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陈师道 / 病起
拼 译 译

《病起》

陈师道 〔宋代〕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

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

病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飒飒秋风里,站立着何处来的多病老翁?颤巍巍倚杖而立,我的心与谁相同?多灾多病使我获得彻底的陈悟,过去的恩恩怨怨全都一扫而空。人生百年,我却过早地衰老;虽然一再遭受挫折,但我依然不改变初衷!

注释何乡:何处的意思。此暗寓诗人流放,他乡寄食之苦。杖起:指倚杖才能立起。“心在”句:化用欧阳修诗句“老去自怜心尚在”。资:致。千悟:指了解,领会很多。“冤亲”句:语出佛典《华严经》:“愿一切众生于怨于亲等心摄受,皆令安乐智慧清净。”此句即上句“千悟”的结论,是悲痛之极而吐出的旷达之语。百年:人生百年,指人生。“三败”句:典出《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曾言:“吾尝三战三北(败北),鲍叔不以我为怯。”表明作者不因遭际坎坷而丧失志气。穷:人生之路走不通。▲

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68-369

病起 - 赏析

这首《病起》写病后的感受,极尽困蹇之苦况,然于极悲痛怨愁之中,诗人又吐出极旷达之语。诗质朴无华,沉郁顿挫,诗内满含作者凄苦之情,这也是在无可奈何悲愁中的真情苦吟,是一首内涵深蕴的五律代表佳作。首句“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可见,在萧萧的秋风里,盛年的诗人忧病之余,犹如一个衰颓老翁。他勉强挣扎起来。“力微须杖起”,这是写实。更重要的则是下句“心在与谁同”,他想到前贤欧阳修的“老去自怜心尚在”,很自然地化用入诗。谢灵运于《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中也说过:“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作者尽管历尽磨难,颠沛流离,但此心尚在,此志不移。他独立西风里,四顾茫然,此情无人能喻。所以说“与谁同”,感慨极深。诗人虽是屡遭挫折,但他的心还不是死灰,还不是止水,他还想做一番事业。这是诗人的积极入世处。

诗人自身之疾,以及仕途坎坷,母亲去世等等灾难,使他大彻大悟,懂得了冤亲平等,皆属空虚。悟的次数之多,也就是说灾病之多(因每一灾病即有一悟)。“冤亲”句出于佛典,《华严经》说:“愿一切众生于怨于亲等心摄受,皆令安东智慧清净。”虽用了佛家语,诗中所表现的却不是四大皆空,而是一种因遭际不幸而起的无可奈何的悲愁。这种言外之情,表现得很明显。

最后一联,首尾照应,复写诗人的衰颓。“百年先得老”,和他在另一诗中所写的“白发满头生”一样,是经历了至悲至痛以后的呼号,一字一句,俱自胸臆流出,不是无病呻吟。“三败未为穷”,内涵更为丰富。春秋时代,管仲与鲍叔相交,管仲自叹:“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史记》本传)诗人这里是化用“三战三北”之语,表明自己不因遭际坎坷而丧失志气,仍要一如既往,坚持操守,直道而行,不效阮籍穷途之哭。由此可见,诗人所祈祷和向往的,不是佛家的空无寂灭,而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之道。

另有观点认为此诗充满禅意,颔联中“心在与谁同”化用前人诗意,着眼于“心”,此为佛教心性学说在文学创作上的具体发挥。作者颈联两句“灾疾资干悟,冤亲并一空。”即是回答“心在与谁同”,说他的“心”是与佛教禅宗“同”了。千灾百难,久病缠身,现实中所遇诸多烦恼,帮助他对人生真谛多次获得了领悟,即“冤亲并一空。”“冤亲”除了出自《华严经》外,《五灯会元》也云:“佛家慈悲,冤亲相等。”这其实就是泯灭是非观念,超离“烦恼障”,用以调整失去平衡的精神世界。诗人说:他从现实中所领悟到的,除了“等冤亲”之外,还有“一空”,那就是。四大皆空”。这就是他对人生的领悟。尾联则进一步补足获得这种人生领悟的主要契机,作者化用管仲语意,其意是说:人生一世,不过百年,而我已是未老先衰,尚且要念及老母。仕进既已无望,倒不如“于冤于亲,等心摄受,皆令安乐,智慧清净”。原来,他所谓的“心”,即为佛教“等心摄受”的“心”。看来,他确乎欲摒除妄念,清净本心了。他确乎对人生已是因“灾疾”而彻悟了。

