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洵 / 送石昌言使北引
拼 译 译

《送石昌言使北引》

蘇洵 〔宋代〕

昌言舉進士時,吾始數歲,未學也。

憶與群兒戲先府君側,昌言從旁取棗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親戚故,甚狎。

昌言舉進士,日有名。

吾後漸長,亦稍知讀書,學句讀、屬對、聲律,未成而廢。

昌言聞吾廢學,雖不言,察其意,甚恨。

後十餘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聞。

吾日益壯大,乃能感悔,摧折復學。

又數年,游京師,見昌言長安,相與勞問,如平生歡。

出文十數首,昌言甚喜稱善。

吾晚學無師,雖日當文,中甚自慚;及聞昌言說,乃頗自喜。

今十餘年,又來京師,而昌言官兩制,乃為天子出使萬里外強悍不屈之虜庭,建大旆,從騎數百,送車千乘,出都門,意氣慨然。

自思為兒時,見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貴不足怪,吾於昌言獨有感也!大丈夫生不為將,得為使,折衝口舌之間足矣。

往年彭任從富公使還,為我言曰:「既出境,宿驛亭。

聞介馬數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

及明,視道上馬跡,尚心掉不自禁。

」凡虜所以誇耀中國者,多此類。

中國之人不測也,故或至于震懼而失辭,以為夷狄笑。

嗚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頓,壯士健馬皆匿不見,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無能為也。

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

」況與夷狄!請以為贈。

送石昌言使北引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昌言考進士科目的時候,我才只有幾歲,還沒開始學習。回憶當年我跟一群孩子在父親身邊嬉戲玩耍,昌言也在旁邊,還曾拿來棗兒栗子給我吃;兩家住得很近,又因為是親戚的緣故,所以彼此十分親昵。昌言應考進士科目,一天比一天出名。我後來漸漸長大,也稍稍懂得要讀書,學習句逗、對對子、四聲格律,結果沒有學成而廢棄了。昌言聽說我廢棄了學習,雖然沒有說我什麼,而細察他的意思,是很遺憾的。後來過了十多年,昌言進士及第,考中第四名,便到各地去做官,彼此也就斷了音訊。我日益成長壯大,能夠感到悔恨了,便痛改前非而恢復學習。又過了幾年,我遊歷京城,在汴京遇見了昌言,便彼此慰勞,暢敘平生以來的歡樂。拿出文章十多篇,昌言看了很高興,並且誇我寫得好。我學習開始晚,又沒有老師指導,雖天天作文,內心一直十分慚愧;等聽到昌言的話後,於是頗為自喜。到現在又十多年過去了,再次來到了京城,而昌言已經身居兩制,他作為朝廷使者,要出使到萬里以外的那些強悍不屈服的契丹朝廷,要樹立大旌旗,跟隨的騎士多達幾百騎,送行的車輛有上千輛,走出京城大門情緒慷慨激昂。我自思忖,孩童時代見到昌言在先父身旁,那時怎麼會料想他會走到這一步了?一個人富貴起來並不奇怪,而我對昌言的富貴特別有所感觸啊!大丈夫活着不去當將軍,能當名使臣,用口舌辭令在外交上戰勝敵人就足夠了。前些年彭任跟隨富弼公出使契丹,曾對我說:「出了國境之後,住宿在驛亭。聽到披甲戰馬幾萬騎馳聘而過,寶劍和長矛互相撞擊,整夜不絕於耳,跟隨之使臣驚慌失色。等到天亮了,只見道路上的馬蹄印了,心中的餘悸還難平息,好像心要跳出來似的。」大凡契丹用來向中國炫耀武力的手段,多為這類事情。中國去的使者,沒有識透他們這類手段,因之而有的人甚至震驚害怕到啞口無言,讓外族人嗤笑。唉!這是多麼的沒有思考力啊!古代奉春君劉敬出使到冒頓去,壯士大馬都藏起來不讓看見,因此才有平城的戰役。現在的匈奴(契丹),我是深知他們沒有什麼能力與作為的。孟子說:「面對諸侯國君的談話,就得藐視他。」更何況對待外族呢!請把上述的話權作臨別贈言吧。

