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 辛弃疾 /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拼 译 译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辛弃疾 〔宋代〕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

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

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

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昨天,还是春光明媚,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而今就不同了,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把园中的花吹得满地都是,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着皱纹的红色地毯。今天,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轻薄荡子”,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也是留他不住的。记得上次送春归去之后,那碧波荡漾的春水呀,都酿成了一杯醇美飘香的浓酒了。请到杨柳岸边来吧,我们在这儿饮酒叙旧,消除那离别的清愁。

注释晋臣:即赵不迂,字晋臣,官至敷文阁学士。寓居上饶时常与辛弃疾唱和。十三女儿: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馀。”不教花瘦:将花绣得肥大,这里指春光丰腴。甚:正。下得:忍得。雨僝(zhàn)、风僽(zhòu):原意指恶言骂詈,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形容风雨作恶。向:同像,地衣红绉:地衣指地毯,这两句说,园林里落花满地,像铺上一层带皱纹的红地毯一样。荡子:浪荡子,指不重感情的轻薄男子。春波:碧波荡漾的春水。春酎(zhòu):春酒。约:束、控制,清愁:凄凉的愁闷情绪,相候:指等待春天归来。▲

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278-279

伍心铭.宋词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389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 赏析

此词自辟意境、写法新奇,通篇用比拟手法,一气贯注,寓意深沉,风格绮丽宛转,色彩浓丽缤纷,是词人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夏敬观评日:“连续诵之,如笛声宛转,乃不得以他文词绳之,勉强断句。此自是好词,虽去别调不远,却仍是裱丽一派也。”用十三女儿学绣喻春光丰满,用轻薄浪子难久比喻风雨对春花的摧残,护花爱美之意的深处,是对美好生命的热爱和呵护之心。落花将春水酿成醇醪,与人之清愁约会,想象奇妙,余味无穷。

为了加大“赋落花”的情感重量,词章从“繁花”切人:“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如果依现代女性年龄标准看,十三岁不过是刚刚踏进中学校门的稚气十足的少女,谈什么拈针学绣。也许是中国古代女性早熟吧,十三岁被视为“豆蔻年华”的妙龄期。如唐代诗人杜牧就这样描写他喜爱的歌女:“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二首》其一)诗人把“昨日春”比成“十三岁女儿学绣”真算是善于创新的神来之笔:如果把“昨日春”比做一位姿容娇美而又技艺精湛的成熟的绣花女,凭着丰富的刺绣经验,当然要讲究个疏密相间,浓淡相宜的美学原则,决不可能把每一朵花都绣得同样鲜艳肥大;只有十三岁少女如春蕾初绽,涉世未深,心地不杂一丝尘滓,有少女的聪慧和青春的热情又不工于心计,学起刺绣来,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一枝一叶自然会绣得丰盈而厚实,真个是“一枝枝不教花瘦”,体现了春阳普照,春雨均沾的春的特点。这正好显示了姹紫嫣红、繁花似锦的浓郁而热烈的春光。

诗人写春闹花繁的可喜,正是为了反衬春去花残的可惜:“甚无情便下得雨儇风倦,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大自然真个是太无情了,竟忍心让风雨一个劲儿摧残折磨着春花,使零落残红严严实实地覆盖着园林地面,简直像铺上一层地毯一样。春花随风飘落,地面或厚或薄,那厚处犹如红色地毯上叠起的皱纹。这落红狼藉的景象描画,昭示了诗人对花落春残的惋惜情怀。

下阕,诗人从对“昨日春”的深情关注中转到对“而今春”的艺术观照:“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诗人对春的情感太深太重了,他简直把春当成理想中的情人。春,本是岁序中一个季节,诗人不但使她有明确的性别、具体的年龄,还有鲜明的个性。当写到东风君临大地、万物开始苏醒的“昨春日”,诗人把她比成十三岁的妙龄女郎在心爱的绣物上绣进少女的柔情,绣进青春的智慧,一心绣出人间最美丽的锦绣;当写到春尽花残的“而今春”,诗人又把他比成用情不专、朝秦暮楚的浪荡子。这不但充分体现出诗人爱春惜春真挚情怀,也收到了诗歌口语化的美学效应。

人生代代无穷已,风雨年年送春归。诗人回忆起前一年送春归去:“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春来江水绿如蓝”,自居易不过写出了春水的颜色,就惹得人们赞叹不已,被誉为咏春的名句;辛弃疾呢,却进了一层,道出了春水的质地:浓浓的、酽酽的,春水春波像酿成为一江醇醪佳酿。春真的要走了,愁,是诗人内在的情感,怎么一下子变成“约”的对象,从外部应邀而至呢。显然,愁,被诗人别具机杼地人化了,仿佛变成了与诗人休戚与共的好友,被邀请在杨柳岸边等候着为春举行告别宴会,以壮春的行色哩。向春告别,为什么要在“杨柳岸边?”因为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在这里,春也被人化了,也成了诗人难分难舍的挚友了。人与自然如此融洽契合,真亏诗人妙笔驱遣。▲

