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洵 / 心術
拼 译 译

《心術》

蘇洵 〔宋代〕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

非一動之為利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

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

謹烽燧,嚴斥堠,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養其財;豐犒而優遊之,所以養其力;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以養其氣;用人不盡其所欲為,所以養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懷其欲而不盡。

怒不盡則有餘勇,欲不盡則有餘貪。

故雖並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也。

不養其心,一戰而勝,不可用矣。

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

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後可與之皆死。

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後可以動於險。

鄧艾縋兵於蜀中,非劉禪之庸,則百萬之師可以坐縛,彼固有所侮而動也。

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敵,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

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後可以舉兵,知勢而後可以加兵,知節而後可以用兵。

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

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後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養技而自愛者,無敵於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兵有長短,敵我一也。

敢問:「吾之所長,吾出而用之,彼將不與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將強與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卻;吾之所長,吾陰而養之,使之狎而墮其中。

此用長短之術也。

」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

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於必敗。

尺箠當猛虎,奮呼而操擊;徒手遇蜥蜴,變色而卻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將矣。

袒裼而案劍,則烏獲不敢逼;冠胄衣甲,據兵而寢,則童子彎弓殺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則力有餘矣。

心術 - 譯文及註釋

譯文作為將領的原則,應當首先修養心性。必須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邊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後才能夠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對付敵人。

軍事崇尚正義。如果不合乎正義,即使有利可圖也不要行動。並非一動就有危害,而是因為後來將有不能應付的事情發生。只有正義能夠激憤士氣,用正義激憤士氣,就可以投入一切戰鬥。

作戰的措施大致是:當戰爭尚未發生的時候,要積蓄財力;當戰爭即將發生的時候,要培養戰鬥力;當戰爭已經打起來的時候,要培養士氣;當戰爭已經取得勝利的時候,就要修養心性。小心謹慎地設置報警的烽火,嚴格認真地在邊境巡邏放哨,使農民無所顧忌,安心耕種,這就是積蓄財力的做法。用豐盛的酒食等物慰勞戰士,讓他們悠閒自在,養精蓄銳,這就是培養戰鬥力的做法。取得小的勝利,要使戰士感到更加緊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讓戰士得到更大的激勵,這就是培養士氣的做法。使用戰士要注意不讓他們完全實現自己的欲望,這就是修養心性的做法。所以戰士們常常積蓄着怒氣,心中懷有欲望卻不能完全實現。怒氣沒有消除乾淨就有餘勇可賈,欲望沒有完全實現就將繼續追求,所以即使吞併了天下,戰士也不厭惡打仗。這就是黃帝的軍隊經歷了七十次戰鬥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養心性,戰士們打了一次勝仗後就不能繼續作戰了。

將領要聰明而嚴厲,戰士要愚昧。聰明就不可預測,嚴厲就不可冒犯,所以戰士們都把自身完全交付出來聽從命令,怎麼能不愚昧呢?惟其戰士愚昧,然後才能跟他們一道捨生忘死。

大凡出動軍隊,要了解敵方的君主,了解敵方的將領,然後才能夠在危險的地方出兵。魏將鄧艾率兵伐蜀漢,從陰平小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用繩子拴着士兵從山上墜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漢後主劉禪昏庸無能,那麼百萬大軍也可以坐而捆綁擒獲。鄧艾本來就對劉禪輕慢,所以才出兵於危險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將,能用大軍去試探敵人的強弱、虛實,同時也用敵人的反應來衡量自己,這樣就可以決定行動方針了。

作為主將的原則是:明白道理然後可以出兵,了解形勢然後可以增兵,懂得節制然後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會屈服,了解形勢就不會喪氣,懂得節制就不會困窘。見了小利益不輕舉妄動,遇上小禍難不迴避。小利益、小禍難不值得辱沒我的本領,然後才能夠應付大利益、大禍難。只有善於蓄養本領又愛惜自己軍隊的人,才無敵於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禦百勇,一靜可以控制百動。

軍隊自有長處和短處,無論敵我都如此。請問:我方的長處,我拿出來運用,敵人卻不與我較量;我方的短處,我隱蔽起來,敵人卻竭力與我對抗,怎麼辦呢?回答道:我方的短處,我故意顯露出來,使敵人心生疑慮而退卻;我方的長處,我暗中隱蔽起來,使敵人輕慢而陷人圈套。這就是靈活運用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的方法。

