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強至 / 庭前梨桃二花方盛為暴風所吹感事成篇
拼 译 译

《庭前梨桃二花方盛為暴風所吹感事成篇》

強至 〔宋代〕

梨白桃紅才可嘉,風前亂雪趁殘霞。

提壺有口只喚酒,鳴鴃何心專妒花。

九陌樂游非往昔,五陵豪氣漫塵沙。

清樽倒盡卻興感,席上餘春天畔家。

复制
強至

作者:強至

強至(1022—1076),字幾聖,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除泗州司理參軍,歷官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韓琦聘為主管機宜文字,後在韓幕府六年。熙寧五年(1072),召判戶部勾院,遷群牧判官。熙寧九年(1076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不久卒,年五十五。其子強浚明收集其遺文,編《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韓忠獻遺事》一卷。《咸淳臨安志》卷六六、清強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強志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參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簡稱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簡稱同治本)。另輯得集外詩四首,附於卷末。

強至其它诗文

《走筆送張伯起》

強至 〔宋代〕

男兒剛腸逾古鐵,每到傷離猶暫折。

離緒不啻亂繭絲,才攪衷腸便成結。

憶昨送子秋風前,薄酒三行歌數闋。

我歌多感酒易醺,子車為我澀不發。

今來與子舉別觴,還是去年分臂日。

人生歲歲有離恨,爭遣綠鬢不為雪。

安得共子並翼飛,四方上下無時別。

复制

《次韻公勝早梅》

強至 〔宋代〕

昨夜寒梅忽一枝,早如常歲合開時。

欲冬天地恩先及,未雪園林色易知。

世眼已教容易賞,曉風何用再三吹。

若論霜菊無多晚,只此春葩苦較遲。

复制

《贈賈麟》

強至 〔宋代〕

賈君貌古文章老,虬髯鋪胸犀插腦。

戲誇才力驚眾人,談笑千篇筆端掃。

酒酣座上披天真,鏟去崖岸露懷抱。

今年禮部更新書,續詔九州登俊造。

宿儒晚秀趨術茫,肝愁胃苦搜辭藻。

獨君所向異爾為,長袖陂陀踏幽草。

行窮兩徑躋岩巔,指點晴江辨秋島。

卻騎匹馬歸湖山,古寺相逢情愈好。

空樽無物醉故人,輒出囊錢具梨棗。

更長坐久然青燈,語雜譏諧欲顛倒。

我方正色起問君,何乃終年事枯槁。

齒牙未豁才有餘,一賦從容成腹藁。

琢磨高論馳古今,足歷天衢騁王道。

駑群沓沓猶爭先,驥騄胡然甘伏皁。

君徒俯首不我答,我反慚顏汗如澡。

丈夫貴富難近窺,一第定非論晚早。

豈同祖誼名漢朝,位不公卿身已夭。

何時卻掛吳淞帆,霜蟹初肥恰新稻。

复制

《依韻和楊公濟喜嘉定帥王待制移成都》

強至 〔宋代〕

把詔心先劍外飛,一身與國系安危。

玉關落日辭金印,錦水春風轉繡旗。

歷見本朝歸秉軸,多由全蜀出分麾。

少陵漫為知音喜,行到花溪已恐遲。

复制

《一春未嘗行樂而群花今已離披感而成篇》

強至 〔宋代〕

只知倦馬趁風沙,不覺啼鶯破物華。

始擬尊前謀小酌,早堪枝上數殘花。

壯圖慘澹流年駛,樂事參差暮景斜。

薄醉浩歌搔短髮,江湖歸興滿天涯。

复制

《依韻奉和司徒侍中春陰席上》

強至 〔宋代〕

未消殘雪在牆陰,晝景昏昏似日沈。

土凍轉愁花信遠,天寒唯仗酒分深。

笑談四座相歡色,富貴三朝不動心。

詩句一傳人競寫,也應潛購到雞林。

复制

《題婺源胡氏翛然堂》

強至 〔宋代〕

歙山碧參差,歙水綠演漾。

之子山水間,築室傲天壤。

山空鳥飛鳴,水淨魚下上。

觀魚悟至樂,聽鳥悅幽響。

一樽泯悲歡,萬事齊俯仰。

人境兩翛然,無復塵區想。

故人石渠英,緣以命堂榜。

作詩羨高懷,中服非外獎。

嗟今急名人,疾足投世網。

心撓跡固喧,求得道已枉。

茲理曾莫知,所趨岐已兩。

予亦慕子徒,泉石久思往。

何當伴琴觴,一鼓東南槳。

复制

《小閣西山落日》

強至 〔宋代〕

天地垂垂暮,殘陽似有情。

未催全嶺暗,猶放半山明。

遠樹微茫見,孤煙慘澹生。

流年從此老,對酒急須傾。

复制

《塗中書四十言奉寄武陵則師》

強至 〔宋代〕

師有知人術,一言珍萬金。

聖門防取貌,吾道素論心。

越樹秋聲起,武陵歸思深。

桃源千載事,此說更難尋。

复制

《即席依韻奉和司徒侍中上巳會許公亭二首》

強至 〔宋代〕

三春樂事揖蘭亭,駐旆名園敞繡扃。

酒盞綠深須露白,花梢紅少已多青。

賓裾特盛人間會,公袞能忘物外形。

化筆暫歸詩句里,清風一誦醉還醒。

复制

《次韻禮之淮上吟》

強至 〔宋代〕

泗上風宜舊罕傳,邦人誰說貢鱗鮮。

隔淮小市若古畫,接楚遠山疑宿煙。

民舍卑窪多困水,農疇磽瘠少逢年。

顧予居里號繁勝,舉目只為鄉思牽。

复制

《貨殖列傳序》

強至 〔宋代〕

  老子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挽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詩》、《書》所述虞、夏以來,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 之味,身安逸樂而心夸矜勢能之榮。使俗之漸民久矣,雖戶說以眇 論,終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夫山西饒材、竹、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 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周書》 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 繦至 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閒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 也。

  故曰: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執益彰,失執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 之民乎!

复制