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拼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蘇軾 〔宋代〕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复制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 賞析

賞析一

詩中所詠為秋天景物。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渚蓮塘荷,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獨立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餘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幹鬥風傲霜,依然勁節。自然界千姿萬態,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可說是季季不同,月月有異。這裡,詩人卻只選擇了荷與菊這兩種分別在夏、秋獨領風騷的花,寫出它們的衰殘,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詩人的高明還在於,他不是簡單地寫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將描寫的筆觸伸向了荷葉和菊枝。終荷花之一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蘇軾用擎雨無蓋說荷敗淨盡真可謂曲筆傳神!同樣,菊之所以被譽為霜下之傑,不僅因為它蕊寒香冷,姿懷貞秀,還因為它有挺拔勁節的枝幹。花殘了,枝還能傲霜獨立,才能充分體現它孤標傲世的品格。詩人的觀察可謂細緻矣,詩人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亦可謂強矣!這兩句字面相對,內容相連,是謂「流水對」。「已無」、「猶有」,一氣呵成,寫出二花之異。

可是,不論是先謝還是後凋,它們畢竟都過時了,不得不退出競爭,讓位於生機盎然的初冬驕子──橙和橘。至此,詩人才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還是在「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屈原《橘頌》)的初冬時節!這裡橙橘並提,實則偏重於橘。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樹一直是詩人歌頌的「嘉樹」,橘實則「可以薦嘉客」。橘樹那「經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操,豈止荷、菊不如,直欲與松柏媲美了。難怪詩人要對它特別垂青!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色。作者說,雖然秋去冬來,荷盡菊殘,但仍是橙黃橘綠的美好時光。詩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頌劉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潔品格。「菊殘猶有傲霜枝」,後來有人借用它比喻堅貞不屈的人。

賞析二

此詩寫初冬。第一句寫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為高潔品質之象徵,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殘莖,連枯葉也已無存,確是一片淒寂。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云:「菡萏香銷翠葉殘。」王國維乃謂「大有『從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蘇軾此詩首句,殆更過之。夫留得枯荷,尚能聽雨,近則連枯葉亦無之,其衰颯至極矣。然則作者嗟嘆感喟之情僅此一句,第二句便將筆勢劈空振起,轉到了「菊殘猶有傲霜枝」。殘菊與枯荷,雖同為衰颯場面,卻以「傲霜枝」三字寫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態和貞亮之節,看似與第一句對文,有互文見義、相與呼應之勢;事實卻側重在「傲」字上。「擎雨」之「蓋」乃實寫,不過說像傘蓋一樣的荷葉都已一乾二淨;而「傲霜」之「枝」的「傲」則以移情手法寫出了菊的內在精神,示人以凜不可犯的氣概。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第三句則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蕭瑟秋風、嚴寒冬日為苦,作者卻偏偏贊之為「一年好景」,且諄諄囑咐「君須記」,此真以平淡無奇之語言給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於收句,倘無力回天,則全詩必成虎頭蛇尾,強弩之末。而作者乃從花寫到枝,從枝葉寫到果實,所謂「正是橙黃橘綠時」,乃金秋乍逝,百物豐收的季節,「橙黃橘綠」,又呈現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兩句枯淡淒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現了炫目搖情的色彩,真使人疑為神來之筆。然而作者除了用幾個植物名稱和幾種簡單明快的色調之外,再無其他噶枝蔓之句,這就給予作者一種踏實穩重、矜平躁釋的美的感受。古人說:「情隨事遷」。而東坡妙處,竟能用景移情,把日漸凋殘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黃翠綠,雖說用筆雅淡溫柔,卻具有不盡的蓬勃朝氣。寫冬景而能化凋謝零落為飽滿豐碩,非賢如東坡誠不可臻化。