善於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戰士們沒有什麼顧忌但有所依靠。戰士們沒有什麼顧忌,就知道犧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於一定失敗。手握一尺長的鞭子,面對着猛虎,敢於奮力吶喊而揮鞭打擊;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會嚇得面容變色連連後退,這是人之常情。懂得這個道理,就可以帶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劍,那大力士烏獲也不敢逼近;要是頭戴着盔,身穿鎧甲,靠着武器而睡覺,那小童也敢彎弓射殺了。所以善於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種條件來鞏固自己;能夠利用各種條件來鞏固自己,那就威力無窮了。

注釋治心:指鍛煉培養軍事上的膽略、意志和吃苦的精神等。麋:麋鹿,鹿類的一種。左:附近。瞬:眨眼。制:掌握上:通「尚」,崇尚。怒:激發烽燧:即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信號。白天放煙叫「烽」,夜間燃火叫「燧」。斥堠:古代用來瞭望敵情的土堡,這裡指放哨、瞭望。犒:犒賞,舊指用酒食或財物慰勞將士。優遊:閒暇自得的樣子。挫:挫折,這裡指打了敗仗。厲:激勵。並天下:兼併天下。黃帝:傳說中我國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相傳曾在戰爭中多次取勝,打敗了炎帝、蚩尤,成為部落聯盟的領袖。殆:通「怠」,懈怠。智:有智慧。嚴:有威嚴。欲:應該。委:交付。鄧艾縋兵於蜀中:鄧艾,三國時魏國的將領,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他率兵從一條艱險的山路進攻蜀漢,山高谷深,士兵都用繩子繫着放下山去,鄧艾自己也用氈布裹着身體,滑下山去。縋,系在繩子上放下去。劉禪:三國時蜀後主,小名阿斗,劉備之子,公元223年至263年在位。侮:輕視、輕侮。嘗:試探,檢驗。節:節制。沮:沮喪。辱:玷污。技:本領。支:經得起,對付得了。校:較量。角:角斗。抗:高,引申為突出地。暴:顯露。卻:退。狎:輕忽。墮:落。蜥蜴:一種爬行動物,形似壁虎,俗稱「四腳蛇」。袒裼:脫衣露體。烏獲:戰國時秦國的大力士,相傳能力舉千鈞。冠胄衣甲:戴着頭盔,穿着鎧甲。胄,盔。冠、衣,都用作動詞。據兵:靠着兵器。以形固:指利用各種有利形勢來鞏固自己。以,憑藉,利用。形,各種有利的形式和條件。固,鞏固。▲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心術 - 賞析

本文是《權書》(蘇洵的一組策論,共十篇)中的一篇,逐節論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義、養士、智愚、料敵、審勢、出奇、守備等八個方面,而以治心(即將帥的思想與軍事素養)為核心,所以標題叫「心術」。其中包含着一些樸素的辯證法觀點,但也有諸如「懷其欲而不盡」、「士欲愚」之類的封建權術。全篇段落分明,井井有條。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蘇洵