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278-279

张学淳.古宛新歌 唐宋词新品: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262-263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 创作背影

词人闲居瓢泉与赵晋臣唱和之作有二十余首,此词约写于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

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278-279

辛弃疾

作者: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其它诗文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宋代〕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新荷叶(赵茂嘉、赵晋臣和韵见约初秋访悠然,再用韵)》

辛弃疾 〔宋代〕

物盛还衰,眼看春叶秋萁。

贵贱交情,翟公门外人稀。

酒酣耳热,又何须、幽愤裁诗。

茂林修竹,小园曲迳疏篱。

秋以为期。

西风黄菊开时。

拄杖敲门,从他颠倒裳衣。

去年堪笑,醉题诗、醒后方知。

而今东望,心随去鸟先飞。

复制

《新荷叶(徐思上巳乃子似生朝,因为改定)》

辛弃疾 〔宋代〕

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

今几千年,风流禊事如新。

明眸皓齿,看江头、有风流禊事如新。

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

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

丝竹纷纷。

杨花飞鸟衔巾。

争似群贤,茂林修竹兰亭。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清欢未了,不如留住青春。

复制

《新荷叶(再题傅岩叟悠然阁)》

辛弃疾 〔宋代〕

种豆南山,零落一顷为萁。

几晚渊明,也吟草盛苗稀。

风流划地,向尊前、采菊题诗。

悠然忽见,此山正绕东篱。

千载襟期。

高情想像当时。

小阁横空,朝来翠扑人衣。

是中真趣,问骋怀、游目谁知。

无心出岫,白云一片孤飞。

复制

《虞美人(赵文鼎生日)》

辛弃疾 〔宋代〕

翠屏罗幕遮前后。

舞袖翻长寿。

紫髯冠佩御炉香。

看取明年归奉、万年觞。

今宵池上蟠桃席。

咫尺长安日。

宝烟飞焰万花浓。

试看中间白鹤、驾仙风。

复制

《沁园春(答余叔良)》

辛弃疾 〔宋代〕

我试评君,君定何如,玉川似之。

记李花初发,乘云共语,梅花开后,对月相思。

白发重来,画桥一望,秋水长天孤鹜飞。

同吟处,看佩摇明月,衣卷青霓。

相君高节崔嵬。

是此处耕岩与钓溪。

被西风吹尽,村箫社鼓,青山留得,松盖云旗。

吊古愁浓,怀人日暮,一片心从天外归。

新词好,似凄凉楚些,字字堪题。

复制

《浣溪沙(赵景山席上用偶赋溪台和韵)》

辛弃疾 〔宋代〕

台倚崩崖玉灭瘢。

青山却作捧心颦。

远林烟火几家村。

引入沧浪鱼得计,展成寥阔鹤能言。

几时高处见层轩。

复制

《生查子(和夏中玉)》

辛弃疾 〔宋代〕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

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

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

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

复制

《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且有感於中秋近事,并见之末章)》

辛弃疾 〔宋代〕

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

淡妆浓抹西子,唤起一时观。

种柳人今天上,对酒歌翻水调,醉墨卷秋澜。

老子兴不浅,歌舞莫教闲。

看尊前,轻聚散,少悲欢。

城头无限今古,落日晓霜寒。

谁唱黄鸡白酒,犹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

莫说西州路,且尽一杯看。

复制

《移竹》

辛弃疾 〔宋代〕

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

眼见子孙孙又子,不如栽竹绕园池。

复制

《踏歌》

辛弃疾 〔宋代〕

攧厥。

看精神、压一庞儿劣。

更言语、一似春莺滑。

一团儿、美满香和雪。

去也。

把春衫、换却同心结。

向人道、不怕轻离别。

问昨宵、因甚歌声咽。

秋被梦,春闺月。

旧家事、却对何人说。

告弟弟莫趁蜂和蝶。

有春归花落时节。

复制

《定风波(再和前韵药名)》

辛弃疾 〔宋代〕

仄月高寒水石乡。

倚空青碧对禅床。

白发自怜心似铁。

风月。

使君子细与平章。

已判生涯筇竹杖。

来往。

却惭沙鸟笑人忙。

便好剩留黄绢句。

谁赋。

银钩小草晚天凉。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