更為懷念的是自己的親人。作者寫祖母、寫母親、寫妻子,只是通過一兩件和她們有關聯的事來敘述。筆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躍然紙上。如寫母親聽到大姐「呱呱而泣」時,用手指輕輕叩打南閣子的門扉說:「兒寒乎?欲食乎?」極普通的動作描寫,極平常的生活話語,生動地描寫了母親對孩子的慈愛之情,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倍感真切。「語未畢,余泣,嫗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的生發的。再如寫祖母的一段文字,簡潔細膩,繪聲傳神,「大類女郎」,「兒之成,則可待乎」一兩句話;「比去,以手闔門」,「頃之,持一象笏至」一兩個動作,把老年人對孫子的牽掛、讚許、鞭策的複雜感情,描繪的惟妙惟肖。寫亡妻,只說:「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寥寥數筆,繪出了夫妻之間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極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樹。「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枇杷樹本來是無思想感情的靜物,但把它的種植時間與妻子逝世之年聯繫起來,移情於物;在「亭亭如蓋」四個字的前面加上「今已」這個時間詞,表明時光在推移,靜物也顯示着動態。樹長人亡,物是人非,光陰易逝,情意難忘。由於想念人而觸及與人有一定關係的物,便更添了對人的思念;再由對物的聯想,又引發對往事的傷懷。於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進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說樹在生長,不說人在思念,它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則是: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

二、質樸「增」情

文章動情的另一個原因是語言質樸,不加藻飾。作者不大張聲勢,不故作驚人之筆,甚至也不採用色彩強烈的詞藻來作恣意的渲染,而只是運用明淨、流暢的語言,平平常常地敘事,老老實實地回憶。但通俗自然之中蘊含着豐富的表現力,淺顯明白的文字卻能使景物如畫,人物畢肖。如寫老嫗敘述母親之事,寥寥數語,老嫗的神情、母親的慈愛無不盡現紙上。祖母愛憐的言辭、離去時的喃喃自語、以手闔扉以及持象笏的動作等,也都是通過通俗平淡的語言變現出來的,但平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間的親情。此外,妻婚後來軒的往事,從娘家回來後轉述的諸小妹語,亭亭如蓋的枇杷樹等細節,無一不是平時如話中露真情。

三、疊字「助」情

文章的疊詞也是增加形象性和音樂美,如用「寂寂」來烘托環境之清靜,用「往往」來渲染門牆之雜亂,用「呱呱」來描摹小兒的哭聲,用「默默」來狀寫作者攻讀之刻苦。又如寫月下之樹隨風搖曳,用「姍姍」;寫枇杷樹高高聳立,用「亭亭」。用疊詞,摹聲更為真切,狀物更為細緻,寫景更為生動。而且讀起來,音節和諧,更富美感。

參考資料:

1、 陳振鵬,章培恆主編.古文鑑賞辭典 下 第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7:第1585頁
2、 徐潛編.人生的座右銘 歷代經典勵志小品: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4.12:第184頁
3、 楊莉,尹清傑,李中惠主編;趙宇,劉海宏,張波副主編;李明,趙方梅,杜紅梅等編委.大學語文: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2.05:第123頁
4、 李人傑,閔靚,張愛軍主編;王珂菲,湯海濤,苑赫副主編.閱讀與欣賞 第2版: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5.01:第91-93頁

項脊軒志 - 創作背影

《項脊軒志》分兩次寫成。前四段寫於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當時歸有光18歲,他通過所居項脊軒的變化和幾件小事的描述,表達了對家人的懷念之情。在經歷了結婚、妻死、不遇等人生變故後,作者於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為這篇散文增添了補記。

 
歸有光

作者:歸有光

歸有光(1506~1571)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漢族,江蘇崑山人。嘉靖十九年舉人。會試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眾多,60歲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卒於南京。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並稱為嘉靖三大家。由于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 