作者:蘇洵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蘇洵其它诗文

《初發嘉州》

蘇洵 〔宋代〕

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國十年還。

烏牛山下水如箭。

忽失峨眉枕席間。

复制

《題閻立本畫水官》

蘇洵 〔宋代〕

水官騎蒼龍,龍行欲上天。

手攀時且住,浩若乘風船。

不知幾何長,足尾猶在淵。

下有二從臣,左右乘魚黿。

矍鑠相顧視,風舉衣袂翻。

女子侍君側,白頰垂雙鬟。

手執雉尾扇,容如未開蓮。

從者八九人,非鬼非戎蠻。

出水未成列,先登揚旗旜。

長刀擁旁牌,白羽注強拳。

雖服甲與裳,狀貌猶鯨{左魚右亶}。

水獸不得從,仰面以手扳。

空虛走雷霆,雨電晦九川。

風師黑虎囊,面目昏塵煙。

翼從三神人,萬里朝天關。

我從大覺師,得此詭怪編。

畫者古閻子,於今三百年。

見者誰不愛,予者誠已難。

在我猶在子,此理寧非禪。

報之以好詞,何必畫在前。

《游嘉州龍巖》

蘇洵 〔宋代〕

繫舟長堤下,日夕事南征。

往意紛何速,空嚴幽自明。

使君憐遠客,高會有餘情。

酌酒何能飲,去鄉懷獨驚。

山川隨望闊,氣候帶霜清。

佳境日已去,何時休遠行。

《張益州畫像記》

蘇洵 〔宋代〕

至和元年秋,蜀人傳言有寇至,邊軍夜呼,野無居人,謠言流聞,京師震驚。

方命擇帥,天子曰:「毋養亂,毋助變。

眾言朋興,朕志自定。

外亂不作,變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競,惟朕一二大吏。

孰為能處茲文武之間,其命往撫朕師?」乃推曰:張公方平其人。

天子曰:「然。

」公以親辭,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歸屯軍,撤守備,使謂郡縣:「寇來在吾,無爾勞苦。

」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慶如他日,遂以無事。

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於淨眾寺,公不能禁。

眉陽蘇洵言於眾曰:「未亂,易治也;既亂,易治也;有亂之萌,無亂之形,是謂將亂,將亂難治,不可以有亂急,亦不可以無亂弛。

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墜於地。

惟爾張公,安坐於其旁,顏色不變,徐起而正之。

既正,油然而退,無矜容。

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爾張公。

爾繄以生,惟爾父母。

且公嘗為我言『民無常性,惟上所待。

人皆曰蜀人多變,於是待之以待盜賊之意,而繩之以繩盜賊之法。

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

於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賴之身,而棄之於盜賊,故每每大亂。

夫約之以禮,驅之以法,惟蜀人為易。

至於急之而生變,雖齊、魯亦然。

吾以齊、魯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齊、魯之人待其身。

若夫肆意於法律之外,以威劫齊民,吾不忍為也。

』嗚呼!愛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見也。

」皆再拜稽首曰:「然。

」蘇洵又曰:「公之恩在爾心,爾死在爾子孫,其功業在史官,無以像為也。

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則何事於斯?雖然,於我心有不釋焉。

今夫平居聞一善,必問其人之姓名與其鄉里之所在,以至於其長短大小美惡之狀,甚者或詰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見其為人。

