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洵 / 游嘉州龍巖
拼 译 译

《游嘉州龍巖》

蘇洵 〔宋代〕

繫舟長堤下,日夕事南征。

往意紛何速,空嚴幽自明。

使君憐遠客,高會有餘情。

酌酒何能飲,去鄉懷獨驚。

山川隨望闊,氣候帶霜清。

佳境日已去,何時休遠行。

游嘉州龍巖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將小舟暫時系在這長長的堤岸旁,從早到晚,整天都在忙於南行。
前行之意不要那麼急迫,你看這幽靜明麗的龍巖景致多美好。
知州大人憐惜我們這些遠方客人,舉行盛大的宴會為我們接風洗塵,情意濃濃。
酌滿了酒心裡卻涌滿了愁,那離開家鄉的愁懷有誰知道。
蒼蒼涼涼的山川望去沒有盡頭,淒淒冷冷的天氣教人煩惱。
故鄉的山水已越來越遠,什麼時候才能停止遠行?

注釋
嘉州:今四川樂山。龍巖,城東北四里,有九龍山,又名龍巖山。「山上石壁刻石龍九,相傳唐朝明皇時所鐫,強半磨泐,其存者矯然有勢。山最幽邃,號小桃園」(《嘉定府志》卷四《山川》)。
征:遠行。
往意:前行之意。
使君:謂嘉州知州。漢代指刺史,漢以後作州郡長官之尊稱。此句謂嘉州知州盛宴款待三蘇父子。
高會:盛會,指嘉州知州為他們舉行的盛大宴會。
餘情:富有感情。

《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版,第163-165頁

游嘉州龍巖 - 賞析

  詩的前四句寫因匆促南行而不能從容欣賞嘉州龍巖風光。「繫舟」表明是「舟行適楚」(蘇軾《南行前集敘》)。征,遠行。南征,沿岷江、長江南行。「日夕事南征」,從早到晚,整天都在忙於南行。「日夕」二字已充滿怨氣。往意,前行之意,而綴以「紛何速」,特別是綴一「紛」字,進一步抒發了勉強南行的不快之情。「空岩」指嘉州龍巖。「幽自明」的「自」字用得很精,它表明龍巖雖幽靜明麗,「號小桃園」,可惜卻無人欣賞,只是「自明」而已。前三句是因,後一句是果,遣詞造句充滿了強烈的感情色彩。

  中四句寫嘉州知州盛宴招待他們父子,而詩人因心情不快,興致索然。使君,漢代指刺史,漢以後作為對州郡長官的尊稱。此指嘉州知州,姓名不詳。高會,盛會,指嘉州知州為他們舉行的盛大宴會。余情,富有感情。前兩句表現了蘇洵此時雖為布衣,但社會地位已有顯著變化。

  蘇軾《鍾子翼哀辭》說,1047年(慶曆七年),蘇洵應制科試不中,到廬山等地遊覽,「方是時,先君失為時所知,旅遊萬里,舍者常爭席。」這次南行是在1056年(嘉祐元年)蘇洵父子名動京師以後,情況大變,沿途都有地方官吏,親朋好友迎送。除嘉州知州為之「高會」外,過瀘州,有老友任遵聖相侯,蘇軾兄弟都有《泊南井口期任遵聖》詩;經渝州(今重慶),有渝州知州張子立「謁我江上」(見蘇洵《答張子立見寄》);至豐都(今屬重慶),有「知縣李長官」迎候(見蘇洵《題仙都山麓並敘》);蘇軾《入峽》詩說:「野宿荒州縣,邦君古子男。放衙鳴晚鼓,留客薦霜柑。」至江陵,他們父子更成了王荊州的座上客。可見,「高會有餘情」,並不止嘉州一地,它充分說明了蘇洵社會地位的提高。

