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張栻 / 過高台寺
拼

《過高台寺》

張栻 〔宋代〕

着屋懸崖畔,開窗疊嶂秋。

半欹雲榭冷,不斷石泉流。

茗碗味能永,竹風聲更幽。

平生版庵老,得句似此情。

复制
張栻

作者:張栻

張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從祀孔廟,後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朱熹、黃干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張栻其它诗文

《城南即事》

張栻 〔宋代〕

活泉細引忽盈溝,自繞書齋堦堦流。

添得眼前無限思,石橋竹塢共清幽。

复制

《登法華台》

張栻 〔宋代〕

山間景物轉流年,台上風光處處傳。

放目便應雲夢小,憑欄平挹祝融巔。

忽尋故國占天際,誰看孤舟系岸邊。

百感還將山下去,肯同槁木墮深禪。

复制

《安國置酒敬簡堂分韻得柳暗六春字》

張栻 〔宋代〕

桴鼓息荒村,襏襫盛南畝。

永日省文書,呼客共樽酒。

主人出塵姿,宛是靈和柳。

行歸帝所游,此地豈淹久。

复制

《憩清風峽》

張栻 〔宋代〕

扶疎古木矗危梯,開始知經幾攝提。

還有石橋容客坐,仰看蘭若與雲齊。

風生陰壑方鳴籟,日烈塵寰正望霓。

從此上山君努力,瘦藤今日得同攜。

复制

《道間晚稻甚盛喜而賦此》

張栻 〔宋代〕

我行自喜有勝事,夾道黃雲禾黍秋。

聞道今年罷和糴,老農卒歲儻寬憂。

复制

《游靈岩》

張栻 〔宋代〕

我登姑蘇台,笑指前溪水。

水從具區來,古色映清泚。

明朝泛秀之去,兩岸雜苹芷。

縈紆知幾曲,舉目皆可喜。

稻熟千頃黃,秋入四山紫。

疎鍾度橫塘,青簾穿野市。

忽驚秀逼人,突兀平地起。

飛閣出林顛,穹石滿山趾。

褰裳上深徑,鳴蟬聲聒耳。

木罅露遐觀,欲進足屢止。

梵宮開何年,金碧煥相倚。

上方納湖光,千里淨如砥。

中峰何亭亭,正爾當燕几。

沙闊鷗鷺微,水落魚龍徙。

雲繞闔閭邦,草迷于越壘。

琴台俯香徑,一念前王侈。

茲山自古今,詎此能為疻。

老松獨堅臥,根株互盤峙。

頹然閱滄波,愛此青未已。

我來三日留,幽事付行李。

領略寧有窮,登臨聊可紀。

复制

《和元晦醉下祝融》

張栻 〔宋代〕

雲氣飄飄御晚風,笑談噓吸滿心胸。

須臾斂盡還空碧,露出天邊無數峰。

复制

《除夕登仲宣樓》

張栻 〔宋代〕

懷土昔人志,傷時此日心。

長江霜潦淨,故國莫煙深。

訪古多遺恨,憑欄更獨吟。

細看前浦樹,生意已堪尋。

复制

《墳庵枕上追愴賦此》

張栻 〔宋代〕

秋氣惻惻侵戶牖,霜林風過猶餘音。

八年淚濕龍塘土,展轉不眠中夜心。

复制

《臘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鄉台夜歸得五絕》

張栻 〔宋代〕

三年不作山中客,才踏船舷眼便明。

曳杖直登千尺磴,尚欣腳力慰生平。

复制

《送鮮于大任入成都幕》

張栻 〔宋代〕

虜馬昔飲江,扁舟憶同騖。

翁方為國謀,客以名義故。

安危匪前料,得失渠異趣。

淮壖渺風雪,王中有程度。

息偃多在床,君車不停駐。

初無作難色,所立詎愆素。

嗟我吳門別,風木歲徂暮。

相逢復湘城,往事忍回顧。

獨余後凋心,特立凜不懼。

莫邪雖雲利,寧作囊錐露。

善藏要有待,小試隨所遇。

終無缺折虞,豈但走狐兔。

吾州得良牧,民力或可裕。

本根賴封殖,強索費調護。

從容試長思,取急無窘步。

作別忽草草,懷抱復誰付。

他時下瞿唐,訪我林下屨。

儻於功名余,更講末後句。

复制

《次韻周畏知問訊城東梅塢七首 其五》

張栻 〔宋代〕

堤上已垂新柳,屋邊尚有殘梅。雪盡春生湖水,野航竟日悠哉。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