而史官亦書之於其傳,意使天下之人,思之於心,則存之於目;存之於目,故其思之於心也固。

由此觀之,像亦不為無助。

」蘇洵無以詰,遂為之記。

公,南京人,為人慷慨有大節,以度量雄天下。

天下有大事,公可屬。

系之以詩曰:天子在祚,歲在甲午。

西人傳言,有寇在垣。

庭有武臣,謀夫如雲。

天子曰嘻,命我張公。

公來自東,旗纛舒舒。

西人聚觀,於巷於塗。

謂公暨暨,公來于于。

公謂西人「安爾室家,無敢或訛。

訛言不祥,往即爾常。

春而條桑,秋爾滌場。

」西人稽首,公我父兄。

公在西囿,草木駢駢。

公宴其僚,伐鼓淵淵。

西人來觀,祝公萬年。

有女娟娟,閨闥閒閒。

有童哇哇,亦既能言。

昔公未來,期汝棄捐。

禾麻芃芃,倉庾崇崇。

嗟我婦子,樂此歲豐。

公在朝廷,天子股肱。

天子曰歸,公敢不承?作堂嚴嚴,有廡有庭。

公像在中,朝服冠纓。

西人相告,無敢逸荒。

公歸京師,公像在堂。

《答張子立見寄》

蘇洵 〔宋代〕

舟行道里日夜殊,佳士恨不久與俱。

峽山行盡見平楚,舍舡登岸身無虞。

念君治所自有處,不復放縱如吾徒。

憶昨相見巴子國,謁我江上顏何娛。

求文得卷讀不已,有似駿馬行且且。

自言好學老未厭,方冊幾許魯作魚。

古書今文遍天下,架上未有耿不愉。

示我近所集,漫如游通衢。

通衢眾所入,癃殘詭怪雜沓不辯可嘆吁。

文人大約可數者,不過皆在眾所譽。

此外何足愛,刓破無四隅。

況予固魯鈍,老蒼處群雛。

入趙抱五弦,客齊不吹竽。

山林自竄久不出,回視眾俊驚錕鋙。

豈意誤見取,騏驥參羸駑。

將觀馳騁斗雄健,無乃獨不堪長途。

淒風臘月客荊楚,千里適魏勞奔趨。

將行紛亂若無思,強說鄙意慚區區。

复制

《次韻和縉叔游仲容西園二首》

蘇洵 〔宋代〕

春入禁城懷舊隱,偶來芳圃似還家。

番番翠蔓纏松上,粲粲朱梅入竹花。

客慢空勞嚴置兕,酒多無用早成蛇。

相公猶有遺書在,欲問郎君借五車。

复制

《又答陳公美三首》

蘇洵 〔宋代〕

仲尼魯司寇,官職亦憶優。

從祭肉不及,戴冕奔諸侯。

當時不之知,為肉誠可羞。

君子意有在,眾人但愆尤。

置之待後世,皎皎無足憂。

复制

《昆陽城》

蘇洵 〔宋代〕

昆陽城外土非土,戰骨多年化牆堵。

當時尋邑驅市人,未必三軍皆反虜。

江河填滿道流血,始信武成真不誤。

殺入應更多長平,薄賦寬征已無補。

英雄爭鬥豈得已,盜賊縱橫亦何數。

御之失道誰使然,長使哀魂啼夜雨。

复制

《題仙都觀》

蘇洵 〔宋代〕

飄蕭古仙子,寂寞蒼山上。

觀世眇無言,無人獨惆悵。

深岩聳喬木,古觀靄遺像。

超超不可揖,真意誰復亮。

蜿蜒乘長龍,倏忽變萬狀,

朝食白雲英,暮飲石髄鬯。

心肝化瓊玉,千歲已無恙。

世人安能知,服藥本虛妄。

嗟哉世無人,江水空蕩漾。

复制

《送王吏部知徐州》

蘇洵 〔宋代〕

東徐三齊之南鄰,夫子豈是三齊人。

辭囂乞靜得此守,走兔入藪魚投津。

徐州勝絕不須問,請問項籍何去秦?江山雄豪不相下,衣錦遊戲欲及晨。

霸王事業今已矣,但有太守朱兩輪。

還鄉據勢與古並,豈有漢戟窺城闉。

論安較利乃公勝,行矣正及汴水勻

复制

《涵虛閣》

蘇洵 〔宋代〕

幽居少塵事,瀟灑似江村。

苔蘚深三徑,衣冠盛一門。

嶺雲時聚散,湖水自清渾。

世德書芳史,傳家有令孫。

复制

《顏書四十韻》

蘇洵 〔宋代〕

任君北方來,手出《邠州碑》。

為是魯公寫,遺我我不辭。

魯公實豪傑,慷慨忠義姿。

憶在天寶末,變起漁陽師。

猛士不敢當,儒生橫義旗。

感激數十郡,連衡斗羌夷。

新造勢尚弱,胡馬力未衰。

用兵竟不勝,嘆息真數奇。

杲兄死常山,烈士淚滿頤。

魯公不死敵,天下皆熙熙。

奈何不愛死,再使踏鯨鰭?公固不畏死,吾實悲當時。

緬邈念高誼,惜哉我生遲。

近日見異說,不知作者誰。

雲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

〈或雲公屍解。

雖見殺,而實不死。

〉大抵天下心,人人屬公思。

加以不死狀,慰此苦嘆悲。

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

愛其平生跡,往往或孑遺。

此字出公手,一見減嘆咨。

使公不善書,筆墨紛訛痴。

思其平生事,豈忍棄路岐?況此字頗怪,堂堂偉形儀。

駿極有深穩,骨老成支離。

點畫乃應和,關連不相違。

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

彼此異狀貌,各自相結維。

離離天上星,分如不相持。

左右自綴會,或作斗與箕。

骨嚴體端重,安置無欹危。

篆鼎兀大腹,高屋無弱楣。

古器合尺度,法物應矩規。

想其始下筆,莊重不自卑。

虞柳豈不好,結束煩馽羈。

筆法未離俗,庸手尚敢窺。

自我見此字,得紙無所施。

一車會百木,斤斧所易為。

團團彼明月,欲畫形終非。

誰知忠義心,餘力尚及斯。

因此數幅紙,使我重嘆嘻。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