  蘇洵被雷簡夫譽為「王佐才」、「帝王師」(見邵博《聞見後錄》卷十五),他本人也自稱「有志於當世」(蘇洵《上富丞相書》),但他不會滿足於虛名。他對朝廷不能破格重用自己深感失望,1057年(嘉祐二年)返蜀後,已決心不再入京:「自蜀至秦,山行一月;自秦至京師,又沙行數千里。非有名利之所驅,與凡事之不得已者,孰為來哉!洵老矣,恐不能復東。」(《上歐陽內翰第三書》)朝廷召他試策論於舍人院,他更感到是對自己的不信任:「昨為州郡發遣,徒益不樂耳。」(《答雷簡夫書》)這就是「酌酒何能飲,去鄉懷獨驚」的主要原因,也是他整個南行途中情緒低沉的原因。

  最後四句是申說前句之意。「山川隨望闊」切合地勢,嘉州是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水匯聚之地,沖積成遼闊的平原,蘇軾《初發嘉州》詩也有「曠盪造平川」語,因此,這一「闊」字正把握住了嘉州龍巖的特徵。「氣候帶霜清」切合時間,蘇洵父子於1059年(嘉祐四年)十月初啟行,正是深秋初冬時節,「霜清」二字準確地交待了時令。「佳境」,指故鄉山水,蘇軾《初發嘉州》詩所謂「故鄉飄已遠,往意浩無邊。錦水細不見,蠻江(青衣江)清可憐」,正好作這一句的註腳。結句「何時休遠行」,更集中抒發了詩人勉強赴京的抑鬱之情。蘇洵《游凌雲寺》詩,描寫了凌雲大佛的壯觀,歌頌了夏禹、李冰治水的功績,抒發了壯志不酬的苦悶:「今余劫劫(忙碌貌)獨何往,愧爾前人空自咍(自嘲)。」他在《和楊節推見贈》中也說:「予懶本不出,苦為人事劫。相將犯苦寒,大雪滿馬鬣。」南行途中的這些詩句都可與「何時休遠行」互證。

  這首詩雖題作《游嘉州龍巖》,但並不以寫景勝,而是以抒情勝;對龍巖的描寫着墨不多,用語也比較抽象。全詩感情沉鬱,格調蒼涼,集中表現了這位飽經風霜、名滿天下而前程渺茫的老人的抑鬱之情。


 

《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版,第163-165頁

游嘉州龍巖 - 創作背影

  1056年(嘉祐元年),由於文壇領袖歐陽修的推薦和稱譽,蘇洵名動京師,但求官未遂。第二年四月,其妻程氏卒於眉山,蘇洵父子匆匆返蜀。直至1058年(嘉祐三年)十一月,朝廷才對歐陽修的舉薦作出答覆,決定召蘇洵試策論於舍人院。蘇洵拒不赴試,1059年(嘉祐四年)六月,朝廷召命再下,梅聖俞又寄詩《題老人泉寄蘇明允》勸其入京,加之二子服母喪期滿,蘇洵才勉強決定入京。同年十月,蘇洵父子沿岷江、長江舟行南下至江陵,再陸行北上赴京。父子三人一路探幽訪勝,「發於詠嘆」,共作詩文一百七十三篇,分別編為《南行前集》和《後集》。蘇洵南行途中詩,通行本《嘉祐集》皆失載,宋代殘本《類編增廣老蘇先生大全集》載有十餘首,此詩是其中的一首。由於蘇洵這次入京非常勉強,因此全詩充滿了抑鬱之情。

《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版,第163-165頁

蘇洵

作者:蘇洵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蘇洵其它诗文

《荊門惠泉》

蘇洵 〔宋代〕

古郡帶荒山,寒泉出西郭。

嘈嘈幽響遠,袞袞清光活。

當年我少年,系馬弄潺湲。

愛此泉旁鷺,高姿不可攀。

今逾二十載,我老泉依舊。

臨流照衰顏,始覺老且瘦。

當時同遊子,半作泉下塵。

流水去不返,遊人歲歲新。

复制

《送石昌言使北引》

蘇洵 〔宋代〕

昌言舉進士時,吾始數歲,未學也。

憶與群兒戲先府君側,昌言從旁取棗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親戚故,甚狎。

昌言舉進士,日有名。

吾後漸長,亦稍知讀書,學句讀、屬對、聲律,未成而廢。

昌言聞吾廢學,雖不言,察其意,甚恨。

後十餘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聞。

吾日益壯大,乃能感悔,摧折復學。

又數年,游京師,見昌言長安,相與勞問,如平生歡。

出文十數首,昌言甚喜稱善。

吾晚學無師,雖日當文,中甚自慚;及聞昌言說,乃頗自喜。

今十餘年,又來京師,而昌言官兩制,乃為天子出使萬里外強悍不屈之虜庭,建大旆,從騎數百,送車千乘,出都門,意氣慨然。

自思為兒時,見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貴不足怪,吾於昌言獨有感也!大丈夫生不為將,得為使,折衝口舌之間足矣。