注釋①石昌言:即石揚休。字昌言,宋代眉州人。少孤力學,登進士。累官刑部員外郎,知制誥。仁宗朝上疏力請廣言路,尊儒術,防壅蔽,禁奢侈。其言皆有益於國,時人稱之。石、蘇兩家均眉州大戶,世有通家之誼。昌言進舉,洵方五歲。昌言出使契丹,為契丹國母生辰壽,在嘉祐元年(1056)八月。引本應作序,蘇洵父名序,避家諱而改。②大旆(pèi):一種末端呈燕尾狀之大旗。③彭任:宋代岳池人。慶曆初富弼使遼,任與偕行,道次語弼曰:「朝廷所謂書詞,萬一與口傳異,將何以對?」啟視果不同,弼即馳還朝,更書而去。④冒頓(mò dú):漢初匈奴族一個單于的名字。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送石昌言使北引 - 賞析

該文作於嘉祐元年九月,是一篇贈序。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八月,刑部員外郎、知制誥石揚休(字昌言)出使北國前往契丹,慶賀契丹國母生辰。蘇洵給他這篇贈序(因為蘇洵之父名序,不稱序改稱引),就是讓他借鑑歷史經驗,不怕強敵威脅,發揚民族正氣,奪取外交勝利。文章首段回憶他們之間的親密交往,感佩揚休奉使強虜實現平生抱負,寄於莫大信任,充滿勸勉之情;二段回顧歷史情況,剖析強虜本質,指出藐視強虜是唯一正確的態度。文章用語簡煉,僅在這數百言間,就已經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得不成為令人敬仰的大家風範。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蘇洵

作者:蘇洵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蘇洵其它诗文

《初發嘉州》

蘇洵 〔宋代〕

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國十年還。

烏牛山下水如箭。

忽失峨眉枕席間。

复制

《荊門惠泉》

蘇洵 〔宋代〕

古郡帶荒山,寒泉出西郭。

嘈嘈幽響遠,袞袞清光活。

當年我少年,系馬弄潺湲。

愛此泉旁鷺,高姿不可攀。

今逾二十載,我老泉依舊。

臨流照衰顏,始覺老且瘦。

當時同遊子,半作泉下塵。

流水去不返,遊人歲歲新。

复制

《答陳公美四首》

蘇洵 〔宋代〕

少壯事已遠,舊交良可懷。

百年能幾何,十載不得偕。

念昔居鄉里,游處了無猜。

飲食不相舍,談笑久所陪。

拜君以為兄,分密誰能開。

齒發俱未老,未至衰與頹。

我子在襁褓,君猶無嬰孩。

君後獨捨去,為吏天一涯。

我又厭奔走,遠引不復來。

歲月杳難恃,區區老吾儕。

況従與君別,多事歲若排。

心力不能救,衰病侵筋骸。

二子皆已冠,如吾苦無才。

君亦已有嗣,眉目秀且佳。

人事知幾變,會合終不諧。

昨者本不出,豪傑苦見咍。

鬱郁自不樂,誰為子悲哀。

翻然感其說,東走陵巔崖。

不意君在此,得奉笑與詼。

君顏蔚如故,大噱飛塵灰。

我老應可怪,白髭生兩腮。

新句辱先贈,古詩許見推。

賢俊非獨步,故舊每所乖。

作詩報嘉貺,亦聊以相催。

复制

《游嘉州龍巖》

蘇洵 〔宋代〕

繫舟長堤下,日夕事南征。

往意紛何速,空嚴幽自明。

使君憐遠客,高會有餘情。

酌酒何能飲,去鄉懷獨驚。

山川隨望闊,氣候帶霜清。

佳境日已去,何時休遠行。

《送石昌言使北引》

蘇洵 〔宋代〕

昌言舉進士時,吾始數歲,未學也。

憶與群兒戲先府君側,昌言從旁取棗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親戚故,甚狎。

昌言舉進士,日有名。

吾後漸長,亦稍知讀書,學句讀、屬對、聲律,未成而廢。

昌言聞吾廢學,雖不言,察其意,甚恨。

後十餘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聞。

吾日益壯大,乃能感悔,摧折復學。

又數年,游京師,見昌言長安,相與勞問,如平生歡。

出文十數首,昌言甚喜稱善。

吾晚學無師,雖日當文,中甚自慚;及聞昌言說,乃頗自喜。

今十餘年,又來京師,而昌言官兩制,乃為天子出使萬里外強悍不屈之虜庭,建大旆,從騎數百,送車千乘,出都門,意氣慨然。

自思為兒時,見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貴不足怪,吾於昌言獨有感也!大丈夫生不為將,得為使,折衝口舌之間足矣。