陈师道是孤芳自赏、不求谐俗的苦吟诗人。他的作品,有人称之为“非一过可了,近于枯淡”。黄庭坚说,陈师道作诗“十度欲言九度休,万人丛中一人晓”。可见他诗的内涵不易为一般人所理解。人们常称引的不过是《别三子》、《示三子》、《春怀示邻里》等有限的几首。实际上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他的五律,尽管有时“失之僻涩”,但“佳处往往逼杜甫”。这首《病起》,质朴老苍,沉郁顿挫,正是它逼近杜甫的五律代表作。▲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等编著.宋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217-218

高文 曾广开主编.禅诗鉴赏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263-265

病起 - 创作背影

此诗约作于绍圣二年(1095),作者时在河北曹州依其岳父郭概。因苏轼党争遭贬之祸牵连,他也被言官以“进非科第”参奏免官,成了党争中的牺牲品。此后日子更难过了,他只得又寄食时任河北东路提刑的岳父家,母亲因贫病死于旅次。在死母、失友、丢官等种种世事的煎熬之下,诗人病倒了,病起之后,满含凄苦,低吟此诗以抒胸臆。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等编著.宋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217-218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660-661页

陈师道

作者: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其它诗文

《木兰花减字/减字木兰花》

陈师道 〔宋代〕

清愁叠积。

更莫迟留春酒逼。

吹面和风。

梅信新来一线通。

危楼晓望。

雪满群山开画障。

目断瑶川。

同凭阑干意几般。

复制

《送路纠归老丹阳》

陈师道 〔宋代〕

身退不待年,意足不待余。

宁闻有余论,但问我何如。

才名四十年,盛气盖诸儒。

独无金水力,竟与蛙黾俱。

晚为府中掾,直前不趑趄。

曾何愧俯仰,颇亦因嗫嚅。

有粟尚可糊,有酒尚可娱。

一朝脱章绶,用意不踌躇。

富贵亦何有,惜君宁挽裾。

人生一世间,谁得还其躯。

谢公江海人,此计竟亦疏。

千金一大钱,两子双明珠。

妙语发幽光,东坡为欷歔。

不知两疏去,能亦有此无。

聊为三径资,从子并门居。

复制

《山口》

陈师道 〔宋代〕

湖阔疑无地,河回忽见山。

登临聊自试,衰疾致身闲。

四壁宁虞盗,多方莫驻颜。

无风回远笛,有月待人还。

复制

《拟汉宫词三首》

陈师道 〔宋代〕

帐底吹烟香自薰,镜前含笑意生春。

经年不道君恩薄,郤是恩深更误人。

复制

《斋居》

陈师道 〔宋代〕

青奴白牯静相宜,老罢形骸不自持。

一枕西窗深闭合,卧听丛竹雨来时。

复制

《古怨赠关彦长》

陈师道 〔宋代〕

世态轻浮君莫道,相逢何必论才调。

铅刀快利莫耶迟,果下翩翩望云老。

人前安得无穷好,应须富贵长年少。

莫教白发更栖迟,不遭毁骂逢人笑。

复制

《送王元均贬衡州兼寄元龙二首》

陈师道 〔宋代〕

先生秀句满天东,二子缘渠再得穷。

诗礼向来堪发冢,孙刘能使不为公。

炎方瘴疠避轩豁,故国山河开始终。

传语元龙要相识,江湖春动有来鸿。

复制

《次韵春怀》

陈师道 〔宋代〕

老形已具臂膝痛,春事无多樱笋来。

败絮不温生虮虱,大杯覆酒著尘埃。

衰年此日仍为客,旧国当时只废台。

河岭尚堪供极目,少年为句未须哀。

复制

《再赠寇司户》

陈师道 〔宋代〕

仕屈诸儒底,名成一战中。

酒为千日计,诗费几生功。

戏马章台下,呼鹰上蔡东。

少年豪侠窟,杵臼得梁鸿。

复制

《放歌行 其一》

陈师道 〔宋代〕

春风永巷闲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

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著眼未分明。

复制

《次韵晁无斁除日述怀》

陈师道 〔宋代〕

世学违从众,名家最近天。

感时犹壮志,得句起衰年。

袁酒无何饮,陶琴不具弦。

平生挥翰手,几见绝韦编。

复制

《卜算子》

陈师道 〔宋代〕

纤软小腰身,明秀天真面。

淡画修眉小作春,中有相思怨。

背立向人羞,颜破因谁倩。

不比阳台梦里逢,亲向尊前见。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