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強至 / 純甫以予去歲九日赴東陽今年復趨府作菊花問答見遺因以戲答 其二
拼 译 译

《純甫以予去歲九日赴東陽今年復趨府作菊花問答見遺因以戲答 其二》

強至 〔宋代〕

籬菊答,自古人生有離合。不得淵明泛玉觴,還有子真攜酒榼。

复制
強至

作者:強至

強至(1022—1076),字幾聖,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除泗州司理參軍,歷官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韓琦聘為主管機宜文字,後在韓幕府六年。熙寧五年(1072),召判戶部勾院,遷群牧判官。熙寧九年(1076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不久卒,年五十五。其子強浚明收集其遺文,編《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韓忠獻遺事》一卷。《咸淳臨安志》卷六六、清強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強志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簡稱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簡稱同治本)。另輯得集外詩四首,附於卷末。

強至其它诗文

《會故人集崔侍郎園池》

強至 〔宋代〕

貳卿園沼壓關西,上相篇章絕景宜。

舊日宮牆流水過,至今苑地畫圖知。

孤花春去猶臨岸,野蔓晴來欲占籬。

荀令鳳凰池更好,不須游旆此遲遲。

复制

《送記注楊學士被詔赴闕》

強至 〔宋代〕

學士聲先壓並游,詞源浩蕩浸昆丘。

九重紫殿三題就,萬里青雲數刻收。

天子臨軒名第二,春官奏卷等俱優。

翰林試筆尋揮寫,冊府譌文倏校讎。

京邑紛華非所好,鄉邦偃宴得其求。

始看別酒傾同舍,早聽歡謠載兩州。

嚴詔飛來批鳳尾,近班歸去立螭頭。

一年父老漫留寇,四世公台將至彪。

即日金鑾開步武,往時駟馬減風流。

蹉跎舊掾瞻行色,漸老從軍祗自羞。

复制

《剛叔以雅言題拙稿輒依韻和酬》

強至 〔宋代〕

每恨塵勞荒舊學,更慚篆刻得初名。

聖賢閫奧期深入,風雅源流庶一清。

短技示人方蓄縮,雄篇鏖我太崢嶸。

君詩合作咸韶秘,何爾輕酬鄭濮聲。

复制

《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壬子上巳會許公亭》

強至 〔宋代〕

賡吟令節最多年,禊飲春亭五侍筵。

愛客公心寬似水,催人物態急如弦。

園林爛熳驚三月,樽俎徘徊戀二天,

跡近風花飄未定,且隨珠履醉金船。

复制

《題靈泉觀閣》

強至 〔宋代〕

山腰碧瓦郁參差,勢壓開元觀閣基。

野氣欲來雲拂地,天光不動水平池。

飛檐鳥道愁相逼,故國人煙入俯窺。

便擬幽尋隨杖屨,清秋幕府事文移。

复制

《送史正孚》

強至 〔宋代〕

再提試筆入南宮,落紙文章近更工。

一第聲名光晝日,十年意緒散春風。

眼驚梁苑花枝靜,心豁秦川酒盞空。

材大莫嫌關賦冗,青雲知己有諸公。

复制

《宋周士以新蕈為惠並示佳句依韻和答》

強至 〔宋代〕

食蕈由來勝茹芝,十年此味望晴霓。

雕盤細簇春雲朵,惠我殷勤助殺雞。

复制

《某承乏東陽周親惠然顧訪未幾告別以詩餞之》

強至 〔宋代〕

親戚富貴合,賤貧宜見疏。

獨君從遠道,為我枉高車。

相得未逾月,薄言還故廬。

風霜正淒暮,臨別尚躊躇。

复制

《九月二十六日河上雪》

強至 〔宋代〕

昨朝今日盡天風,九月長河雪片中。

雲外誰偷榆莢種,人間自滿菊花叢。

群陰已鼓先時勇,萬井應愁卒歲窮。

亦欲蹇驢乘逸興,灞橋何處覓詩翁。

复制

《二月二十六日偶書》

強至 〔宋代〕

舊年把酒對花頻,酒氣花香日傍人。

今歲酒疏花未見,惟將感淚濕青春。

复制

《次韻禮之淮上吟》

強至 〔宋代〕

泗上風宜舊罕傳,邦人誰說貢鱗鮮。

隔淮小市若古畫,接楚遠山疑宿煙。

民舍卑窪多困水,農疇磽瘠少逢年。

顧予居里號繁勝,舉目只為鄉思牽。

复制

《貨殖列傳序》

強至 〔宋代〕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挽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 之味,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 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 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周書》 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 繦至 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閒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 也。

  故曰: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執益彰,失執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 之民乎!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