往年彭任從富公使還,為我言曰:「既出境,宿驛亭。

聞介馬數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

及明,視道上馬跡,尚心掉不自禁。

」凡虜所以誇耀中國者,多此類。

中國之人不測也,故或至于震懼而失辭,以為夷狄笑。

嗚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頓,壯士健馬皆匿不見,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無能為也。

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

」況與夷狄!請以為贈。

《自尤》

蘇洵 〔宋代〕

五月之旦茲何辰,有女強死無由伸。

嗟予為父亦不武,使汝孤冢埋冤魂。

死生壽夭固無定,我豈以此輒怨人。

當時此事最驚眾,行道聞者皆醉辛。

余家世世本好學,生女不獨治組{左糹右川}。

讀書未省事華飾,下筆亹亹能屬文,

家貧不敢嫁豪貴,恐彼非彼難為親。

汝母之兄汝叔舅。求以厥子來結姻。

鄉人婚嫁重母族,雖我不肯將安雲。

生年十六亦已嫁,日負憂責五歡欣。

歸寧見我悲且泣,告我家事不可陳。

舅姑叔妹不知道,棄禮自快紛如雲。

人多我寡勢不勝,祗欲強學非天真。

昨朝告以此太甚,捩耳不聽生怒嗔。

余言如此非乃事,為婦何不善一身。

嗟哉爾夫任此責,可奈狂狠如痴麏。

忠臣汝不見洩治,諫死世不非陳君。

誰知余言果不妄,明年會汝初生孫。

一朝有疾莫肯視,此意豈尚求爾存。

憂惶百計獨汝母,復有汝父驚且奔。

此時汝舅擁愛妾,呼盧握槊如隔鄰。

狂言發病若有怪,里有老婦能降神。

呼來問訊豈得已,汝舅責我學不純。

急難造次不可動,堅坐有類天王尊。

導其女妻使為孽,就病索汝襦與裙。

衣之出看又汝告,謬為與汝增殷勤。

多多擾亂莫勝記,咎汝不肯同其塵。

經旬乳藥漸有喜,移病餘告未絕根。

喉中喘息氣才屬,日使勉強飡肥珍。

舅姑不許再生活,巧計竊發何不仁。

嬰兒盈尺未能語,忽然奪去詞紛紛。

傳言姑怒不歸覲,急抱疾走何暇詢。

病中憂恐莫能測,起坐無語涕滿巾。

須臾病作狀如故,三日不救誰緣因。

此惟汝甥汝兒婦,何用負汝漫無恩。

嗟餘生女苟不義,雖汝手刃吾何言。

儼然正直好禮讓,才敏明辯超無倫。

正應以此獲尤譴,汝可以手心自捫。

此雖法律所無奈,尚可仰首披蒼旻。

天高鬼神不可信,後世有耳猶或聞。

只今聞者已不服,恨我無勇不復冤。

惟余故人不責汝,問我此事久嘆呻。

慘然謂我子無恨,此罪在子何尤人。

虎跑牛觸不足怪,當自為計免見吞。

深居高堂閉重鍵,牛虎豈解逾牆坦。

登山入澤不自愛,安可僥倖遭騏驎。

明珠美玉本無價,棄置溝上多緇磷。

置這失地自當爾,既爾何咎荊與榛。

嗟哉此事余有罪。當使天下重結婚。

复制

《上田待制》

蘇洵 〔宋代〕

日落長安道,大野渺荒荒。

吁嗟秦皇帝,安得不富強。

山大地脈厚,小民十尺長。

耕田破萬頃,一稔粟柱樑。

少年事遊俠,皆可荷弩槍。

勇力不自驕,頗能啖乾糧。

天意此有謂,故使連西羌。

古人遭邊患,累累斗兩剛。

方今正似此,猛士強如狼。

