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
拼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

蘇軾 〔宋代〕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复制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 - 賞析

此詞作於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時蘇軾在密州。全詞用粗筆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氣候、地理、風俗等方面各自的特點,描繪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節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對杭州的思念和初來密州時的寂寞心情。

這首詞題記為「密州上元」,詞卻從錢塘的上元夜寫起。錢塘也就是杭州,蘇軾曾那裡過了三個元宵節。元宵的特點,就是「燈火」。東坡用一句「燈火錢塘三五夜」,點出燈夕的盛況。「明月如霜」,寫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詩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圓,燈月交輝,引來滿城男女游賞,元宵節是宋代一個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街人遊人如織,男子歌嘯而行,好盛裝而出。難怪東坡要寫月光「照見人如畫」了。這還是街市的遊人。至於富貴人家慶賞元宵,又另有一種排場。作者一句「帳底吹笙香吐麝」寫盡杭州城官宦人家過節的繁奢情景。「更無一點塵隨馬」,化用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句,進一步從動態寫遊人。說「無一點塵」,更顯江南氣候之清潤。

上闋描寫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時是剛來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節,在街上看燈,觀月時的情景和由此而產生的感想。詞句雖不多,卻也「有聲有色」。寫燈、寫月、寫人,聲色交錯,充分展現了杭州元宵節的熱鬧、繁榮景象。

下闋描寫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過片,使情調陡然一轉,用「寂寞」二字,將前面「錢塘三五夜」那一片熱鬧景象全部移來,為密州上元作反襯,形成鮮明的對比,寫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無須多着一字,便覺清冷蕭索。結句「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則不但寫出了密州氣候的寒冷,而且也讓人感覺到環境的空曠蒼涼。

作者「曾經滄海難為水」,見過了杭州上元的熱鬧,再來看密州上元自覺淒清。更何況他這一次由杭州調知密州,環境和條件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貧窮,勞頓又粗陋,再無江南之詩情。而更讓他感到「寂寞」,感到鬱鬱不樂的是這裡連年蝗旱,民不聊生。作為一個愛民之官,他又怎能快樂開懷呢?這位剛到任年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嘆。他這上元之夜,隨意閒行,聽到簫鼓之聲,走去一看,原來是村民正舉行社祭,祈求豐年。這裡農民祈年的場面和簫鼓之聲,讓作者久久不能離去。直到夜深「火冷燈稀霜露下」,郊外彤雲四垂,陰霾欲雪。「昏昏雪意雲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悽慘,卻是寫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種「瑞雪兆豐年」的喜悅之情。

蘇軾這首《蝶戀花》,確是「有境界」之作,寫出了對「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實感受,抒發了對國計民生的憂患之情。內容、筆墨不囿於成規,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筆亦隨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詞運用了轉折、反襯等章法技巧,體現出了他當時的境遇和心情。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次前韻寄子由》