然此詩乃東坡寫贈劉景文者。劉固以世家子弟而潦倒終身,年近六十,猶朝不保夕。作者第二次到杭州做官,與劉一見如故。既憫傷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致因老病困窮而長此頹唐下去。就此詩首句而言,荷所以比君子;而時值歲尾,荷枯葉盡,正以喻君子生不逢辰,難免潦倒失路;次句言菊,菊所以喻晚節,而景文晚年並無虧缺,猶有凌霜傲雪之姿。但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總不免多向消沉頹唐一面着想;而對於讀書人,特別是對有理想抱負者來說,卻還有收之桑榆、獲取豐收的一面。所以詩人乃以三、四兩句對劉勖勉有加,給以支持,使劉認識到前景還是大有可為的。「橙黃橘綠」才是人生最成熟的收緣結果之期,這使劉不僅看到荷枯葉盡的一面,還有傲霜雪抗嚴寒和收成果實的一面,希望他能振作起來,堅持下去。只是詩人純用比興手法,沒有把本意直截了當地說出來罷了。

東坡作此詩時年已五十五,也已步入老年了。他當然不能預知不久的將來還遭到流放海南之厄。但他一向曠達樂觀,主張應多方面地適應外界的環境變化,不因年老而頹唐消沉。然則此詩也不妨看做詩人本身的一生寫照。蓋蘇軾一生,坎坷挫折,亦云多矣,卻始終沒有被逆境嚇倒,而稍摧其志。然則此詩固亦夫子自道也。其身後「橙黃橘綠」,使千載以下之人尚能分享其甘美的藝術果實,也算是美不勝收了。故竊以為如僅以景語之美來賞析此詩,猶屬皮相也。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遷居之夕聞鄰舍兒誦書欣然而作》

蘇軾 〔宋代〕

幽居亂蛙黽,生理半人禽。

跫然已可喜,況聞弦誦音。

兒聲自圓美,誰家兩青衿。

且欣習齊咻,未敢笑越吟。

九齡起韶石,姜子家日南。

吾道無南北,安知不生今。

海闊尚掛斗,天高欲橫參。

荊榛短牆缺,燈火破屋深。

引書與相和,置酒仍獨斟。

可以侑我醉,琅然如玉琴。

复制

《游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

蘇軾 〔宋代〕

人間有此白玉京,羅浮見日雞一鳴。

南樓未必齊日觀,郁儀自欲朝朱明。

(劉夢得有詩,記羅浮夜半見日事。

山不甚高,而夜見日,此可異也。

山有二石樓。

今延祥寺在南樓下,朱明洞在沖虛觀後,雲是蓬萊第七洞天。

)東坡之師抱仆老,真契早已交前生。

玉堂金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歸耕。

道華亦嘗啖一棗,(唐永樂道士侯道華,竊食鄧天師藥仙去。

永樂有無核棗,人不可得,道華獨得之。

予在岐下,亦嘗得食一枚。

)契虛正欲仇三彭。

(唐僧契虛,遇人導遊稚川仙府。

真人問曰:汝絕三彭之仇乎?契虛不能答。

)鐵橋石柱連空橫,(山有鐵橋石柱,人罕至者。

)杖藜欲趁飛猱輕。

雲溪夜逢喑虎伏,(山有啞虎巡山。

)斗壇畫出銅龍獰。

(沖虛觀後有朱真人朝斗壇,近於壇上獲銅龍六、銅魚一。

)小兒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黃庭。

近者戲作凌雲賦,筆勢仿佛離騷經。

負書従我盍歸去,群仙正草新宮銘。

汝應奴隸蔡少霞,我亦季孟山玄卿。

(唐有夢書《新宮銘》者,雲紫陽真人山玄卿撰,其略曰:良常西麓原澤東泄,新宮宏宏,崇軒?獻?獻。

又有蔡少霞者,夢人遣書碑,略曰,公昔乘魚車,今履瑞雲,躅空仰塗,綺輅輪囷。

其末題雲,五雲書閣吏蔡少霞書。

)還須略報老同叔,贏糧萬里尋初平。

(子由一字同叔。

)。

复制

《獻壽戲作》

蘇軾 〔宋代〕

終須跨個玉麒麟,方丈蓬萊走一巡。

敢獻些兒長壽物,蟠桃核里有雙仁。

复制

《武昌西山(並敘)》

蘇軾 〔宋代〕

嘉祐中,翰林學士承旨鄧公聖求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

軾謫居黃岡,與武昌相望,亦常往來溪山間。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試館職,與聖求會宿玉堂,偶話舊事。

