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觀湖潮
拼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觀湖潮》

蘇軾 〔宋代〕

海上乘槎侶,仙人萼綠華。飛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頭來處、渺天涯。雷輥夫差國,雲翻海若家。坐中安得弄琴牙。寫取餘聲歸向、水仙夸。

复制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龍尾硯歌(並引)》

蘇軾 〔宋代〕

余舊作《鳳咮石硯銘》,其略云:蘇子一見名鳳咮,坐令龍尾羞牛後。

已而求硯於歙,歙人云:子自有鳳咮,何以此為?蓋不能平也。

奉議郎方君彥德,有龍尾大硯奇甚,謂余若能作詩少解前語者,當奉餉,乃作此詩。

黃琮白琥天不惜,顧恐貪夫死懷璧。

君看龍尾豈石材,玉德金聲寓於石。

與天作石來幾時,與人作硯初不辭。

詩成鮑謝石何與,筆落鐘王硯不知。

錦茵玉匣俱塵垢,搗練支床亦何有。

況瞋蘇子鳳咮銘,戲語相嘲作牛後。

碧天照水風吹雲,明窗大幾清無塵。

我生天地一閒物,蘇子亦是支離人。

粗言細語都不擇,春蚓秋蛇隨意畫。

願従蘇子老東坡,仁者不用生分別。

复制

《渼陂魚(陂在鄠縣。)》

蘇軾 〔宋代〕

霜筠細破為雙掩,中有長魚如臥劍。

紫荇穿腮氣慘淒,紅鱗照坐光磨閃。

攜來雖遠鬣尚動,烹不待熟指先染。

坐客相看為解顏,香粳飽送如填塹。

早歲嘗為荊渚客,黃魚屢食沙頭店。

濱江易采不復珍,盈尺輒棄無乃僭。

自従西征復何有,欲致南烹嗟久欠。

游aa2瑣細空自腥,亂骨縱橫動遭砭。

故人遠饋何以報,客俎久空驚忽贍。

東道無辭信使頻,西鄰幸有庖齏釅。

复制

《李氏園(李茂貞園也,今為王氏所有。)》

蘇軾 〔宋代〕

朝游北城東,回首見修竹。

下有朱門家,破牆圍古屋。

舉鞭叩其戶,幽響答空谷。

入門所見夥,十步九移目。

異花兼四方,野鳥喧百族。

其西引溪水,活活轉牆曲。

東注入深林,林深窗戶綠。

水光兼竹淨,時有獨立鵠。

林中百尺松,歲久蒼鱗蹙。

豈惟此地少,意恐關中獨。

小橋過南浦,夾道多喬木。

隱如城百雉,挺若舟千斛。

陰陰日光淡,黯黯秋氣蓄。

盡東為方池,野雁雜家鶩。

紅梨驚合抱,映島孤雲馥。

春光水溶漾,雪陣風翻撲。

其北臨長溪,波聲卷平陸。

北山臥可見,蒼翠間磽禿。

我時來周覽,問此誰所築。

雲昔李將軍,負險乘衰叔。

抽錢算間口,但未榷羹粥。

當時奪民田,失業安敢哭。

誰家美園圃,籍沒不容贖。

此亭破千家,鬱郁城之麓。

將軍竟何事,蟣虱生刀?蜀。

何嘗載美酒,來此駐車谷。

空使後世人,聞名頸猶縮。

(俗猶呼皇后園,蓋茂貞謂其妻也。

)我今官正閒,屢至因休沐。

人生營居止,竟為何人卜。

何當力一身,永與清景逐。

复制

《菩薩蠻·七夕》

蘇軾 〔宋代〕

風回仙馭雲開扇,更闌月墜星河轉。

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

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范增論》

蘇軾 〔宋代〕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

」未至彭城,疽發背,死。

蘇子曰:「增之去,善矣。

不去,羽必殺增。

獨恨其不早爾。

」然則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以是去耶?曰:「否。

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

增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為霰。

』增之去,當於羽殺卿子冠軍時也。

」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

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而諸侯之叛之也,以弒義帝。

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

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

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

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

獨遣沛公入關,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於稠人之中,而擢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後知也。

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

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

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

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

亦人傑也哉! 。

《日喻》

蘇軾 〔宋代〕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

」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

」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為日也。

日之與鍾、龠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

道之難見也甚於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

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於槃與燭也。

自盤而之鐘,自燭而之龠,轉而相之,豈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見而名之,或莫之見而意之,皆求道之過也。

然則道卒不可求歟?蘇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謂致?孫武曰:「善戰者致人,不致於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為致也歟?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沒矣。

夫沒者豈苟然哉?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

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問於沒人,而求其所以浮沒矣,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昔者以聲律取士,士雜學而不志於道;今者以經術取士,士求道而不務學。

渤海吳君彥律,有志於學者也,方求舉於禮部,作《日喻》以告之。

《送金山鄉僧歸蜀開堂》

蘇軾 〔宋代〕

撞鐘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眾中聞謦欬,未語知鄉里。

我非個中人,何以默識子。

振衣忽歸去,隻影千山里。

涪江與中泠,共此一味水。

冰盤薦琥珀,何似糖霜美。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蘇軾 〔宋代〕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

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

把盞悽然北望。

《踏青游》

蘇軾 〔宋代〕

攺火初晴,綠遍禁池芳草。斗錦繡、火城馳道。踏青游,拾翠惜,襪羅弓小。蓮步裊。腰支佩蘭輕妙。行過上林春好。今困天涯,何限舊情相惱。念搖落、玉京寒早。任劉郎、目斷蓬山難到。仙夢杳。良宵又過了。樓台萬家清曉。

复制

《少年游·送元素》

蘇軾 〔宋代〕

千古風流阮步兵。平生遊宦愛東平。千里遠來還不住。歸去。空留風韻照人清。紅粉尊前深懊惱。休道。怎生留得許多情。記得明年花絮亂。須看。泛西湖是斷腸聲。

复制

《木山,並敘》

蘇軾 〔宋代〕

木生不願回萬牛,願終天年仆沙洲。時來幸逢河伯秋,掀然見怪推不流。

蓬婆雪嶺巧雕鎪,蟄蟲行蟻為豪酋。阿咸大膽忽持去,河伯好事不汝尤。

城中古沼浸坤軸,一林瘦竹吾菟裘。二頃良田不難買,三年榿木行可槱。

會將白髮對蒼巘,魯人不厭東家丘。

复制

《憶黃州梅花五絕》

蘇軾 〔宋代〕

一枝價重萬瓊琚,直恐姑山雪不如。

盡愛丹鉛競時好,不如風雪養天姝。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