蘇軾 〔宋代〕

我少即多難,邅回一生中。

百年不易滿,寸寸彎強弓。

老矣復何言,榮辱今兩空。

泥丸尚一路,?古語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所向余皆窮。

似聞崆峒西,仇池迎此翁。

胡為適南海,復駕垂天雄。

下視九萬里,浩浩皆積風。

回望古合州,屬此琉璃鍾。

離別何足道,我生豈有終。

渡海十年歸,方鏡照兩童。

還鄉亦何有,暫假壺公龍。

峨眉向我笑,錦水為君容。

天人巧相勝,不獨數子工。

指點昔游處,蒿萊生故宮。

复制

《次韻王誨夜坐》

蘇軾 〔宋代〕

愛君東閣能延客,顧我閒官不計員。

策杖頻過如未厭,卜居相近豈辭遷。

莫將詩句驚搖落,漸喜樽罍省撲緣。

待約月明池上宿,夜深同看水中天。

复制

《次韻劉景文登介亭》

蘇軾 〔宋代〕

澤國梅雨餘,衰年困蒸溽。

高堂磨新磚,頗覺利腰足。

松根百尺井,兩綆飛淨淥。

流觴聚兒童,一笑為捧腹。

清風信可御,剛氣在岩麓。

始知共此世,物外無三伏。

長歌入雲去,不待弦管逐。

西湖真西子,煙樹點眉目。

濤江少醞藉,高浪翻雪屋。

俯仰拊四海,百世飛鳥速。

遠追錢氏餘,近吊祖侯躅。

吾生如寄耳,寸晷輕尺玉。

誰似劉將軍,逸韻謝邊幅。

千言一揮手,五車不再讀。

春岩彩雞舞,月峽哀猿哭。

朝先啼鴃起,暮與寒螿續。

我老廢吟哦,賴君時擊觸。

從今事遠覽,發軔此幽谷。

清游得三昧,至樂謝五欲。

莫作狂道士,氣壓劉師服。

复制

《次韻送張山人歸彭城》

蘇軾 〔宋代〕

羨君飄蕩一虛舟,來作錢塘十日游。

水洗禪心都眼淨,山供詩筆總眉愁。

雪中乘興真聊爾,春盡思歸卻罷休。

何日五湖従范蠡,種魚萬尾橘千頭。

复制

《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

蘇軾 〔宋代〕

岐陽九月天微雪,已作蕭條歲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無事屋廬深。

愁腸別後能消酒,白髮秋來已上簪。

近買貂裘堪出塞,忽思乘傳問西琛。

江上同舟詩滿篋,鄭西分馬涕垂膺。

未成報國慚書劍,豈不懷歸畏友朋。

官舍度秋驚歲晚,寺樓見雪與誰登。

遙知讀《易》東窗下,車馬敲門定不應。

《漁父·漁父醉》

蘇軾 〔宋代〕

漁父醉,蓑衣舞,醉里卻尋歸路。

輕舟短棹任斜橫,醒後不知何處。

《哨遍·春詞》

蘇軾 〔宋代〕

睡起畫堂,銀蒜押簾,珠幕雲垂地。

初雨歇,洗出碧羅天,正溶溶養花天氣。

一霎暖風回芳草,榮光浮動,掩皺銀塘水。

方杏靨勻酥,花須吐繡,園林排比紅翠。

見乳燕捎蝶過繁枝。

忽一線爐香逐遊絲。

晝永人間,獨立斜陽,晚來情味。

便乘興攜將佳麗。

深入芳菲里。

撥胡琴語,輕攏慢捻總伶俐。

看緊約羅裙,急趨檀板,霓裳入破驚鴻起。

顰月臨眉,醉霞橫臉,歌聲悠揚雲際。

任滿頭紅雨落花飛。

漸鳷鵲樓西玉蟾低。

尚徘徊、未盡歡意。

君看今古悠悠,浮幻人間世。

這些百歲,光陰幾日,三萬六千而已。

醉鄉路穩不妨行,但人生、要適情耳。

《九日次韻王鞏》

蘇軾 〔宋代〕

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從事到青州。

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

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浣溪沙·端午》

蘇軾 〔宋代〕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洞仙歌·冰肌玉骨》

蘇軾 〔宋代〕

仆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

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雲。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水殿風來暗香滿。

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迨作《淮口遇風詩》,戲用其韻》

蘇軾 〔宋代〕

我詩如病驥,悲鳴向衰草。有兒真驥子,一噴群馬倒。

養氣勿吟哦,聲名忌太早。風濤借筆力,勢逐孤雲掃。

何如陶家兒,繞舍覓梨棗。君看押強韻,已勝郊與島。

复制

《竹枝歌》

蘇軾 〔宋代〕

蒼梧山高湘水深,中原北望度千岑。

帝子南遊飄不返,惟有蒼蒼楓桂林。

楓葉蕭蕭桂葉碧,萬里遠來超莫及。

乘龍上天去無蹤,草木無情空寄泣。

水濱擊鼓何喧闐,相將扣水求屈原。

屈原已死今千載,滿船哀唱似當年。

海濱長鯨徑千尺,食人為糧安可入?

招君不歸海水深,海魚豈解哀忠直?

吁嗟忠直死無人,可憐懷王西入秦。

秦關已閉無歸日,章華不復見車輪。

君王去時簫鼓咽,父老送君車軸折。

千里逃歸迷故鄉,南公哀痛彈長鋏。

三戶亡秦信不虛,一朝兵起盡讙呼。

當時項羽年最少,提劍本是耕田夫。

橫行天下竟何事,棄馬烏江馬垂涕。

項王已死無故人,首入漢庭身委地。

富貴榮華豈足多,至今惟有冢嵯峨。

故國淒涼人事改,楚鄉千古為悲歌。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