往年彭任從富公使還,為我言曰:「既出境,宿驛亭。

聞介馬數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

及明,視道上馬跡,尚心掉不自禁。

」凡虜所以誇耀中國者,多此類。

中國之人不測也,故或至于震懼而失辭,以為夷狄笑。

嗚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頓,壯士健馬皆匿不見,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無能為也。

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

」況與夷狄!請以為贈。

《心術》

蘇洵 〔宋代〕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

非一動之為利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

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

謹烽燧,嚴斥堠,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養其財;豐犒而優遊之,所以養其力;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以養其氣;用人不盡其所欲為,所以養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懷其欲而不盡。

怒不盡則有餘勇,欲不盡則有餘貪。

故雖並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也。

不養其心,一戰而勝,不可用矣。

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

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後可與之皆死。

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後可以動於險。

鄧艾縋兵於蜀中,非劉禪之庸,則百萬之師可以坐縛,彼固有所侮而動也。

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敵,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

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後可以舉兵,知勢而後可以加兵,知節而後可以用兵。

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

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後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養技而自愛者,無敵於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兵有長短,敵我一也。

敢問:「吾之所長,吾出而用之,彼將不與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將強與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卻;吾之所長,吾陰而養之,使之狎而墮其中。

此用長短之術也。

」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

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於必敗。

尺箠當猛虎,奮呼而操擊;徒手遇蜥蜴,變色而卻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將矣。

袒裼而案劍,則烏獲不敢逼;冠胄衣甲,據兵而寢,則童子彎弓殺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則力有餘矣。

《菊花》

蘇洵 〔宋代〕

騷人足奇思,香草比君子。

況此霜下傑,清芬絕蘭茞。

氣稟金行秀,德備黃中美。

古來鶴髮翁,餐英飲其水。

但恐蓬藋傷,課仆加料理。

复制

《神女廟》

蘇洵 〔宋代〕

巫陽仙子云為裾,高情杳步與世踈。

微有薄酒安足獻,願采山下霜中蔬。

仙壇古洞何清虛,中有瓊樓白玉除,

江上浩蕩誰來過,聞道琴高駕鯉魚。

复制

《與可許惠所畫舒景以詩督之》

蘇洵 〔宋代〕

枯松怪石霜竹枝,中有可愛知者誰。

我能知之不能說,欲說常恐天真非。

羨君筆端有新意,倏忽萬狀成一揮。

使我忘言惟獨笑,意所欲說輒見之。

問胡為然笑不答,無乃君亦難為辭。

晝行書空夜畫被,方其得意尤若痴。

紛紛落紙不自惜,坐客爭奪相謾欺。

貴豪滿前謝不與,獨許見贈憐我衰。

我當枕簟臥其下,暮續膏火朝忘炊。

門前剝喙不須應,老病人誰稱我為。

复制

《題三游洞石壁》

蘇洵 〔宋代〕

洞門蒼石流成乳,山下長溪冷欲冰。

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爾不能。

复制

《香》

蘇洵 〔宋代〕

搗麝篩檀入范模,潤分薇露合雞蘇。

一絲吐出青煙細,半炷燒成玉筋粗。

道士每占經次第,佳人惟驗繡工夫。

軒窗幾席隨宜用,不待高擎鵲尾爐。

复制

《萬山》

蘇洵 〔宋代〕

萬山臨漢江,傑立與峴偶。

杜公破三吳,磊落叔子後。

當年愛山意,無乃求自附,

自比誠不慙,山水亦奇秀。

羊公苟有知,當為頷其首。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