聖求嘗作《元次山窪樽銘》刻之岩石,因為此詩,請聖求同賦,當以遺邑人,使刻之銘側。

春江淥漲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誰栽。

憶従樊口載春酒,步上西山尋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風駕兩腋飛崔嵬。

同游困臥九曲嶺,褰衣獨到吳王台。

中原北望在何許,但見落日低黃埃。

歸來解劍亭前路,蒼崖半入雲濤堆。

浪翁醉處今尚在,石臼杯飲無樽罍。

爾來古意誰復嗣,公有妙語留山隈。

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燒蒼苔。

當時相望不可見,玉堂正對金鑾開。

豈知白首同夜直,臥看椽燭高花摧。

江邊曉夢忽驚斷,銅環玉鎖鳴春雷。

山人帳空猿鶴怨,江湖水生鴻雁來。

請公作詩寄父老,往和萬壑松風哀。

《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

蘇軾 〔宋代〕

三年枕上吳中路。

遣黃耳、隨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驚鷗鷺,四橋儘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

常記高人右丞句。

作個歸期天已許。

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初到黃州》

蘇軾 〔宋代〕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蘇軾 〔宋代〕

余去歲在東武,作《水調歌頭》以寄子由。

今年子由相從彭門居百餘日,過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別。

余以其語過悲,乃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為戒,以退而相從之樂為慰雲耳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

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

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

歲雲暮,須早計,要褐裘。

故鄉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

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

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

《烏夜啼·寄遠》

蘇軾 〔宋代〕

莫怪歸心甚速,西湖自有蛾眉。若見故人須細說,白髮倍當時。小鄭非常強記,二南依舊能詩。更有鱸魚堪切膾,兒輩莫教知。

复制

《詩二句》

蘇軾 〔宋代〕

叩檻出魚黿,詩成一笑粲。

复制

《和陶歸園田居六首 其一》

蘇軾 〔宋代〕

環州多白水,際海皆蒼山。以彼無盡景,寓我有限年。

東家著孔丘,西家著顏淵。市為不二價,農為不爭田。

周公與管、蔡,恨不茅三間。我飽一飯足,薇蕨補食前。

門生饋薪米,救我廚無煙。斗酒與只雞,酣歌餞華顛。

禽魚豈知道,我適物自閒。悠悠未必爾,聊樂我所然。

复制

《謝郡人田、賀二生獻花》

蘇軾 〔宋代〕

城裡田員外,城西賀秀才。不愁家四壁,自有錦千堆。

珍重尤奇品,艱難最後開。芳心困落日,薄艷戰輕雷。

老守仍多病,壯懷先已灰。殷勤此粲者,攀折為誰哉。

玉腕揎紅袖,金樽瀉白醅。何當鑷霜鬢,強插滿頭回。

复制

《龍山補亡》

蘇軾 〔宋代〕

征西天府,重九令節。

駕言龍山,宴凱群哲。

壺歌雅奏,緩帶輕帢。

胡為中觴,一笑粲發。

楩楠競秀,榆柳獨脫。

驥騄交騖,駑蹇先蹶。

楚狂醉亂,隕帽莫覺。

戎服囚首,枯顱茁發。

惟明將軍,度量豁達。

容此下士,顛倒冠襪。

宰夫楊觶,兕觥舉罰。

請歌相鼠,以侑此爵。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