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拼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蘇軾 〔宋代〕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我昔家居斷還往,著書不復窺園葵。朅來東遊慕人爵,棄去舊學従兒嬉。狂謀謬算百不遂,惟有霜鬢來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種,行且拱矣歸何時。萬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寧非痴。與君未可較得失,臨別惟有長嗟咨。

复制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 賞析

「舊書」指的是經典,所以要「熟讀深思」。經典文字簡短,意思深長,要多讀,熟讀,仔細玩味,才能了解和體會。所謂「意自見」、「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這是不能着急的。這詩句原是安慰和勉勵那考試失敗的安敦秀才的話,勸他回家再去安心讀書,說「舊書」不嫌多讀,越讀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經典值得「百回讀」,但是這裡着重的還在那讀書的人。簡化成「百讀不厭」這個成語,卻就着重在讀的書或作品了。這成語常跟另一成語「愛不釋手」配合着,在讀的時候「愛不釋手」,讀過了以後「百讀不厭」。這是一種讚詞和評語,傳統上確乎是一個評價的標準。當然,「百讀」只是「重讀」、「多讀」、「屢讀」的意思,並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讀下去。

前兩句歷來被看作是讀書治學的重要門徑。這裡面實際包含着兩種讀書方法:一種是熟讀,一種是深思。熟讀,就是反覆閱讀。蘇軾告誡安惇:對經典著作應當「不厭百回讀」。反覆誦讀,久而久之,爛熟於心,自然能夠融會貫通。即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熟讀這種方法在中國古代是被格外強調的。這種方法雖然忽視了思考的過程,有些機械,但卻強調了對話言的感悟,重點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而且一旦自行悟透書中的道理,便會終生難忘。因此,熟讀的過程實際就是感悟的過程。東漢末年董遇,對《老子》和《左傳》有精深的研究,有人向他請教,他卻不肯教,而是說:一定要先讀上一百遍,書讀百遍,其意自明。當然,「百回讀」只是強調多讀,並非一定要讀一百遍。閱讀的次數和對內容的理解應當是成正比的。北宋哲學家程顥雲:「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瀏覽過的書,雖然也有印象,但總是不牢固,容易遺忘,要用時它也不來,而熟讀成誦的書,則變為自己的東西,召之即來,運用自如,在思考問題時,也容易聯想,左右逢源。

熟讀還必須與深思結合起來。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韓愈在《勸學解》中說過:「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認真思考,是讀書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讀書而不思考,就不能讀出書中的妙處,就如吃飯時只顧狼吞虎咽一樣,雖然填飽了肚子,卻不知其中滋味。《南齊書陸澄傳》記載這樣一個故事:「陸澄當時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曰:『陸公,書櫥也。』」後來,人們將只知讀書而不會靈活運用的人戲稱為「書櫥」。讀書不僅是獲得知識,而且應學以致用。而要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永遠離不開思考的過程。伯樂的兒子按圖索驥,結果找到的千里馬竟是一隻癩蛤蟆。之所以鬧出這樣的笑話,主要是因為伯樂的兒子只知機械地照搬書本,沒有自己的思考和體會。

「百讀不厭」這個成語就出在這裡。「舊書」指的是經典,所以要「熟讀深思」。《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註:

人有從(董遇)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意自見。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次韻樂著作野步》