歸有光其它诗文

《和俞質甫夏雨效聯句體三十韻》

歸有光 〔明代〕

浮雲方靉靆,光景遂已戢。

浹旬深霪澍,千里破封蟄。

茫茫河伯嘆,蕭蕭山鬼泣。

靈曜邃高居,朱明閟赫翕。

希微澹將開,淅瀝吹又急。

遇夜轉連綿,釃流更湁潗。

萬壑㘊霵鳴,百川灌注入。

池容添紋縠,林色浸淤浥。

離畢月暫耿,宿井星恆濕。

瀲灩湖光翻,蹙咽海潮澀。

霓旌尚高翔,雲衣猶日緝。

水覆詎可收,天漏誰能葺。

馬牛三江混,鴻濛九峰立。

嗟我來自東,獨行阻虛邑。

夢離思明兩,筮坎成薦習。

誰假卜商蓋,但戴杜甫笠。

繽紛餘花落,寂寞愁烏集。

窮巷長閉門,高河近通汲。

天地政氤氳,電風遞呼吸。

悽悽聽晨鳥,濛濛睇宵熠。

作乂徵時暘,思文憂民粒。

蛙黽費灰酒,魚蝦饒掇拾。

廣室坐增悽,匡床聽生悒。

何由度日闋,安能使家給?泥塗跲重繭,梅潤侵什襲。

寒袍故戀綈,瀾簡慵啟笈。

顧嘆風雲滿,寧使蛟龍縶!短屐徒齒齒,折巾空岌岌。

俯仰觀宇宙,坱圠迷原隰。

阻飢知不免,寅亮豈所及!。

复制

《初發白河·其一》

歸有光 〔明代〕

白河流水日湯湯,直到天津接海洋。

我欲乘舟從此去,明朝便擬到家鄉。

复制

《海上紀事十四首·其十三》

歸有光 〔明代〕

海水茫茫到日東,倭來恍惚去無蹤。

寶山新見天兵下,百萬貔貅屬總戎。

复制

《書齋銘》

歸有光 〔明代〕

  齋,故市廛也,恆市人居之,鄰左右,亦惟市人也;前臨大衢,衢之行,又市人為多也。挾策而居者,自項脊生始。無何,同志者亦稍稍來集,與項脊生俱。無中庭,以衢為庭。門半開,過者側立凝視。故與市人為買賣者,熟舊地,目不暇舉,信足及門,始覺而去。已,乃為藩籬,衷以修扉,用息人影;然耳邊聲哄然。每至深夜,鼓冬冬,坐者欲睡,行者不止。寧靜之趣,得之目而又失之耳也。

  項脊生日:「余聞朱文公欲於羅浮山靜坐十年。蓋昔之名人高士,其學多得之長山大谷之中:人跡之所不至,以其氣清神凝而不亂也。夫莽蒼之際,小丘卷石,古樹數株,花落水流,令人神思爽然。況天闥地藏、神區鬼奧邪?其亦不可謂無助也已。然吳中名山,東亘巨海,西浸林屋、洞庭,類非人世,皆可宿春遊者。今遙望者幾年矣,尚不得一至。即今欲稍離市廛,去之尋丈,不可得也。蓋君子之學,有不能屑屑於是者矣。」

  管寧與華歆讀書,戶外有乘軒者,歆就視之,寧弗為顧。狄梁公對俗吏,不暇與偶語。此三人者,其亦若今之居也。而寧與歆之辨,又在此而不在彼也。項脊生日:「書齋可以市廛,市廛亦書齋也。」

  銘日:

  深山大澤,實產蛇龍。哲人靜觀,亦寧其宮。余居於喧,市肆紛那。欲逃空虛,地少天多。日出事起,萬眾憧憧。形聲變幻,時時不同。蚊之聲雷,蠅之聲雨;無微不聞,吾惡吾耳。曷敢懷居,學顏之志。高堂靜居,何與吾事!

  彼美室者,不美厥身。或靜於外,不靜於心。余茲是懼,惕焉靡寧。左圖右書,念念兢兢,人心之精,通於神聖;何必羅浮,能敬斯靜。魚龍萬怪,海波自清。火熱水濡,深夜亦驚。能識鳶魚,物物道真。我無公朝,安有市人?