跨馬負弓矢,走不擇澗岡。

脫甲森不顧,袒裼搏敵場。

嗟彼誰治此,踧踧不敢當。

當之負重責,無成不朝王。

田侯本儒生,武略今洸洸。

右手握麈尾,指揮據胡床。

郡國遠浩浩,邊鄙有積倉。

秦境古何在,秦人多戰傷。

此事久不報,此時將何償。

得此報天子,為侯歌之章。

复制

《題仙都觀》

蘇洵 〔宋代〕

飄蕭古仙子,寂寞蒼山上。

觀世眇無言,無人獨惆悵。

深岩聳喬木,古觀靄遺像。

超超不可揖,真意誰復亮。

蜿蜒乘長龍,倏忽變萬狀,

朝食白雲英,暮飲石髄鬯。

心肝化瓊玉,千歲已無恙。

世人安能知,服藥本虛妄。

嗟哉世無人,江水空蕩漾。

复制

《游嘉州龍嚴》

蘇洵 〔宋代〕

繫舟長堤下,日夕事南征。

往意紛何速,空嚴幽自明。

使君憐遠客,高會有餘情。

酌酒何能飲,去鄉懷獨驚。

山川隨望闊,氣候帶霜清。

佳境日已去,何時休遠行。

复制

《途次長安上都漕傅諫議》

蘇洵 〔宋代〕

丈夫正多念,老大不自安。

居家不能樂,忽忽思中原。

慨然棄鄉廬,劫劫道路間。

窮山多虎狼,行路非不難。

昔者倦奔走,閉門事耕田。

蠶谷聊自給,如此已十年。

緬懷當今人,草草無復閒。

堅臥固不起,芒背實在肩。

布衣與肉食,幸可交口言。

默默不以告,未可遽罪愆。

驅車入京洛,藩鎮皆達官。

長安逢傅侯,願得說肺肝。

貧賤吾老矣,不復苦自嘆。

富貴不足愛,浮雲過長天。

中懷邈有念,惝怳難自論。

世俗不見信,排斥僅得存。

昨者東入秦,大麥黃滿田。

秦民可無飢,為君喜不眠。

禁軍幾千萬,仰此填其咽。

西蕃久不反,老賊非常然。

士飽可以戰,吾寧為之先。

傅侯君在西,天子憂東藩。

烽火尚未滅,何策安西邊。

傅侯君謂何,明日將東轅。

复制

《從叔母楊氏輓詞》

蘇洵 〔宋代〕

老人凋喪悲宗黨,寒月淒涼葬舊林。

白髮已知鄰里暮,傷懷難盡子孫心。

幾年贈命涵幽壤,當有銘文記德音。

千里緘詞托哀恨,鳴鳴引者涕中吟。

复制

《過木櫪觀》

蘇洵 〔宋代〕

聞道精陽令,當時此學仙。

練形初似鶴,蛻質竟如蟬。

蘚上搘棺石,雲生畫影莚。

舟中望山上,唯見柏森然。

复制

《歐陽永叔白兔》

蘇洵 〔宋代〕

飛鷹搏平原,禽獸亂衰草。

蒼茫就擒執,顛倒莫能保。

白兔不忍殺,嘆息愛其老。

獨生遂長拘,野性始驚矯。

貴人識筠籠,馴擾漸可抱。

誰知山林寬,穴處頗自好。

高飈動槁葉,群竄跡如掃。

異質不自藏,照野明暠暠。

獵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

何當騎蟾蜍,靈杵手自搗。

复制

《送李才元學士知邛州》

蘇洵 〔宋代〕

貧賤羞妻子,富貴樂鄉關。

不見李夫子,得意今西還。

白馬渡滻水,紅旗照蜀山。

歸來未解帶,故舊已滿門。

平生浪遊處,何者哀王孫。

壯士勿齷齪,千金報一餐。

复制

《送馮濟川歸蜀》

蘇洵 〔宋代〕

勇喚東吳萬里船,皂囊來奏九重天。

一官豈為蘇洵冗,諸老寧容賈誼先。

滿載月歸應有命,便耕雲去豈無田。

竹枝歌罷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