蘇軾 〔宋代〕

老來幾不辨西東,秋後霜林且強紅。

眼暈見花真是病,耳虛聞蟻定非聰。

酒醒不覺春強半,睡起常驚日過中。

植杖偶逢為黍客,披衣閒詠舞雩風。

仰看落蕊收松粉,俯見新芽摘杞叢。

楚雨還昏雲夢澤,吳潮不到武昌宮。

(黃州對岸武昌縣,有孫權故宮。

)廢興古郡詩無數,寂寞閒窗易粗通。

解組歸來成二老,風流他日與君同。

复制

《贈僧》

蘇軾 〔宋代〕

道人自嫌三世將,棄家十年今始壯。

玉骨猶含富貴余,漆瞳已照人天上。

去年相見古長干,眾中矯矯如翔鸞。

今年過我江西寺,病瘦已作霜松寒。

朱顏不辦供歲月,風中蒿火湯中雪。

如問君家面黃翁,乞得摩尼照生滅。

莫學王郎與支遁,臂鷹走馬憐神駿。

還君圖畫君自收,不如木人騎土牛。

复制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

蘇軾 〔宋代〕

何年顧陸丹青手,畫作《朱陳嫁娶圖》。

聞道一村惟兩姓,不將門戶買崔盧。

我是朱陳舊使君,(朱陳村,在徐州蕭縣。

)勸耕曾入杏花村。

而今風物那堪畫,縣吏催錢夜打門。

复制

《袁公濟和劉景文登介亭詩複次韻答之》

蘇軾 〔宋代〕

昏昏墮醉夢,奈此六月溽。

君詩如清風,吹我朝睡足。

登臨得佳句,江白照湖淥。

袖手獨不言,默稿已在腹。

是時風雨過,藹藹雲歸麓。

疏星帶微月,金火爭見伏。

惜哉此清景,變滅不可逐。

歸來讀君詩,耿耿猶在目。

卻思少年日,聲價爭場屋。

文如翻水成,賦作叉手速。

秋風起鴻雁,我亦繼華躅。

那知君蹭蹬,獨泣荊山玉。

相見南新道,青衫垂破幅。

早知事大繆,恨不十年讀。

莫嫌馮唐老,終勝賈誼哭。

今年復為僚,舊好許重續。

升沉何足道,等是蠻與觸。

共為湖山主,出入窮澗谷。

眾馳君不爭,人棄我所欲。

何時神武門,相約掛冠服。

复制

《元佑六年六月,自杭州召還,汶公館我於東堂》

蘇軾 〔宋代〕

夢覺還驚屧響廊,故人來炷影前香。

鬢須白盡成何事,一帖空存老遂良。

复制

《減字木蘭花·花》

蘇軾 〔宋代〕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縴手里。

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

溫香熟美,醉慢雲鬟垂兩耳。

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

《定風波·兩兩輕紅半暈腮》

蘇軾 〔宋代〕

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

有雙拒霜,獨向君猷而開,坐客喜笑,以為非使君莫可當此花,故作是篇。

兩兩輕紅半暈腮,依依獨為使君回。

若道使君無此意,何為,雙花不向別人開。

但看低昂煙雨里,不已。

勸君休訴十分杯。

更問尊前狂副使。

來歲。

花開時節與誰來。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

蘇軾 〔宋代〕

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

复制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蘇軾 〔宋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复制

《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

蘇軾 〔宋代〕

高亭廢已久,下有種魚塘。

暮色千山入,春風百草香。

市橋人寂寂,古寺竹蒼蒼。

鸛鶴來何處,號鳴滿夕陽。

复制

《自淨土寺步至功臣寺》

蘇軾 〔宋代〕

落日岸葛巾,晚風吹羽扇。松間野步穩,竹外飛橋轉。

神功鑿橫嶺,岩石得巨片。直渡千人溝,下有微流泫。

岡巒蔚回合,金碧爛明絢。緬懷異姓王,負擔此鄉縣。

長逢胯下辱,屢乞桑間飯。誰謂山石頑,識此希世彥。

凜然英氣逼,屹起猶聳戰。他年萬騎歸,父老恣歡宴。

錦繡被原野,金珠散貧賤。竇融既入朝,吳芮空記面。

榮華坐銷歇,閱世如郵傳。惟有長明燈,依然照深殿。

复制

《春帖子詞:夫人閣四首 其一》

蘇軾 〔宋代〕

綵勝鏤新語,酥盤滴小詩。昇平多樂事,應許外庭知。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