  是內非外,為道為釋。內外兩忘,聖賢之極。目之畏尖,荊棘滿室。厥恐惴惴,危階是習。,余少好僻,居如處女。見人若驚,噤不能語。出應世事,有如束縛。所養若斯,形穢心忸。矧伊同胞,舉目可惻。藩籬已多,去之何適?皇風既邈,淳風日漓。誰任其責,吾心孔悲。人輕人類,不滿一瞬。孰塗之人,而非堯、舜!

复制

《談侍郎歌》

歸有光 〔明代〕

侍郎妙筆世莫如,侍郎恩賜常滿車。玄天壇上泥金字,大道殿中漱玉書。

朝入直廬衣獅子,暮歸邸第著飛魚。近承詔旨許馳驛,樓船畫舫還故閭。

笑吾文章空磊落,垂老無成跨蹇驢。

复制

《趙州石橋歌》

歸有光 〔明代〕

六王爭鬥趙更驕,壯哉武靈尤雄梟。嘗游大陵感奇夢,天錫神女有孟姚。

改服騎射致其兵,拓境千里功何高!北地方從代犬通,嵬嵬靈壽起岧嶢。

一日沙丘變叵測,空憶前夢花如嬌。後來趙遷入函谷,李牧誅死廉頗逃。

此來趙地更百變,悠悠千載歲月遙。至今誰言鄗事丑,獨有河薄洛水流迢迢。

問之趙人懵不知,共誇洨河大石橋。此橋之建真奇獝,神師斲成班、爾屈。

蛟龍若伸勢敵虹,扶拔欲動光搖日。天下萬里九衢通,地平如掌長河失。

仙人張公倒騎驢,蹄涔印石宛然出。趙州太守政絕殊,得以餘閒綴圖書。

嗚呼,太守之名遠與此橋俱!

复制

《清夢軒詩次孺允韻》

歸有光 〔明代〕

王生思妙道,獨居自相羊。乃以清夢語,揭之在幽房。

處世實大夢,於夢差為長。擾擾無時清,真精且淪亡。

孰能寡嗜欲,引之大覺鄉。魯侯一何愚,欲往憂無梁。

太清日淵澄,中有生者忙。吾聞接輿言,斯豈大無當!

古之得道者,夏能造冰涼。西方有聖人,清淨聞身香。

飛龍游上天,至冬乃伏藏。誰知疑黃泉,可以登大皇。

复制

《偶成四絕 其四 忤逆》

歸有光 〔明代〕

推山調達自相加,滿眼婆提與夜叉。為愛如來深法坐,飛來箭鏃是蓮花。

复制

《海上紀事十四首 其九》

歸有光 〔明代〕

半遭鋒鏑半逃生,一處烽煙處處驚。聽得民間猶笑語,催科且喜一時停。

复制

《隆慶二年朝京師南還與宣平俞宜黃武進陸太學同舟贈絕句一首》

歸有光 〔明代〕

褰幃初識龔、黃面,傾蓋尋參李、郭舟。去路不知春欲暮,桃花飛盡過揚州。

复制

《壬戌南還作 其二》

歸有光 〔明代〕

半月困漳、衛,今旦望鄒、嶧。景風時迎舟,積水不盈尺。

行路日淹留,歸思愈急迫。昔往冒飛雪,今來見秀麥。

蘊抱無經綸,徒旅空絡繹。西苑方呈兔,東郡亦雨鯽。

番禺有假號,建州乃充斥。奈何唐堯朝,不用賈生策?

玄文故幽處,卮蠟益潤澤。天命苟無常,人生實多僻。

去去勿復言,牧豕在大澤。

复制

《贈孫太倉》

歸有光 〔明代〕

君侯粵中產,羽林忠孝門。曾為三輔吏,遺愛至今存。

昨歲來守州,芳名益騰騫。自從海水飛,蠻舟翳朝暾。

吳、會日創殘,江海多軍屯。大兵仍凶年,凋瘵不可論。

君侯勤撫字,百里載仁恩。自古設官職,事事有本原。

所以置守令,無非惠元元。茲任良匪輕,天子之選掄。

何以不奉天,斬伐蹶其根?粲粲元道州,名與南嶽尊。

追呼尚不忍,千載聞此言。哀哉誅求盡,慟哭滿江村。

作詩代民謠,庶以達周爰。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